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换气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86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车用换气装置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换气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换气装置的作用是可以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入内部密闭空间中,从而避免房间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健康;对于类似防化侦查车及要求密封环境好的汽车,换气装置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现有技术中,车用内外空气循环主要有两种方式:空调系统和开窗,开窗对于类似防化侦查车及要求密封环境好的汽车上明显不适用。故而现在技术中的车用换气装置主要为空调系统换气,通过车用空调系统可以将外部新鲜空气输入到车体内部,从而满足了车体内外的空气循环。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换气装置,主要采用空调系统,使得汽车的能耗较大,从而使得经济浪费比较高,而且会造成汽车行驶动力不稳定;另外,主要依靠一种方式换气,形式单一,长期使用会造成车内人员形成“空调病”,从而引起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用换气装置及汽车,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大、经济浪费、造成汽车行驶动力不稳定以及形式单一,影响人体健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用换气装置,包括:换气扇、主体框架、密封板和控制装置;

主体框架与车体连接,密封板与主体框架一端连接,换气扇设置于主体框架远离密封板的一端;

控制装置设置于主体框架内,且控制装置与密封板连接,用于控制密封板的启闭,以实现车内外的气体交换或者车内密闭。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设置为电动推杆;

电动推杆与密封板一端连接,用于控制密封板一端的启闭,以实现车内外的气体交换或者车内密闭。

进一步地,主体框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

上框架和下框架固定连接,且下框架设置于车体内部,上框架贯穿车体,设置于车体外部;

电动推杆设置于上框架内,换气扇设置于下框架内。

进一步地,密封板和主体框架可拆卸连接,密封板和主体框架成密闭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还包括:密封圈;

密封圈设置于密封板与主体框架连接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还包括防雨罩;

防雨罩设置于主体框架远离换气扇一端,且防雨罩套设于密封板外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还包括开关;

开关包括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均设置于主体框架的外部;

控制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换气开关与换气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均与车内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防雨罩设置为半椭球型罩体,密封板与半椭球型罩体开口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换气装置;

车体顶部设置有通孔,主体框体通过通孔与车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包括:换气扇、主体框架、密封板和控制装置;主体框架与车体连接,密封板与主体框架一端连接,换气扇设置于主体框架远离密封板的一端;控制装置设置于主体框架内,且控制装置与密封板连接,用于控制密封板的启闭,以实现车内外的气体交换或者车内密闭;通过主体框架可以将车体内外连通,当车体不需要换气时,控制装置控制密封板与主体框架连接,保证了车体的密封,当车体需要换气时,控制装置控制密封板开启,从而换气扇开启,通过换气扇实现了车体内外的气体交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大、经济浪费、造成汽车行驶动力不稳定以及形式单一,影响人体健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换气装置能耗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能耗压力的效果;而且整体结构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设备加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底,密封性能好的优点,更加实用,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换气扇;200-主体框架;201-上框架;202-下框架; 300-密封板;400-控制装置;401-电动推杆;402-电机;500-密封圈; 600-防雨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仰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4 所示,本实施提供的一种车用换气装置,包括:换气扇100、主体框架200、密封板300和控制装置400;主体框架200与车体连接,密封板300与主体框架200一端连接,换气扇100设置于主体框架200 远离密封板300的一端;控制装置400设置于主体框架200内,且控制装置400与密封连接,用于控制密封板300的启闭,以实现车内外的气体交换或者车内密闭。

其中,主体框架200的材料可以为多种,例如:铝合金、不锈钢、碳钢等,较佳地,主体框架200的材料为铝合金。

主体框架2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椭圆形,矩形,圆形等,较佳地,主体框架20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优选地,密封板300和主体框架200可拆卸连接,且密封板300 和主体框架2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粘接等,较佳地,密封板300和主体框架200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

密封板300一端可以与主体框架200铰接,另一端为卡扣连接,控制装置400可以通过卡扣一端将密封板300开启,从而再通过换气扇100,实现换气功能。

密封板3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椭圆形,矩形,圆形等,较佳地,密封板30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密封板300和主体框架200成密闭设置,密封板300可以设置为四周设置有立板的凹槽,且密封可以套设于主体框架200上,从而可以保证密封板300和主体框架200成密闭设置;或者,密封板300 上设置有卡扣件,密封板300与主体框架200通过卡扣件连接,从而可以保证密封板300和主体框架200成密闭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包括:换气扇100、主体框架200、密封板300和控制装置400;主体框架200与车体连接,密封板300 与主体框架200一端连接,换气扇100设置于主体框架200远离密封板300的一端;控制装置400设置于主体框架200内,且控制装置 400与密封连接,用于控制密封板300的启闭;通过主体框架200可以将车体内外连通,当车体不需要换气时,控制装置400控制密封板 300与主体框架200连接,保证了车体的密封,当车体需要换气时,控制装置400控制密封板300开启,从而换气扇100开启,通过换气扇100实现了车体内外的气体交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大、经济浪费、造成汽车行驶动力不稳定以及形式单一,影响人体健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换气装置能耗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能耗压力的效果;而且整体结构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设备加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底,密封性能好的优点,更加实用,适于推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换气装置的控制装置400设置为电动推杆401;电动推杆401与密封板300一端连接,用于控制密封板300一端的启闭。

电动推杆401可以包括电机、减速齿轮、螺杆、螺母、导套、推杆、滑座、弹簧、外壳及涡轮、微动控制开关等组成,电动推杆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

优选地,控制装置400包括电动推杆401和电机402,且电动推杆401和电机402均设置于主体框架200内,电动推杆401和电机 402传动连接;

电动推杆40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圆形,矩形,菱形等,较佳地,电动推杆401的截面形状矩形。

电动推杆40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电动推杆401可以直接将密封板300全面推起,从而更好的保证密封板300的开启以及闭合。

电动推杆401与密封板3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电动推杆401上设置有吸盘,电动推杆401通过吸盘与密封板300固定连接,从而通过电动推杆401将密封板300推动开启,也可以吸附密封板300与主体框架200密封;又如:电动推杆401和密封板300通过螺钉连接,将密封板300固定于电动推杆401一端,从而通过电机 402带动电动推杆401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实现了密封板300的开启与闭合;再如:密封板300上设置有螺纹孔,电动推杆401一端设置有螺纹,电动推杆401与密封板300螺纹连接;较佳地,电动推杆 401与密封板300通过螺纹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还包括开关;开关包括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均设置于主体框架200的外部;控制开关与控制装置400电连接,换气开关与换气扇100电连接。

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均与车内电源电连接。

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并不限制于为两个单独设置的开关,可以将两个开关合并为同一个开关,并在该开关上设置多个档位,从而满足分别控制电机402和换气扇100的需求;而且可以控制电机402和换气扇100同时开启,或者先开启电机402再开启换气扇100。

由于是车用换气装置,故而开关并不限制设置于主体框架200 内,可以将开关设置于车内驾驶员附件,通过车内线路,从而将控制开关与控制装置400电连接,换气开关与换气扇100电连接,更加方便车内使用。

进一步地,主体框架200包括上框架201和下框架202;上框架 201和下框架202固定连接,且下框架202设置于车体内部,上框架 201贯穿车体,设置于车体外部;电动推杆401和电机402设置于上框架201内,换气扇100设置于下框架202内。

主体框架200设置于车内顶篷内,且下框架202与车内顶棚抵接,上框架201贯穿车顶,从而可以通过框架可以将车内外连通,实现了气体交换的基础。

上框架201的边长小于下框架202的边长,故而可以将下框架 202抵接于车内顶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通过主体框架200贯穿车体,而且在主体框架200内电机402带动电动推杆401,可以实现密封板300 的开启,而且由于电动推杆401和密封板300是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电动推杆401将密封板300固定于主体框架200上,另外通过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均与车内电源电连接,而且通过控制开关和换气开关控制电机402和换气扇100的启闭,更加方便,使用车内电源更加节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大、经济浪费、造成汽车行驶动力不稳定以及形式单一,影响人体健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换气装置能耗低,且可控制的方便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还包括:密封圈500;密封圈500设置于密封板300与主体框架200连接处。

密封圈500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椭圆形,矩形,圆形等,较佳地,密封圈50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而且密封圈500设置为矩形环状密封圈500。

密封圈500可以与主体框架200的顶端固定连接,当密封板300 闭合时,由于密封圈500设置为矩形环,从而可以保证密封效果,当密封板300开启时,由于密封圈500与主体框架200固定连接,从而不会影响密封圈500的位置以及密封效果。

密封圈500的材料可以为多种,例如:铝合金、塑胶、橡胶等,较佳地,密封圈500的材料设置为橡胶。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通过密封圈500设置于密封板 300与主体框架200连接处,保证了整体装置的密封效果,使得设计更加合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还包括防雨罩600;防雨罩600设置于主体框架200远离换气扇 100一端,且防雨罩600套设于密封板300外侧。

防雨罩600可以为多种,例如:防雨罩600设置为锥形罩体,雨水可以通过锥形罩体的顶端滑落至罩体之外,锥形罩体的底端水平面与密封板300连接。

又如:防雨罩600设置为斜坡罩体,雨水可以沿着罩体的斜坡直接滑落至罩体外,起到了防雨的功能。

再如:防雨罩600设置为半椭球型罩体,由于半椭球型罩体表面光滑,从而可以将雨水直接向罩体四周引流下去,而且半椭球型罩体外观美观,且没有尖锐凸起部分,从而防止了人意外跌倒触碰尖锐部分的安全隐患。

较佳地,防雨罩600设置为半椭球型罩体,密封板300与半椭球型罩体开口端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换气装置,由于上框架201设置于车顶,当下雨时,防止雨水腐蚀密封板300边缘,影响密封板300的密封效果,故而在密封板300顶端设置有防雨罩600,而且防雨罩600设置为半椭球型罩体,由于半椭球型罩体表面光滑,从而可以将雨水直接向罩体四周引流下去,保证了密封板300可以更好的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换气装置;车体顶部设置有通孔,主体框体通过通孔与车体连接。

优选地,电动推杆401行程为20mm,长度为120mm,推速 10mm/s;换气扇100外形尺寸Φ300mm×150mm,转速设置为 2250-3600r/min;电动推杆401和换气扇100均为24V电压。

当电动推杆401自由状态时,系统处于密闭状态。当电动推杆 401瞬时推起后,密封板300打开,启动换气扇100,在换气扇100 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车体内外空气循环。换气40min-60min后即可提高车内空气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之后收回电动推杆401,密闭车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换气装置,解决了密闭车体内只能依靠空调换气的单一结构,通过换气扇100实现了车体内外的气体交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大、经济浪费、造成汽车行驶动力不稳定以及形式单一,影响人体健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换气装置能耗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能耗压力的效果;而且整体结构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设备加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底,密封性能好的优点,更加实用,适于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