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114发布日期:2018-07-24 20:49阅读:16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尾门线束都是通过过孔胶塞从顶盖/侧围走到尾门。如图1所示,过孔胶塞4有两头,一头安装在顶盖/侧围1,另一头安装在尾门2,过孔胶塞4中间设计成可伸长、压缩的波纹结构,实现线束3跨过两个有相对运动的钣金件。尾门2开启时,过孔胶塞4被伸长,尾门2关闭时,过孔胶塞4被压缩,需要尾门2、顶盖/侧围1之间有较大的空间放置被压缩的过孔胶塞4。然而,由于整车内部空间的严苛要求和车身结构的创新多样化,使尾门2、顶盖/侧围1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无法布置线束3和过孔胶塞4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旨在节省线束安装空间,解决尾门、顶盖或侧围之间的空间小,无法布置线束和过孔胶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所述汽车尾门通过铰链与汽车顶盖连接,所述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线束的铰链护板,所述铰链护板与所述铰链固定连接,当开或关所述汽车尾门时,所述铰链护板及安装于所述铰链护板内的线束沿着所述铰链轴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铰链护板包括护板本体、盖设于所述护板本体上的上盖,其中,所述护板本体为U型槽状结构,所述上盖与所述护板本体围绕形成用以安装所述线束的两端开口的容置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盖的一侧与所述护板本体的一侧壁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上盖的另外一侧与所述护板本体的另一侧壁通过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护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以固定所述线束的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护板本体与所述铰链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上,所述铰链上设置用以卡设所述卡扣的卡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卡扣为爪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护板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外部零件的卡勾。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单头过孔胶塞、第二单头过孔胶塞,所述第一单头过孔胶塞安装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二单头过孔胶塞安装于所述尾门上,所述线束穿设于所述第一单头过孔胶塞及第二单头过孔胶塞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线束的铰链护板与铰链固定连接,当开或关所述汽车尾门时,铰链护板及安装于铰链护板内的线束沿着所述铰链轴向旋转,节省了线束安装空间,解决尾门、顶盖或侧围之间的空间小,无法布置线束和过孔胶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汽车尾门处于打开/关闭状态时线束的运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铰链护板与线束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铰链护板与铰链的安装示意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目前,汽车尾门线束都是通过过孔胶塞从顶盖/侧围走到尾门,由于整车内部空间的严苛要求和车身结构的创新多样化,使尾门、顶盖/侧围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无法布置线束和过孔胶塞的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将安装线束的铰链护板与铰链固定连接,当开或关所述汽车尾门时,铰链护板及安装于铰链护板内的线束沿着所述铰链轴向旋转,由此节省线束安装空间,解决尾门、顶盖或侧围之间的空间小,无法布置线束和过孔胶塞的问题。

具体地,请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所述汽车尾门10通过铰链20与汽车顶盖30连接,所述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线束40的铰链护板50,所述铰链护板50与所述铰链20固定连接,当打开或关闭所述汽车尾门10时,所述铰链护板50及安装于所述铰链护板50内的线束40沿着所述铰链20轴向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铰链护板50的形状与所述铰链20的形状相适配,当打开或关闭所述汽车尾门10时,所述汽车尾门10沿着所述铰链20的轴向方向旋转,由于所述线束40安装于所述铰链护板50内,因此,所述线束40也沿着所述铰链20轴向旋转,沿着轴向旋转的所述线束40的半径不变,从而实现了所述线束40的伸缩量为零。

本实施例通过将安装所述线束40的所述铰链护板50与所述铰链20固定连接,当开或关所述汽车尾门10时,所述铰链护板50及安装于所述铰链护板50内的所述线束40沿着所述铰链20轴向旋转,由此节省所述线束40安装空间,解决所述汽车尾门10、顶盖30或侧围之间的空间小,无法布置所述线束40和过孔胶塞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护板50包括护板本体501、盖设于所述护板本体501上的上盖502,其中,所述护板本体501为U型槽状结构,所述上盖502与所述护板本体501围绕形成用以安装所述线束40的两端开口的容置空腔。

具体实施时,所述上盖502的一侧与所述护板本体501的一侧壁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上盖502的另外一侧与所述护板本体501的另一侧壁通过卡扣503连接。

另外,为了更加牢靠的安装所述线束40,本实施例在所述护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以固定所述线束40的固定件505。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束40和所述护板本体501的安装过程为:首先将所述线束40装在所述护板主体501上,并用电工胶布或扎带将所述线束40固定于所述护板主体501的一端的固定件505上,然后将所述护板上盖502通过所述卡扣503连接在所述护板主体501上。

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护板本体501与所述铰链20通过卡扣504连接,所述卡扣504设置于所述护板本体501上,所述铰链20上设置用以卡设所述卡扣504的卡孔,其中,所述卡扣504可以采用爪型结构。所述卡扣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两个,对应的,所述卡孔的个数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为了便于安装外部零件比如装饰件60,以防止所述线束40外露,所述护板本体501上还设置有用于两个固定外部零件的卡勾506,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个数的卡勾506。

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固定所述线束40,所述线束40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单头过孔胶塞70、第二单头过孔胶塞80,所述第一单头过孔胶塞70安装于所述顶盖30上,所述第二单头过孔胶塞80安装于所述尾门上,所述线束40穿设于所述第一单头过孔胶塞70及第二单头过孔胶塞80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节省了线束安装空间,解决了汽车尾门、顶盖或侧围之间空间小,无法布置线束和过孔胶塞的问题;

2)通过与铰链固定的铰链护板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可伸缩的波纹状过孔胶塞,线束路径及保护更安全可靠;

3)护板主体卡勾与装饰件配合,给装饰提供固定点,解决装饰件无法固定的问题;

4)解决了汽车尾门开闭或过程中线束长度变化存在受力拉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