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骑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17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骑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骑行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水上自行车体积大,只能投放在特定区域比如公园、景点,范围有限,式样老旧,且不可携带。随着骑行爱好者越来越多,节假日自驾游旅行休闲消费日益兴旺,人们越来越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玩法,户外骑行者也越来越多,健身的同时,游玩也是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户外骑行时,遇到河流或者湖泊对大多数骑行者来说,只能望而兴叹了。

因此,基于上述缺陷,在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对于水面骑行装置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运动器械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骑行装置,方便安装和携带,能够在水上体验骑行的乐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面骑行装置,包括自行车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充气浮艇,所述两个充气浮艇通过前连杆和后连杆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后连杆固定支撑所述自行车的后车架,所述前连杆固定支撑所述自行车的前车架,所述自行车的前叉吊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螺旋桨;所述自行车的后车架上转动安装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所述自行车的后轮相抵靠,所述摩擦轮与所述传动箱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行车的后车架上安装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摩擦轮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中心轴,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通过软轴连接所述传动箱的动力输入端。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箱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所述动力输入端为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中心轴,所述动力输出端为所述第四锥齿轮的中心轴。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轴的两端均设有轴套,所述软轴贯穿所述轴套且转动安装于所述轴套内,两所述轴套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箱和所述箱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轴的两端均设有扁平状的传动端,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中心轴的端部均设有与所述传动端相适配的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气浮艇上固定安装有两两对称设置的贴敷板,每所述贴敷板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安装耳,所述前连杆贯穿位于所述充气浮艇前面的安装耳,所述后连杆贯穿位于所述充气浮艇后面的安装耳。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连杆和后连杆的两端均设有定位销轴,所述定位销轴径向贯穿相应的所述前连杆或后连杆。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车架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前管套,所述前管套内插装有前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与前管套之间设有前锁紧螺栓,所述前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连杆上。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车架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后管套,所述后管套内插装有后支撑杆,所述后支撑杆与后管套之间设有后锁紧螺栓,所述后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连杆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自行车与充气浮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充气浮艇充气,不使用时可以放气,减小占用面积,方便携带,尤其适合户外运动及娱乐;本发明通过骑行者蹬踏自行车带动后轮转动,驱动摩擦轮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桨转动,实现了充气浮艇的水上移动,并且通过自行车的车把的转动而调整排水方向,从而实现充气浮艇的变向。

(2)本发明通过两组锥齿轮副将自行车后轮的转动转换为螺旋桨的转动,其结构巧妙,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出行携带。

(3)由于在充气浮艇的表面上设置了安装耳,未充气时可以轻松将前连杆和后连杆安装于安装耳中,充气后,两相邻的安装耳之间形成一夹角,将前连杆和后连杆固定在贴敷板上,拆卸时只需放气便可轻松取下,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套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1、充气浮艇,2、自行车,3、前连杆,4、后连杆,5、安装座,6、传动箱,7、螺旋桨,8、软轴,801、传动端,802、轴套,9、齿轮箱,901、第一锥齿轮,902、第二锥齿轮,10、摩擦轮,11、箱体,1101、第三锥齿轮,1102、第四锥齿轮,12、贴敷板,13、安装耳,14、定位销轴,15、后管套,16、前支撑杆,17、后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面骑行装置,包括自行车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充气浮艇1,充气浮艇1为橡皮艇之类的水上工具,为现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两个充气浮艇1通过前连杆3和后连杆4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后连杆4固定支撑自行车2的后车架,前连杆3固定支撑自行车2的前车架,自行车2的前叉吊装有安装座5,安装座5上安装有传动箱6,传动箱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螺旋桨7,螺旋桨7伸入水下,不仅可以推动充气浮艇1前行,而且还可以通过自行车2的车把的转动而调整排水方向,从而实现充气浮艇1的变向;自行车2的后车架上转动安装有摩擦轮10,摩擦轮10与自行车2的后轮相抵靠,摩擦轮10与传动箱6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因此可以通过骑行者蹬踏自行车2带动后轮转动,驱动摩擦轮10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桨7转动,实现了充气浮艇1的水上移动。本发明将自行车2与充气浮艇1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充气浮艇1充气,不使用时可以放气,减小占用面积,方便携带,尤其适合户外运动及娱乐。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面骑行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下特征,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性能。

自行车2的后车架上安装有齿轮箱9,齿轮箱9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901和第二锥齿轮902,摩擦轮10通过传动轴连接第一锥齿轮901的中心轴,第二锥齿轮902的中心轴通过软轴8连接传动箱6的动力输入端。软轴8是常用的传动部件,软轴8可以弯曲的绕越障碍,实现较远距离的回转运动,可以用于各种动力机械的传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规格尺寸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传动箱6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座5上的箱体11,箱体11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1101和第四锥齿轮1102,动力输入端为第三锥齿轮1101的中心轴,动力输出端为第四锥齿轮1102的中心轴。

通过两组锥齿轮副将自行车2后轮的转动转换为螺旋桨7的转动,其结构巧妙,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出行携带。

软轴8的两端均设有轴套802,软轴8贯穿轴套802且转动安装于轴套802内,两轴套802分别固定安装于齿轮箱9和箱体11上。

软轴8的两端均设有扁平状的传动端801,第二锥齿轮902的中心轴和第三锥齿轮1101的中心轴的端部均设有与传动端801相适配的凹槽,从而实现了软轴8的动力传动,也避免了软轴8端部打滑造成的传动效率低的缺陷。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面骑行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下特征,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性能。

充气浮艇1上固定安装有两两对称设置的贴敷板12,每贴敷板12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安装耳13,前连杆3贯穿位于充气浮艇1前面的安装耳13,后连杆4贯穿位于充气浮艇1后面的安装耳13,未充气时可以轻松将前连杆3和后连杆4安装于安装耳13中,充气后,两相邻的安装耳13之间形成一夹角,将前连杆3和后连杆4固定在贴敷板12上,拆卸时只需放气便可轻松取下,使用非常方便。

前连杆3和后连杆4的两端均设有定位销轴14,定位销轴14径向贯穿相应的前连杆3或后连杆4,安装后插入定位销轴14,可以有效防止前连杆3或后连杆4从安装耳13中脱出,从而保证了自行车2的安全、稳定性。

前车架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前管套,前管套内插装有前支撑杆16,前支撑杆16与前管套之间设有前锁紧螺栓,前支撑杆16的另一端固定于前连杆3上。后车架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后管套15,后管套15内插装有后支撑杆17,后支撑杆17与后管套15之间设有后锁紧螺栓,后支撑杆17的另一端固定于后连杆4上。

使用时,将各部件使用紧固件连接安装后,充气浮艇1充气,便可以将自行车2固定,骑行者便可以在水面上骑行,螺旋桨7伸入水下,通过骑行者蹬踏自行车2带动后轮转动,驱动摩擦轮10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桨7转动,实现了充气浮艇1的水上移动,在锻炼的同时提高了趣味性和娱乐性。拆装后将充气浮艇1放气,各部件都拆卸紧固件,便可化整为零,方便携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