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丝卷叠摞防倾芯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083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丝卷叠摞防倾芯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金属丝盘卷运输辅助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丝卷叠摞防倾芯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丝大都是采用盘卷的方式包装,运输时如果叠摞在一起,行走时晃动很容易滑脱倾倒,造成事故,弄乱金属丝,这仍有待于技术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丝卷叠摞防倾芯支撑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丝卷叠摞防倾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和中筒,上盖、下盖和中筒围成一个空腔气囊,上盖、下盖均为圆形且外径与金属丝卷外径相等,上盖和下盖的边缘分别周向分布有一一相对的上外延和下外延,上外延和下外延上设有穿孔,中筒为至少三段上下首尾相接的圆筒,圆筒侧壁为与金属丝卷内面吻合的弧形环面,中筒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盖和下盖密闭连接,上盖连接有充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外延和下外延上的穿孔通过拉绳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内面上连接一与其同轴的圆桶,圆通高度大于金属丝卷周线厚度的二分之一小于金属丝卷周线厚度的三分之二,圆通外径为金属丝卷内径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本发明使用时,将下盖铺在车上,然后居中叠摞金属丝卷,金属丝卷压在下盖上,叠摞完成后将上外延和下外延上的穿孔通过拉绳相连绑紧,然后通过充气口向气囊内充气,使其吻合在叠摞的金属丝卷内,提供内支撑,使其保持叠摞稳定性,不易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盖;2下盖;3中筒;4上外延;5下外延;6穿孔;7充气孔;8圆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金属丝卷叠摞防倾芯支撑装置设有上盖1、下盖2和中筒3,上盖、下盖和中筒围成一个空腔气囊,可采用橡胶或浸胶织布,上盖、下盖均为圆形且外径与金属丝卷外径相等,可以包裹金属丝卷,上盖和下盖的边缘分别周向分布有一一相对的上外延4和下外延5,上外延和下外延上设有穿孔6,中筒为至少三段上下首尾相接的圆筒,本实施例为三段,实施时可更具需要叠摞金属丝卷层数设置,圆筒侧壁为与金属丝卷内面吻合的弧形环面,中筒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盖和下盖密闭连接,上盖连接有充气孔7;上外延和下外延上的穿孔通过拉绳相连;下盖内面上连接一与其同轴的圆桶8,圆通高度大于金属丝卷周线厚度的二分之一小于金属丝卷周线厚度的三分之二,圆通外径为金属丝卷内径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在下盖铺设在车上后,中筒和上盖可以折叠收纳到圆筒内,放金属丝卷时不会压到中筒和上盖,叠摞完拉出上盖充气即可,操作方便,收纳式下盖边缘也可以塞入圆筒,实现收纳装运。

本发明使用时,将下盖铺在车上,然后居中叠摞金属丝卷,金属丝卷压在下盖上,叠摞完成后将上外延和下外延上的穿孔通过拉绳相连绑紧,然后通过充气口向气囊内充气,使其吻合在叠摞的金属丝卷内,提供内支撑,使其保持叠摞稳定性,不易倾倒。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凡依

本技术:
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发明技术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丝卷叠摞防倾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和中筒,上盖、下盖和中筒围成一个空腔气囊,上盖、下盖均为圆形且外径与金属丝卷外径相等,上盖和下盖的边缘分别周向分布有一一相对的上外延和下外延,上外延和下外延上设有穿孔,中筒为至少三段上下首尾相接的圆筒,圆筒侧壁为与金属丝卷内面吻合的弧形环面,中筒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盖和下盖密闭连接,上盖连接有充气孔;通过充气口向气囊内充气,使其吻合在叠摞的金属丝卷内,提供内支撑,使其保持叠摞稳定性,不易倾倒。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旺德福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1
技术公布日:2018.03.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