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防坠落型汽车车顶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1580发布日期:2018-06-15 22:3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顶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防坠落形汽车车顶固定架。



背景技术:

车顶行李架,是安装于车顶用于放置物品的设备,将物品放置于车顶行李架从而增大车内空间。车顶行李架便于外出旅游携带大量物品。然而安装车顶行李架会增加车辆的风阻,从而增加油耗,因此若长期不用应拆下车顶行李架。

车顶行李架适用于商务车、越野车等中大型车辆,在现实中的车顶行李架主要是采用普通的钢构框架结构,没有考虑到风阻的因素,同时行李架在固定方面也存在诸多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行李防坠落形汽车车顶固定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李防坠落形汽车车顶固定架,包括车顶,所述车顶的顶部焊接有车顶架,所述车顶架为沿车身方向平行设置的两根支撑横杆架,所述车顶架远离车身的一侧架设有行李架,所述行李架为井字形,所述行李架包括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横杆和多根平行设置的纵杆,所述横杆的直径大于纵杆的直径,所述纵杆的两端穿接在两根横杆的杆壁内侧,所述横杆的杆壁还套接有卡钳,所述卡钳远离车身方向的表面中心设有调节孔,所述行李架远离车身的一侧垂直焊接有栏板,所述车顶架的两端套接有环扣,所述环扣连接有扎绳,所述扎绳远离环扣的一端连接有网布,所述网布为椭圆形布体。

优选的,所述行李架采用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栏板为相互焊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网布的材质优选为高强韧性的尼龙布料,网布网格的孔径不小于10毫米。

优选的,所述卡钳为倒置的凹槽形方块,所述卡钳与车顶架的连接处设有强力阻尼。

优选的,所述调节孔的内壁垫有强力阻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行李架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栏板,在汽车装了行李高速行驶时,由于行李会随着车辆的运动而运动,所以该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行李的坠落等不良因素,总体使用轻质的不锈钢材质,能够减轻重量,进一步的减轻车辆行驶中的阻碍。

2、通过在将纵杆套接于横杆内部,能够实现其两杆之间的稳固性,同时横杆的直径大于纵杆的直径能够实现受力平衡性,不易产生震动等不良影响,具有结构牢固,实用方便,重量轻便,材质高尚,适合大规模的投入生产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行李防坠落形汽车车顶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顶1,车顶架2,行李架3,横杆4,纵杆5,卡钳6,调节孔7,栏板8,网布9,环扣10,扎绳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行李防坠落形汽车车顶固定架,包括车顶1,所述车顶1的顶部焊接有车顶架2,所述车顶架2为沿车身方向平行设置的两根支撑横杆架,所述车顶架2远离车身的一侧架设有行李架3,所述行李架3为井字形,所述行李架3包括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横杆4 和多根平行设置的纵杆5,所述横杆4的直径大于纵杆5的直径,所述纵杆5的两端穿接在两根横杆4的杆壁内侧,所述横杆4的杆壁还套接有卡钳6,所述卡钳6远离车身方向的表面中心设有调节孔7,所述行李架3远离车身的一侧垂直焊接有栏板8,所述车顶架2的两端套接有环扣10,所述环扣10连接有扎绳11,所述扎绳11远离环扣10的一端连接有网布9,所述网布9为椭圆形布体,所述行李架3 采用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栏板8为相互焊接结构,所述网布9的材质优选为高强韧性的尼龙布料,网布(9)网格的孔径不小于10毫米,所述卡钳6为倒置的凹槽形方块,所述卡钳6与车顶架2的连接处设有强力阻尼,所述调节孔7的内壁垫有强力阻尼。

所述行李架的四角处固定安装有栏板8,在汽车装了行李高速行驶时,由于行李会随着车辆的运动而运动,所以该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行李的坠落等不良因素,总体使用轻质的不锈钢材质,能够减轻重量,进一步的减轻车辆行驶中的阻碍。

所述纵杆5套接于横杆4的内部,能够实现其两杆之间的稳固性,同时横杆的直径大于纵杆的直径能够实现受力平衡性,不易产生震动等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汽车装了行李高速行驶时,行李会随着车辆的运动而运动,该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行李的坠落等不良因素,总体使用轻质的不锈钢材质,能够减轻重量,进一步的减轻车辆行驶中的阻碍,如果遇到物品较多或是较高时这时可以将网布摊开,将行李架连通行李一同覆盖,通过环扣10和扎绳11连通行李架10和行李一同扎紧,在使用过程中将行李尽量控制在栏板8的高度范围内,这样使用起来你就比较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