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家用汽车免遭水泡浸损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18164发布日期:2018-10-09 21:4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家用汽车免遭水泡浸损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一种钢制悬板托举车辆协助驾车者实现独自一人快速将一端开口的透明塑料袋完全包裹车辆并将带口固定在该机械结构顶部的装置。

二、

背景技术:

水泡给家用汽车造成无法忽视的损害:轻者引起钢制零部件锈蚀和磨损,触发电控系统短路和误动作,重者损坏发动机或引发车辆自燃,给拥有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尽管自1886年第一辆三轮汽车问世以来世界各地的一代代专家和业余爱好者们对车辆水泡防护技术做出了大量努力,但迄今为止仍未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目前在国际市场能找到的水泡防护产品为简易塑料袋和水密性全包裹车衣,从工作原理看又主要分以下三种:

(一)、由普通塑料膜或耐戳塑料膜制成的圆筒形或长方形塑料包裹袋,又分单开口和双开口型。双开口型至少需要除驾车者外的其他两人分别手持一端袋口的两侧让车进出,待车辆停好和驾车者出来后用绳扎紧两端开口,再用一绳将二端袋口栓住相向牵引,使二者分别置于车身前后的一定高度位置,从而使该高度以下的水无法进入。单开口型操作类似,只是少扎一袋口。优点是塑料袋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可在光滑无锐物且宽敞的地面使用,缺点是防护水位高度有限,塑料膜易遭锐物的割、戳、磨损伤,操作时需要人手多,在地面已积有洪水和有风天气条件下无法使用,应用场合严重受限。

(二)、带防水拉链的整体式防水车衣,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六种可选:

1.车衣分上衣和下衣,两衣通过两条置于长侧边下方的一条防水拉链和一条置于短侧边的防水拉链开合。

2.车衣为左衣、中衣、右衣,通过置于三者上侧的二条防水拉链和一条置于前侧的防水拉链开合。

3.车衣分上衣、中衣、下衣,分别通过围绕四周的二条防水拉链使三衣开合。

4.车衣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处装有一条防水拉链。

5.车衣外形同4,不同的是车衣通过内设支架使车衣展开。

6.车衣上部沿车衣纵向轴线装一条防水拉链,前部装一条横向防水拉链。

以上六种拉链式车衣工作原理一样,只是开闭车衣的具体操作有所不同:均是用较高強度的塑料布或三防布或高強度纤维布用高水密性防水拉链将汽车彻底包裹起来与水隔离。

但是由于它们都存在以下本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尽管已经投入市场,但少有人问津:

1.产品可靠性不高:水密车衣材料目前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抗撕戳塑料膜(主要是外包装用和农用),一种是三防布(主要是户外货物挡雨用),一种是高強度防水纤维布(主要是冲锋舟用),但是由于其是借用其它行业现成材料而非专门设计,因此对于那些严重或极端损坏模式(比如车位地面上可能存在一些高硬度坚锐物如铁钉,尖锐石块、混凝士块或砖渣及车轮防滑沟上可能偶然夹带的较小锐物)车衣就可能被损坏。除此之外,车衣上至少装有二条或三条制造精度很高的防水拉链,防水拉链的一些啮合齿在每次车辆进出车衣的过程中总会被车轮碾压,由于防水拉链一般不允许承受重压,因此这种靠防水拉链来进行大开口的水密封设计从理论上是不可靠的。

2.防护水位高度受限:由于车辆是被车衣严密包裹的,且防水拉链具有一定的气密性,因此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汽车受车衣向上浮力作用呈浮动状态,遇到流水或在风力作用下就会移位,严重时发生或被冲走或与旁边车辆相撞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的此类产品不是标出水位限高(比如某国外产品的水位限高为36英寸,即0.91米)就是在车衣上装上绳索防止车辆移动(比如某国产车衣上装了二条固定绳,某中国台湾产车衣装有一条固定绳)的原因,但绳索固定在车衣的一端又在阻止车辆浮动移位时给车衣带来潜在的损害。

3.操作不便:以上第1、4、5种车衣至少需包括司机在内的三人共同完成,第2、3、6种车衣在操作中驾车者一人可以操作,但司机进入底层车衣时需准确按照车衣表面的标示线前行,难度较大,且拉链操作费时,正如第3种新型车衣发明人所说:“操作不便是销售不畅的原因”。

4.占地面积大:以上六种拉链式防水车衣在打开闭合过程中均需要足够的地面空间供车衣摊铺,第4、5种车衣则需足够的两侧空间供二人手持车衣和车门打开,否则可能出现持衣人与车辆的碰刮危险和司机难于下车的窘境。由此看出,以上车衣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城区狭小车位的使用中会带来相当的不便,甚至出现当左右车位均有车的情况下无法操作的情况。

5.受地面状况和天气条件制约:这六种车衣在地面已有浅水时无法操作,在有风天户外操作时难度加大,风力过大时甚至也无法完成操作。

由此不难看出,目前采用的拉链式防水车衣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在市场上大量推广。

(三)、用电动气泵充压的拉链式防水车衣。这种车衣目前尚未投入市场,其视频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但无文字介绍,不过从视频的展示来观察,其是用置于车衣外的电动气泵通过软管向车衣内充气以补偿防水拉链的漏气,从而提高车衣的水密可靠性和耐久性。但是从视频的短暂展示看,其仍然具有拉链式防水车衣操作不方便,防水高度低,占用空间大,高水位时汽车会产生浮动移位和使用场合严重受限的车衣防水共性缺点,同时还增加了电动气泵的本身防水和布置问题。

三、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塑料袋和拉链式防水车衣存在的产品可靠性不高,防护水位高度受限,操作不便,占地面积大和受地面状况和天气条件制约的技术问题,更为了应对我国当前车辆水泡每年发生,近几年逐年增多,损失巨大的严峻而急迫的现实,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装置,解决了以上问题,即通过一种钢制机械结构托举车辆协助驾车者实现独自一人快速将一端开口的透明塑料袋完全包裹车辆并将带口固定在该机械结构顶部的装置,其主要特征是:矩形水平托板置于矩形支撑板正上方,中部有竖直细长孔的连接板竖置于二者短边两侧,每个连接板的较长边最下端与支撑板上表面一角连接,较短边与托板的上表面同侧一角连接。车辆迎面停稳在托板的设定位置且将车罩覆盖在车身之后,用塑料袋从车辆尾部下的托板、支撑板和竖直连接板形成的l形立体空间(从装置侧面看)的开口端、车尾顶部及其左右侧套入,並向车首拖行直到塑料袋将车辆和水平托板完全套住,最后将袋口四边用绳和挂钩固定在连接板顶部的设定高度位置,由此使水无法进入袋内浸损车辆。

(二)、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高強度钢制支撑板、托板、连结板、普通低炭钢材料制造的挂钩、绳索固定机构、调平机构、底托、脚踏板和长方形透明塑料袋构成:一块矩形水平支撑板(纵向切有二个等大小的直角形大透孔,旨在降低支撑板重量)下表面焊有底托与地面接触,起支撑作用;正上方为一块矩形水平托板(纵向开有两个等腰三角形大透孔,旨在降低托板重量),起托举车辆作用;两块竖直连接板(其中部沿竖直方向向下开有通透长方形细长孔,形成左边略长,另一边略短的类倒u形板),其中较长边的最下端分别固焊在下方矩形水平支撑板短边的一个角上,而其较短边的最下端则与托板的同侧一角固焊在一起,旨在连接托板和支撑板,並为挂钩和绳索固定提供足够高度;一定数量的挂钩,其中一些装在两个连结板之间的一个挂钩杆上,而其它一些则装在两个连结板顶部相应位置,用于袋口的悬挂;绳索固定机构分别置于竖直连接板外表面和挂钩杆下方,用于固定袋口的两个尼龙绳;四个调平机构,分别置于装置的四角,可对托板调平;两个型钢底托,分别装在下方支撑板的短边下方,旨在使叉车可以叉运,底托四角还开有一个圆孔,即可用作起吊孔,也可用于某些強风下強风罩(此为可选项,本发明在此不述)的穿绳孔;脚踏板设计成易拆式内踏板和固定式外踏板,内踏板平时置于低位,利于提高车辆利用空间,操作时提升至一定高度,供操作人员方便悬挂和固定袋口。机械结构上与塑料袋表面接触的部位除通过表面处理达到一定的粗糙度并涂防水防锈漆后再粘贴塑料膜或防水贴;一个张开后呈长方形的高強度聚氯乙烯口袋(袋口边的相应位置开有挂孔和装有两根两端带有尾环的尼龙绳),用于将车辆和托板罩住;此方案简单、可靠、有效、快捷,不仅可置于城镇中狭小标准车位上,还可适用于偏远地区恶劣地面,从而保护家用汽车免遭水泡浸损。

(三)、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获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产品水泡防护可靠、耐用:首先,塑料袋采用玩具用高強度聚氯乙烯透明塑料,其本身具有较高的耐撕、戳、磨强度;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本发明采用的特有结构设计和方法极大提高了水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a.托板结构使塑料袋下侧面与地面始终保持9.6厘米距离,从而完全避免了地面小于此高度的坚锐物可能给塑料袋带来的损伤;b.托板、支撑板和竖直连接板上可能与塑料袋接触的位置均装有防水贴膜以防止塑料袋擦伤;c.钢结构表面经防锈、防水处理,使用年限长。

2.操作简单、快捷:驾车者一人即可快速操作,对普通轿车2-3分钟可完成,对suv,5-6分钟可完成,而目前已知车衣的操作时间均在10分钟以上。

3.大幅度扩展了产品应用范围:本发明产品可在城市狭窄标准车位上使用,即使在左右相邻车位上均有车时也可快捷完成操作。其也可适用于各种路况恶劣的偏远地区地面,只要车位下的坚锐物高度不超过9.6厘米即可。它也可在车位已存在洪水但只要该汽车仍可行驶的情况下顺利操作(操作时间会稍加长)。另外,其还可在有风但最好不要超过8级的条件下使用(超过6级时最好再请一人协助)。

4.防泡水位更高:本发明产品的防水泡高度设计是2.29米,大大超过目前已知的国内外车衣产生浮动移位的水位高度(基于销售或浮动移位原因,国产车衣一般不标此高度)。

5.水位防护设计高度内汽车不会浮动移位,因此不需要绳索固定。

四、附图说明

本发明共公开了五张附图,附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主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为附图1移去塑料袋的a-a向视图,附图4为附图1移去塑料袋的b-b向视图,图5为塑料袋的面对袋口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附图1、2、3、4、5具体阐述其实施方式:

将两个竖直连接板1分别竖置焊于装置两侧(见图1),每个竖直连接板1中心开有向下通透的竖直细长孔(见图2),形成一边较长,一边较短的类似倒u形板,其中较长边最下端焊接在水平支撑板2(见图4)的长方形上表面短边左右端侧(以图4正视为方向参考),另一较短边最下端则焊接在水平托板3(见图3)的长方形上表面短边左右端侧(以图3正视为方向参考),为降低重量,支撑板2和托板3均开有三角形通孔;如图2所示(注:以下主要以图2正视做参考基准说明),将挂钩12(两个)分别焊接在两侧竖直连结板1顶部与车首相对的侧面上,挂钩14(两个)分别焊接在竖直连接板1的外侧面顶部,挂钩16(四个)通过8个螺钉42(见附图1序号42)安装在挂钩杆15的外侧表面上,挂钩18(两个)通过螺钉17安装挂钩杆外侧面靠近杆中心的位置;将基板23(两块)焊装在挂钩杆外侧面靠近杆中心的位置;由一个螺钉21和一个带柄螺母22组成尼龙绳13的固定机构(两套),其中螺钉21分别被焊接在基板23(两个)的外表面上,尼龙绳24固定机构(两套,每套含一个螺钉26和一个带柄螺母28)分别安装在两侧竖直连结板1外侧表面的左侧较长边中部上方位置;底托35(两个)分别焊接在矩形水平支撑板2的下表面最左侧和最右侧;调平机构(四套,每套含有一个护套5,一个调平螺钉6,一个支腿连板7,一个支腿8,一个锁紧螺母9)安装在底托35(两个)的端部;竖直连接板1、水平托板2和水平支撑板3采用高压水切割加工,水平托板2的下表面和水平托板3的上表面采用喷丸表面处理(注:无此加工条件者也可采用电焊切割和砂轮、砂纸表面处理);外脚踏板34焊接在竖直连接板1外表面的下部,内脚踏板32平时不操作时用螺钉43(见图1)固定在踏板基板46上,操作时卸掉踏板并将其用螺钉安装在较高的踏板基板45上;所有钢结构表面在除锈、除尘、干燥处理后刷环氧煤沥青漆防水防锈,然后在水平托板2的下表面和水平托板3的上表面用丁基防水胶带贴整张聚氯乙烯膜,钢结构其它与塑料袋接触表面贴丁基防水胶带;透明塑料袋11的袋口下边装有尼龙绳24,尼龙绳13则从袋口左侧边的接近中部位置穿入,通过上侧边从右侧边的靠近中部位置引出(见图5)。由图2显然可以看出:竖直连结板1、水平支承板2、水平托板3之间的形成了一个口袋下侧边可以在里面移行的l形立体通道t,通过下述操作即可实现对家用汽车的水泡保护:首先取掉调平机构的护套5,旋松锁紧螺母9,用内六用板手分别调节螺钉6,使装置的托板3处于水平稳固状态;驾车迎面缓慢开上水平托板3上(注意观察车首,当车首最前部边缘刚好到达竖直板1的中心位置时将车停稳),然后出来关闭车门,盖上车罩(此项作业不可省略);在车尾铺设橡胶地垫10,将两个袋口导入棒4分别穿入塑料袋11的袋口上下边的6个套环49,然后持下边导入棒4的握柄50将撑起的长方形袋口下边从托板3上表面和水平支撑板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的水平空隙开口端o处套入,再持上边导入棒4的握柄50将撑起的长方形袋口上边从车辆前、后、顶侧套入;在车的前侧(或后侧)用双手分别持上下边两个导入棒4将口袋向左小心沿l形通道拖行,接近连结板1的竖直中心细长孔时将导入棒4上提超过此侧相邻车位汽车高度后抽出并将其放入支撑板下的地面上;继续交替从车的前后侧拽塑料袋直到塑料袋的封闭端与车尾相触,然后站在其中一个外踏板34上,同时左手握紧挂钩14或该侧竖直连接板顶部,用右手将袋口上下边上拽至竖直连接板1顶部,此时将顶边的挂孔挂在竖直连结板的挂钩12上,然后持绳24水平向左拉穿过挂钩14,然后下拉至固定螺钉26处,同时从外踏板34上下来,松退带手柄螺母28,将尾环27套在螺钉26上后稍用力下拉,然后用力拧上带柄螺母28;完成此操作后再踏上外踏板34将绳13向左拉袋口,至竖直连接板1的较长边边缘后蹬上内踏板32,再沿挂钩杆15的外侧边将其向里拉,然后将里袋边挂在二个挂钩16上,继续持绳穿过挂钩18下拉至固定螺钉21处,重复上述固定尾环20的动作将其固定;去对侧连接板处重复完成以上动作,然后将这两次操作后袋口下方隆起的两个狭长凸边分别稍用力向挂钩杆15的中心拉,最后用防水胶带将其粘住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导入棒4主要为suv设计,其它家用汽车由于外形小也可不采用此法而直接将塑料袋套入、拖行并包裹汽车,具体操作如下:先将袋口下边从托板3上表面和水平支撑板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的水平空隙开口端o处套入,然后再从车辆前、后、顶侧套入;将袋口小心沿l形通道k拖行,接近连结板1的竖直中心细长孔时停下,然后交替分别在车辆前后侧拽塑料袋直到塑料袋的封闭端与车尾相触;站在其中一个外踏板34上,同时左手握紧挂钩14或该侧竖直连接板顶部,用右手将袋口上下边上拽至竖直连接板1顶部,此时将顶边的挂孔挂在竖直连结板的挂钩12上,然后持绳24水平向左拉穿过挂钩14,然后下拉至固定螺钉26处,同时从外踏板34上下来,松退带手柄螺母28,将尾环27套在螺钉26上后稍用力下拉,然后用力拧上带柄螺母28;完成此操作后再踏上此侧外踏板34将绳13向左拉袋口,至竖直连接板1的较长边边缘后蹬上内踏板32,再沿挂钩杆15的外侧边将其向里拉,然后将里袋边挂在二个挂钩16上,继续持绳穿过挂钩18下拉至固定螺钉21处,重复上述固定尾环20的动作将其固定(水位退下移走口袋时操作可不用导入棒并按此程序反做即可,另要说明的是,去掉粘结凸边的两个防水贴时只需从两个塑料袋凸边之间的空隙处将防水胶带剪开即可,遗留胶带可不用清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