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7561阅读:20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是根据车辆的性能、相应的路况等,对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声、轮胎与地面所产生的振动共鸣声、车厢内组件因间隙或老化挤压力摩擦声等作细致处理,以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人们在选择轿车时,不但注重性能,更注重轿车配饰的档次;目前高档轿车都装有汽车门板隔音棉,既能隔音隔热,又可以很好的保护汽车门板的漆面。通常,不同款型汽车汽车门板隔音棉的规格不同,设计各有不同。汽车汽车门板隔音棉和汽车门板固定连接,同时需要与门板形状、大小相适配。但是,即使是同一款汽车,仍然存在隔音棉设计合理性的问题,如果隔音棉定位卡孔设计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隔音垫安装,卡孔设计不合适,或卡孔过少,可能导致不能牢固固定,若卡孔设置过多,则可能与汽车门板不匹配。且现有市场上出现的车用吸音隔热材料大多为玻璃纤维棉、岩棉等材料,这种材料的吸音隔音效率一般,同时玻璃纤维存在挥发性气体,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对环境存在一定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连接稳定且隔音效果好的汽车门板隔音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外沿具有第一双面封边,主体部上开设有第一方形通槽以及若干个第二方形通槽,所述第二方形通槽位于所述第一方形通槽一侧,所述第一方形通槽具有第二双面封边,每个所述第二方形通槽均具有第三双面封边,所述第一方形通槽与第二方形通槽之间设有第三通槽,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主体部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中,所述第三通槽的边沿具有第四双面封边,第三通槽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一侧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具有圆倒角。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大小由外至内逐渐增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中,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大小由外至内逐渐增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中,所述主体部具有隔音第一外层、隔音第二外层、第一加固层、第二加固层以及混料隔音减震层,所述第一加固层位于混料隔音减震层上侧,所述第二加固层位于混料隔音减震层下侧,所述隔音第一外层位于第一加固层上侧,所述隔音第二外层位于第二加固层下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中,所述隔音第一外层以及隔音第二外层均为玻璃纤维防火布制成,所述玻璃纤维防火布的厚度为0.3~0.8mm。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中,所述第一加固层以及第二加固层均为聚乳酸酯塑料纤维制成,聚乳酸酯塑料纤维的厚度设计为无纺布的二分之一。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板隔音棉中,所述混料隔音减震层为PET与PP混料融喷制成,混料隔音减震层的厚度设计为5~7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汽车门板隔音棉能够与汽车门板相匹配,且能够连接牢固,且主体部中合理的原材料选择,所制得的新型吸音棉质量轻,吸音效果和性能好,提升了加工的工作效率,使用绿色材质,降低了污染,提高了环保作用,便于吸音棉的回收利用,迎合了市场需要,优化了工艺设计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门板隔音棉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门板隔音棉的剖面图;

图中,主体部1、第一双面封边2、第一方形通槽3、第二方形通槽4、第二双面封边5、第三双面封边6、第三通槽7、第一凹槽8、第一凸台9、第二凹槽10、第三凹槽11、第二凸台12、第四双面封边13、第四凹槽14、第五凹槽15、圆倒角16、隔音第一外层17、隔音第二外层18、第一加固层19、第二加固层20、混料隔音减震层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汽车门板隔音棉,包括主体部1,主体部1外沿具有第一双面封边2,主体部1上开设有第一方形通槽3以及若干个第二方形通槽4,第二方形通槽4位于所述第一方形通槽3一侧,第一方形通槽3具有第二双面封边5,每个第二方形通槽4均具有第三双面封边6,第一方形通槽3与第二方形通槽4之间设有第三通槽7,主体部1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9,第一凸台9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10,主体部1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凹槽11,第三凹槽11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12。

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10以及第三凹槽11能够汽车门板边沿形状相匹配,这样既能够使得主体部1与汽车门板连接稳定,又能够使得隔音棉的隔音效果增强,且减少了用料,节约成本。

第一方形通槽3以及第二方形通槽4能够与汽车门板对应的位置相卡合,保证主体部1不会轻易晃动。

第一凸台9与第二凸台12能够保证主体部1完全覆盖汽车门板,保证隔音效果。

第三通槽7的边沿具有第四双面封边13,第三通槽7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凹槽14,第四凹槽14的一侧设有第五凹槽15,所述第五凹槽15具有圆倒角16。

第一双面封边2、第二双面封边5。第三双面封边6以及第四双面封边13使得隔音棉更加美观,且易于装配。

第三通槽7上设有第四凹槽14以及第五凹槽15,使得主体部1与汽车门板之间连接紧密,第五凹槽15具有圆倒角16,圆倒角16与汽车门板连接处的结构相匹配,使得连接处结构更加紧密,不紧增强了隔音效果,而且结构也会更加稳定,行车时不会造成隔音棉的脱落。

第二凹槽10的开口大小由外至内逐渐增大。第三凹槽11的开口大小由外至内逐渐增大。由外至内逐渐增大的开口能够与汽车门板的形状相适合,这样在连接的时候就更加方便,且能够增加隔音效果。

如图2所示,主体部1具有隔音第一外层17、隔音第二外层18、第一加固层19、第二加固层20以及混料隔音减震层21,第一加固层19位于混料隔音减震层21上侧,第二加固层20位于混料隔音减震层21下侧,隔音第一外层17位于第一加固层19上侧,隔音第二外层18位于第二加固层20下侧。

隔音第一外层以及隔音第二外层均为玻璃纤维防火布制成,玻璃纤维防火布的厚度为0.3~0.8mm。

玻璃纤维防火布具有耐高温、防火等特点,使用无纺布制成隔音第一外层17以及隔音第二外层18,使得主体部1的防火性能大大增强。

第一加固层19以及第二加固层20均为聚乳酸酯塑料纤维制成,聚乳酸酯塑料纤维的厚度设计为无纺布的二分之一。

混料隔音减震层为PET与PP混料融喷制成,混料隔音减震层的厚度设计为5~7mm。

因为PP材料具有吸音、减震、阻燃、防静电、透气性能好等多种性能,PET与PP混料制成混料隔音减震层21,加强了PP料的性能,使得主体部1吸音隔音效果更加明显。

实施例二

一种新型吸音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隔音第一外层17以及隔音第二外层18采用矿山石棉纤维均匀铺设压制成型制得。

将石矿熔融然后经过高温喷熔机喷出,得到白色的矿山石棉纤维,矿山是棉纤维具有防火耐高温的性能,矿山石棉纤维层与刨花木屑层具有同样优异的吸音功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