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双翻式牵引式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1909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后双翻式牵引式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前后双翻式牵引式房车。



背景技术:

牵引式房车由于无动力需牵引行进,因此对房车的体积具有一定的限制,房车的结构多采用折叠式,当停车使用时,将房车的各功能部件展开。在房车的结构中,车厢盖作为一个重要的面积拓展部件在制造的过程中备受重视。如中国专利申请:2014200170510,双车厢盖拖挂式房车,其包括车架,车架带有行走轮,在车架的前端设有悬挂机构,车厢固定在车架上后方,车厢上设有车厢盖,车厢盖与车厢一侧的厢壁铰接使车厢盖可翻转,其特征在于:在车厢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内厢盖进出口,一内厢盖通过其两侧的滑道支撑在车厢内壁上并通过内厢盖进出口可自由出入车厢;所述的设置内厢盖进出口一侧的车厢壁与车厢盖铰接侧的车厢壁不同侧。采用双车厢盖的结构可以在停车使用时,将车厢盖翻转及拉出,利用车厢盖极大拓展了房车的使用面积。但该房车存在的缺点是:1、内置式车厢盖采用抽拉的形式导致内置车厢盖拉出后位于车厢的侧部,给帐篷的撑起搭建造成较大的困难;2、手动操作给操作人员带来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双车厢盖房车在制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后双翻式牵引式房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后双翻式牵引式房车,包括车厢,所述的车厢顶部设有上盖及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盖采用前翻式结构,内盖尾部边缘与车厢前厢壁铰接;所述的上盖采用后翻式结构,上盖尾部边缘与车厢尾厢壁铰接,上盖的铰接点高度高于内盖铰接点的高度;当上盖与内盖关闭后,内盖位于上盖下方的车厢内部;所述的内盖与上盖分别设有电控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控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的电动推杆的底部与车厢底部的车架铰接,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杆中部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车厢内壁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翻转盖体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及上盖的尾部分别设有铰接板,所述内盖尾部与铰接板的顶部连接固定,内盖尾部的铰接板的底部与车厢前厢壁内侧铰接,其铰接点低于车厢前厢壁顶端;所述上盖尾部的铰接板底部与车厢前厢壁连接固定,上盖尾部与铰接板的顶端铰接,其铰接点高于车厢前厢壁顶端。

进一步的,在内盖及上盖的侧部分别设有助力气弹簧,所述内盖的宽度小于车厢宽度,在内盖侧部与车厢前厢壁对应的前厢壁位置上开有纵向豁槽,豁槽顶部开口于前厢壁顶部,所述内盖侧部的气弹簧的一端与内盖侧部铰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豁槽槽壁铰接;所述上盖侧部的气弹簧,一端与上盖的侧部铰接,另一端与车厢侧部厢壁铰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豁槽堵板,所述豁槽堵板的宽度及高度与豁槽的宽度、高度一致,豁槽堵板的底部与豁槽底部外侧铰接,在豁槽堵板与内盖侧部的气弹簧之间设有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与豁槽堵板及气弹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极大拓展房车的使用面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B-B向结构剖视图。

附图5为附图4中C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4中D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及附图4所示,一种前后双翻式牵引式房车,包括车厢1,所述的车厢顶部设有上盖2及内盖3。

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内盖3尾部边缘与车厢1的前厢壁铰接,内盖3可以向前自由翻动。如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的尾部设有铰接板4,铰接板4的顶部与内盖3的尾部固定连接,铰接板4的底部通过铰轴5与车厢1的前厢壁内侧铰接,使内盖3翻转轴线的高度低于车厢前厢壁顶部的高度,由此抬高了内盖3翻转后的高度,同时降低了内盖3翻转轴线的高度,保证了内盖3在翻转时不受到车厢1前厢壁的干涉,同时又能保证内盖3关闭后整体位于车厢1的内部。

如附图4及附图6所示,所述的上盖采用后翻式结构,上盖2尾部边缘与车厢1的尾厢壁铰接,上盖2可自由向后翻动。如附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的尾部设有铰接板4,铰接板4的顶部与内盖3的尾部通过铰轴5铰接,铰接板4的底部与车厢1的尾厢壁连接固定,铰轴5的高度高于车厢1尾厢壁顶部的高度,由此抬高了上盖翻转轴线的高度,使上盖2翻转轴线的高度高于内盖3翻转轴线的高度,保证在内盖3及上盖2关闭后,上盖2覆盖在内盖3的顶部。

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及上盖2的翻转依靠电控驱动装置实现。该电控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电动推杆6的底部与车厢底部的车架铰接,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第一连杆7中部铰接;第一连杆7的一端与车厢1的内壁铰接,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8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与翻转盖体铰接。根据附图5及附图6所示,当电动推杆6的活塞杆做直线升降运动时,通过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的传动,可使翻转的盖体围绕翻转轴线做180°旋转,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启与关闭,形成翻转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控驱动装置尽管可实现翻转效果,但是由于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受到空间的限制,其长度不能过长,因此要想实现带负载状态下的顺利传动,必须加大电动推杆的功率,否则极易烧毁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功率的增加意味着耗电量的增加及电动推杆安装空间的加大,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在内盖3及上盖2的侧部分别设有助力气弹簧9,结合附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的宽度小于车厢1宽度,在内盖侧部与车厢前厢壁对应的前厢壁位置上开有纵向豁槽10,豁槽顶部开口于前厢壁顶部。如附图7及附图5所示,内盖侧部的气弹簧9的一端与内盖侧部铰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豁槽10槽壁铰接,当内盖3翻转时,气弹簧9可在豁槽10内前后自由摆动。如附图6所示,上盖2侧部的气弹簧9,一端与上盖2的侧部铰接,另一端与车厢侧部厢壁铰接,当上盖2做翻转动作时,气弹簧9在车厢侧部做摆动伸缩动作。

通过设置助力气弹簧9后,在内盖3及上盖2做翻转动作时,气弹簧9能够起到辅助助力的作用,有效减小电动推杆的负载,防止电动推杆由于负载过大而出现烧毁。

如附图5所示,还包括豁槽堵板11,该豁槽堵板11的宽度及高度与豁槽10的宽度、高度一致,豁槽堵板11的底部与豁槽底部外侧铰接,在豁槽堵板11与内盖侧部的气弹簧9之间设有拉杆12,拉杆12的两端分别与豁槽堵板及气弹簧铰接。当内盖3向前翻转时,随气弹簧9的摆动,豁槽堵板11转动将豁槽10打开,气弹簧9由豁槽10内伸出,当关闭内盖3后,气弹簧9向车厢内摆动,同时拉动豁槽堵板11将豁槽封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