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476阅读:2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淹充气垫,属于车辆防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



背景技术:

现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灾害不断出现,特别是城市内涝频发,而内涝的高发位置一般在各大城市的车库或其他停车区处,造成位于车库或停车区汽车被积水淹没浸泡的情况。而现有市面销售的汽车上或车位上都没有相应的防水淹装置设计,在遇到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时,汽车极易遭受水淹,汽车被水浸泡后会造成电路损坏,甚至发动机进水,对汽车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坏,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071173u中公开了一种停车位专用的防水淹装置,包括一停车位以及一隔水闸门,停车位为一室内或室外的停车空间,在停车位周围开设有一道闸门槽,闸门槽包围停车位,在闸门槽内则设置有一隔水闸门,隔水闸门包括一固定闸、一活动闸、复数个浮箱以及一隔水布,固定闸固定在闸门槽的底部,内部设置有活动闸,活动闸上端固接有浮箱,隔水布铺盖在停车位上。本发明通过设置一带浮箱的隔水闸门,当发生水淹时,水会先进入停车位周围的闸门槽内,并淹没到所述浮箱高度,此时浮箱会向上浮动,并一起带动活动闸以及隔水布向上,随着水位上升,活动闸以及隔水布的高度跟着上升,达到自动挡水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停车位上汽车被水淹的风险。但是,该发明存在的问题是因为需要在停车位的四周安装隔水布从而造成制造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维护,无法做到“以雨治雨”的功能。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02785630a中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装置,在小汽车底盘安装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装置,该装置由独立浮力气囊、独立气体发生器、充气控制阀,自动感应开关、手动开关等组成,多个浮力气囊分组安装在汽车底盘周围,当发生水害时,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装置可以自动感应或者手动开启,气体发生器产生高压气体,给浮力气囊较快地充气,充气的浮力气囊冲破外壳,并受到外壳的方向束缚向汽车外侧膨胀凸出,小汽车将被浮力托起漂浮在水中,达到一定压力后,充气控制阀自动降低充气速度或停止充气,保持浮力气囊的浮力等待救援,还可以在小汽车的底部安装锚钩组件,在小汽车漂浮时稳定车体,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虽然该发明能够很好的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问题,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人工及时的装配浮力气囊,而当城市内部发生大暴雨一般是短时发生内涝,所以该装置无法及时的对车辆进行保护。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511551y中公开了一种可防止汽车泡水的汽车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一充气式筏垫,该筏垫设有一尺寸大小略大于汽车的充气式气垫,并在气垫周缘连结设有一圈管状的充气式气舱,在气垫及气舱之间围设形成一供汽车停置的容槽;一结合于筏垫的充气式护罩,该护罩为一尺寸大小对应于筏垫的充气式罩体,其设有一朝向筏垫且规格型态对应于气舱的开口,以在护罩内部形成一将汽车完全罩盖遮蔽的容槽,并在护罩开口部位与筏垫的气舱的相对应位置,相对设有可以相互紧密结合的结合组件。当汽车停放的地方发生淹水时,不仅能利用密封结构的护罩予以保护,防止汽车发生泡水或灭顶问题,并且筏垫及护罩的充气空间可保护汽车避免受到碰撞,而能达到有效保护汽车的效能。但是,该发明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复杂、不易制造和使用且无法实现“以雨治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在下雨前就为车辆提供有效地支撑,可以做到内涝发生时高枕无忧,同时该充气垫可以一垫多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这样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其包括橡胶垫身(内含有牛津布复合层),所述橡胶垫身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橡胶垫身上设置有供车辆轮胎放置的通孔和用于固定车辆的固定勾环,所述橡胶垫身内设置有纵横交错布置的纤维丝层结构;所述通孔的长度不大于车辆轮胎外径的2/3,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车辆车轮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纤维丝层结构包括沿橡胶垫身纵向间隔布置的竖直聚酯纤维丝层和沿橡胶垫身横向布置间隔布置的水平聚酯纤维丝层;所述竖直聚酯纤维丝层和所述水平聚酯纤维丝层相互交错垂直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橡胶垫身内至少包括三个独立的充气腔室,所述每个充气腔室独立设置有所述充气口。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充气口内设置有带闭气装置的螺旋压力阀。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橡胶垫身沿其纵向的端部设置有充气挡囊。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橡胶垫身的表面设置有沿其纵向布置的停车导引带。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与车轮车辆的间距相匹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内可拆除的安装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充气块。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橡胶垫身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折叠成平整面的分割折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其通过在橡胶垫身内设置纤维丝层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橡胶垫身的承载能力,避免了传统浮力气囊由于车辆过重造成的爆炸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橡胶垫身的抗爆抗压能力;本发明通过对橡胶垫身的内部结构进行分腔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橡胶垫身的承载力,保证了车轮碾压部分的强度,同时通过保证通孔的长度不大于车辆轮胎外径的2/3,宽度略大于车辆轮胎的断面宽度,从而保证了整车浮动过程中车辆的自重是靠轮胎与充气垫通孔之间的支撑力来提供平衡,从而避免了传统充气垫直接支撑汽车底板或底部框架带来的受力不均造成对汽车的损坏;同时本发明通过橡胶垫身上设置停车导引带和充气挡囊方便了车辆的准确停放;最后本发明通过对通孔的结构设计可以很好的保护车底盘的磨损问题,车轮凹槽的设计是轮胎能在凹槽处由于压力锁紧同时使整个橡皮垫吃水增多,并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重心,使橡皮垫配合锁定结构不容易翻倒,增加其安全性;本发明的充气垫可以实现一垫多用,当城市内涝发生时,其可以有效地充气浮力筏垫避免雨水淹没车辆;当晴天时,充气垫可以充当床垫或地面软垫在野外露营使用,同时该充气垫还可以方便的折叠收纳整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充气挡囊充气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橡胶垫身完全充气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橡胶垫身当床垫使用时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未充气平整内折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纤维丝层结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倒车状态示意图;

图中:1-橡胶垫身,2-充气口,3-通孔,4-纤维丝层结构,5-固定勾环,6-充气挡囊,7-停车导引带,8-充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由本发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本发明一种车用便携多功能自浮式防淹水充气垫,其包括设置于橡胶垫身1,橡胶垫身1内含有牛津布复合层10,牛津布复合层10上设置有用以连接纤维丝层结构4的u形牛津布9,其中连接纤维丝层结构4通过机织在u形牛津布9上,u形牛津布9缝合在整块牛津布复合层10上,牛津布复合层10整个再粘接在橡胶垫身1内壁上;橡胶垫身1上设置有充气口2,橡胶垫身1上设置有供车辆轮胎放置的通孔3和用于固定车辆的固定勾环5,橡胶垫身1内设置有纵横交错布置的纤维丝层结构4。纤维丝层结构4包括沿橡胶垫身1纵向间隔布置的竖直聚酯纤维丝层4.1和沿橡胶垫身1横向布置间隔布置的水平聚酯纤维丝层4.2;竖直聚酯纤维丝层4.1和水平聚酯纤维丝层4.2相互交错垂直布置。橡胶垫身1内至少包括三个独立的充气腔室,充气腔室中至少两个沿橡胶垫身1的纵向布置且位于对称布置两侧。充气口2内设置有带闭气装置的螺旋压力阀。橡胶垫身1沿其纵向的端部设置有充气挡囊6。橡胶垫身1的表面设置有沿其纵向布置的停车导引带7。橡胶垫身1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折叠的分割线。通孔3的宽度大于车辆车轮的宽度且长度不大于车轮的2/3。通孔3之间的间距与车轮车辆的间距相匹配。通孔3内可拆除的安装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充气块8。

当在大暴雨前使用本发明时,第一种方法一是将车载式车垫取出放置于合适位置,使用车载充气泵给充气口充气使背部的充气挡囊6立起,找好方向沿倒车引导线缓慢倒入,将车倒入至充气挡囊6部位后,车轮正好在预留的通孔3处停下。充气挡囊6的作用首先是提供倒车安全环境保护车尾,然后又可以为车辆的定位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提醒作用。

第二种方法是先用车载千斤顶将一侧顶起,将车载式车垫取出塞入车底并该侧车轮与通孔3处对应,然后将车放下缓慢放下,取出千斤顶放置与车另外一侧如此重复,此方法适用于驾驶技术相对不熟练的车主。然后首先用车载充气泵在充气口2充气,使整个橡皮垫缓慢充气。停车完毕后,充气橡胶垫身1,通孔3部分由于车重自动陷下,通孔3左右宽度略大于轮胎的宽度,前后距离可以控制车底盘部分与橡皮垫有一定的预留距离,而橡皮垫的设计更可以很好地保护车底盘以避免其承重,通孔3的设计使得轮胎能在通孔3处由于压力锁紧支撑车身重量同时使整个橡皮垫吃水增多,并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重心,使橡皮艇配合锁定结构不容易翻倒,增加其安全性。充气后的橡胶垫身1内部是稳定的纤维丝层结构能很好的承受车身的重量;最后有选择性的使用不同的重物或身边的勾环和橡皮垫上的固定勾环相固定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当在晴天前使用本发明,充气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在充气结束后,在通孔3会安装有四个安装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四个独立充气块8来填补空缺部分,使其成为一个床垫。

使用完毕本发明后,可同样使用车载充气泵在充气口处抽出橡皮垫内气体使车平稳落地后将车载式气垫收入车中。(充气泵可以充气也可以抽气)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