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7857发布日期:2018-09-21 23:2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真空助力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避免大气环境中的灰尘造成堵塞,现有真空助力器的进气机构通常布置在驾驶室内。然而,在真空助力器工作工程中,进气机构不可避免地产生噪音。由此,进气机构作为驾驶舱的主要噪音源,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在乘用车市场,该产品应用较为广泛。消费者对此反应不佳,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针对上述状况,提供一种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设置于真空助力器,上述真空助力器居中设置有推杆,上述推杆的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推杆头,上述推杆的另一端端部与机舱板固定连接,所述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之间形成半封闭的进气通路,其中:

所述外部结构包括折弯板和外壳体,所述折弯板的一端端部与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折弯板的另一端端部与机舱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的间隙;

所述内部结构包括内环体,所述内环体与推杆同轴设置,所述内环体与推杆之间具有环状间隙,所述内环体的一端端部与机舱板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部结构还包括空气过滤塞,所述空气过滤塞设置在所述内环体的远离机舱板的一端端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塞进一步设置在内环体的内侧壁与推杆的外侧壁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设置在前围挡板的外侧。

本发明公开的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进气机构布置在机舱,降低驾驶室的噪音,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箭头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0-机舱板;20-推杆;21-推杆头;31-折弯板;32-外壳体;33-内环体;34-空气过滤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和图2,图1示出了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的具体结构,图2示出了所述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的截面结构。所述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设置于真空助力器,上述真空助力器居中设置有推杆20,上述推杆20的一端端部固定设置推杆头21,上述推杆20的另一端端部与机舱板10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位于前围挡板的外侧,其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之间形成半封闭容纳腔。当外部空气沿上述容纳腔通入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内部时,即形成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的半封闭的进气通路。

优选地,所述外部结构包括折弯板31和外壳体32,所述折弯板31的一端端部与外壳体32固定连接,所述折弯板31的另一端端部与机舱板10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的间隙,以便形成上述进气通路的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内部结构包括内环体33,所述内环体33与推杆20同轴设置,所述内环体33与推杆20之间具有环状间隙,上述环状间隙作为进气通路的末段。其中,所述内环体33的一端端部与机舱板1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结构还包括空气过滤塞34,所述空气过滤塞34设置在所述内环体33的远离机舱板10的一端端部。其中,所述空气过滤塞34进一步设置在内环体33的内侧壁与推杆20的外侧壁之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之间形成半封闭的进气通路。所述外部结构包括折弯板和外壳体,所述折弯板的一端端部与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折弯板的另一端端部与机舱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的间隙。所述内部结构包括内环体,所述内环体与推杆同轴设置,所述内环体与推杆之间具有环状间隙,所述内环体的一端端部与机舱板固定连接。本发明公开的真空助力新型进气机构,进气机构布置在机舱,降低驾驶室的噪音,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雪平;王海源;李尚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5
技术公布日:2018.09.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