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0580阅读:1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视野等外部信息的工具。现在的汽车上安装的后视镜大多为普通的光学后视镜,这种后视镜的视野范围有限,存在一定的盲区范围;同时,车内的内后视镜在使用时会将车内后方的人和物也反射给驾驶员,使驾驶员获得车后信息的难度增加。当在夜间行驶时,内后视镜同样会反射后方车辆的灯光,使驾驶员产生炫目的感觉,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汽车,用来方便驾驶员查看车辆后方的景象,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消除视野盲区,同时避免强光炫目,为行车增加安全保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包括:

内后视镜、左摄像头、右摄像头、后摄像头、控制器以及视频传输线;

内后视镜、左摄像头、右摄像头、后摄像头分别通过视频传输线与控制器连接。

其中,左摄像头安装在左外后视镜底座上。

其中,右摄像头安装在右外后视镜底座上。

其中,后摄像头安装在车辆尾部。

其中,控制器设置于车身内部。

其中,控制器通过视频传输线接收左摄像头拍摄的第一影像、右摄像头拍摄的第二影像以及后摄像头拍摄的第三影像,并将接收的影像拼接后,通过视频传输线输出并显示在内后视镜上。

其中,内后视镜设置有感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流媒体后视镜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三个高清的外置后视摄像头对车辆后方的情况进行拍摄,并把影像呈现在内后视镜上,扩大了驾驶员的视野范围,消除了视野盲区,同时也消除了车内后排人员、物品对视野的影响,大幅度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2.通过内后视镜上的感光传感器,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度来决定自动防炫目功能的开启,在避免强光炫目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流媒体后视镜系统示意图;

图2为流媒体后视镜系统与普通后视镜的视野对比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后视镜;2、左摄像头;3、右摄像头;4、后摄像头;5、控制器;6、流媒体后视镜视野范围;7、普通后视镜视野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包括:

内后视镜1、左摄像头2、右摄像头3、后摄像头4、控制器5以及视频传输线;

内后视镜1、左摄像头2、右摄像头3、后摄像头4分别通过视频传输线与控制器5连接。

具体地,左摄像头2安装在左外后视镜底座上。底座的造型可根据左摄像头2的造型进行调整;左摄像头2将车辆左后方的景象拍摄为第一影像。

具体地,右摄像头3安装在右外后视镜底座上。底座的造型可根据右摄像头3的造型进行调整;右摄像头3将车辆右后方的景象拍摄为第二影像。

具体地,后摄像头4安装在车辆尾部。底座的造型可根据后摄像头4的造型进行调整;后摄像头4将车辆正后方的景象拍摄为第三影像。

优选地,控制器5设置于车身内部,对左摄像头2将车辆左后方的景象拍摄的第一影像、右摄像头3拍摄的第二影像以及后摄像头4拍摄的第三影像进行无缝拼接。避免了控制器受到风雨的侵蚀,延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线路裸露在车外,影响美观,同时也对线路进行了保护。

具体地,控制器5通过视频传输线接收左摄像头2拍摄的第一影像、右摄像头3拍摄的第二影像以及后摄像头4拍摄的第三影像,并将接收的影像拼接后,通过视频传输线输出并显示在内后视镜1上。使驾驶员更加直观的观察车辆后方的实时影像,了解车辆后方的实时情况,避免了车内后排人和/或物品对驾驶员的影响,确保了驾驶安全。

优选地,内后视镜1设置有感光传感器。通过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开启或关闭自动防炫目功能,避免驾驶员受到后方强光炫目的影响,在确保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能耗,节约能源。

参见图2,根据普通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分别在车后8m、24m、58m处对普通后视镜和流媒体后视镜的视野范围做了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媒体后视镜的视野范围6远大于普通后视镜的视野范围7,增加了驾驶员对于车辆后方的可视范围,减少了视野盲区,大幅度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流媒体后视镜系统。此种汽车通过流媒体后视镜系统获得的视野范围相较于普通后视镜更大,减少了视野盲区和车内后排人和/或物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同时内后视镜1上的感光感应器根据光强改变自动防炫目功能的工作状态,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减少能耗,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