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式停车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088发布日期:2018-07-17 23:4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举式停车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车辆的急剧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减少,停车场变得更加的拥挤和超负荷,为了对停车场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为了提高停车和取车的效率,智能化的停车机器人已逐步的被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的托举式停车机器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托举式停车机器人,它包括载车板;所述载车板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支撑腿,还包括移动车,所述移动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四个车轮,各车轮上分别通过齿轮组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车架的顶部设有四个支撑油缸,所述支撑油缸上的伸缩轴可顶在载车板的下表面上。

优选的,四个所述车轮两两一组,车架的前后各一组;位于同一组中的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一转向盘上,所述转向盘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车架底部的支撑轴上。

优选的,所述载车板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管件,管件内设有弹簧,所述支撑腿的上端设有一顶板,所述顶板活动插入至管件内并顶在弹簧上;还包括一环形限位件,所述环形限位件的边缘设有筒状件,所述支撑腿贯穿环形限位件,且所述环形限位件上的穿孔直径小于所述顶板的直径;所述筒状件与所述管件的下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呈倒置T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伸缩轴的顶端设有压板,所述压板顶在载车板上。

优选的,所述载车板下表面上的后端设有一限位板,所述车架的尾端设有一接近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紧凑,实施中通过本设计的移动车可以对载车板进行托举后移动实现自助停车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之一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车托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向盘与车架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件与支撑腿的连接关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载车板;2.支撑腿;3.限位板;4.接近开关;5.车架;6.车轮;7.支撑油缸;8.压板;9.转向盘;10.支撑轴;11.驱动电机;12.齿轮组;13.轴承;14.管件;15.筒状件;16.环形限位件;17.顶板;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托举式停车机器人,参见图1至图5;它包括载车板1;本设计中,所述载车板1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呈倒置T形结构。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载车板在降落时的震动,本设计在所述载车板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一管件14,管件14内设有弹簧18,所述支撑腿2的上端设有一顶板17,所述顶板17活动插入至管件内并顶在弹簧18上;还包括一环形限位件16,所述环形限位件16的边缘设有筒状件15,所述支撑腿2贯穿环形限位件,且所述环形限位件16上的穿孔直径小于所述顶板17的直径;所述筒状件15与所述管件的下端螺纹连接,这样在载车板处于抬升状态时,其支撑杆通过环形限位件16将顶板限制在管件内。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移动车,具体的,所述移动车包括车架5、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四个车轮6,各车轮6上分别通过对应的齿轮组12连接有驱动电机11;四个车轮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四个所述车轮6两两一组,车架5的前后各一组;位于同一组中的两个车轮6分别设置于一转向盘9上,所述转向盘9的中部通过轴承13转动连接在车架5底部的支撑轴10上。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车架5的顶部设有四个支撑油缸7,所述支撑油缸7上的伸缩轴可顶在载车板的下表面上,优选的,所述伸缩轴的顶端设有压板8,所述压板8顶在载车板上。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载车板下表面上的后端设有一限位板3,所述车架5的尾端设有一接近开关4。

本设计的托举式停车机器人在使用中,其载车板用于承载车辆,停车时,车辆行驶至载车板上,而后,位于载车板下方的移动车上的支撑油缸上的伸缩轴推出,并将压板顶在载车板的下表面上,而后通过四个支撑油缸将载车板托举起来,并使其支撑腿离开地面,而后移动车下方的四个车轮转动带动移动车及其上的载车板移动,在移动中,通过同一转向盘上的两个车轮的转速差实现转向盘的旋转,从而实现车轮的转向,从而可实现移动车的原地360度的旋转、掉头等动作,通过此方式移动车将载车板及车辆移动至指定的区域;而后移动车上的支撑油缸收回将载车板放置在地面上,而后,移动车按照预设路径行驶至未载有车辆的载车板下方,通过限位板及接近开关告知移动车的停止位置,而后,支撑油缸再次提升并将载车板托举,之后移动车将未载有车辆的载车板移动至停车为上,支撑油缸放下,移动车停止处于休眠等待车辆到来,当下一个车辆行驶至载车板上时,移动车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再次完成车辆的停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