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辐条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9693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辐条,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辐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用辐条一端配合连接在车圈,另一端配合连接在花鼓。传统的车用辐条一般采用不锈钢制成,一端弯折以配合钩接在车圈,另一端弯折以配合钩接在花鼓。采用不锈钢制成,重量重,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针对上述不足,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

如cn205273028u,一种碳纤维辐条,包括辐条本体,辐条本体的一端连接能够与轮圈配合连接的第一配件,另一端连接能够与花鼓配合连接的第二配件,辐条本体为碳纤维材质。辐条本体端部和配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粘结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花鼓、车圈能产生拉力作用在配件,使配件易被拉离辐条本体,导致二者分离,使用寿命短,且制造不便,制造成本高。

又如cn103448465a,用于自行车碳纤维轮圈的辐条固定件,其包括一个固定部与一个抵靠部,固定部沿一虚拟轴轴向延伸形成,该抵靠部形成于该固定部一端并以该虚拟轴为轴心径向延伸形成,该辐条固定件穿设一个定位孔,该定位孔套设于自行车的辐条,该抵靠部抵靠于自行车的碳纤维轮圈,辐条传递扭力而带动碳纤维轮圈时,该辐条固定件能够固定辐条,使辐条无法相对于碳纤维轮圈移动。该车用辐条结构极其复杂,制造不便,装配不便,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辐条及其制造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一种碳纤维辐条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碳纤维辐条,包括一由碳纤维制成的辐条本体、一能配合连接车圈的牙帽和一能配合连接花鼓的帽头;该辐条本体两端部都固设有固接头,该固接头外周面具有内外布置的一内小外大的第一锥度段和一第一回转段,该第一回转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一锥度段的最大外径;该牙帽和帽头都设有贯穿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孔壁具有第二回转段和相对第二回转段由近至远内径渐大的第二锥度段,该安装孔的第二回转段套接在辐条本体上且第二锥度段套接在固接头上。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锥度段和固接头的第一锥度段相适配。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锥度段最小外径大于辐条本体外径且通过外径差使固接头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面;该第二锥度段最小内径大于第二回转段内径且通过外径差使安装孔形成有第二台阶面,该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抵靠在一起。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回转段包括一第一圆柱段,该第一圆柱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一锥度段的最大外径。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回转段包括一内大外小的第三锥度段。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回转段包括一第一圆柱段,该第一圆柱段的外径小于第一锥度段的最大外径,该第一锥度段和第一圆柱段之间连接有第三锥度段。

一实施例之中:该辐条本体的两端部都通过包纱并固化以形成固套在辐条本体端部的固接部分,通过去料加工方法加工固接部分成固接头。

一实施例之中:该牙帽的安装孔、帽头的安装孔和两固接头分别紧配合套接以构成固定套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碳纤维辐条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加工出一由碳纤维制成的辐条本体、一能配合连接车圈的牙帽和一能配合连接花鼓的帽头,该牙帽和帽头都设有贯穿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孔壁具有第二回转段和相对第二回转段由近至远内径渐大的第二锥度段;

步骤2,牙帽和帽头自辐条本体端部套在辐条本体上;

步骤3,在辐条本体的两端部上固设有固接头,该固接头的外周面具有内外布置的一内小外大的第一锥度段和一第一回转段,该第一回转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一锥度段的最大外径;

步骤4,移动牙帽和帽头,以使牙帽、帽头的安装孔的第二回转段都适配套接在辐条本体上且第二锥度段分别套接在两固接头上,以将辐条本体、牙帽和帽头固定在一起。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锥度段最小外径大于辐条本体外径且通过外径差使固接头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面;该第二锥度段最小内径大于第二回转段内径且通过外径差使安装孔形成有第二台阶面,该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抵靠在一起。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过程中,车圈和花鼓分别作用在牙帽和帽头的力都是拉力,其一,该拉力使第二锥度段相对第一锥度段有向外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使牙帽和固接头之间、帽头和固接头之间的紧固性越紧,连接越牢固,则能避免二者分离出现,其二,安装孔靠外的部分还配合第一回转段,而第一回转段外径不大于第一锥度段,因此该靠外的部分会部分回弹,避免因拉力过大导致牙帽和帽头破裂、损坏;其三,辐条重量轻,强度好,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装配方便,能降低制造成本。

因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抵靠在一起,又避免因拉力过大导致牙帽和帽头破裂、损坏,且还增强牢固强度。

辐条本体的两端部都通过包纱并固化以形成固套在辐条本体端部的固接部分,通过去料加工方法加工固接部分成固接头,连接强度高,加工成本低。

牙帽的安装孔、帽头的安装孔和两固接头分别紧配合套接以构成固定套接,方便装配,降低装配成本。

碳纤维辐条的制造方法,包括:加工出辐条本体、牙帽和帽头;接着将牙帽和帽头自辐条本体端部套在辐条本体上;再在辐条本体的两端部上固设有固接头;然后移动牙帽和帽头,以使牙帽的安装孔和帽头的安装孔分别固定套接在两固接头上,装配方便,连接强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辐条的安装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的辐条的安装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的牙帽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牙帽的左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帽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辐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即,制造方法步骤1中加工出辐条本体。

图7是本发明的牙帽和帽头套设在辐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即,制造方法步骤2中将牙帽和帽头套设在辐条本体。

图8是本发明的辐条本体加工出固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即,制造方法步骤3中在辐条本体上加工出固接头。

图9是本发明的辐条的剖面示意图,即,制造方法步骤4中将帽头和牙帽固套在固接头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11是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5及图9至图11,一种碳纤维辐条,包括一辐条本体10、一能配合连接车圈40的牙帽20和一能配合连接花鼓50的帽头30;该辐条本体10采用碳纤维制成,该牙帽20、帽头30采用不锈钢制成。该辐条本体10呈圆柱结构,且辐条本体10的两端部都固设有固接头60;该牙帽20和帽头30都设有贯穿的安装孔70。

该固接头60的外周面具有内外布置的一内小外大的第一锥度段61和一第一回转段,该第一锥度段61最小外径大于辐条本体10圆柱结构的外径且通过外径差使固接头60上形成有第一台阶面62,该第一回转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一锥度段61的最大外径;该两固接头60的第一台阶面62面对布置。其中:该固接头60的第一回转段包括一第一圆柱段64,该第一圆柱段64的外径小于第一锥度段61的最大外径,该第一锥度段61和第一圆柱段64之间连接有第三锥度段63;该第一锥度段61回转线和中轴线的夹角如为0.5-5度,如选择1度;该辐条本体10的两端部都通过包纱并固化以形成固套在辐条本体10端部的固接部分,通过去料加工方法加工固接部分成固接头60。

该安装孔70的孔壁具有第二回转段73和相对第二回转段73由近至远内径渐大的第二锥度段71,该第二回转段73为第二圆柱段;该第二锥度段71最小内径大于第二圆柱段内径且通过外径差使安装孔70形成有第二台阶面72;其中:该第二回转段73和辐条本体10圆柱结构相适配,该第二锥度段71和固接头60相适配。该适配如为:第一锥度段61的锥角和第二锥度段71的锥角相等,或,第二锥度段71的锥角略小于第一锥度段61的锥角。

该牙帽20和帽头30的安装孔70的第二回转段73套接在辐条本体10上且第二锥度段71套接在固接头60的第一锥度段61上,该第一台阶面62和第二台阶面72抵靠在一起,该牙帽20的安装孔70、帽头30的安装孔70和两固接头60分别紧配合套接以构成固定套接。所述的第二回转段的内径不小于辐条本体的圆柱段,根据需要,最好略大点,使二者呈松配合。

使用过程中,车圈40和花鼓50分别作用在牙帽20和帽头30的力都是拉力,其一,该拉力使第二锥度段71相对第一锥度段61有向外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使牙帽和固接头之间、帽头和固接头之间的紧固性越紧,连接越牢固,则能避免二者分离出现,其二,因第一台阶面62和第二台阶面72抵靠在一起,又避免因拉力过大导致牙帽20和帽头30破裂、损坏;其三,安装孔70靠外的部分还配合第一回转段,而第一回转段外径不大于第一锥度段61,因此该靠外的部分会部分回弹,这也能避免因拉力过大导致牙帽20和帽头30破裂、损坏;其四,采用此结构可精确生产不同长度的碳纤维辐条。

请查阅图1至图4,该牙帽20外周壁至少具有一螺纹段21和一非圆形段22,该非圆形段22如在圆柱面上切设环形阵列布置的多个缺口;根据需要,该螺纹段21和非圆形段22之间还可具有第一回转体段23;该螺纹段21末端可设倒角;安装时,通过螺纹段和车圈40上的螺母41螺接实现上述的配合连接。

请查阅图1、图2和图5,该帽头30外周壁具有一第四锥度段31和一挂接段32,该挂接段32的宽度大于第四锥度段31的直径,该挂接段32的宽度如为挂接段32的外径;根据需要,该外周壁还具有连接第四锥度段31和挂接段32的第二回转体段33。安装时,通过挂接段32挂接在花鼓50的挂接槽51上实现上述的配合连接。

碳纤维辐条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拉挤碳纤维碳条再研磨以制造出图6的辐条本体10,及,加工出上述的如图3至图5的牙帽20和帽头30;通过拉挤等工艺可以明显提高碳纤维辐条的生产效率。

步骤2,请查阅图7,将牙帽20和帽头30自辐条本体10端部套在辐条本体10上;

步骤3,请查阅图8,在辐条本体10的端部通过包纱并固化以形成固套在辐条本体10端部的固接部分,通过去料加工方法加工固接部分成上述的固接头60,该去料加工方法如研磨;

步骤4,请查阅图10,移动牙帽20和帽头30,以使牙帽、帽头的安装孔的第二回转段都适配套接在辐条本体上且第二锥度段分别套接在两固接头上,以将辐条本体、牙帽和帽头固定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