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0389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稳定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目的是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地面的激励、震动一部分会分解到稳定杆上,如果是刚性连接,铁杆就会断裂,同时将震动和力传递到车身,降低了舒适性,因此连接必须采用稳定杆衬套橡胶件连接,由于橡胶的吸震作用,解决了这个难题,优化了底盘的减震效果。通常使用的稳定杆衬套通过一侧开口直接套在稳定杆外部,采用价格较高的PTFE内衬与稳定杆过盈配合,然而在长时间使用后,随着环境温度变化,稳定杆衬套与稳定杆直接抱紧力减小,发生松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振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包括:内支撑套、橡胶件、外支撑套、紧固件;

内支撑套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稳定杆的通腔,橡胶件硫化在内支撑套外部形成衬套部件;

外支撑套套设橡胶件外部,外支撑套包括第一外套体和第二外套体,第一外套体和第二外套体分别位于橡胶件两侧,第一外套体第一端设有平行于内支撑套轴向布置的转轴且第二端设有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外套体第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外套体可转动连接且第二端设有第二安装通孔,第一外套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外套体的第二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同轴布置且在平行于内支撑套切向的方向上延伸;

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远离栓头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与螺母螺纹配合。

优选地,橡胶件外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凸起和第二环形限位凸起,第一环形限位凸起和第二环形限位凸起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外支撑套的环形限位凹槽。

优选地,橡胶件在内支撑套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围绕内支撑套布置的第一环形形变槽和第二环形形变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形变槽内缘至内支撑套外壁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环形形变槽内缘至内支撑套外壁的距离为D2,D1>D2。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内支撑套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稳定杆的通腔,橡胶件硫化在内支撑套外部形成衬套部件,外支撑套套设橡胶件外部,外支撑套的两个外套体分别位于橡胶件两侧,两个外套体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且另一端间隔设置,紧固件与两个外套体连接用于固定二者。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结构设置优化合理,通过紧固件使外支撑套的两个外套体在橡胶件外部抱紧,保证外支撑套与橡胶件配合的可靠性,并且通过外支撑套对橡胶件的抱紧,保证橡胶件的缓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包括:内支撑套1、橡胶件2、外支撑套、紧固件;

内支撑套1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稳定杆的通腔,橡胶件2硫化在内支撑套1外部形成衬套部件;

外支撑套套设橡胶件2外部,外支撑套包括第一外套体3和第二外套体4,第一外套体3和第二外套体4分别位于橡胶件2两侧,第一外套体3第一端设有平行于内支撑套1轴向布置的转轴且第二端设有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外套体4第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外套体3可转动连接且第二端设有第二安装通孔,第一外套体3的第二端与第二外套体4的第二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同轴布置且在平行于内支撑套1切向的方向上延伸;

紧固件包括螺栓5和螺母6,螺栓5远离栓头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与螺母6螺纹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内支撑套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稳定杆的通腔,橡胶件硫化在内支撑套外部形成衬套部件,外支撑套套设橡胶件外部,外支撑套的两个外套体分别位于橡胶件两侧,两个外套体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且另一端间隔设置,紧固件与两个外套体连接用于固定二者。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抱紧型减震器用衬套,结构设置优化合理,通过紧固件使外支撑套的两个外套体在橡胶件外部抱紧,保证外支撑套与橡胶件配合的可靠性,并且通过外支撑套对橡胶件的抱紧,保证橡胶件的缓震效果。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橡胶件2外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凸起21和第二环形限位凸起22,第一环形限位凸起21和第二环形限位凸起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外支撑套的环形限位凹槽,防止外支撑套与橡胶件沿轴向滑动,提高二者抱紧可靠性。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橡胶件2在内支撑套1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围绕内支撑套1布置的第一环形形变槽和第二环形形变槽,通过设置环形形变槽为橡胶件提供形变空间,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在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形变槽内缘至内支撑套1外壁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环形形变槽内缘至内支撑套1外壁的距离为D2,D1>D2,第一环形形变槽和第二环形形变槽错开布置,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不影响橡胶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