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89333阅读:2029来源:国知局
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然而传统燃油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气,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依赖。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零排放的电动车作为主要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

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口盖通常位于车辆前端或后端,与logo集成,充电口盖的开启通常为直接按压开启方式,其开闭结构主要包括由锁舌和卡座构成的按下弹起开关(push-push结构)构成,当充电口盖关闭时,按下自动弹开;弹开时,按下即关闭。这种方式采用直接按压push-push结构打开或关闭充电口,由于充电口盖及push-push结构在车身外围,任何人均可以打开充电口,不能起到充电口防盗和防止误开启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电动车不能解决充电口防盗和防止误开启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包括:感应识别系统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若有,则向感应锁体发送开启指令;所述感应锁体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开启指令解锁;其中,所述感应识别系统与所述感应锁体连接;所述感应锁体分别与所述充电口盖和车身连接,用于在所述感应锁体锁定时,锁止所述充电口盖;所述充电口盖通过锁舌与所述车身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的感应识别系统和感应锁体;所述感应识别系统与所述感应锁体连接;所述感应锁体分别与所述充电口盖和车身连接,用于在所述感应锁体锁定时,锁止所述充电口盖;所述充电口盖通过锁舌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感应识别系统,用于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若有,则向所述感应锁体发送开启指令;所述感应锁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开启指令解锁。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及系统,通过感应识别系统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来判断是否解锁与充电口盖和车身连接的感应锁体,以打开充电口。在本方案中,当用户将电动车停在充电停车位时,可以通过将充电枪靠近充电口而迅速方便的打开充电口以进行充电;当用户将电动车停在非充电停车位时,可以避免他人打开或自己误操作而打开充电口。本方案可以实现充电口防盗和防止误开启的功能,从而保护充电口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感应识别系统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若有,则向感应锁体发送开启指令;

12、所述感应锁体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开启指令解锁。

其中,所述感应识别系统与所述感应锁体连接;所述感应锁体分别与所述充电口盖和车身连接,用于在所述感应锁体锁定时,锁止所述充电口盖;所述充电口盖通过锁舌与所述车身连接。

具体的,所述预设范围可以根据所述感应识别系统的感应范围设定,同时还可以结合用户个人喜好进行设定,举例来说,所述预设范围可以是距离所述充电口0.5米半径范围内。

进一步的,在1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感应识别系统检测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可充电状态。相对应的,11可以包括:若当前所述车辆处于可充电状态,且距离所述充电口的所述范围内有充电枪,则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向感应锁体发送开启指令。这里的可充电状态表示当前车辆处于静止状态,例如,车辆熄火,未启动状态等。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避免在车辆经过充电枪等无法进行充电的特殊情况下,导致误解锁的问题,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对于感应锁体,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多种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例如,所述感应锁体还可以包括声音提示装置。具体的,所述感应锁体还可以包括扬声器;相对应的,在1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感应锁体通过所述扬声器发出声音提示,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感应锁体已解锁。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感应锁体的声音提示装置还可以是蜂鸣器。另外,所述感应锁体还可以包括灯光提示装置,具体的,所述灯光提示装置可以是安装于所述感应锁体的led灯;相应的,在1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感应锁体的上的led闪烁,提示用户所述感应锁体已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可以设置在车身任何位置,例如,所述感应识别系统优选的内置于所述充电口盖,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可选的,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可以采用能够进行充电枪识别的任意技术。例如,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包括感应器、控制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感应器用于感测远程设备的反射阻抗以识别远程设备,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感应器感测到远程设备后发送相应的指令。当然,感应识别系统也可以由技术人员设计实现,具体的电路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器件或连接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盖还可以通过push-push结构与所述车身连接。对于push-push结构,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多种机械结构,以使用户通过按压所述push-push结构来打开或关闭所述充电口盖。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例如,所述push-push结构可以包括:锁舌、自攻钉、卡座、充电口盒、充电口盖开启开关安装板;锁舌通过两个自攻钉安装在充电口盖板上,充电口盒和充电口盖开启开关安装板固定在车身上,充电口盒上具有过孔,充电口盖开启开关安装板焊接于充电口盒的过孔下方,卡座穿过充电口盒上的过孔后卡接在充电口盖开启开关安装板上;当充电口盖关闭时,按下充电口盖,锁舌和卡座分离,充电口盖弹开;当充电口盖弹开时,按下充电口盖,锁舌和卡座结合,充电口盖关闭。

以实际应用举例来说,所述充电口位于电动车前端,所述充电口盖与电动车前栅格logo集成,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内置于所述充电口盖。首先,感应识别系统检测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可充电状态,即检测电动车是否处于停车熄火状态;若当前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当前车辆处于停车熄火状态,则所述感应识别系统检测距离充电口0.5米的半径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若没有,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有,则向感应锁体发送开启指令;所述感应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开启指令解锁;所述感应锁体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提示,提示用户所述感应锁体已解锁,用户可以通过按压连接充电口盖和车身的push-push结构打开充电口以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方法,通过感应识别系统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来判断是否解锁与充电口盖和车身连接的感应锁体,以打开充电口。在本方案中,当用户将电动车停在充电停车位时,可以通过将充电枪靠近感应识别系统而迅速方便的打开充电口以进行充电;当用户将电动车停在非充电停车位时,可以避免他人打开或自己误操作而打开充电口。本方案可以实现充电口防盗和防止误开启的功能,从而保护充电口的安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的感应识别系统(图中未示出)和感应锁体1;所述感应识别系统与所述感应锁体1连接;所述感应锁体1分别与所述充电口盖2和车身3连接,用于在所述感应锁体1锁定时,锁止所述充电口盖2;所述充电口盖2通过锁舌4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具体用于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若有,则向所述感应锁体1发送开启指令;所述感应锁体1,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开启指令解锁。

具体的,所述预设范围可以根据所述感应识别系统的感应范围设定,同时还可以结合用户个人喜好进行设定,举例来说,所述预设范围可以是距离所述充电口0.5米半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识别系统,还可以用于在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之前,检测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可充电状态。相对应的,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具体可以用于若当前所述车辆处于可充电状态,且距离所述充电口的所述范围内有充电枪,则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向感应锁体1发送开启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锁体1还可以包括声音提示装置,举例来说,所述感应锁体1还可以包括扬声器。相对应的,所述感应锁体1,还用于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开启指令解锁之后,通过所述扬声器发出声音提示,用于提示用户所述感应锁体1已解锁。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感应锁体1的声音提示装置还可以是蜂鸣器;所述感应锁体1还可以包括灯光提示装置,所述灯光提示装置可以是led灯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识别系统可以设置在车身任何位置,例如,所述感应识别系统优选内置于所述充电口盖2,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盖2还可以通过push-push结构与所述车身3连接。push-push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按压开闭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感应的电动车充电系统,通过感应识别系统识别距离充电口的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充电枪,来判断是否解锁与充电口盖和车身连接的感应锁体,以打开充电口。在本方案中,当用户将电动车停在充电停车位时,可以通过将充电枪靠近感应识别系统而迅速方便的打开充电口以进行充电;当用户将电动车停在非充电停车位时,可以避免他人打开或自己误操作而打开充电口。本方案可以实现充电口防盗和防止误开启的功能,从而保护充电口的安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