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1320发布日期:2018-06-05 20:5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桩本体与电网连接,通过连接该充电桩本体的充电插头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充电桩的充电原理是,将输入的380伏特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通过充电插头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桩本体包括:交流/直流变换器,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高压直流线与充电插头连接;控制单元,用于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实现与电动汽车的通讯,并通过通讯线与充电插头连接;辅助电源,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唤醒,并通过低压线与充电插头连接。目前市场上高压直流线、通讯线以及低压线均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缆。

然而高压直流线与交流/直流变换器之间设置有继电器,在继电器吸合、断开的瞬间,高压直流线上会产生较高的电压波动,从而产生电磁干扰,并且电磁干扰很容易耦合到通讯线和低压线上,进而影响通讯线及低压线上传输的信号,对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带来冲击,甚至会损坏整车控制器的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保护电路,从而导致充电时出现整车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对整车控制器带来冲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插头,其中所述充电桩本体与所述充电插头之间连接有高压直流线,所述高压直流线的外围包覆有第一导电屏蔽层,所述第一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屏蔽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屏蔽接地环,所述第一屏蔽接地环环接在所述第一导电屏蔽层的一端,并通过一导线与所述接地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屏蔽层形成为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本体与所述充电插头之间还连接有通讯线,所述通讯线的外围包覆有第二导电屏蔽层,所述第二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屏蔽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屏蔽接地环,所述第二屏蔽接地环环接在所述第二导电屏蔽层的一端,并通过一导线与所述接地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屏蔽层形成为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本体与所述充电插头之间还连接有低压线,所述低压线的外围包覆有第三导电屏蔽层,所述第三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电屏蔽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屏蔽接地环,所述第三屏蔽接地环环接在所述第三导电屏蔽层的一端,并通过一导线与所述接地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电屏蔽层形成为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高压直流线的外围包覆第一导电屏蔽层,并将第一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连接,将高压直流线上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该电磁干扰耦合到通讯线以及低压线,从而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时出现整车故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充电桩本体;12、充电插头;13、高压直流线;131、第一导电屏蔽层;132、第一屏蔽接地环;14、通讯线;15、低压线;16、接地线;K1、第一继电器;K2、第二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1和充电插头12,其中充电桩本体11与充电插头12之间连接有高压直流线13,高压直流线13的外围包覆有第一导电屏蔽层131,第一导电屏蔽层131与接地线16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高压直流线13的一端与充电插头12连接,另一端通过继电器与充电桩本体11中的交流/直流变换器连接。高压直流线13包括高压正极母线和高压负极母线,其中高压正极母线通过第一继电器K1与交流/直流变换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高压负极母线通过第二继电器K2与交流/直流变换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闭合或者断开的瞬间将会发生阻尼振荡,从而产生电磁干扰,为了屏蔽产生的该电磁干扰,可以在高压正极母线的外围和高压负极母线的外围分别包覆第一导电屏蔽层131,当然也可以在高压正极母线的外围和高压负极母线的外围包覆共有的第一导电屏蔽层1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高压直流线13的外围包覆第一导电屏蔽层131,并将第一导电屏蔽层131与接地线16连接,将高压直流线13上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该电磁干扰耦合到通讯线14以及低压线15,从而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时出现整车故障。

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屏蔽层13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屏蔽接地环132,第一屏蔽接地环132环接在第一导电屏蔽层131的一端,并通过一导线与接地线16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一导电屏蔽层131与接地线16连接,并很好的抑制第一导电屏蔽层131上的电磁干扰,第一屏蔽接地环132设置于第一导电屏蔽层131的端部,并且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屏蔽接地环132;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一屏蔽接地环132环接在第一导电屏蔽层131的端部,保证第一屏蔽接地环132的内环壁与第一导电屏蔽层131完全接触。该第一导电屏蔽层131和第一屏蔽接地环132均为导电材质,例如铜,其中第一导电屏蔽层131形成为筒状结构,接地线16与充电桩的设备外壳连接,也就是图1中的PE(保护地,Protecting Earthing)。

在上述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桩本体11与充电插头12之间还连接有通讯线14,通讯线14的外围包覆有第二导电屏蔽层,第二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16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通讯线14保证了电动汽车在使用充电桩充电的过程中,可以与充电桩进行通信,通讯线14包括一端与充电桩本体11的控制单元连接的高位数据线、低位数据线、第一充电连接确认线和第二充电连接确认线;通讯线14上传输电压较低的通信信号,若耦合有电磁干扰,则该电磁干扰将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进入电动汽车,从而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严重时甚至烧毁电动汽车中的元器件,例如整车控制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防反接二极管。因此为了防止电磁干扰进入通讯线14,可以在通讯线14的外围包覆第二导电屏蔽层,第二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16连接,由于通讯线14的数目大于两条,可以在每条通讯线14的外围包覆第二导电屏蔽层,也可以在多条通讯线14的外围包覆共同的第二导电屏蔽层。

为了实现第二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16连接,并抑制耦合的电磁干扰,第二屏蔽接地环设置于第二导电屏蔽层的端部,并且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屏蔽接地环;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二屏蔽接地环环接在第二导电屏蔽层的端部,保证第二屏蔽接地环的内环壁与第二导电屏蔽层完全接触。该第二导电屏蔽层和第二屏蔽接地环均为导电材质,例如铜,其中第二导电屏蔽层形成为筒状结构。

在上述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桩本体11与充电插头12之间还连接有低压线15,低压线15的外围包覆有第三导电屏蔽层,第三导电屏蔽层与接地线16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低压线15在电动汽车在使用充电桩充电的过程中,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唤醒信号,低压线15包括一端与充电桩本体11的辅助电源连接的低压正极线和低压负极线;低压线15上传输电压较低的通信信号,若耦合有电磁干扰,则该电磁干扰将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进入电动汽车,从而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严重时甚至烧毁电动汽车中的元器件,例如整车控制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防反接二极管。因此为了防止电磁干扰进入低压线15,可以在每条低压线15的外围包覆第三导电屏蔽层,也可以在多条低压线15的外围包覆共同的第三导电屏蔽层。

并且第三导电屏蔽层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屏蔽接地环,第三屏蔽接地环环接在第三导电屏蔽层的一端,并通过一导线与接地线16连接。第三导电屏蔽层形成为筒状结构,第三导电屏蔽层的结构与功能与第二导电屏蔽层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