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128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驱动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的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来提供驱动力,随着传统汽车的普及到千家万户,数量巨大的传统汽车的油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同时也加剧了世界上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为了缓解传统汽车油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制造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源来提供驱动力的汽车,以减少汽车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目前,常见的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动力源包括发动机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消耗电能以向汽车提供动力,非常清洁。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基本采用串联式、并联式及混联式三种驱动方式,无论哪一种,结构都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且对于现在的车辆改造也比较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由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轴、主减速器、车轮、箱体组成,所述的箱体内一侧设有水平的传动轴,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前后两端内壁活动连接,传动轴的前端穿过箱体,箱体的前端设有发动机,发动机连接变速器,变速器连接传动轴,传动轴连接动力轴的一端,传动轴与动力轴相互垂直,动力轴的另一端连接主减速器,主减速器的两侧分别通过车轴连接车轮,传动轴上固定安装传动齿轮,箱体的后端外侧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安装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箱体内,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箱体的后端,箱体内的另一侧设有水平的连接轴,连接轴与传动轴相互平行,连接轴上固定安装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同步转动,第二齿轮能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第三齿轮能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竖向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箱体的底面铰接连接,每根支撑杆的另一边设有倾斜的气缸,气缸的活动杆端部与支撑杆铰接连接,气缸的下端与箱体内的底面另一侧铰接连接,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竖向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固定安装弧形的弹簧片,弹簧片的凸面朝向支撑杆,弹簧片能与支撑杆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所述的传动轴的下方设有装有润滑油的盒体,盒体固定安装在箱体底端内壁上,盒体的顶部开设透槽,透槽内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的旋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透槽的前后两端内壁活动连接,第四齿轮能与传动齿轮啮合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所述的连接轴的下方设有竖向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凹面朝向连接轴,弧形板的下端与斜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斜板的下端与盒体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盒体顶面开设数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本设计方式实现驱动,只在原后驱车的变速器后加装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与传动齿轮实现连接即可实现电动机的驱动改造,结构简单、实用且成本低。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啮合配合,第二齿轮与传动齿轮的啮合配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同步转动,可以实现由电动机带动传动轴进行转动,从而可以驱动汽车的行走,改变汽车的驱动方式。气缸伸展可以推动支撑杆以铰接点进行翻转,使第二齿轮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进而使汽车由电动机驱动,气缸缩回,传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分离,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分离,汽车转变为发动机驱动。支撑杆上端在向传动轴方向移动中,通过弹簧片可以使支撑杆具有一个缓冲作用,进而使传动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更为柔和,避免产生硬性撞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 2传动轴 3传动齿轮 4电动机 5第一齿轮 6连接轴 7第二齿轮 8第三齿轮 9支撑杆 10气缸 11固定杆 12弹簧片 13盒体 14透槽 15第四齿轮 16弧形板 17斜板 18通孔 19发动机 20变速器 21动力轴 22主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如图所示,由发动机19、变速器20、动力轴21、主减速器22、车轮、箱体1组成,所述的箱体1内一侧设有水平的传动轴2,传动轴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箱体1的前后两端内壁活动连接,传动轴2的前端穿过箱体1,箱体1的前端设有发动机19,发动机19连接变速器20,变速器20连接传动轴2,传动轴2连接动力轴21的一端,传动轴2与动力轴21相互垂直,动力轴21的另一端连接主减速器22,主减速器22的两侧分别通过车轴连接车轮,通过发动机19、变速器20、动力轴21、主减速器22可以实现汽车的驱动,传动轴2上固定安装传动齿轮3,箱体1的后端外侧设有电动机4,电动机4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安装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位于箱体1内,电动机4的输出轴穿过箱体1的后端,箱体1内的另一侧设有水平的连接轴6,连接轴6与传动轴2相互平行,连接轴6上固定安装第二齿轮7和第三齿轮8,第二齿轮7与第三齿轮8同步转动,第二齿轮7能与传动齿轮3相互啮合,第三齿轮8能与第一齿轮5相互啮合,通过第一齿轮5与第三齿轮8的啮合配合,第二齿轮7与传动齿轮3的啮合配合,第二齿轮7与第三齿轮8同步转动,可以实现由电动机4带动传动轴2进行转动,从而可以驱动汽车的行走,改变汽车的驱动方式,连接轴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竖向的支撑杆9固定连接,支撑杆9的下端与箱体1的底面铰接连接,每根支撑杆9的另一边设有倾斜的气缸10,气缸10的活动杆端部与支撑杆9铰接连接,气缸10的下端与箱体1内的底面另一侧铰接连接,气缸10伸展可以推动支撑杆9以铰接点进行翻转,使第二齿轮7与传动齿轮3相互啮合,第三齿轮8与第一齿轮5啮合,进而使汽车由电动机4驱动,气缸10缩回,传动齿轮3与第二齿轮7分离,第三齿轮8与第一齿轮5分离,汽车转变为发动机驱动,支撑杆9的一侧设有竖向的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顶端固定安装弧形的弹簧片12,弹簧片12的凸面朝向支撑杆9,弹簧片12能与支撑杆9接触配合,支撑杆9上端在向传动轴2方向移动中,通过弹簧片12可以使支撑杆9具有一个缓冲作用,进而使传动齿轮3与第二齿轮7的啮合更为柔和,避免产生硬性撞击。本实用新型采用本设计方式实现驱动,只在原后驱车的变速器20后加装第二齿轮7和第三齿轮8与传动齿轮3实现连接即可实现电动机4的驱动改造,结构简单、实用且成本低。通过第一齿轮5与第三齿轮8的啮合配合,第二齿轮7与传动齿轮3的啮合配合,第二齿轮7与第三齿轮8同步转动,可以实现由电动机4带动传动轴2进行转动,从而可以驱动汽车的行走,改变汽车的驱动方式。气缸10伸展可以推动支撑杆9以铰接点进行翻转,使第二齿轮7与传动齿轮3相互啮合,第三齿轮8与第一齿轮5啮合,进而使汽车由电动机4驱动,气缸10缩回,传动齿轮3与第二齿轮7分离,第三齿轮8与第一齿轮5分离,汽车转变为发动机驱动。支撑杆9上端在向传动轴2方向移动中,通过弹簧片12可以使支撑杆9具有一个缓冲作用,进而使传动齿轮3与第二齿轮7的啮合更为柔和,避免产生硬性撞击。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传动轴2的下方设有装有润滑油的盒体13,盒体13固定安装在箱体1底端内壁上,盒体13的顶部开设透槽14,透槽14内设有第四齿轮15,第四齿轮15的旋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透槽14的前后两端内壁活动连接,第四齿轮15能与传动齿轮3啮合配合。第四齿轮15与传动齿轮3相互啮合配合,进而第四齿轮15可以将润滑油沾到传动齿轮3上,从而使第四齿轮15与其他齿轮的啮合由干摩擦转变为液体摩擦,减少齿轮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降低振动冲击和噪声,排出污物,使齿面洁净。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接轴6的下方设有竖向的弧形板16,弧形板16的凹面朝向连接轴6,弧形板16的下端与斜板17的上端固定连接,斜板17的下端与盒体13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盒体13顶面开设数个通孔18。传动齿轮3与第四齿轮15啮合配合后,通过传动齿轮3与第二齿轮7之间的啮合,传动齿轮3与第二齿轮7上均粘有润滑油,第二齿轮7在转动中,通过弧形板16可以将润滑油拦截,防止润滑油四处飞溅,并且通过斜板17与通孔18,可以将拦截的润滑油重新流入到盒体13内,使润滑油的利用率提高。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使用过程为在阻力较大的路段时,利用发动机19由汽油提供燃料,通过变速器带动传动轴2,再通过主减速器22传递给车轮,实现汽车的行走,车速通过变速器20换挡实现控制,而在比较平坦的路段,可切换发动机至电动机4,变速器20于空档,电动机4带动第一齿轮5,通过传动轴2、主减速器22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实现汽车的行走,车速通过控制电动机4转速来实现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