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自行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6228发布日期:2018-07-31 19:45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车顶自行车架一般都是家庭式的,其体积较小,放置的自行车数量也比较少,对于参加赛事的自行车选手需要多备几辆自行车,就不适合使用了。而现有参加赛事使用的车顶自行车架其体积较大,布满整个车顶,而且车顶自行车架上的自行车车身固定杆和车轮固定杆都较多,并且不能折叠,如果整个车顶自行车架一起包装存放或运输时就会十分不便,因此现有这赛事使用的车顶自行车架都需组装,而组装起来非常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车顶自行车架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的且自行车车身固定杆和前轮固定架均可折叠的车顶自行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车顶自行车架,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呈长方形,架体由两根长杆和两根短杆相互固定而成,其中架体一侧短杆上固定有自行车前叉固定架,架体另一侧短杆顶部设有不与短杆固定的前轮固定架,所述的两根短杆之间还设有两根呈间隔设置的内杆,两内杆之间固定有中间固定杆,中间固定杆上固定有自行车后轮固定座,所述的内杆其与相对的长杆之间最少固定有一个底部可以沿着内杆及长杆固定点翻转的车身固定杆,车身固定杆顶部固定有夹手,所述的车身固定杆其底部和顶部还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柱,限位柱通过与架体配合来进行限位;液压杆Ⅰ,所述的液压杆Ⅰ一侧与车身固定杆活动固定,液压杆Ⅰ另一侧与长杆或内杆活动固定;以及,液压杆Ⅱ,所述的液压杆Ⅱ一侧与前轮固定架铰接固定,液压杆Ⅱ另一侧与内杆活动固定。

本车顶自行车架首先整体是固定好的,其次通过车身固定杆和前轮固定架均是活动固定的,在车身固定杆和前轮固定架竖直翻起时通过液压杆来支撑,同时车身固定杆和前轮固定架的竖起与翻倒均通过手动来完成。

上述车顶自行车架中,所述的车身固定杆其顶部的限位柱直接与长杆固定,车身固定杆下压后靠在限位柱上。上述设计结构会更为的合理,加工时会较为的方便。

上述车顶自行车架中,所述的内杆其与相对的长杆之间最少固定有一个U形的车身固定杆座,所述的车身固定杆置在车身固定杆座内后通过螺栓固定。上述设计便于车身固定杆绕着固定点翻转。

上述车顶自行车架中,所述的车身固定杆座其靠近车轮固定座一侧还延伸有一延伸座,所述的延伸座上螺接有一限位螺钉,车身固定杆其底部限位柱由限位螺钉进行限位。上述设计使限位可根据需求进行限位高度的调整。

上述车顶自行车架中,所述的内杆其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液压杆座,两个液压杆座分别用于固定液压杆Ⅰ及液压杆Ⅱ,且液压杆Ⅰ及液压杆Ⅱ在液压杆座上的固定点高于液压杆Ⅰ及液压杆Ⅱ另一侧的固定点。上述设计防止车身固定杆和前轮固定架抖动发出声响。

上述车顶自行车架中,所述的架体其底侧还固定有用于与汽车固定的汽车固定件,所述的汽车固定件开有中心通槽。上述设计便于车顶自行车架固定在汽车车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便于运输及存储的基础上,车顶自行车架使用和折叠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限位螺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液压杆Ⅱ铰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长杆;102、短杆;103、前叉固定架;104、前轮固定架;105、内杆;106、中间固定杆;107、后轮固定座;108、车身固定杆;109、夹手;110、限位柱;111、液压杆Ⅰ;112、液压杆Ⅱ;113、铰接件;114、车身固定杆座;115、螺栓;116、延伸座;117、限位螺钉;118、液压杆座;119、汽车固定件;120、中心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示出了一种车顶自行车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车顶自行车架包括由左右两根长杆101和前后两根短杆102首尾相连的架体,连接后的架体呈长方形,上述两根短杆102之间还固定有两根间隔设计的内杆105,两根内杆105处于左右两根长杆101之间,上述两根长杆101及两根内杆105分别构成由一长杆101和一内杆105组成的两组平行支撑杆组,各平行支撑杆组之间至少固定有一个U形的车身固定杆座114,本实用新型优选单组两个车身固定杆座114,上述车身固定杆座114内插接有车身固定杆108,车身固定杆108与车身固定杆座114之间通过螺栓115进行固定,且车身固定杆108顶部固定有用于夹紧自行车车身的夹手109,车身固定杆108与内杆105之间活动固定有液压杆Ⅰ111,液压杆Ⅰ111与内杆105固定时,内杆105上优选固定有液压杆座118,并且液压杆Ⅰ111在液压杆座118上的固定点高于液压杆Ⅰ111在车身固定杆108上的固定点,为了防止车身固定杆108竖起时或推倒后不过位,结合图2进一步说明,上述车身固定杆108底部及左长杆101上均固定有限位柱110,在车身固定杆座114上及长杆101的限位柱110上固定限位螺钉117,这样就能自由调节车身固定杆108限位的高度了,限位时,车身固定杆108竖起后底部的限位柱110与对应的限位螺钉117接触,车身固定杆108翻倒后长杆101上的限位螺钉117与车身固定杆108接触,并且为了便于设置,上述车身固定杆座114上延伸有延伸座116,与车身固定杆108相对的限位螺钉117螺接在延伸座116上,进一步地,上述后短杆102上固定有前叉固定架103,这样去除前轮后的赛事自行车前叉就可以固定在前叉固定架103上了,赛事自行车后轮则与两内杆105之间的中间固定杆106上的U形后轮固定座107固定,拆卸下来的前轮则与前短杆102上的前轮固定架104固定,并且前轮固定架104不与前短杆102接触,前轮固定架104与内杆105之间活动固定有液压杆Ⅱ112,液压杆Ⅱ112与前轮固定架103之间通过铰接件113进行铰接固定,此技术参照图3,液压杆Ⅱ112与内杆105之间则优选固定有液压杆座118,与液压杆Ⅱ112连接的液压杆座118和与液压杆Ⅰ111连接的液压杆座118分设在内杆105的左、右两侧,且液压杆Ⅱ在液压杆座118上的固定点高于液压杆Ⅱ111在前轮固定架104上的固定点,这样在车身固定杆108可以翻折后,前轮固定架104也可实现翻折,这样整个车顶自行车架在不使用的时候高度就会降低,便于运输及存储;

进一步地,上述平行支撑杆组底部还连接有与汽车连接的汽车固定件119,并且在汽车固定件119上开有中心通槽120来进行便于固定。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结构后的车顶自行车架其使用时无需组装,把架体往车顶一放,把架体上的汽车固定件119中心通槽120通过螺丝固定在汽车车顶,然后把架体上的四根车身固定杆108向上翻转,使车身固定杆108下端的限位柱110抵在延伸座116的限位螺钉117上使车身固定杆108呈竖直状态,此时车身固定杆108与液压杆Ⅰ111连接部的位置在水平方向高于液压杆座118上的液压杆Ⅰ111连接部,由于液压杆Ⅰ111两端始终处于向外弹的状态,因此液压杆Ⅰ111就牢牢抵住车身固定杆108,车身固定杆108即可固定自行车;同样原理前轮固定架104向上翻转打开时,前轮固定架104会抵着前短杆102,前轮固定架104上的液压杆Ⅱ112连接部水平方向高于液压杆座118上的液压杆Ⅱ112连接部,液压杆Ⅱ112即可牢牢固定前轮固定架104了;当本实用新型车顶自行车架不使用时,或是运输包装时,可把车身固定杆108和前轮固定架104翻转折叠,折叠后车身固定杆108上端抵在长杆101的限位螺钉117上,此时车身固定杆108上的液压杆Ⅰ111连接部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低于液压杆座118上的液压杆Ⅰ111连接部,因此车身固定杆108被固定住,不会被弹起;同样,前轮固定架104折叠后其上的液压杆Ⅱ112连接部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低于液压杆座118上的液压杆Ⅱ112连接部,前轮固定架104也不会被弹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顶自行车架使用、折叠、运输、储存都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