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扶手位置转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5082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扶手位置转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扶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扶手位置转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汽车座椅的扶手只能平放或者竖起,而不能随着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选择舒适的扶手转动停靠角度,对于要解决使扶手停靠于合适的角度,现有技术中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固定设置的基体1和能够沿水平轴线相对于基体1转动的活动臂2,在基体1上设有棘轮3,在活动臂2上设有位于棘轮3上方、与棘轮3配合的棘爪4。在基体1上设有将棘爪4压紧棘轮3的弹簧,在活动臂2上设有带动棘爪4与棘轮3脱离的推杆10,当棘轮3卡滞时,可以用推杆10带动棘爪4与其解锁,保证本汽车座椅扶手能够正常使用。在此方案的调节过程中,需要使用推杆来手动解锁达到调节角度的目的,使用上存在不使,且不利提高工业设计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扶手位置转动调节装置。可使汽车座椅扶手角度可设置,并可自动锁止与解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扶手位置转动调节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活动盘、曲轮、曲爪,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曲爪末端卡合的至少一个棘齿位,所述曲轮的圆周上具有第一凸出物,所述活动盘的圆周上具有推动所述第一凸出物的第二凸出物,所述曲爪头端具有一卡槽,所述曲轮上圆周上还具有卡齿,所述第二凸出物可推动所述第一凸出物使所述卡齿转动卡合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活动盘的圆周上还具有推动所述曲爪末端使所述卡齿脱离所述卡槽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曲爪呈“l”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曲轮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使所述卡齿弹性卡合于所述卡槽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曲爪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使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齿之间具有弹性应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均为扭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弧形活动槽,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置于所述弧形活动槽的限位钉,所述限位钉与所述活动槽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二凸出物转动至推动所述第一凸出物使所述卡齿落入所述卡槽内,或使所述凸起转动至推动所述曲爪末端使所述卡齿脱离所述卡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一支撑销钉,所述销钉用于对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提供弹性支撑。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活动盘、曲轮、曲爪三者相互配合,实现自动锁止与自动解锁,并可将座椅扶手调节到舒适的角度,为乘座者提供更为良好的体验,并且整体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汽车扶手位置转动调节装置,包括了基座1、以及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的活动盘2、曲轮3、曲爪4。

活动盘2上设置有与曲爪4末端41卡合的至少一个棘齿位21,在本实施例中,为设置三个连续的三个棘齿位21,实现三相档次的调节,连动活动盘2的扶手有三个角度可选择。

曲轮3的圆周上具有第一凸出物31,活动盘2的圆周上具有第二凸出物22,随着活动盘2的转动,第二凸出物22可推动第一凸出物31,使曲轮3产生一定角度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物31、第二凸出物22均为凸齿,凸齿之间的表面相对滑动。

曲爪4头端42具有一卡槽43,而曲轮3于第一凸出物31的另一侧上的圆周还设置有卡齿32,卡齿32可卡合于卡槽43内。

活动盘2于第二凸出物22快乐一侧的圆周上设置有凸起23。

在本实施例中,曲爪4优选为“l”形。

在活动盘2向一方向转动时,使活动盘2上的凸起23与曲爪4末端41接触配合,带动曲爪4末端41产生一定角度的旋转,使曲爪4头端42的卡槽43翘起,使曲轮3的卡齿32与卡槽43脱离,进而活动盘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曲爪4末端41落入棘齿位21中,使扶手可选择旋转角度,而继续该方向旋转,使活动盘2的第二凸出物22与曲轮3的第一凸出物31接触,使曲轮3产生一定角度的旋转,使曲轮3的卡齿32沿曲爪4的内侧壁滑动至落入卡槽43内。

而为了防止活动盘2转动过度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活动盘2上设置有弧形活动槽24,而基座1上设置有置于弧形活动槽24内的限位钉11,限位钉11与活动槽24相互配合,使第二凸出物22转动至推动第一凸出物31使卡齿32落入卡槽43内,或使凸起23转动至推动曲爪4的末端41使卡齿32脱离卡槽43。

更优的是,曲轮3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3,使卡齿32弹性卡合于卡槽43中,曲爪4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4,使卡槽43与卡齿32之间具有弹性应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33、第二弹簧44均为扭簧。

在第一弹簧33作用下,使卡齿32在脱离卡槽43后位于曲爪4的头端42的侧壁内。

基座1上还设置有一支撑销钉12,所述销钉用于对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提供弹性支撑。

实施例2:参照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物31为凸齿、而第二凸出物22为凸弧面,凸弧面在随活动盘2的转动过程中,使曲轮3的凸齿一并带动转动一定角度,使卡齿32沿曲爪4的头端42的侧壁滑动落入曲爪4的卡槽43中,使扶手上下自由旋转。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陈述一致,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重复性说明。

实施例3:参照图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物31为凸弧面、而第二凸出物22为凸齿,凸齿在随活动盘2的转动过程中,使曲轮3的凸弧面一并带动转动一定角度,使卡齿32沿曲爪4的头端42的侧壁滑动落入曲爪4的卡槽43中,使扶手上下自由旋转。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陈述一致,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重复性说明。

实施例4:参照图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物31、第二凸出物22为凸弧面,凸弧面在随活动盘2的转动过程中,使曲轮3的凸弧面一并带动转动一定角度,使卡齿32沿曲爪4的头端42的侧壁滑动落入曲爪4的卡槽43中,使扶手上下自由旋转。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陈述一致,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重复性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扶手位置转动调节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活动盘、曲轮、曲爪,所述活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曲爪末端卡合的至少一个棘齿位,所述曲轮的圆周上具有第一凸出物,所述活动盘的圆周上具有推动所述第一凸出物的第二凸出物,所述曲爪头端具有一卡槽,所述曲轮上圆周上还具有卡齿,所述第二凸出物可推动所述第一凸出物使所述卡齿转动卡合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活动盘的圆周上还具有推动所述曲爪末端使所述卡齿脱离所述卡槽的凸起。采用本发明,通过活动盘、曲轮、曲爪三者相互配合,实现自动锁止与自动解锁,并可将座椅扶手调节到舒适的角度,为乘座者提供更为良好的体验,并且整体稳定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陈楷彬;刘世雄;黄相杰;王焕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汕头市瑞祥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1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