悬浮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9029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悬浮气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垫,尤其涉及一种悬浮气垫。



背景技术:

随着气垫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用悬浮气垫的设备越来越多,例如气垫悬浮搬运装置或是气垫悬浮移动游乐设备,其实现悬浮的原理相同,即在底板下方设置橡胶气垫,气垫底部设有出气孔,通过向气垫内充气使得气垫充气并在出气孔出气,使得气垫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层气膜,使得底板悬浮。但气垫的结构、设置方式及出气孔的设置位置和角度及风机功率大小,对其悬浮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大功率风机耗电大,价格高,因此,一个设计合理的悬浮气垫不仅悬浮效果好,还可以减少用电量及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的悬浮气垫悬浮效果差,需要使用大功率风机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悬浮气垫,它具有悬浮效果好,无需使用大功率风机,成本低,省电,使用时间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悬浮气垫,包括固定底板及呈碗型的气垫围裙;所述气垫围裙的边缘与所述固定底板密封接合并与固定底板围合形成气室;所述气垫围裙上设有多个竖直或倾斜向下的出气孔;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气室连通的进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垫围裙具有一个与地面作用的平整平面作为底面,所述出气孔开设于底面上。

再进一步地,所述气垫围裙的中心部分设有硬质盘状的内凹部,所述出气孔沿所述内凹部周向设置;当所述出气孔喷射气体时,所述内凹部向上凹陷至接近所述固定底板,所述内凹部与地面之间形成气流回流区;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气流回流区对应的气垫围裙上的区域。

进一步,所述气垫围裙的中心部分设有向上凹陷至与所述固定底板贴合固定的内凹部;所述气垫围裙上设有多个由所述内凹部延伸至所述气垫围裙的边缘的缝合带,所述缝合带将所述气室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子气室。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子气室的作用,当气垫围裙某处发生破裂时,其余子气室依然可以支撑起固定底板从而悬浮气垫可继续使用。

优选地,所述出气孔的中轴线与竖直线的夹角α大于等于15度,小于等于45度。

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出气孔的倾斜角度,使得出气孔喷出气体在气流回流区和地面的冲击力最大化,提升固定底板的悬浮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出气孔错开设置。

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气孔与出气孔错开设置,使得气室能被快速充气,从而支撑起固定底板及其上方物体。

可选地,所述气垫围裙为透明或半透明气垫围裙。

优选地,所述内凹部为硬质圆形片,其与所述气垫围裙衔接处设有圆弧倒角。

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内凹部设置为硬质圆形片,防止其坍塌而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气垫围裙底部设计为平整平面,使得气垫围裙充气后,与地面形成较大面积的气膜,使得悬浮气垫悬浮平稳,不倾斜晃动,气体利用率高;通过在气垫围裙底部设置内凹部并形成气流回流区,使得固定底板较直接的受到气体冲击悬浮,从而提高承重,且气体散失慢,利用率高,节省风机风能,降低风机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节省电能和成本的目的,在一定电量下持续悬浮时间更长;且结构简单,易制造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浮气垫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浮气垫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去掉固定底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仰视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悬浮气垫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去掉固定底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板;2.气垫围裙;3.出气孔;4.气室;5.进气孔;6.内凹部;7.气流回流区;8.缝合部;9.子气室;1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悬浮气垫,包括固定底板1及呈碗型的气垫围裙2;气垫围裙2的边缘与固定底板1密封接合并与固定底板1围合形成气室4;气垫围裙2上设有多个竖直或倾斜向下的出气孔3;固定底板1上设有多个与气室4连通的进气孔5。

气垫围裙2具有一个与地面10作用的平整平面作为底面,出气孔3开设于底面上。

工作时,出气孔3喷出的气体作用于地面10后反弹至气垫围裙2的底部,由于气垫围裙2底部为平整平面,受力平稳且面积大,因此,气垫围裙2底部受到较稳定的作用力,从而悬浮气垫处于较平稳的悬浮状态,不易晃动;同时由于气垫围裙2底部面积大,气膜区域大,从而其作用力的有效气体散失慢,风机输出风能利用率高。

实施例2

如图3、4、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悬浮气垫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气垫围裙2的中心部分设有硬质盘状的内凹部6,出气孔3沿内凹部6周向设置;当出气孔3喷射气体时,内凹部6向上凹陷至接近固定底板1,内凹部6与地面10之间形成气流回流区7;出气孔3位于气流回流区7对应的气垫围裙2上的区域。出气孔3的中轴线与竖直线的夹角α大于等于15度,小于等于45度。进气孔5与出气孔3错开设置。气垫围裙2为透明或半透明气垫围裙。内凹部6为硬质圆形片,其与气垫围裙2衔接处设有圆弧倒角。

工作时,外部风机将风从进风孔5进入气室4,气室4鼓起并支撑起固定底板1,气室4继续充气,多余气体从出气孔3跑出,由于气流回流区7的作用,气体在地面和内凹部6之间发生作用力,从而内凹部6受到向上的冲击力,托起固定底板1,其能承受更重的物体;另一部分气体从气垫围裙2下方朝外跑出,形成气膜,悬浮气垫被悬浮。

实施例3

如图6、7、8所示的悬浮气垫,本实施例中的悬浮气垫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气垫围裙2的中心部分设有向上凹陷至与固定底板1贴合固定的内凹部6;气垫围裙2上设有多个由内凹部6延伸至气垫围裙2的边缘的缝合带8,缝合带8将气室4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子气室9。

由于气垫围裙2被分割,因此当某处发生穿孔破裂时,其余子气室9可继续充气,从而悬浮气垫可继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