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932发布日期:2019-04-29 15:1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1为现有自行车轮圈的剖面图,自行车轮圈其包含一轮圈1,具有一上桥部2、一下桥部3,其中上桥部2具有一穿孔2a,下桥部3具有复数个第一辐丝孔3a;一轮毂4,轮毂4设于轮圈1中央处,其辐缘环设有复数个第二辐丝孔4a,其第二辐丝孔4a数量对应第一辐丝孔3a数量;一辐丝5,具有一第一端5a及一第二端5b,第一端5a穿设锁固于第二辐丝孔4a,第二端5b具有外螺纹并穿过第一辐丝孔3a,再用一螺合件6经由穿孔2a与第二端5b锁合,使辐丝5固定于下桥部3上。

当轮毂4与辐丝5配合组装时,辐丝5穿设固定于下桥部3时,利用螺合件6调节辐丝5松紧度,为提高辐丝5对轮毂4及轮圈1的支撑强度,辐丝5会由螺合件6锁掣至极为紧实状态,当完成辐丝5锁固后,锁接于第二端5b的螺合件6会紧抵于下桥部3内缘,而第一辐丝孔的轴心线o与轮圈的中心线o1重迭,且辐丝5是以交叉倾斜方式穿过第一辐丝孔3a,因此,螺合件6会倾斜且一侧紧抵于下桥部3的内缘,故下桥部3的内缘会承受辐丝5拉掣螺合件6所产生的极大压应力,而随着轮圈1轻量化且材质为碳纤维,因此,下桥部3的内缘厚度相对变薄许多,实际上常会发生下桥部3内缘因承受不住辐丝5拉掣螺合件6的压应力作用而造成下桥部3的内缘在固定辐丝5的螺合件6处发生破裂情况,如何避免因螺合件6紧抵下桥部3产生压应力作用而导致轮圈1破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将下桥部的辐丝孔倾斜一角度,使辐丝孔与辐丝拉掣方向相同,而螺合件紧抵下桥部的压应力减少,则不易产生轮圈破裂情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其包含:一第一轮圈侧壁及一第二轮圈侧壁,第一轮圈侧壁与第二轮圈侧壁沿着一基线相互隔开;以及一下桥部,所述下桥部环接于第一轮圈侧壁与第二轮圈侧壁之间,下桥部具有一辐丝孔,辐丝孔之轴心线与基线具有一夹角;轮胎,包括行驶时与地面相接触的胎面,以及设置在胎面两侧的胎肩,胎面的中间沿轮胎周向的环形面为赤道平面,胎面上平行于赤道平面设置有多个沟槽,胎面上沿轮胎轴向开设有多个横槽,多个沟槽与多个横槽相交形成多个胎面块,与胎肩相邻的胎面块上设置有可存储雨雪水的水袋,水袋包括垂直于胎面块向轮胎圆心延伸的柱形槽,柱形槽的底部设置有内凹的储水腔,胎面上形成的雨雪水,在柱形槽的引流下汇至储水腔存储;自行车轮圈,包括轮辐安装部及轮胎安装部;轮辐安装部为圆形环,具有轴心线及垂直轴心线且通过圆形环的中心分隔线;轮胎安装部连接轮辐安装部且朝远离轴心线的方向扩展延伸,轮胎安装部具有以中心分隔线为中心且彼此对应的一对倾斜面,该对倾斜面在邻近轮辐安装部一端的间隔距离大于该对倾斜面在邻近轮胎安装部一端的间隔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行车轮圈还包括一上桥部,所述上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轮圈侧壁与所述第二轮圈侧壁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桥部具有对应于辐丝孔的穿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圈侧壁与所述第二轮圈侧壁之间具有一连接肋,所述连接肋外侧有一胎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肋具有对应于辐丝孔的贯穿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当轮毂及辐丝配合组装时,辐丝穿设固定于下桥部,利用螺合件调节辐丝松紧度,当完成辐丝锁固后,由于辐丝孔的轴心线与基线具有夹角,而夹角的倾斜大小是配合辐丝拉掣的方向,辐丝孔的一端呈平面状,因此,辐丝会顺着辐丝孔所倾斜的角度穿入下桥部,并且完全贴合于辐丝孔的一端平面处,而下桥部的内缘减少承受辐丝拉掣螺合件所产生的压应力,以防止造成下桥部的内缘于固定辐丝其螺合件处发生破裂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与轮毂及辐丝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的第一实施例具有成形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去除成形件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与轮毂及辐丝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与轮胎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00自行车轮圈;10第一轮圈侧壁;20第二轮圈侧壁;30下桥部;31辐丝孔;40上桥部;41穿孔;50轮毂;51第二辐丝孔;60辐丝;61第一端;62第二端;70连接肋;71贯穿孔;80胎槽;90轮胎;91圆缘部;110螺合件;120成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是按适于列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2至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自行车轮圈100,其包含:一第一轮圈侧壁10及一第二轮圈侧壁20,第一轮圈侧壁10与第二轮圈侧壁20是沿着一基线l相互隔开。

一下桥部30,其环接于第一轮圈侧壁10与第二轮圈侧壁20之间,即下桥部30与第一轮圈侧壁10及第二轮圈侧壁20环接。下桥部30具有一辐丝孔31,辐丝孔31的轴心线o2与基线l具有一夹角θ,且辐丝孔31的一端成平面状,其中,辐丝孔31的数量为复数个,而相邻的两个辐丝孔31倾斜方向相反,其中,辐丝孔31在成形前先采用一成形件120预埋于下桥部30形成一凹槽,成形后再依照凹槽定位加工形成辐丝孔31的夹角θ,如图2所示;轮胎90,包括行驶时与地面相接触的胎面,以及设置在胎面两侧的胎肩,胎面的中间沿轮胎周向的环形面为赤道平面,胎面上平行于赤道平面设置有多个沟槽,胎面上沿轮胎轴向开设有多个横槽,多个沟槽与多个横槽相交形成多个胎面块,与胎肩相邻的胎面块上设置有可存储雨雪水的水袋,水袋包括垂直于胎面块向轮胎圆心延伸的柱形槽,柱形槽的底部设置有内凹的储水腔,胎面上形成的雨雪水,在柱形槽的引流下汇至储水腔存储;自行车轮圈100,包括轮辐安装部及轮胎安装部;轮辐安装部为圆形环,具有轴心线及垂直轴心线且通过圆形环的中心分隔线;轮胎安装部连接轮辐安装部且朝远离轴心线的方向扩展延伸,轮胎安装部具有以中心分隔线为中心且彼此对应的一对倾斜面,该对倾斜面在邻近轮辐安装部一端的间隔距离大于该对倾斜面在邻近轮胎安装部一端的间隔距离。

一上桥部40连接于第一轮圈侧壁10与第二轮圈侧壁20之间,且具有一穿孔41对应于辐丝孔31;一轮毂50,轮毂50设于自行车轮圈100中央处,轮毂50环设有一第二辐丝孔51,其第二辐丝孔51的数量对应辐丝孔31的数量;一辐丝60,具有一第一端61及一第二端62,其第一端61穿设锁固于第二辐丝孔51,第二端62具有外螺纹并穿过辐丝孔31,再用一螺合件110经由穿孔41与第二端62锁合,使辐丝60固定于下桥部30上。

当组装自行车轮圈100时,先将轮毂50及辐丝60配合组装,辐丝60穿设固定于下桥部30时,螺合件110经由穿孔41与第二端62锁合,并调节辐丝60松紧度,为提高辐丝60对轮毂50及自行车轮圈100的支撑强度,辐丝60会由螺合件110锁掣至极为紧实状态,当完成辐丝60锁固后,由于辐丝孔的轴心线o2与基线l具有夹角θ,而夹角θ的倾斜大小是配合自行车轮圈100的大小,以及辐丝60与辐丝孔31交叉角度而设计,其夹角θ为15至30度间,于本实施例中夹角θ优选为20度,如图2所示,因此,辐丝60会顺着辐丝孔31所倾斜的角度穿入下桥部30,并且完全贴合于辐丝孔31的一端平面处,使辐丝孔31与辐丝60拉掣方向相同,下桥部30的内缘减少承受辐丝60拉掣螺合件110所产生的压应力,以防止造成下桥部30的内缘于固定辐丝60其螺合件110处发生破裂情况。

另外,自行车轮圈100材质为碳纤维,又以轻量化为诉求,所以下桥部30的内缘厚度相对变薄许多,采用辐丝孔31倾斜夹角θ,使下桥部30的内缘能减少承受辐丝60拉掣螺合件110所产生的压应力,即使材料为碳纤维且下桥部30的内缘厚度较薄,也不易产生自行车轮圈100破裂的情形发生。

参见图5和图6,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轮圈10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是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第一轮圈侧壁10与第二轮圈侧壁20之间具有一连接肋70,连接肋70外侧有一胎槽80,连接肋70具有一贯穿孔71对应于辐丝孔31,而辐丝60的第二端62穿过辐丝孔31,再以一螺合件110经由贯穿孔71与第二端62锁合,使辐丝60固定于下桥部30上。其中,胎槽80卡住一轮胎90的圆缘部91,从而将轮胎90安装于自行车轮圈100上。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具有的功能与优点,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当组装自行车轮圈100时,先将轮毂50及辐丝60配合组装,辐丝60穿设固定于下桥部30时,螺合件110经由贯穿孔71与第二端62锁合,辐丝60会顺着辐丝孔31所倾斜的角度穿入下桥部30,并且完全贴合于辐丝孔31的一端平面处,使辐丝孔31与辐丝60拉掣方向相同,下桥部30的内缘减少承受辐丝60拉掣螺合件110所产生的压应力,以防止造成下桥部30的内缘于固定辐丝60其螺合件110处发生破裂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