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的水面浮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329发布日期:2019-01-16 06:4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的水面浮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般的浮力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使摩托车(含成员)稳定悬浮于水面的浮力系统。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现代交通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外各国人们出行、载运以及娱乐最普遍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摩托车还只能在陆地运行,因为它不能悬浮于水面。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于拥有一辆水陆两栖摩托车的欲望正与日俱增。因此,尽快研发一套实现摩托车水面浮渡所需的浮力系统已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装卸便捷、成本低廉,且可与多种型号的摩托车配套的“水面浮力系统”。该套系统由精心设装的活动气囊等构件组成,其产生的浮力(排水量)可以确保摩托车(含成员)安全稳定的悬浮在水面上。

本发明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的水面浮力系统,它包括活动气囊1、牵引带2、充/抽气泵3、卷盘总成4、电动绞盘5、牵手装置6、压板装置7和副车架8。其中:

牵引带2的两端有序与活动气囊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牵引带2的前进与后退直接受电动绞盘5的控制。

充/抽气泵3的充气软管(带控制阀)与活动气囊1上的气门嘴紧密相接,充/抽气泵3固装在摩托车车架的合适位置上。

卷盘总成4经螺栓有序固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

电动绞盘5有序设装在卷盘总成4的中心轴上,电动绞盘5的正向和反向旋转可直接控制牵引带2及活动气囊1的收(成卷)放(退卷)。

牵手装置6由牵手座6a、牵手6b、角杆6c、拉线6e、操作器总成6f、螺栓6g组成,其中:牵手座6a有序固装在副车架8上、其前端设有安装孔,牵手6b的前端设有定位孔、后端设有安装孔,角杆6c的中间设有中心孔、两端设有连接孔,角杆6c的中心孔与牵手6b后端的安装孔套在一起、经螺栓6g有序套装在牵手座6a前端的安装孔中,角杆6c的一端经螺栓固装在牵手6b上、另一端与拉线6e相接,拉线6e的另一端与操作器总成6f相接,操作器总成6f有序固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通过操作器总成6f、经拉线6e和角杆6c可实现牵手6b的打开与折叠。

压板装置7由压板座7a、压板7b、角杆7c、操作器总成7f、螺栓7g组成,其中:压板座7a有序固装在副车架8上,压板座7a与压板7b的一边设有相应的连接孔、螺栓7g穿在其中、可使两者连在一起,角杆7c的中间设有中心孔、两端设有连接孔,角杆7c的中心孔一并套装在螺栓7g上,角杆7c的一端经螺栓固定在压板7b上、另一端与操作器总成7f相接,操作器总成7f有序固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通过操作器总成7f、经角杆7c可实现压板7b的打开与折叠。

当车辆处于“陆地行驶状态”时,活动气囊1(此时气囊中无空气)卷成饼状、有序收卷在卷盘总成4中、牵手6b和压板7b均处于折叠状态。

当车辆进入“水面浮渡状态”后,通过操作器总成6f、将处于折叠状态的牵手6b打开,在电动绞盘5的作用下、通过牵引带2、活动气囊1有序从卷盘总成4中退出、直到其前端紧靠牵手6b前端的定位孔后停止,然后(人工操控)充/抽气泵4经软管向活动气囊1中充气、到达预设的压力后自动停止,最后再通过操作器总成7f、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压板7b打开、直到与活动气囊1的上端紧密压合(接触)。

当车辆离开水面再进入“陆地行驶状态”后,(人工操控)充/抽气泵3经软管有序从活动气囊1中抽气、直到将空气抽干净为止,通过操作器总成6f、使牵手6b实现折叠,再通过操作器总成7f、使压板7b实现折叠,活动气囊1在电动绞盘5的作用和牵引带2的拖拉下、有序在卷盘总成4中卷成饼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完美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它较类似产品更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即有益效果)。

1、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可靠。

2、可使摩托车拥有足够的水面浮力、从而具备水陆两栖运行功能。

3、可与多种型号的摩托车配套,且装卸便捷、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给出的附图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水面浮渡状态的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水面浮渡状态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陆地行驶状态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水面浮渡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牵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压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可知,本发明包括活动气囊1、牵引带2、充/抽气泵3、卷盘总成4、电动绞盘5、牵手装置6、压板装置7和副车架8。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还知,为了使车辆具有足够的浮力、特设装了活动气囊1,而为了较好的将活动气囊1产生的浮力转换为对车辆的托持力、特设装了压板装置7。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还知,为了不影响摩托车的陆地行驶功能(离地间隙)、特设装了成卷装置(包括牵引带2、卷盘总成4和电动绞盘5),并将电动绞盘5有序设装在卷盘总成4的中心轴上,牵引带2的两端有序与活动气囊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电动绞盘5的正向和反向旋转可直接控制牵引带2的前进与后退、以及活动气囊1的收(成卷)放(退卷)。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还知,为了不影响摩托车的陆地行驶功能(通过性)、特设装了充/抽气泵3,充/抽气泵3的充气软管(带控制阀)与活动气囊1上的气门嘴紧密相接,充/抽气泵3固装在摩托车车架的合适位置上。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还知,为了不影响摩托车的陆地行驶功能(通过性)、还特设装了牵手装置6和压板装置7,通过分别操作器总成6f和操作器总成7f,可便捷地实现牵手6b和压板7b的“折叠”。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还知,为了便于实现牵手座6a、压板座7a、操作器总成6f和操作器总成7f的安装、特设装了副车架8,副车架8经紧固螺栓可便捷地固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的水面浮力系统,它包括活动气囊、牵引带、充/抽气泵、卷盘总成、电动绞盘、牵手装置、压板装置和副车架,其中牵引带有序与活动气囊固定连接,卷盘总成有序固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电动绞盘有序设装在卷盘总成的中心轴上,该套系统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可靠,可使摩托车拥有足够的水面浮力、从而具备水陆两栖运行功能,可与多种型号的摩托车配套,且装卸便捷、制造成本低廉,可较好地满足开发水陆两栖摩托车的迫切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