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摄像头实时预警汽车碰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9210发布日期:2018-12-08 05:3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摄像头实时预警汽车碰撞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辅助驾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摄像头实时预警汽车碰撞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5年汽车销量接近2500万辆,2016年总销量接近2800万辆,居全球第一。与之相对应,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从2007年的0.57亿辆达到2016年的接近2亿辆,年复合增长率约14.8%。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在2018版将开始对于行人保护的评分和试验细则有了详细的说明,这也说明了c-ncap将进一步和国际测试标准接轨。在2018版中,主动安全的评分权重也占到了15%,最大的变化点就是增加了aeb(自动制动系统)的追尾和行人评分项目。其中aeb需要预先实时获取道路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且控制汽车、采取制动。交通部《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jt/t1094-2016标准中,对9米以上营运车也做了类似规定。

双摄像头立体视觉是一门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随着光学、电子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年前已经逐渐在多个行业里实用化,不仅成为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还应用于航天遥测、军事侦察等领域。目前在国外,双目体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中。但是由于成本昂贵等因素,一直没有用于汽车领域等消费领域。

双目摄像头是模拟人类双眼视觉原理,使用计算机被动感知距离的方法。从两个或者多个点观察一个物体,获取在不同视角下的图像,根据图像之间像素的匹配关系,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像素之间的偏移来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得到了物体的景深信息,就可以计算出物体与相机之间的实际距离,物体三维大小,两点之间实际距离。由于浮点计算量庞大,对于成本、体积、功耗和实时性等方面一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双摄像头实时预警汽车碰撞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摄像头实时预警汽车碰撞系统,包括:上壳体、摄像模组、调整旋钮、下壳体、主板、两个镜头支架、警示灯和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通过两个镜头支架铰接安装于下壳体腔体内;所述摄像模组的一端还安装有调整旋钮,且调整旋钮穿过一弧形孔安装在下壳体的外侧;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主板;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还安装有警示灯和喇叭,且警示灯和喇叭分别与主板连接;所述摄像模组由左像机和右像机固定安装于图像采集板之上组成,且左像机与右像机的两轴线平行;

所述摄像模组与主板通过线缆连接,接口为hdmi;

所述本发明获取空间特征点坐标的公式为:

disparity=xleft-xright

期中,

b为:左像机右像机的轴线距离;

xc,yc,zc为:特征点空间坐标;

xleft为:左像机获取的特征点横坐标;

xright为:右像机获取的特征点横坐标;

y为:左像机和右像机的纵坐标;

f为:左像机和右像机的焦距。

所述本发明获取空间特征点步骤如下:

第一步,图像获取:获取右像机和左像机的图片;

第二步,相机标定:确定空间坐标点对应关系;

第三步,图像预处理,特征处理;

第四步,立体匹配,建立特征对应关系,该步骤还细分如下分步骤:

第1步,获取物理结构特征图像;

第2步,特征匹配;

第3步,确定位置获取视差;

第五步,确定深度图像。

所述本发明处理图像数据过程如下:

第一步,预处理:采用低通滤波处理;

第二步,校正:修正图像畸变;

第三步,边缘检测:采用自动增益变化值检测;

第四步,立体处理:使用绝对方差相关性计算,公式如下:

第五步,确定视差范围:搜寻图像中的最近匹配;

第六部,相关模板设置;

第七步,质地确认和唯一性确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为旧机动车提供一套碰撞预警系统,安装简便。

2.本发明可以为新机动车提供一套aeb所必须的距离实时计算系统。

3.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成像原理;

图5本发明获取空间特征点坐标流程图;

图6本发明处理图像数据流程图;

图7本发明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摄像模组,3.调整旋钮,4.下壳体,5.主板,6.镜头支架,7.警示灯,8.喇叭,9,汽车,21.图像采集板,22.左像机,23.右像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摄像头实时预警汽车碰撞系统包括:上壳体1、摄像模组2、调整旋钮3、下壳体4、主板5、两个镜头支架6、警示灯7和喇叭8,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2通过两个镜头支架6铰接安装于下壳体4腔体内;所述摄像模组2的一端还安装有调整旋钮3,且调整旋钮3穿过一弧形孔安装在下壳体4的外侧;所述下壳体4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主板5;所述下壳体4的底部还安装有警示灯7和喇叭8,且警示灯7和喇叭8分别与主板5连接;所述摄像模组2由左像机22和右像机23固定安装于图像采集板21之上组成,且左像机22与右像机23的两轴线平行;

所述摄像模组2与主板5通过线缆连接,接口为hdmi;

所述本发明获取空间特征点坐标的公式为:

disparity=xleft-xright

期中,

b为:左像机22和右像机23的轴线距离;

xc,yc,zc为:特征点空间坐标;

xleft为:左像机22获取的特征点横坐标;

xright为:右像机23获取的特征点横坐标;

y为:左像机22和右像机23的纵坐标;

f为:左像机22和右像机23的焦距。

所述本发明获取空间特征点步骤如下:

第一步,图像获取:获取右像机23和左像机22的图片;

第二步,相机标定:确定空间坐标点对应关系;

第三步,图像预处理,特征处理;

第四步,立体匹配,建立特征对应关系,该步骤还细分如下分步骤:

第1步,获取物理结构特征图像;

第2步,特征匹配;

第3步,确定位置获取视差;

第五步,确定深度图像。

如图所述本发明处理图像数据过程如下:

第一步,预处理:采用低通滤波处理;

第二步,校正:修正图像畸变;

第三步,边缘检测:采用自动增益变化值检测;

第四步,立体处理:使用绝对方差相关性计算,公式如下:

第五步,确定视差范围:搜寻图像中的最近匹配;

第六部,相关模板设置;

第七步,质地确认和唯一性确认。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如图7所示,所述本发明在车上安装位置,位于前挡风玻璃顶端、玻璃内侧,居中。

第一步,根据车型不同,选择安装位置居中,置顶。

第二步,根据车型不同,前挡风玻璃的倾斜度不同,扭动调整旋钮3将摄像头模组2调整到到直视前方的水平平行的角度。

所述安装有本发明在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启动预警功能。

第一步,本发明实时获取到前方空间特征点,如行人、汽车或其他障碍物的距离。

第二步,根据车速不同,本发明做出报警的决策也不同,根据国际上通用的ttc(碰撞时间),一旦超过安全ttc,本发明驱动警示灯7和喇叭8给驾驶员报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