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323发布日期:2019-01-16 06:41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时具备“陆地行驶”和“水面浮渡”两栖运行功能的水陆两栖(边三轮或两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现代交通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外各国人们出行、载运以及娱乐最普遍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摩托车都只能在陆地运行,遇河则止、望洋兴叹。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于拥有一辆水陆两栖摩托车的欲望正与日俱增。因此,加速水陆两栖摩托车的研发、特别是对现有摩托车进行便捷地改装、使其具有可靠的水陆两栖运行功能、其意十分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装卸便捷、成本低廉的“水陆两栖摩托车”。该种车辆由普通的边三轮或两轮摩托车、以及(加装的)“水面浮力系统”和“水面推进系统”有机组成,可同时在陆地行驶和实现水面浮渡。

本发明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它包括摩托车1、水面浮力系统2、水面推进系统3和副车架4。其中:

水面浮力系统2包括活动气囊2a、牵引带2b、充/抽气泵2c、卷盘总成2d、电动绞盘2e、折叠式牵手2f、折叠式压板2g、操纵装置2h等。

牵引带2b的两端有序与活动气囊2a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牵引带2b的前进与后退直接受电动绞盘2e的控制。

充/抽气泵2c上的充气软管(装有控制阀)与活动气囊2a上的气门阀紧密相通,充/抽气泵2c有序固装在摩托车1上。

电动绞盘2e有序设装在卷盘总成2d的中心轴上,电动绞盘2e的正向和反向旋转可直接控制牵引带2b及活动气囊2a的收(成卷)放(退卷)。

水面推进系统3包括组合式划水轮辋3a、摩擦式螺旋桨3b、电动推杆3c等。

组合式划水轮辋3a经紧固螺丝有序固装在摩托车1后轮的轮辋上。

水面浮力系统2中的折叠式牵手2f、折叠式压板2g和操纵装置2h等中的部分组件,以及水面推进系统3中的摩擦式螺旋桨3b和电动推杆3c等中的部分组件,有序固装在副车架4上。

副车架4经螺栓可便捷的有序固装在摩托车车架上。

当车辆在“陆地行驶状态”,活动气囊2a(此时气囊中无空气)卷成饼状、有序收卷在卷盘总成2d中、折叠式牵手2f和折叠式压板2g均处于折叠状态,摩擦式螺旋桨3b、在电动推杆3c的控制下、处于预设的初始位置上。

当车辆进入“水面浮渡状态”后,通过操纵装置2h、将位于摩托车1右侧的折叠式牵手2e有序打开,在电动绞盘2e的作用下、经牵引带2b的拖拉、活动气囊2a有序从卷盘总成2d中退出、直到其前端紧靠折叠式牵手2e上的定位孔为止,充/抽气泵2c经充气软管(装有控制阀)有序向活动气囊2a中充气、直到囊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自动停止,然后再通过操纵装置2h、将折叠式压板2g有序打开、直到与活动气囊2a的上端紧密压合。

与此同时,位于摩托车1左侧的两个活动气囊2a、也在牵引带2b的拖拉下同时有序从卷盘总成2d中退出、直到其前端紧贴摩托车1边斗厢前面设装的定位孔后停止,(另一)充/抽气泵2c经充气软管(装有控制阀)有序向活动气囊2a中充气、直到囊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自动停止,两个活动气囊2a的上端、分别有序紧密贴合在摩托车1边斗厢的下面。

此外,原处于初始位置的摩擦式螺旋桨3b、在电动推杆3c的推动下、迅速向下直至完全与摩托车1的后轮紧密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摩托车1后轮的旋转可直接带动摩擦式螺旋桨3b飞速旋转。

而当车辆离开水面再进入“陆地行驶状态”后,位于摩托车1右侧的活动气囊2a、由充/抽气泵2c经软管有序向活动气囊2a中抽气、直到将空气抽干净为止,通过操纵装置2h、将折叠式牵手2f和折叠式压板2g分别有序折叠,活动气囊2a在电动绞盘2e的作用下、经牵引带2b的拖拉有序在卷盘总成2d中卷成饼状,与此同时,原与摩托车1后轮紧密接触的摩擦式螺旋桨3b、在电动推杆3c的拉动下、迅速脱离接触、回到原来的初始位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完美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它较类似产品更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即有益效果)。

1、彻底颠覆了传统概念、使普通摩托车具备了优越的水陆两栖运行功能。

2、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性能安全可靠、装卸便捷、制造成本低廉。

3、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载运以及娱乐等多种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给出的附图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水面浮渡状态的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陆地行驶状态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水面浮渡状态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陆地行驶状态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水面浮渡状态的右视图。

图6为本发明整体结构陆地行驶状态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水面浮渡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整体结构陆地行驶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3、图5和图7可知,本发明包括摩托车1、整车浮力系统2、水面推进系统3和副车架4。

由图1、图3、图5和图7还知,为了较好便捷地实现本发明的水面浮渡功能、特设装了水面浮力系统2,它包括活动气囊2a、牵引带2b、充/抽气泵2c、卷盘总成2d、电动绞盘2e、折叠式牵手2f、折叠式压板2g和操纵装置2h。

由图1、图3、图5和图7还知,为使本发明能在水面浮渡中快速行进、特设装了水面推进系统3,它包括组合式划水轮辋3a、摩擦式螺旋桨3b和电动推杆3c。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还知,为了不影响摩托车1的陆地行驶功能(离地间隙)、特设装了活动气囊2a及其收放装置(包括牵引带2b、卷盘总成2d和电动绞盘2e),并将电动绞盘2e有序设装在卷盘总成2d的中心轴上,牵引带2b的两端有序与活动气囊2a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电动绞盘2e的正、反向旋转可直接控制牵引带2b的进退以及活动气囊2a的收(成卷)放(解卷)。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还知,为了不影响摩托车1的陆地行驶功能(通过性)、特设装了折叠式牵手2f、折叠式压板2g和操纵装置2h,通过操纵装置2h、可便捷地实现对折叠式牵手2f和折叠式压板2g“打开”和“折叠”的有序操控。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还知,为了实现增装部件的便捷安装、特设装了副车架4,水面浮力系统2中的折叠式牵手2f、折叠式压板2g和操纵装置2h等中的部分组件,以及水面推进系统3中的摩擦式螺旋桨3b和电动推杆3c等中的部分组件,均有序固装在副车架4上,副车架4经螺栓可有序固装在摩托车车架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水陆两栖摩托车,它包括摩托车、水面浮力系统、水面推进系统和副车架,其中水面浮力系统中的活动气囊与牵引带相连、充/抽气泵上装有控制阀的充气软管与活动气囊上的气门阀紧密相通、电动绞盘设装在卷盘总成的中心轴上、组合式划水轮辋固装在摩托车后轮的轮辋上、折叠式牵手和摩擦式螺旋桨等中的部分组件有序固装在副车架上,该种车辆彻底颠覆了摩托车只能在陆地行驶的传统概念、具备了优越的水陆两栖运行功能,其理念创新、设计科学、且结构合理、性能安全可靠、装卸便捷、制造成本低廉,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种实际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