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112发布日期:2018-07-24 20:49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保险盒,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



背景技术:

保险盒是整车电器电源分配及保护系统,属于线束的一部分。因继电器吸合响声,一般布置在发动机舱,即汽车前舱14(见图1、2),简称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

整车所有电器的线束汇聚后形成一个线束总成,称为线束主干。由线束主干分出去,用于连接各路不同的电器的线束称之为线束分支,如保险盒线束分支、大灯分支或者雨刮分支等。

由于汽车发动机舱布置空间越来越紧张,经常出现布置空间不足甚至无法布置的问题。

图1为某车型保险盒分支及线束主干占用空间。图2为另一某车型保险盒分支及线束主干占用空间。这两种车型保险盒分别演示了两种典型的保险盒结构和线束方向。

如图1、2所示,线束主干1的末端分成了两个线束分支,分别为保险盒分支2和第一分支3,其中,保险盒分支2接入到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4内,第一分支3与汽车内的其余电器连接。

目前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4只有一个出线口,线束主干1的直径D2的尺寸一般在30mm到35mm,保险盒分支2的直径D1的尺寸一般在25mm到30mm,由于线束分支的拐弯半径R要求至少大于2D1,导致保险盒分支2及线束主干1占用至少(D2+2D1)mm。

图1所示的车型前舱保险盒分支2及线束主干1占用约50mm*90mm空间;图2所示的车型前舱保险盒分支2及线束主干1占用约mm60*150mm空间。

上述两种典型的保险盒结构及线束方向的都占用空间较多,给车辆的前舱布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减小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所述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一侧设有中空的护槽,所述护槽的一端设有第一出线口,所述护槽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出线口,所述护槽内收纳有呈现分散状态的线束主干,所述线束主干的一端从第二出线口引出,所述线束主干的另一端分成保险盒分支和第一分支,所述保险盒分支与设在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部的各功能件连接,所述第一分支通过第一出线口引出,与汽车内的电器连接。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包括上盖、本体和下盖,所述本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盖、下盖分别盖合在所述本体的上下端开口处, 所述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部的各功能件设在所述本体内。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槽包括上盖槽和下盖槽,所述上盖槽包括所述本体的一个侧壁,所述下盖槽包括所述下盖的一个侧壁,所述上盖槽与下盖槽扣合。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槽靠近第二出线口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护槽靠近第一出线口一端的直径。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设有卡销,所述本体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上盖与本体通过卡销、第一卡槽的配合进行固定。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设有凸台,所述下盖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本体与下盖通过凸台、第二卡槽的配合进行固定。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销、第一卡槽、凸台和第二卡槽均为多个。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盖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汽车前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出线口,较现有方案新增一个出线口,将线束主干及保险盒分支都放进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中,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的线束不包扎呈自然展开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使线束避开前悬螺栓与钣金利边,线束更安全可靠;第二,由于线束藏于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部,减小了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占用空间,前舱管线布置更整齐美观;两个出线口的方向和位置和护槽的体积可根据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在车辆上布置位置进行调整,使两个出线口的走线灵活,充分利用车辆前舱的狭小空间;第三,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第一种车型保险盒分支及线束主干占用空间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车型保险盒分支及线束主干占用空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车型的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车型的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说明:1-线束主干,2-保险盒分支,3-第一分支,4-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5-护槽,51-第一出线口,52-第二出线口,53-上盖槽,54-下盖槽,6-上盖,7-本体,8-下盖,9-卡销,10-第一卡槽,11-凸台,12-第二卡槽,13-固定支架,14-汽车前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如图3、图4所示的,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4的一侧设有中空的护槽5,所述护槽5的一端设有第一出线口51,所述护槽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出线口52,所述护槽5内收纳有呈现分散状态的线束主干1,所述线束主干1的一端从第二出线口52引出,所述线束主干1的另一端分成保险盒分支2和第一分支3,所述保险盒分支2与设在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4内部的各功能件连接,所述第一分支3通过第一出线口51引出,与汽车内的电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保险盒上设置两个出线口,较现有方案新增一个出线口,将线束主干及保险盒分支都放进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中,线束不包扎呈自然展开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使线束避开前悬螺栓与钣金利边,线束更安全可靠;第二,由于线束藏于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部,减小了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占用空间,前舱管线布置更整齐美观;两个出线口的方向和位置和护槽的体积可根据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在车辆上布置位置进行调整,使两个出线口的走线灵活,充分利用车辆前舱的狭小空间;第三,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4包括上盖6、本体7和下盖8,所述本体7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盖6、下盖8分别盖合在所述本体7的上下端开口处, 所述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4内部的各功能件设在所述本体7内。

进一步的,所述护槽5包括上盖槽53和下盖槽54,所述上盖槽53包括所述本体7的一个侧壁,所述下盖槽54包括所述下盖8的一个侧壁,所述上盖槽53与下盖槽54扣合。

采用此技术方案,所述上盖槽53是所述本体7的一部分,所述下盖槽54是所述下盖8的一部分,所述在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候可以直接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铸造,不仅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空间内容纳量更大。

进一步的,所述护槽5靠近第二出线口51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护槽5靠近第一出线口52一端的直径。

线束主干1中的一部分线束汇入了保险盒分支2中,该部分线束只需要在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部走线,与本体内的各功能件连接就行了;剩余部分的线束汇入了第一分支中,通过第一出线口引出,与汽车内的其与电器连接,该部分的线束直径较线束主干少,因此所需的护槽直径较小。

所述上盖槽53和下盖槽54的形状及结构可根据线束体积与汽车前舱14的空间灵活设计。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上盖6设有卡销9,所述本体7设有第一卡槽10,所述上盖6与本体7通过卡销9、第一卡槽10的配合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7设有凸台11,所述下盖8设有第二卡槽12,所述本体7与下盖8通过凸台11、第二卡槽12的配合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销9、第一卡槽10、凸台11和第二卡槽12均为多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6、本体7和下盖8三个部分可以通过卡销与卡槽配合,或者凸台与卡槽结合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固定方式如螺钉、螺栓等,开启方式灵活,方便对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的线束进行整理、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8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支架13,所述固定支架13与汽车前舱14连接。

所述卡销、第一卡槽、凸台、第二卡槽和固定支架的数量与位置可根据车身结构及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的结构可活设计,使固定方式更加稳固、灵活。

实施例4

图3是应用于SGMW CN113 车型的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图4是应用于CN120S车型的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

测试发现,当车型电子配置越丰富,线束越粗时,节约空间的效果越明显。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束放置于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部,避开前悬螺栓与钣金利边,使线束更安全可靠,因此可以直接采用不包扎呈自然展开状态,节省了线束包扎的步骤和费用(约5元),线束更美观可靠。同时,线束藏于汽车线束前舱保险盒内部,前舱管线布置更整齐美观,节省了大量的汽车前舱的空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CN113车型节约50mm*80mm空间,CN120S车型节约60mm*150mm空间,相对现有技术,同一款车型节约了几十毫米到一百多毫米的空间,解决了车辆前舱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