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水管理系统的排水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587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水管理系统的排水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水管理系统的排水布置结构,该排水布置结构包括:在该机动车辆的底部处的至少一个流动区域,空气能够流过该流动区域;至少一个进水口,水能够通过该进水口流入;以及至少一个出水口,水能够通过该出水口流出。



背景技术: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机动车辆经常受水的影响,在开发机动车辆、尤其敞篷车辆时,水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主要的预定目标在于,为水管理系统提供对应的排水布置结构,这些排水布置结构能够使流入这些排水布置结构中的水尽可能不受阻碍地流出。由此例如应防止在机动车辆车身的空腔中积水。尤其在敞篷车辆中,有效的水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de2460428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空腔的排水管口。在此,在空腔中收集的水可以通过在该排水管口中锥形地成形的下陷部而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排水性能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水管理系统的所属类型的排水布置结构。

该目的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述特征的开篇所述类型的排水布置结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有利改进。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排水布置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在该流动区域中安排有扰流器件,该扰流器件包括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扰流轮廓,其中该扰流轮廓如下地形成:该扰流轮廓能够在出水口附近产生负压力区域,其中在该负压力区域中的负压力的数值大于在该机动车辆的行驶操作中在进水口的区域中占主导的负压力。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在于,在排水布置结构的出水口的区域中针对性地在空气流动区域中产生负压力,使得比在入口侧数值更大的负压力在出口侧在该负压力区域中占主导。因此,在该排水布置结构中通过扰流器件的扰流轮廓以有利的方式形成了在排水方向上从内向外的压降。由此实现了,水被主动地从该排水布置结构的流动区域吸出并且可以通过出水口流出并且接着可以向环境中排出。此外,针对性地产生的压降提供了使可能的环境气味或还有气体无法进入机动车辆内部的优点。通过在流动区域内的扰流器件的对应的构型和安排还可以避免灰尘或污物可能从外部通过出水口进入排水布置结构的扰流器件中。

为了能够特别简单地并且以低的技术耗费来实现该扰流器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出,该扰流轮廓形成为扰流板,该扰流板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取向。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在优选平坦地实施的扰流板后方由于空气动力学的环流而产生空气涡流,使得在出口侧与扰流板的正面相比形成负压力,该负压力在数值上大于在排水布置结构的扰流器件的进水口的区域中的负压力,使得流入该流动区域中的水能够可靠地从该排水布置结构中被吸出。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提出,该扰流轮廓包括:扰流板,该扰流板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取向;以及接片,该接片安排在该扰流板后方并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延伸。该接片以有利的方式辅助在流动方向上在扰流板后方的空气涡流形成并且因此有利地影响在出水口的区域中的负压力区域的形成。就此而言,已经证明便利的是,该接片与优选平坦地实施的扰流板整体式地形成,因为于是该扰流器件是单件式的、可简单安装的部件。

在一个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存在如下可能性,该扰流轮廓形成为扰流楔,该扰流楔如下地成形:该扰流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加宽。该加宽实现了,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在该扰流楔后方由于对应的涡流进而形成负压力区域,该负压力区域可以有效地将水从该排水布置结构中吸出并通过出水口将水排出。

在另一个替代性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提出,该扰流轮廓在横截面中呈部分椭圆形、尤其半椭圆形并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加宽或者该扰流轮廓在横截面中呈椭圆形。扰流器件的扰流轮廓的形状同样可以实现在出水口的区域中的负压力区域的有效形成。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提出,该扰流轮廓呈圆柱形、尤其空心圆柱形。由此同样提供了如下可能性: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在该出水口的区域中以限定的方式来提供负压力区域。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提出,该扰流轮廓具有截止部(abstellung),该截止部如下地成形:该截止部在该扰流器件的安装额定位置中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提出,该扰流轮廓具有收缩部(einzug),该收缩部如下地成形:该收缩部在该扰流器件的安装额定位置中在竖直方向上并且部分地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延伸。通过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具有延伸部分的收缩部可以额外地实现对出水口的改善的覆盖,使得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进一步减小污染风险。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例如还存在如下可能性,该扰流轮廓呈水滴状或者形成为多圆柱、尤其双圆柱。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借助于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的以下说明将变得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排水布置结构的扰流器件的透视图,该扰流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实施,

图2示出了穿过根据图1的扰流器件的纵截面,

图3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a-a穿过扰流器件的扰流轮廓的横截面,

图4示出了穿过扰流器件的扰流轮廓的横截面,该扰流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施,

图5示出了穿过扰流器件的扰流轮廓的横截面,该扰流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实施,

图6示出了穿过扰流器件的扰流轮廓的横截面,该扰流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实施,

图7示出了穿过具有根据图6的扰流轮廓的扰流器件的纵截面,

图8示出了穿过具有根据图6的扰流轮廓的替代性实施变体的扰流器件的纵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实施的用于机动车辆、尤其敞篷车辆的水管理系统的排水布置结构1在机动车辆底部处包括流动区域2,在行驶操作期间空气可以流过该流动区域。在图1至图3中通过箭头10表示机动车辆的行驶方向。箭头11给出了在机动车辆底部处的空气流动方向。

在流动区域2内安排有扰流器件4,该扰流器件具有空心圆柱形的连接支管40(尤其该水管理系统的排水软管或排水管可以连接该连接支管)以及扰流轮廓41。连接支管40包括:进水口400,水可以通过该进水口向连接支管40中流入;以及出水口401,水可以通过该出水口从连接支管40中流出。在图1和图2中通过两个箭头12展示了水流动方向。从出水口401流出的水可以经过流动区域2向环境中排出。

在z方向上看,扰流轮廓41在所有实施变体中设置在连接支管40下方并且在流动区域2中对机动车辆底部的空气流动形成流动障碍。在流动区域2内,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在扰流轮廓41后方以及因此在连接支管40的出水口401后方,由于空气涡流而形成负压力区域3。在这个负压力区域3中占主导的负压力的数值大于在行驶操作期间在进入口400的区域中占主导的负压力。通过这个措施,在排水布置结构1中以有利的方式形成了从内向外朝向出水口401方向的压降。由此实现了,主动地将水从排水布置结构1的扰流器件4的出水口401吸出。该压降还提供了使可能的环境气味或还有气体无法到达机动车辆内部的优点。此外通过在流动区域2内的扰流器件4的扰流轮廓41的对应构型和定位还可以避免灰尘或污物从外部通过出水口401进入扰流器件4中。

如在图3中可辨别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扰流器件4的扰流轮廓41形成为平坦的扰流板410,该扰流板在机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安排在出水口401之前并且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取向。在图1至图3中通过对应的箭头11指示空气流动方向。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由于空气动力学的环流在平坦的扰流板40后方产生了上面已经提及的空气涡流,使得在出口侧在平坦的扰流板40后方形成了负压力。这个在连接支管40的出水口401后方的负压力区域3中占主导的负压力在数值上大于在机动车辆的行驶操作中在连接支管4的进水口400的区域中占主导的负压力,使得到达的水可以可靠地从排水布置结构1被吸出并且可以从出水口401流出并且可以接着经过流动区域2向环境中流出。

图4展示了扰流器件4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4,扰流轮廓41可以包括:平坦的扰流板410,该扰流板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取向;以及接片411,该接片安排在该扰流板410后方并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接片411与平坦的扰流板410整体式地形成,使得扰流器件4单件式地实施。在流动方向上在扰流板410后方安排的接片411以有利的方式辅助于在扰流板410后方形成底部流动的涡流。

参照图5,根据第三实施例实施的扰流器件4的扰流轮廓41形成为扰流楔412,该扰流楔如下地安排和成形:该扰流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加宽。由此实现了,在扰流楔412和出水口401后方又形成负压力区域3,该负压力区域可以将水有效地吸出。

参照图6,根据第四实施例实施的扰流器件4的扰流轮廓41可以在横截面中呈部分椭圆形、尤其半椭圆形并且又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加宽。由此实现了,在扰流轮廓41后方形成负压力区域3,该负压力区域可以将水有效地吸出。扰流轮廓41例如还可以呈部分圆形、尤其半圆形。

参照图7和图8,扰流器件4的第四实施例的扰流轮廓41如下地成形:该扰流轮廓包括竖直的截止部(图7)或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延伸的收缩部(图8)。通过部分地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并且垂直于出水口401指向的该收缩部可以实现对出水口401的改善的覆盖,使得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进一步减小污染风险。还可以在扰流轮廓41的其余实施例中提供该竖直的截止部或该收缩部。

原理上,扰流器件4的扰流轮廓41还可以具有其他的轮廓形状并且例如呈椭圆形、水滴形或还形成为双圆柱结构。

在此提出的排水布置结构1中,扰流器件4可以在流动方向上在出水口401之前针对性地产生负压力区域3,使得可以主动地将水从排水布置结构1中吸出。依赖于扰流器件4的形状,在出水口401处的负压力在数值上大于在机动车辆的行驶操作期间在入口侧的负压力。此外,该压力差可以通过排水布置结构1在机动车辆的流动区域中的灵活定位以有利地方式被更进一步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