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9388阅读:2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的生活追求,而婴儿车就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婴儿车是专门针对婴幼儿所开发的产品,使用者将婴幼儿承载在婴儿车上以缓解使用者因长时间用双手抱住婴幼儿的痛苦,从而使得使用者借助婴儿车能十分方便地照料婴幼儿,因此,婴儿车非常地受到使用者所青睐。

其中,在现有的婴儿车中,生产厂商为了减轻车轮的重量而便于车轮的运动,故婴儿车的车轮的轮毂常用辐条式结构,即,轮毂包含轮辋、间隙及多个轮辐等,间隙形成于轮辐间和/或轮辐上。由于间隙的存在,故就存在夹伤婴儿的手指风险,尤其是尺寸范围为5.33至9.53毫米的间隙。而众所周知,一般的婴儿车都设计有供婴儿乘坐的前座和后座;当婴儿乘坐于婴儿车的后座时,婴儿的手指会从座椅部位伸出至后车轮处的间隙处,故后车轮处的间隙存在夹伤乘坐于后座处的婴儿之手指的风险。

因此,急需要一种防止乘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儿的手指被夹伤的婴儿车车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乘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儿的手指被夹伤的婴儿车车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组于婴儿车的车架处,包括轮毂及轮盖。轮毂具有轮辐、轮辋及间隙,间隙形成于轮辐间和/或轮辐上,轮盖沿轮毂的轴向组于轮毂并遮盖间隙。

较佳地,轮盖的外缘与轮辋过盈配合。

较佳地,轮盖的表面与轮辋的侧壁形成一平面。

较佳地,轮盖介于相邻两婴儿车车轮的轮毂之间。

较佳地,轮盖与轮毂的轴向垂直。

较佳地,轮盖卡合于轮辐处。

较佳地,轮盖与轮辐中一者具有一卡合槽,轮盖与轮辐中另一者具有与卡合槽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卡于卡合槽内。

较佳地,卡合槽沿轮辐的辐射方向布置。

较佳地,具有卡合部的轮盖或轮辐还具有沿轮辐的辐射方向布置的辐条,辐条位于卡合槽内,卡合部形成于辐条上。

较佳地,卡合部形成于辐条的侧壁处。

较佳地,卡合部向外凸出辐条的侧壁。

较佳地,轮辐为多个,每个轮辐设有两个间隔开且并排布置的卡合槽。

较佳地,具有卡合部的轮盖或轮辐还具有沿轮辐的辐射方向布置的辐条,每个卡合槽容纳有两个间隔开且并排布置的辐条,卡合部形成于辐条面对卡合槽的侧壁处。

较佳地,每个轮辐具有间隙,轮辐上的间隙沿轮毂的轴向贯穿轮辐,轮辐上的间隙位于卡合槽间。

较佳地,轮盖为透明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还包括轮盖,轮盖沿轮毂的轴向组于轮毂并遮盖间隙,防止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手指从座椅部位伸入至该间隙处,有效地防止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手指被前述的间隙所夹伤,从而确保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组装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从面对使用者一方观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从面对使用者一方投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从背对使用者一方观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从背对使用者一方观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被沿其径向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从背对使用者一方观看且移走轮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的轮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100组于婴儿车的车架(图中未示)处,以藉由婴儿车车轮100而实现婴儿车于地面上行走的目的。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100包括轮毂10及轮盖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婴儿车车轮100还包括组于轮毂10的轮辋10b处的车胎30,以通过车胎30、轮毂10及轮盖20构成的车轮具有重量轻及增加婴幼儿乘坐安全性的优点,但不以此为限。

轮毂10具有轮辐10a、间隙11、14及前述的轮辋10b,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间隙11、14形成于轮辐10a间和轮辐10a上,即,间隙11、14包含轮辐10a间的间隙11和轮辐10a上的间隙14,这样设计更利于婴儿车车轮100运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间隙11只形成于相邻两轮辐10a间或者只形成于轮辐10a上,故不以此举例为限。举例而言,轮辐10a上的间隙14的尺寸范围一般为5.33至9.53毫米,故对婴儿的手指夹伤风险更大。故轮盖20沿轮毂10的轴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组于轮毂10上,较优是沿轮毂10的轴向从背对使用者的一侧组于轮毂10上,即轮盖20介于相邻两婴儿车车轮100的轮毂10之间并遮盖间隙11、14,状态见图1所示,因而阻挡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手指意外地从座椅部位伸至间隙11、14内,有效地防止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手指被夹伤,从而确保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安全。可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间隙11、14形成于轮辐10a间和轮辐10a上,故本实施例的轮盖20较优是遮盖轮辐10a间的间隙11及轮辐10a上的间隙14,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使轮盖20只遮盖轮辐10a间的间隙11或轮辐10a的间隙14;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当间隙11只形成于轮辐10a间或形成于轮辐10a上的间隙14时,此时的轮盖20便遮盖轮辐10a间的间隙11或轮辐10a上的间隙14即可,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盖20的外缘21与轮毂10中的轮辋10b过盈配合,以使得轮盖10与轮毂20间组装更可靠;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轮盖20的外缘21与轮辋10b之内圈侧壁的过盈尺寸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0.1毫米,使得轮盖20的外缘21与轮辋10b之内圈侧壁略呈过盈配合,以在确保两者组装时能紧密配合的同时,还便于轮盖20与轮毂10间拆装,但不以此为限;而轮盖20与轮毂10的轴向垂直,轮盖20的表面与轮辋10b的侧壁形成一平面,使得婴儿车车轮100外观具有整体性,且减少婴幼儿将手指插入而发生夹陷的意外,还使得轮盖20与轮毂10的配合更紧凑,但不以此举例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6所示,轮盖20较优为透明结构,轮盖20卡合于轮辐10a处,使得轮盖20与轮毂10的组装更安全可靠;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及图8所示,轮辐10a具有一卡合槽13,轮盖20具有与卡合槽13卡合的卡合部22,卡合部22卡于卡合槽13内,状态如图6所示,从而使得轮盖20与轮辐10a间的装拆更方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卡合部22可形成于轮辐10a处,而卡合槽13可形成于轮盖20处,一样能实现轮盖20与轮辐10a间装拆方便的目的,故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卡合槽13沿轮辐10a的辐射方向(即图1中轮辐10a处的箭头所指方向)布置,以匹配轮辐10a的外形而更简洁;而此时的轮盖20还具有沿轮辐10a的辐射方向布置的辐条23,辐条23位于卡合槽13内,被卡合槽13所容纳;卡合部22形成于辐条23上,较优是形成于辐条23的侧壁处,以使得此时的卡合部22向外凸出辐条23的侧壁,从而避开辐条23的侧壁因与卡合槽13接触而需提高辐条23之侧壁的加工要求,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图2、图3、图5及图7所示,轮辐10a为多个,每个轮辐10a设有两个间隔开且并排布置的卡合槽13,状态如图5所示,以增加轮盖20与轮辐10a间卡合强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卡合槽13容纳有两个间隔开且并排布置的辐条23,卡合部22形成于辐条23面对卡合槽13的侧壁处,状态见图6所示,以进一步地增加轮盖20与轮辐10a卡合强度,但不以此为限。为了在确保轮辐10a具有足够强度下能进一步降低轮辐10a的重量,故每个轮辐10a具有间隙14,轮辐10a上的间隙14沿轮毂10的轴向贯穿轮辐10a,轮辐10a上的间隙14位于卡合槽13间,使得同一条轮辐10a处的间隙14位于卡合槽13间,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轮100还包括轮盖20,轮盖20沿轮毂10的轴向从背对使用者的一侧组于轮毂10并遮盖间隙11、14,防止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手指从座椅部位伸入至该间隙11、14处,有效地防止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手指被前述的间隙11、14所夹伤,从而确保乘坐于婴儿车之后座处的婴儿的安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