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19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栖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通常涉及一种两栖摩托车,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浮筒收放机构、伸缩浮筒结构和可调悬挂装置的两栖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水陆两栖摩托车虽已有多种结构形式出现,但多为为其两栖化单纯的做涉水浮游装置的添加,然而,由于受摩托车自身结构的限制,涉水浮游装置通常会比较难以布置,因而会严重影响车辆的结构、重量以及外型,结果使车辆既笨重又笨拙,既不适合陆地驾驶和行驶,还难以保证在水里运行的稳定以及上下岸的顺利,因此,这就要求车辆在设计上要克服体积与浮力以及结构和重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水陆两栖摩托车,其将车身空间、传动以及悬挂机构充分得以利用,以减少装置加装,方便车辆结构布置,减小车辆体积,降低车辆重量及成本,方便车辆驾驶,既解决了摩托车顺利涉水运行,也保留了摩托车的优点特征,无论其在水陆交错的地区,做为交通代步,休闲娱乐,还是抗洪自救,其实用性都将发挥明显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栖摩托车,包括车体、分别设置在车体左侧和右侧的左浮筒和右浮筒、设置在车体下部的底浮筒、分别用于左浮筒和右浮筒的浮筒收放机构;左浮筒和右浮筒分别通过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且经由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在远离车体的展出位置和靠近车体的纳入位置之间运动。进一步地,底浮的筒前端设置为不超过车辆的前轮,左浮筒、右浮筒的前端不超过驾驶人员前方的踏脚部位的前端。进一步地,浮筒收放机构包括收放支架,与车体相连;连接臂,一端铰接在收放支架上,而另一端与相应的浮筒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枢转以使浮筒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进一步地,左浮筒和/或右浮筒和/或底浮筒包括筒体;能与筒体扣合和分离的筒盖;伸缩罩,与筒体和/或筒盖相连;气门,连通到伸缩罩内以对其充放气;其中,当该伸缩罩被充气时筒体被伸缩罩顶开而与筒盖分离,当伸缩罩放气时筒体朝向筒盖运动以与筒盖扣合。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罩为弹性伸缩罩,在伸缩罩放气时筒体经由该伸缩罩的弹性收缩朝向筒盖运动并与筒盖扣合。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罩为具有折叠伸缩结构的非弹性伸缩罩,且其中,所述浮筒包括弹性支撑部件,该弹性支撑部件与筒盖和筒体相连,在伸缩罩充气时,伸缩罩克服弹性支撑部件的弹性并将筒体顶开而与筒盖分离,在伸缩罩放气时将筒体经由该弹性支撑部件的弹性收缩而朝向筒盖运动并与筒盖扣合。[0010]进一步地,伸缩罩为整体气囊结构,筒体和筒盖连接到该气囊结构的外部。进一步地,伸缩罩是一端或两端开口的且开口边缘分别沿与筒体和筒盖密封连接,从而通过筒盖、伸缩罩和筒体形成用于充放气的内部空腔。进一步地,所述左浮筒、右浮筒和/或底浮筒内和/或外设置有永久性地为车辆提供浮力的浮漂。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栖摩托车,还包括驱动车轮;船用推进装置;接合传动机构,设于车体上并与船用推进装置连接;可调悬挂机构,与车体和驱动车轮相连,驱动车轮通过所述可调悬挂机构相对于车体在支撑位置和缩进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撑位置时,所述驱动车轮用于与地面接合,而在缩进位置时,驱动车轮与接合传动机构接合并通过接合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船用推进装置,以对该两栖摩托车进行水中驱动。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悬挂机构包括调整臂,且调整臂设有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以及用于驱动蜗杆转动的驱动装置;与蜗轮固定连接的枢轴;与所述枢轴固定连接的悬臂,其中所述驱动车轮与悬臂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带动蜗杆正向或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枢轴以及悬臂转动,将驱动车轮转到缩进位置或支撑位置;其中,所述可调悬挂机构还包括减震器,调整臂经由枢轴和减震器安装于车体。进一步地,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为齿轮式传动机构,包括与船用推进装置相连的输出轮、能与驱动车轮接合的传动轮和在传动轮和输出轮之间传递动力的齿轮传动系;其中,在缩进位置中时所述传动轮通过齿轮传动系带动所述输出轮运动,从而带动船用推进装置运转。进一步地,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为链轮式接合传动机构,包括与船用推进装置相连的输出轮和能与驱动车轮接合的一个或多个传动轮,在所述缩进位置中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链带动所述输出轮运动,从而带动船用推进装置运转。进一步地,链轮式接合传动机构中,所述传动轮包括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所述传动链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其中,该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链连接,所述后传动轮还通过第二传动链与输出轮连接,且在缩进位置中,所述前传动轮和所述后传动轮均与驱动车轮接合,以将动力从驱动车轮经由前传动轮和后传动轮以及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传递到输出轮。进一步地,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车轮的接合包括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驱动车轮的轮胎通过摩擦方式接合,或所述接合传动机构与驱动车轮的轮毂通过卡合的方式接合。进一步地,左浮筒、右浮筒或/和底浮筒仅构造为伸缩罩且为PVC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通过充放气可伸缩体积的囊型结构。进一步地,左浮筒、右浮筒或/和底浮筒构造成主要由泡沫树脂材料制成的船形浮筒。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1.减少浮筒的存在对车辆的驾驶和体积以及外型的影响,浮筒通过收放机构和本身的伸缩结构能朝向车体收回,这样在陆地运行时浮筒紧贴车身且浮筒本身的体积不大,能充分利用车体空闲空间进行布置;2.为了提高车辆的通过性,方便上下岸以及减少水中运行阻力,设置了用于车轮升降的可调悬挂机构,并且升起的车轮以啮合传动或摩擦传动的方式与接合传动机构结合并通过接合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船用推进装置,以对该两栖摩托车进行水中驱动,使得两栖摩托车不同形式的动力传动和转换设置更简单,这就省去了额外的用于船用推进装置的动力装置。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栖摩托车的示意图,其中接合传动机构为链轮式传动机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后轮的可调悬挂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可调悬挂机构的调整臂部分的示意图;图4和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浮筒及其收放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用于左右浮筒和/或底浮筒的浮筒主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简要介绍后轮作为驱动车轮的两栖摩托车及其可采用的后轮驱动模式。如图1-3所示,后轮13可以采用轮毂一体式后轮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后轮。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包括带动后轮升降的可调悬挂机构2 (将在后文详述)和用于与能后轮13接合并带动船用推进装置12运转的接合传动机构3。所述船用推进装置可以例如是喷水式推进装置,但在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采用螺旋桨推进装置。该后轮13上方的车体I可设置有用于容纳该后轮13的容纳空间14,该容纳空间14内设置有所述接合传动机构3,接合传动机构例如可以采用链传动机构和轴传动机构或皮带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的接合传动机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其他的接合传动机构(在本文中未示出)。该接合传动机构3 —方面与螺旋桨推进装置12相连接,而另一方面在水中运行时能与运动到缩进位置的后轮13接合(接合传动机构将在后文详述的)。在陆地运行时后轮13处于支撑位置,其与其它车轮一起在地面上推进车辆,此时后轮13不与接合传动机构3接合。而车辆在水中运行时,该后轮13通过可调悬挂机构2升起并纳入车体中的容纳空间14中,从而该后轮13进入与该接合传动机构3相接合的缩进位置,带动接合传动机构3运行,且接合传动机构3将后轮13的动力传输到螺旋桨推进装置12,即后轮13兼做螺旋桨推进装置12的动力源以使螺旋桨推进装置12上的螺旋桨旋转,实现在水中推动车体I运行,当然也可以将螺旋桨推进装置12替换为喷水推进装置,提高其动力性能。该结构不仅使得后轮驱动功能在两栖模式下都得以发挥,而且通过可调悬挂机构控制车轮升降,可以直接完成船用推进装置动力的分切和车轮驱动方式的转换,实现两栖摩托车水陆动力模式的切换,避免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再增加用于驱动形式切换和动力传动的额外机构和部件,降低了两栖摩托车的整车重量并释放了车体空间,解决了两栖摩托车部件繁多,车体难以布置的问题,降低了两栖摩托车的体积与重量,提高了两栖摩托车的运行效率。后文将具体描述用于驱动车轮的可调悬挂机构。可调悬挂机构后轮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悬挂机构2而在缩进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运动。如图2与图3所示的,可调悬挂机构2包括通过枢轴28和减震器214安装到车体I上的调整臂213,该调整臂213的一端设置有该枢轴(又称为横杆或横轴)28。该枢轴28上可固定连接有蜗轮29,从而该蜗轮29随枢轴28转动。该蜗轮29与一蜗杆210相啮合,该蜗杆210还可以与一驱动装置211的动力输出部相连接,从而随该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部一起转动(该驱动装置211例如是车辆驾驶员可手动操作的机构,或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马达)。所述驱动装置优选设置在调整臂上。后轮13上设置有悬臂(又称为平叉)212,悬臂212 —端固定设置在该枢轴28上(例如通过键或齿轮结构固定,从而与枢轴28 —起转动),悬臂212的另一端设置在后轮13的轮轴上(通常后轮13上设置有两个悬臂212,即左悬臂与右悬臂,以提高两轮两栖摩托车运行的安全性)。所述可调悬挂机构以如下方式工作,当在陆地运行时,驱动装置211未启动,且蜗杆210不转动,并同时将蜗轮29锁住,进而将悬臂212锁住,此时可以将后轮13固定在支撑位置,使车辆在陆地上平稳行驶。当车辆的司机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命令可调悬挂机构2动作时,驱动装置211开始工作,蜗杆10在驱动装置211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蜗轮29旋转,进而带动枢轴28旋转,枢轴28又带动悬臂212顺时针旋转从而将后轮13旋转升起进入容纳空间14,即进而后轮13进入与接合传动机构3接合的缩进位置。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轮13采用顺时针旋转升起、逆时针旋转降下的方式运动,当然可以按照需要采用任何以任何旋转方向旋转。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蜗轮29与蜗杆210组成的调整臂经由减震器214和枢轴28安装于车体的可调悬挂机构能实现后轮13的平稳升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后轮13的高度位置,同时利用了蜗轮29与蜗杆210的自锁功能,可使两轮两栖摩托车操控性更稳定、更优越,尤其是其结构简单,运动幅度大,成本低,容易维护,避免了在有限的空间再增加用于车轮升降的致动器、锁止结构以及支持装置,降低了两栖摩托车的整车重量并释放了车体空间,这对两栖摩托车来说尤为重要。并且无论是旋转运动方式还是平移运动方式,可调悬挂机构的主要部件(例如蜗轮29、蜗杆210、驱动装置211等及其连结构件)均可设置在水封结构内,提高了其在水域中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水或其它物质影响各个部件的机械性能。应注意,尽管第一实施例描述为用于车辆的后轮,但是当车辆的前轮需要升降或作为接合驱动时,根据车辆结构的需要,可以将可调悬挂机构2做适当改进而使其用于调整前轮,如通过将悬臂连接于车辆的前轮,并相应调整调整臂、驱动装置等的连接结构和位置等,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再次不再赘述。接合传动机构如图1所示的,带动船用推进装置12运转的接合传动机构3可以实施为齿轮传动机构和链轮传动机构或轴传动机构以及任何适当构造的动力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链轮传动机构31,包括,能与后轮13接合的传动轮和与螺旋桨推进装置12相连的输出轮(或驱动轮)3135。作为优选实施例,传动轮例如包括在容纳空间14内设置的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在所述缩进位置,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均与纳入容纳空间14的后轮13相接合(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接合方式,如摩擦传动的方式接合或与后轮13的轮毂啮合传动的方式接合),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通过第一传动链3140相连接,后传动轮3139通过第二传动链3141与螺旋桨推进装置12的输出轮3135相连接。通过前传动轮3138与后传动轮3139并经由第一传动链3140和第二传动链3141向输出轮3135传递来自后轮13的动力。根据本实用新型,这种用驱动船用推进装置的方式使后轮驱动功能在两栖模式下都得以发挥,解决了两栖摩托车部件繁多,车体难以布置的问题,而且可调悬挂升降车轮调整车辆底盘高度,方便了车辆上下水,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当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还可以设置多个传动轮和/或输出轮以及多个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链,在此不再赘述。用作接合传动机构的另一变化例可实施为齿轮传动机构(未示出),包括用于与纳入容纳空间14的后轮13相接合的至少一个从动轮(即传动轮),该至少一个从动轮与后轮13摩擦接合或与后轮13的轮毂咬合接合的方式接合。在从动轮与螺旋桨推进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传动系,其可以按照需要并根据车辆的具体结构以任何适当方式设置。从动轮上还具有与齿轮传动系啮合的齿和与后轮接合的接合部分。在后轮13通过可调悬挂机构2运动到缩进位置中时后轮13的转动通过从动轮并进而通过齿轮传动系传递到螺旋桨推进装置2,以实现在水中运行。浮筒的收放机构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如图4和5所示的,车体I的车体左右两侧设置有能展开的左浮筒51与右浮筒52。车辆还包括分别用于左浮筒和右浮筒的浮筒收放机构,从而左浮筒和右浮筒分别通过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并在远离车体的展出位置和靠近车体的纳入位置之间运动。当然可以按照需要在所需位置设置多于两个的浮筒。另外,车体I的下部(例如脚踏板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底浮筒53,该底浮筒沿车体的前后方向设置且延伸至后轮。与左浮筒51、右浮筒52对应的车体侧均设置有用于放置对应浮筒的容纳槽或支撑结构。以容纳槽为例,容纳槽可以沿车体前后方向设置,其槽型与对应浮筒的外轮廓相适配。且以后轮驱动模式为例,当后轮13处于纳入容纳空间14状态时,左浮筒51、右浮筒52展开,使车辆在水域内运行更顺畅。当后轮13处于陆地运行状态时,左浮筒51、右浮筒52均收纳在对应容纳槽内,以与车体I相融合(即感官上不会显著地感觉到浮筒的存在),从而降低了车辆在路上运行的阻力。下面介绍通过本文所述的可调悬挂机构与左右浮筒的展开与收纳相结合并同时实现对船用推进装置的收放。应注意,尽管这里介绍的浮筒收放机构是与上文所述的后轮升降机构和船用推进装置收放机构相结合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浮筒收放机构可以单独地实施。具体说,左浮筒51与右浮筒52均设置有一收放支架521,该收放支架与车体相连。收放支架例如是车体的一部分或与车体相连的额外结构。为了描述方便仅以右浮筒52的收放支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收放支架521上铰接有一连接臂522,该连接臂522另一端设置对应浮筒(未示出)上,连接臂522在单独的驱动装置(未示出)的驱动下自车体内向车体外枢转,以将对应浮筒展开,反之驱动装置使连接臂522自车体外向车体内枢转,以将对应浮筒收入对应容纳槽内。所述驱动装置例如是设置在连接臂与收放支架铰接部的枢轴上的驱动电机,其能带动连接臂旋转。浮筒的主体结构更进一步的,如图4和5所示的,设置在车体两侧的左浮筒51、右浮筒52的主体结构如下所述地构造。优选地,左右浮筒和/或底浮筒的主体结构包括气门526、筒体527、筒盖528和伸缩罩529,其通过气门充放气。左右浮筒的筒盖可例如通过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而底浮筒的筒盖可以直接与车体相连。筒体经由伸缩罩与筒盖相连,当伸缩罩放气时筒体与筒盖扣合,当伸缩罩充气时筒体被充气的伸缩罩顶开而与筒盖分离。筒体内部形成一定空间,用于容纳伸缩罩。筒盖可以是大致呈扁平状的覆盖件形式。另外,筒体和筒盖也可以是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的且适于扣合的半壳体的形式,伸缩罩容纳在二者之间。伸缩罩529 —般为弹性的罩体(例如采用由弹性橡胶制成),从而在放气时(陆地运行时)伸缩罩通过自身的弹性收缩(和/或外部大气压力)将筒体朝向筒盖收回,以与筒盖扣合,从而陆地运行时浮筒基本收纳于车体或与车体结合为一体,从而不破坏车辆的外观整体性。当充气时,弹性罩膨胀,从而改变浮筒体积以在水上调整浮力。另外,伸缩罩也可以是弹性材料(如弹性橡胶)整体形成的气囊结构,或是由非弹性材料(如塑料等)整体形成的具有折叠伸缩结构的气囊结构(未示出)。此时浮筒内设有弹性支撑部件(例如弹簧),该弹性支撑部件与筒盖和筒体相连,在伸缩罩充气时,伸缩罩克服弹性支撑部件的弹性并将筒体顶开而与筒盖分离,而在伸缩罩放气时,筒体经由该弹性支撑部件的弹性收缩(和/或外界大气压)朝向筒盖和车体收回,从而筒体和筒盖扣合。在这种情况下,伸缩罩可以仅与筒盖或筒体相连,而筒体与筒盖的扣合和分离通过弹性支撑件来实现。另外,弹性支撑件也可以设置在伸缩罩以外,即可以暴露至浮筒外部,只要弹性支撑件能实现筒体和筒盖的扣合即可。在筒体和筒盖扣合之后,在外部看不到伸缩罩,且在浮筒经由收放机构朝向车体收回,从而浮筒不影响车辆的外观和车辆的运行性。伸缩罩可以是整体形成的气囊结构,并在其外部通过任何适当方式与筒体相连。或者伸缩罩可以是两端开口的,而其开口边分别沿与筒体和筒盖密封连接,从而通过筒盖、伸缩罩和筒体形成内部空腔,该空腔通过气门充气或放气。更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的,该伸缩罩529内部设置有永久性地为浮筒提供浮力的浮漂531。在所示实施例中,浮漂531可以设置在伸缩罩内并与浮筒筒盖相连。气门526为中空杆状,其该气门526的一端连接于筒盖并连通到伸缩罩内,以用于让伸缩罩充放气。在所示结构中,该气门杆可以穿过浮漂531,并且如果必要杆状气门可以用于连接并支撑浮漂531。当然,浮漂可以按照需要设置在浮筒的任何位置,如在筒体和伸缩罩之间,甚至可以设置并连接在在筒体外部。浮漂的结构可以是实心泡沫和/或空心塑料或中空金属结构。设置永久性浮漂,可以在伸缩罩无法充气或充气不足等情况下,为车辆提供基本浮力,而不至于在无法充气或充气不足的情况下使车辆沉入水中。在充气时,伸缩罩529将筒盖528顶起,筒盖528与筒体527分离;在放气时,浮漂531与伸缩罩529将筒体收回,筒盖528扣合在筒体527上。浮筒的这种伸缩结构既可以增加整个浮体强度,延长浮筒使用寿命,节省充放气时间,又可以预防伸缩罩内气体受热后体积自己膨胀,还可以方便车辆塑形,并且永久性提供浮力的浮漂531能在伸缩罩损坏或无法充气等情况下,为车体I继续提供浮力,提高了其在水域内运行的安全性。显然的,关于浮筒的外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圆柱体、船型等形状。更进一步地,为了浮体更充分利用了车体空间布置,还使得浮筒随时都可以方便的展开,进而在骑行时直接可以下水,却不影响车辆的转向。底浮筒的前端设置为不超过车辆的前轮,左浮筒、右浮筒的前端设置为不超过驾驶人员前方的踏脚部位的前端。[0053]作为一种替换,左右浮筒和/或底浮筒的主体结构也可以实施为例如,是PVC塑料或橡胶制成的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制造的通过充放气可伸缩体积的囊型结构。作为一种替换,左右浮筒和/或底浮筒的主体结构可以实施为主要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实心或接近实心的泡沫浮筒。上述描述的仅为两轮两栖摩托车,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三轮或四轮两栖摩托车,在此不再赘述。关于上述两栖摩托车中各个部件的自动控制,现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其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两栖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分别设置在车体左侧和右侧的左浮筒和右浮筒, 设置在车体下部的底浮筒, 分别用于左浮筒和右浮筒的浮筒收放机构,左浮筒和右浮筒分别通过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且经由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在远离车体的展开位置和靠近车体的收起位置之间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底浮的筒前端设置为不超过车辆的前轮,左浮筒、右浮筒的前端不超过驾驶人员前方的踏脚部位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浮筒收放机构包括 收放支架,与车体相连; 连接臂,一端铰接在收放支架上,而另一端与相应的浮筒连接; 驱动装置,驱动连接臂枢转以使浮筒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左浮筒和/或右浮筒和/或底浮筒包括 筒体; 能与筒体扣合和分离的筒盖; 伸缩罩,与筒体和/或筒盖相连; 气门,连通到伸缩罩内以对其充放气; 其中,当该伸缩罩被充气时筒体被伸缩罩顶开而与筒盖分离,当伸缩罩放气时筒体朝向筒盖运动以与筒盖扣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所述伸缩罩为弹性伸缩罩,在伸缩罩放气时筒体经由该伸缩罩的弹性收缩朝向筒盖运动并与筒盖扣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所述伸缩罩为具有折叠伸缩结构的非弹性伸缩罩,且其中,所述浮筒包括弹性支撑部件,该弹性支撑部件与筒盖和筒体相连,在伸缩罩充气时,伸缩罩克服弹性支撑部件的弹性力并将筒体顶开而与筒盖分离,在伸缩罩放气时将筒体经由该弹性支撑部件的弹性收缩而朝向筒盖运动并与筒盖扣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伸缩罩为整体气囊结构,筒体和筒盖连接到该气囊结构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伸缩罩是一端或两端开口的且开口边缘分别沿与筒体和筒盖密封连接,从而通过筒盖、伸缩罩和筒体形成用于充放气的内部空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所述左浮筒、右浮筒和/或底浮筒内和/或外设置有永久性地为车辆提供浮力的浮漂。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车轮; 船用推进装置; 接合传动机构,设于车体上并与船用推进装置连接; 可调悬挂机构,与车体和驱动车轮相连,驱动车轮通过所述可调悬挂机构相对于车体在支撑位置和缩进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支撑位置时,所述驱动车轮用于与地面接合,而在缩进位置时,驱动车轮与接合传动机构接合并通过接合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船用推进装置,以对该两栖摩托车进行水中驱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栖摩托车,其中,所述可调悬挂机构包括 调整臂,调整臂设有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 驱动装置,与蜗杆相连接以驱动蜗杆转动; 与蜗轮固定连接的枢轴; 与所述枢轴固定连接的悬臂,其中所述驱动车轮与悬臂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带动蜗杆正向或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枢轴以及悬臂转动,将驱动车轮转到缩进位置或支撑位置; 其中,所述可调悬挂机构还包括减震器,调整臂经由枢轴和减震器安装于车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栖摩托车,包括车体,分别设置在车体左侧和右侧的左浮筒和右浮筒,设置在车体下部的底浮筒,分别用于左浮筒和右浮筒的浮筒收放机构,左浮筒和右浮筒分别通过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与车体相连,且经由相应的浮筒收放机构在远离车体的展出位置和靠近车体的纳入位置之间运动。减少浮筒的存在对车辆的驾驶和体积以及外型的影响,浮筒通过收放机构和本身的伸缩结构能朝向车体收回,这样在陆地运行时浮筒紧贴车身且浮筒本身的体积不大,能充分利用车体空闲空间进行布置。
文档编号B60F3/00GK202827008SQ2012201601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
发明者党远林 申请人:党远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