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150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特别是涉及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



背景技术:

座椅按摩是高档车型上的豪华配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仅在豪华上进行配置,其主要是在座椅靠背内配置有4个或多个充气腔,利用气泵进行充放气,使座椅靠背随之运动,实现对驾乘人员的按摩。

由于座椅按摩属于豪华配置,成本较高,因此用户经常在车辆座椅上额外配备头枕、肩枕或腰枕(头枕、肩枕、腰枕均统称为护枕),这种护枕无法满足用户长时间驾乘的舒适需要。由于驾乘人员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容易出现疲劳,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备按摩功能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智能护枕容易安装、便于调整。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其包括:护枕本体,用于安装于座椅靠背上,供驾乘人员倚靠;按摩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护枕本体用于驾乘人员倚靠的一侧,按摩组件包括气囊套以及置于气囊套内的气囊,气囊具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气管接口;充放气组件,其具有气泵以及与气泵连接的气管,气管可插拔地与气管接口连接,从而使气泵通过气管向气囊充放气,利用气囊的伸缩达到对驾乘人员的按摩效果。

可选地,护枕本体与按摩组件分别布置有相互配合的粘扣结合部,以通过粘扣结合部的粘连使按摩组件安装至护枕本体上。

可选地,气囊为多个,每个气囊具有独立的气管接口,并且充放气组件为每个气管接口配置有对应的气管。

可选地,充放气组件还包括:气阀,设置于气管上,以供控制气管的通断。

可选地,本智能护枕还包括:电子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包括充放气控制器,充放气控制器与气泵和气阀分别连接,通过控制气泵和气阀调整气囊的充气状态。

可选地,护枕本体内限定出容纳腔,并且充放气组件以及电子组件均设置于容纳腔内。

可选地,电子组件还包括:蓝牙传输部件,与充放气控制器相连,并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以接收移动终端下发的按摩控制指令,以供充放气控制器执行。

可选地,电子组件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人体动作感测装置,用于感测人体对智能护枕的倚靠动作,以形成操作指令;行驶传感器,用于感测车辆的行驶状态,以形成行驶状态指令;充放气控制器,还分别与人体动作感测装置和行驶传感器电气连接,以根据操作指令和/或行驶状态指令调整按摩组件的按摩状态。

可选地,本智能护枕还包括:固定带,与护枕本体固定连接,且从护枕本体用于贴靠汽车座椅靠背的一侧伸出;以及护枕安装部,用于设置于座椅靠背上,并且固定带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与护枕安装部或者与护枕安装部以及座椅靠背的缠绕,使得智能护枕设置于汽车座椅靠背的不同高度上。

可选地,护枕安装部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头枕支架上,并且固定带通过头枕支架之间的空隙与护枕安装部或者与护枕安装部以及座椅靠背的缠绕,其中护枕安装部包括:座椅安装带;以及插扣组件,设置于座椅安装带上,并通过插合将座椅安装带绑定在头枕支架上,其中座椅安装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调整穿过插扣组件的长度来适配头枕支架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利用按摩组件中气囊的充放气实现对驾乘人员的按摩,提高了舒适性,按摩组件与护枕本体可拆卸地进行安装,气管可插拔地与气囊的气管接口连接,方便更换,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利用通过充放气控制器实现对按摩的控制,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的控制,既可以实现停车按摩,也可以在驾驶过程中作为气垫使用。并且可以利用蓝牙传输部件实现于用户终端的数据交互,实现用户指令的获取和响应,完成控制以及通话功能。另外传感器组件可以用于对人体以及车辆的状态采集,从而可以完成相应的智能功能,提高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在护枕本体内布置用于控制和实现智能功能的电子组件,护枕本体利用固定带缠绕于设置在汽车座椅靠背上的护枕安装部上,并且利用调节固定带缠绕于护枕安装部上的长度来调节智能护枕相对于汽车座椅靠背的高度,从而使得护枕可以作为头枕、肩枕或腰枕,通用性更好。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部件分解图;

图3是是图1所示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示意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中电子组件的示意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中与汽车座椅靠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一种安装效果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的另一种安装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的部件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的正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的示意框图。

该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可以一般性地包括:护枕本体200、按摩组件220、充放气组件400。

护枕本体200用于安装于座椅靠背30上,供驾乘人员倚靠。护枕本体200的一侧贴靠于汽车座椅靠背30,另一侧用于驾乘人员倚靠。智能护枕10的上部具有朝向驾乘人员一侧延伸的抵靠部240,抵靠部240按照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可以对驾乘人员进行支撑。抵靠部240可以采取乳胶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并可在用户倚靠时产生一定的形变。例如智能护枕10用作头枕时,抵靠部240可以作为头部的支撑部。

按摩组件220可拆卸地设置于护枕本体200用于驾乘人员倚靠的一侧。护枕本体200与按摩组件220分别布置有相互配合的粘扣结合部(又称为魔术贴,一面为细小柔软的纤维,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通过勾连方式结合),以通过粘扣结合部的粘连使按摩组件220安装至护枕本体200上。在正常的安装状态下,护枕本体200的前部和按摩组件220的后部分别布置粘扣结合部,例如可以将护枕本体200的前部布置带有较硬带钩的刺毛的粘扣结合部,而在按摩组件220的后部布置带有细小柔软的纤维的粘扣结合部。在安装时,只需将按摩组件220与护枕本体200贴合即可,在拆卸时,只需将按摩组件220从护枕本体200上撕扯下来即可,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拆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护枕本体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与按摩组件220进行可拆卸的安装,例如通过拉链等方式,但效果差于粘扣结合。

通过方便的拆卸,用户可以方便地更换按摩组件220,本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配置不同各种种类的按摩组件220。

按摩组件220包括气囊套221以及置于气囊套221内的气囊222,气囊222具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气管接口。气囊套221起到保护、缓冲等作用,其可以采用皮革、仿皮、织物等材料制成。气囊22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按照人体工学进行设计。例如多个气囊222分布成中轴对称,中轴对应人体脊柱位置,并设有至少一个气囊222针对脊柱位置的充放气支撑,在该中轴两侧一定距离(如5cm)内对称分布至少一对气囊222针对脊柱两侧肌肉的充放气按摩,在该中轴两侧一定距离(如5cm)外对称分布至少一对气囊222针对身体较远离脊柱的肌肉的充放气按摩。上述多个气囊222可分别独立充放气或联动充放气控制。

充放气组件400具有气泵410以及与气泵410连接的气管430,气管430可插拔地与气管接口连接,从而使气泵410通过气管430向气囊222充放气,利用气囊222的伸缩达到对驾乘人员的按摩效果。在配置多个气囊222的情况下,可以为每个气管接口配置有对应的气管430。气管接口和气管430可以分别使用塑料、树脂、橡胶等材料制成,并且气管接口的内径与气管430的外径相互适配,可以简单的插拔操作实现拆装。

每个气囊222优先具有独立的气管接口,以供充放气组件400分别独立进行充放气。

气囊套221的背部可以设置上述粘扣结合部,并开有供气管430伸入的孔。在安装按摩组件220时,可以首先将气管430与对应的气管接口连接,然后将气囊套221贴合至护枕本体200;在拆卸按摩组件220时,先将气管430从对应的气管接口中拔出,然后将气囊套221从护枕本体200上撕扯下来即可。

充放气组件400还可以包括气阀420。气阀420设置于气管430上,以供控制气管430的通断。

上述充放气组件400可以设置于智能护枕的外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护枕本体200内限定有容纳腔(由于在内部,无法示出),该容纳腔用于智能护枕10的电子组件500。容纳腔内的电子组件500可以用于完成各种智能功能和控制功能。并且充放气组件400也可以放置于该容纳腔内。

电子组件500设置于容纳腔内,并至少包括充放气控制器510,充放气控制器510与气泵410和气阀420分别连接,通过控制气泵410和气阀420调整气囊222的充气状态。

充放气控制器510,与气泵410和气阀420分别连接,通过控制气泵410和气阀420调整按摩组件220的按摩状态。在气阀420关闭时,可以避免按摩组件220泄气。充放气控制器510可以为微处理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微处理器还可以作为其他信号和数据的处理装置和控制装置。智能护枕10用作头枕时,按摩组件220可以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中电子组件500的示意框图。电子组件500还可以包括:蓝牙传输部件520、拾音器530、播放器540、传感器组件550。蓝牙传输部件520用于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以接收移动终端下发的按摩控制指令,以供充放气控制器510执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安装于智能护枕10匹配使用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对智能护枕10的控制。在该应用程序可以对按摩组件220的按摩方式、充气程度进行调整,并可以支持蓝牙配对、蓝牙电话、参数设置、远程控制等功能。

拾音器530和播放器540,与蓝牙传输部件520相连,并用于进行蓝牙通话,其中播放器540还可以播放蓝牙传输部件520的音频信号(例如音乐等);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播放器540可以用FM调频装置来替代,通过车载音响系统播放声音信号。FM调频装置将音频信号通过FM在特定频率上发射音频广播,以被车载音响系统接收并播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播放器540和FM调频装置可以同时配置,由用户选择使用车载音响系统或播放器540来播放声音。

传感器组件550可以包括:人体动作感测装置551、行驶传感器552。人体动作感测装置551,用于感测人体对智能护枕10的倚靠动作,以形成操作指令。人体动作感测装置551可以包括安装于智能护枕10朝向驾乘人员一侧的永磁部件以及感应永磁部件的磁敏部件。该磁敏部件通过感测永磁部件由于位置移动带来的磁场变动,从而感测由于人体头部或其他部件的倚靠。例如永磁部件可以设置于上述抵靠部240上,利用抵靠部240的形变,确定用户的操作。

行驶传感器552,用于感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包括加速度、座椅姿态等),以形成行驶状态指令。行驶传感器552包括但不限于陀螺仪(例如三轴陀螺仪等)、加速度计等,从而确定车辆的行驶状态。

利用蓝牙传输部件520实现于用户终端的数据交互,实现用户指令的获取和响应,完成控制以及通话功能。另外传感器组件550可以用于对人体以及车辆的状态采集,从而可以完成相应的智能功能,提高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充放气控制器510分别与人体动作感测装置551和行驶传感器552电气连接,以根据操作指令和/或行驶状态指令调整按摩组件220的按摩状态。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按摩组件220的充放气频率和程度,以改变按摩模式。另外在不按摩时,上述按摩组件220可以作为气垫使用,在该情况下,可以由用户设定或者智能确定按摩组件220的充气程度,此时气阀420关闭,可以避免按摩组件220泄气。

一种具体的按摩控制实例为:在行驶传感器552确定汽车正在行驶时,可以根据智能护枕10所受的压力自动调整按摩组件220的充气程度,在汽车停止且确定座椅靠背被放倒时,可以自动启动按摩功能,周期性地向按摩组件220充气和放气。如果确定驾乘人员持续行驶的时间过长,也可以启动按摩功能,从而使用户放松。

本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利用按摩组件220的充放气实现对驾乘人员的按摩,提高舒适性,并且通过充放气控制器510实现对按摩的控制,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的控制,既可以实现停车按摩,也可以在驾驶过程中作为气垫使用。

电子组件500中还可以包括必要的电源、电路板、线缆等,由于这些器件是电子产品中必要其常见的辅助器件,在此不做赘述。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中与汽车座椅靠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和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智能护枕10的两种安装效果示意图。护枕本体200的一侧贴靠于汽车座椅靠背30,另一侧布置按摩组件220以供驾乘人员倚靠。

固定带210与护枕本体200固定连接,且从护枕本体200用于贴靠汽车座椅靠背30的一侧伸出。例如固定带210的一端固定于护枕本体200用于贴靠汽车座椅靠背30的一侧,固定带210可以为一根或多根。在使用一根固定带210的情况下,固定带210可以固定于护枕本体200的中部。

护枕安装部100用于设置于座椅靠背30上,并且固定带210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与护枕安装部100或者与护枕安装部100以及座椅靠背30的缠绕,使得智能护枕10设置于汽车座椅靠背30的不同高度上。护枕安装部100可以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30的头枕支架300上,并且固定带210通过头枕支架300之间的空隙与护枕安装部100或者与护枕安装部100以及座椅靠背30的缠绕。

护枕安装部100可以固定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的头枕支架300上,并且固定带210通过头枕支架300之间的空隙缠绕于护枕安装部100上。

护枕安装部100也可以包括:座椅安装带110以及插扣组件120。插扣组件120设置于座椅安装带110上,并通过插合将座椅安装带110绑定在头枕支架300上,其中座椅安装带110的两端分别通过调整穿过插扣组件120的长度来适配头枕支架300的尺寸。在安装时,仅需将座椅安装带110绕设于头枕支架300外侧,然后将插扣组件120插合,通过拉动座椅安装带110的两端,使座椅安装带110牢固地固定于汽车座椅上。进行拆卸时,仅需使插扣组件120脱扣即可。可替代地,座椅安装带110可以通过粘扣方式(魔术贴)来替代插扣组件,经过实际测试,插扣组件120的牢固性更佳。在安装后,护枕安装部100的插扣组件120一般放置于汽车座椅30的背部。

由于多数汽车座椅的头枕由两根支撑柱作为头枕支架300,座椅安装带110可以围绕于两根支撑柱的外侧,座椅安装带110的上方与头枕310之间以及座椅安装带110的下方与靠背之间可以分别具有一定的供固定带210穿绕的空隙。

在图7示出的安装效果图中,座椅安装带110绑定于头枕支架300后,固定带210缠绕设置在座椅安装带110上,其安装实例为固定带210从座椅安装带110上方穿至座椅靠背30后方,拉动固定带210可以使护枕本体200达到需要的高度,然后将固定带210的末端从座椅安装带110的下部穿回,从而缠绕于座椅安装带110,并最终利用粘扣实现固定带210与座椅安装带110的固定。种安装方式中固定带210的至少一部分缠绕固定于护枕安装部100上,以使护枕本体200安装于汽车座椅靠背30,并且通过调整固定带210缠绕于护枕安装部100上的长度来调节智能护枕10相对于汽车座椅靠背的高度。在不同高度上,智能护枕10可以分别作为头枕、肩枕或腰枕。智能护枕10设置于高位时,可以实现颈枕功能;设置于中高位时,可作为肩枕;设置于中低位时,可作为腰枕。另外,这种结构还可以自由适应不同身高和不同颈部枕高习惯。

在图8示出的安装效果图中,座椅安装带110绑定于头枕支架300后,固定带210围绕设置在座椅安装带110和汽车座椅靠背的头枕310上。固定带210的一种具体的安装实例为,固定带210从头枕310的上方拉至座椅靠背30后方拉动固定带210可以使护枕本体200达到需要的高度,然后将固定带210的末端从座椅安装带110的下部穿回,固定带210的两面分别具有粘扣,并且与座椅安装带110也可以通过粘扣粘合。

固定带210的长度可以根据智能护枕10的安装方式进行配置,并且根据使用场景和驾乘人员的需求,选择上述两种安装方式。护枕本体200利用固定带210缠绕于汽车座椅靠背30或者护枕安装部100上,并且利用调节固定带210的安装方式调节智能护枕10相对于汽车座椅靠背的高度,从而使得护枕可以作为头枕、肩枕或腰枕,通用性更好。由于采用柔性的固定带210进行安装,安装和拆卸方便。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