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起复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6141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起复拉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轨车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配合城轨车辆受流器的起复装置使用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配合城轨车辆受流器的起复装置使用的手动起复拉杆,用于城轨车辆受流器故障或其他供电短路故障时紧急救援及检修场合。



背景技术:

受流器又名集电靴,是安装在列车转向架上,为列车从刚性供电轨(又称第三轨)进行动态取流,满足列车电力需求的一套动态受流设备。受流器是列车与地铁接触轨进行连接的受电装置,通常设置于列车两侧车门下方,一列车运行时有多个受流器工作,车辆电气系统及受流器在长期运行中有时会发生故障,当出现故障时,必须给车辆断电,或是停止损坏的单个受流器工作。因此,需停车将受流器导电滑块脱离第三轨,否则会引起高压冲击区间电路,导致区段线路断电,甚至火灾,严重影响正常线路运行。为了预防此类事故发生,在站台有时也常要对受流器导电滑块起复脱离第三轨,检查导电滑块的磨损及其他部件是否正常,受流器故障或其他供电短路故障时,使受流器与带电三轨及时脱离的装置称为受流器起复装置,传统受流器起复装置对地铁运行在地洞和靠近站台特殊环境工况下使用性差,特别是到站停车对受流器进行检查时,列车车厢与站台的间隙非常狭窄,检查或要排出受流器故障必须脱轨操作,列车员需要弯下腰将手伸向车厢下,用专用扳手操作起复装置使导电滑块脱轨,费时费力、操作不方便且不安全;现有技术中,受流器起复装置一般选配传统起复拉杆,其包含起复钩、拉杆和立柱,立柱的一端设置有起复钩,立柱的另一端垂直设有拉杆,操作人员站在车厢或站台上手握立柱,用起复钩勾住受流臂,抓住拉杆用力竖直向上提,使受流器与带电三轨及时脱离,完成升靴操作;用起复钩顶住回退控制杆,抓住拉杆用力竖直向下压,实现列车的动态稳定与可靠地受流,完成降靴操作;但用起复拉杆拉起时需要非常大的拉力才能将受流臂拉离三轨,司机在紧急救援情况下,很难快速的将受流器起复到位,特别情况下需要把全列车几十个受流器起复时,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且传统受流器起复拉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容易使操作人员扭伤、闪腰等不安全因素的难题。因此,急需一种简单、可靠的装置在短时间内快速配合启复受流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寻求设计一种手动起复拉杆,解决传统起复拉杆存在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难以快速准确起复到位,且存在扭伤、闪腰等不安全因素的难题,其用于配合受流器起复装置使用,能够降低起复降靴的操作难度、提高起复操作的安全性、减少起复救援所需的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手动起复拉杆的主体结构包含动车起复钩、大角度翘杆、防滑套、拖车拉杆、立柱、小角度翘杆、拖车起复钩和动车拉杆,动车起复钩和大角度翘杆焊接式固定设置于柱状结构的立柱的一端,拖车起复钩和小角度翘杆焊接式固定设置于立柱的另一端,立柱上包覆防滑套,拖车拉杆和动车拉杆均为柱状结构且垂直设置于立柱,拖车拉杆靠近动车起复钩一端,动车拉杆靠近拖车起复钩一端;其中,动车起复钩包含钩体、钩头和第一连接柱,动车起复钩为柱状一体式结构且带有防滑滚花,钩体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钩体的自由端上设有钩头,钩体的连接端上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同轴设置的立柱的一端机械式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铆接、螺栓联接或销接;动车起复钩和拖车起复钩尺寸结构相同;大角度翘杆包含第二连接柱和第一翘杆,第二连接柱和第一翘杆均为柱状结构且一体式相连,第二连接柱和第一翘杆之间夹角∠a为钝角;小角度翘杆包含第三连接柱和第二翘杆,第三连接柱和第二翘杆均为柱状结构且一体式相连,第三连接柱和第二翘杆之间∠b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手动起复拉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升起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回退控制杆的同时降下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受流臂,使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脱离,完成降靴操作;然后降下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回退控制杆,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受流臂自动弹起,使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连接,完成升靴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动车起复钩和大角度翘杆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小角度翘杆和拖车起复钩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步改进,动车起复钩和大角度翘杆、小角度翘杆和拖车起复钩均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立柱上增设照明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照明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省去防滑套和拖车拉杆两种结构,或者省去防滑套和拖车拉杆中任意一种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省去小角度翘杆和拖车起复钩两种结构,或者省去小角度翘杆一种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省去防滑套和动车拉杆两种结构,或者省去拖车拉杆一种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省去动车起复钩和大角度翘杆两种结构,或者省去大角度翘杆一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手动起复拉杆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对动车进行降靴操作时,操作人员握住立柱的上部,将大角度翘杆竖直向下放置于受流臂的上方,然后向左侧或右侧倾斜立柱并将动车起复钩放置于回退控制杆的下方,接着向右侧或左侧推动立柱,利用杠杆原理,使得回退控制杆在升起的同时降下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受流臂,完成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脱离,实现降靴;对动车进行升靴操作时,操作人员握住立柱的上部,然后竖直向下施力,使钩体与回退控制杆接触并下压回退控制杆,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受流臂自动弹起,使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连接,完成升靴操作。

对拖车进行升降靴操作时,与对动车进行升降靴操作的区别在于使用小角度翘杆和拖车起复钩一端。

对拖车和动车分别进行升靴操作时,能够采取起复拉杆的传统使用方式,用拖车起复钩或者动车起复钩勾住回退控制杆,用力握住拖车拉杆或动车拉杆上提,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受流臂自动弹起,使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连接,完成升靴操作;对拖车和动车分别进行升靴操作时,能够采取起复拉杆的传统使用方式,用力下压拖车拉杆或动车拉杆,使得拖车起复钩或者动车起复钩下压受流臂,完成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脱离,实现降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改良拉杆的焊接翘杆,将传统的拉起式起复转化为利用杠杆原理的撬起式起复装置,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应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手动起复拉杆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手动起复拉杆适用的受流器起复装置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的手动起复拉杆主体结构包括动车起复钩1、大角度翘杆2、防滑套3、拖车拉杆4、立柱5、小角度翘杆6、拖车起复钩7和动车拉杆8,动车起复钩1和大角度翘杆2焊接在一起固定设置于柱状结构的立柱5的一端,拖车起复钩7和小角度翘杆6焊接在一起固定设置于立柱5的另一端,立柱5上包覆防滑套3,拖车拉杆4和动车拉杆8均为柱状结构且垂直设置于立柱5上,拖车拉杆4靠近动车起复钩1一端,动车拉杆8靠近拖车起复钩7一端;其中,动车起复钩1包含钩体10、钩头11和第一连接柱12,动车起复钩1为柱状一体式结构且带有防滑滚花,钩体10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钩体10的自由端上设有钩头11,钩体10的连接端上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柱12,第一连接柱12的另一端与同轴设置的立柱5的一端机械式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铆接、螺栓联接或销接;动车起复钩1和拖车起复钩7尺寸结构相同;大角度翘杆2包含第二连接柱20和第一翘杆21,第二连接柱20和第一翘杆21均为柱状结构且一体式相连,第二连接柱20和第一翘杆21之间夹角为钝角;小角度翘杆6包含第三连接柱60和第二翘杆61,第三连接柱60和第二翘杆61均为柱状结构且一体式相连,第三连接柱60和第二翘杆61之间为锐角;

对拖车进行升降靴操作时,与对动车进行升降靴操作的区别在于使用小角度翘杆6和拖车起复钩7一端。

对拖车和动车分别进行升靴操作时,能够采取起复拉杆的传统使用方式,用拖车起复钩7或者动车起复钩1勾住回退控制杆A,用力握住拖车拉杆4或动车拉杆8上提,受流器起复装置的受流臂B自动弹起,使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连接,完成升靴操作;对拖车和动车分别进行升靴操作时,能够采取起复拉杆的传统使用方式,用力下压拖车拉杆4或动车拉杆8,使得拖车起复钩7或者动车起复钩1下压受流臂B,完成受流器与带电第三轨及时脱离,实现降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防滑套3和拖车拉杆4两种结构,或者省去防滑套3和拖车拉杆4中任意一种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防滑套3和动车拉杆8两种结构,或者省去拖车拉杆4一种结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小角度翘杆6和拖车起复钩7两种结构,或者省去小角度翘杆6一种结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动车起复钩1和大角度翘杆2两种结构,或者省去大角度翘杆2一种结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5中任意一项的不同之处在于:动车起复钩1和大角度翘杆2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中任意一项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角度翘杆6和拖车起复钩7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中任意一项的不同之处在于:立柱5上增设照明安装座9,照明安装座9上安装有照明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