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01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在汽车行业里面关注的焦点,现在电动汽车的供电继电器主要是通过电池包控制器进行控制,现有电池包控制器对于继电器的控制常存在控制端口不足的问题,同时,电池包控制器直接控制继电器也使电池系统布线复杂,易使日常维护增大困难,影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解决现有电池包控制器直接控制供电继电器,易造成端口不足、布线复杂的问题,使其提高电池高压供电的安全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由电池包通过继电器对负载进行高压供电,包括:电池包控制器、微处理器、通讯模块、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通讯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电池包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发送供电信号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供电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的电平信号,以使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

优选的,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第三开关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包括:主正继电器、主负继电器及预充继电器;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正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负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为第一NMOS管,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为第二NMOS管,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为第三NMOS管;

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基准电源相连,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基准电源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与基准电源相连,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优选的,还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正极相连,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出端相连,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五输出端相连,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四 NMOS管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PMOS 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还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二PMOS管、第五NMOS管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五 NMOS管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六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三PMOS管、第六NMOS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六 NMOS管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七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 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第四PMOS管、第七NMOS管和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七 NMOS管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八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 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为以下任一种:CAN通讯模块、LIN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采用微处理器与电池包控制器通讯获得供电信号,并根据供电信号控制开关控制模块来完成对供电继电器的控制。解决现有电池包控制器直接控制供电继电器,易造成端口不足、布线复杂的问题,使其提高电池高压供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针对当前电池包控制器控制端口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采用微处理器与电池包控制器通讯获得供电信号,并根据供电信号控制开关控制模块来完成对供电继电器的控制。解决现有电池包控制器直接控制供电继电器,易造成端口不足、布线复杂的问题,使其提高电池高压供电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包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由电池包通过继电器对负载进行高压供电,包括:电池包控制器、微处理器、通讯模块、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通讯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电池包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发送供电信号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供电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的电平信号,以使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

进一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第三开关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相连。

更进一步,所述继电器包括:主正继电器、主负继电器及预充继电器。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正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负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预充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为第一NMOS管QC7,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为第二NMOS管QC8,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为第三NMOS 管QC9。所述第一NMOS管QC7的栅极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NMOS管QC7的源极与基准电源相连,所述第一NMOS管 QC7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NMOS管QC8 的栅极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NMOS管QC8的源极与基准电源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QC8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NMOS管QC9的栅极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NMOS管QC9的源极与基准电源相连,所述第三NMOS 管QC9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该控制电路还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正极相连,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出端相连,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五输出端相连,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QC11、第四NMOS管QC10、第一电容C01、第二电容C0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四NMOS管QC10的栅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四NMOS 管QC10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四NMOS管QC10的漏极与所述第一 PMOS管QC11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PMOS管QC11的栅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PMOS管QC11的源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管QC11的源极还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作为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C0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NMOS管QC10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二PMOS管QC1、第五NMOS管QC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五NMOS管QC2的栅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五NMOS管QC2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五NMOS管QC2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QC1的栅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六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 PMOS管QC1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 PMOS管QC1的漏极与所述第五NMOS管QC2的栅极相连。

同样地,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三PMOS管QC3、第六NMOS管QC4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六NMOS管QC4的栅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六NMOS管QC4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六NMOS管QC4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 PMOS管QC3的栅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七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PMOS 管QC3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PMOS 管QC3的漏极与所述第六NMOS管QC4的栅极相连。

同样地,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第四PMOS管QC5、第七NMOS管QC6和第五二极管D6。所述第七NMOS管QC6的栅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七NMOS管QC6的源极接基准电源,所述第七NMOS管QC6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 PMOS管QC5的栅极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八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PMOS 管QC5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PMOS 管QC5的漏极与所述第七NMOS管QC6的栅极相连。

进一步,所述通讯模块为以下任一种:CAN通讯模块、LIN通讯模块。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高压供电的控制电路,采用微处理器与电池包控制器通讯获得供电信号,并根据供电信号控制开关控制模块来完成对供电继电器的控制。解决现有电池包控制器直接控制供电继电器,易造成端口不足、布线复杂的问题,使其提高电池高压供电的安全性。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