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6258发布日期:2018-08-21 18:1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属于汽车四轮独立驱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技术是目前四轮独立驱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使用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能够简化动力传动系统,优化车辆结构设计,但是该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不能做到高度集成,同时轮毂电机的使用会使汽车非簧载质量大大增加,影响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和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国内现有研究基础,其中毛华锋等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地形车四轮独立驱动装置”(申请号201020521842.9),通过固定在驱动桥上的四个电机对车轮进行独立驱动,结构简单,适用于全地形车在复杂路况下使用,但是该装置与轮毂电机技术无本质区别。

陈凯建等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四轮车两后轮独立驱动的结构”(申请号201520728550.5),利用轮毂电机实现对电动四轮车两后轮进行独立驱动的目的,省去了后桥,节省出更多使用空间,但是该实用新型还是局限在电动汽车四轮独立驱动领域,没有对传统油车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解决现有的四轮独立驱动装置中,实际应用少、可行性低,对汽车操作稳定性影响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动力源模块、分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有四个,分别为左前轮转速控制模块、右前轮转速控制模块、左后轮转速控制模块和右后轮转速控制模块;所述动力源模块与分动模块相连接;所述分动模块分别与四个控制模块一一连接;所述分动模块包括主动模块、左随动模块和右随动模块;所述左随动模块和右随动模块以主动模块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主动模块的两边;所述主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右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与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左随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左后随动齿轮、左惰轮、左前随动齿轮;所述左后随动齿轮与左从动齿轮同轴,左惰轮与左后随动齿轮、左前随动齿轮啮合;所述右随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右后随动齿轮、右惰轮、右前随动齿轮;所述右后随动齿轮与右从动齿轮同轴,右惰轮与右后随动齿轮、右前随动齿轮啮合;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减速器模块、转速调节模块、轮速传感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四个转速调节模块,并接受每个轮速传感器的数据。

前述的一种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源模块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件。

前述的一种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减速器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分动模块相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转速调节模块相连接;

前述的一种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速调节模块包括主动轮液压泵、主动轮、从动轮、从动轮液压泵、和金属带;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均分为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固定部分与可动部分间形成V型槽;所述金属带用于连接主动轮、从动轮上的V型槽;所述主动轮的可动部分与主动轮液压泵连接,从动轮的可动部分与从动轮液压泵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轮液压泵相连接;所述从动轮液压泵与轮子相连接;所述轮速传感器位于轮子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简单易安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可安装在车轮附近,不占据使用空间;2)适用性强:本实用新型对传统油车和电动车都适用,一个动力源对应四个转速可调的输出;3)稳定性可靠:本实用新型与轮毂电机技术相比,不增加汽车非簧载质量,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4)适应复杂工况:本实用新型四个车轮转速随时可调,能适应更为复杂的路面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四轮转速独立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动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前轮转速调节模块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电子控制单元,2-动力源模块,3-分动模块,4-左前轮转速控制模块,5-右前轮转速控制模块,6-左后轮转速控制模块,7-右后轮转速控制模块,8-主动齿轮,9-左从动齿轮,10-右从动齿轮,11-左后随动齿轮,12-左惰轮,13-左前随动齿轮,14-右后随动齿轮,15-右惰轮,16-右前随动齿轮,17-主减速器模块,18-转速调节模块,19-主动锥齿轮,20-从动锥齿轮,21-主动轮液压泵,22-主动轮,23-从动轮,24-从动轮液压泵,25-金属带,26-轮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案中所提及的前后左右相对于附图中的位置进行说明的。

本装置在进行驱动时,其过程为:汽车的动力源产生驱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箱等动力传动部件传递至分动模块3。左从动齿轮9、右从动齿轮10与主动齿轮8啮合,驱动力被分为左侧驱动力和右侧驱动力;左后随动齿轮11与左从动齿轮9同轴,左后随动齿轮11与左前随动齿轮13通过左惰轮12啮合,左侧驱动力一分为二,分别传递至左前轮转速控制模块和左后轮转速控制模块,右后随动齿轮14与右从动齿轮10同轴,右后随动齿轮14与右前随动齿轮16通过右惰轮15啮合,右侧驱动力一分为二,分别传递至右前轮转速控制模块和右后轮转速控制模块。

考虑到该装置的前后左右侧对称性,下面仅以左前轮为例详细介绍该轮转速调节过程。

驱动力由动力输入轴传递至左前轮转速控制模块4,转速经主减速器模块减小。

1-1轮速增大模式

当轮速需要增大时,电子控制单元1发出指令,主动轮液压泵21工作,产生推力,由于主动轮22右部可运动,液压泵推动主动轮22可动部分向左运动;从动轮液压泵24工作,产生拉力,由于从动轮23左部可运动,液压泵拉动从动轮23可动部分向左运动;主动轮22与金属带25之间的啮合半径增大,从动轮23与金属带25之间的啮合半径减小,传动比增大,转速增加。

1-2轮速减小模式

当轮速需要减小时,电子控制单元1发出指令,主动轮液压泵21工作,产生拉力,由于主动轮22右部可运动,液压泵拉动主动轮22可动部分向右运动;从动轮液压泵24工作,产生推力,由于从动轮23左部可运动,液压泵推动从动轮23可动部分向右运动;主动轮22与金属带25之间的啮合半径减小,从动轮23与金属带25之间的啮合半径增大,传动比减小,转速减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