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6043发布日期:2018-07-31 19:40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载重汽车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牵引车在运输中大件时,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牵引力,需两辆牵引车头共同作业,即一辆车头拉动另一辆牵引车头,然后再拉动货物。为了满足这种运输作业方式的实现,牵引车头必须带有前置牵引装置。而对于普通的牵引车头来说,其前方带有自救牵引钩。

图1所示为现有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牵引车设计时,其前方带有自救牵引钩,大多集成在首横梁上,其结构单薄,只可以满足车头的自救,这样的自救牵引钩结构在中大件货物运输时无法承受足够牵引力,常导致首横梁拉裂,首横梁与纵梁连接处拉断的故障,进而引发车辆事故。而重新开发有足够强度的车架需要大量成本。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承受足够牵引力,有足够强度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该装置可直接安装在现在现有牵引车车架上,而无需重新开发车架,同时起到对车架强度的加强和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用于解决没有足够强度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其中,包括:牵引钩、右连接板、右异形板、左异形板、左连接板以及横向牵引座;牵引钩安装到横向牵引座前边的中间位置;左连接板的上边内侧与横向牵引座左端的上边外侧连接到一起;右连接板的上边内侧与横向牵引座右端的上边外侧连接到一起;左异形板底部内侧贴合到横向牵引座左端下边外侧上,与横向牵引座连接到一起,左异形板底部侧边的前下部内侧与左连接板的侧边外侧贴合到一起;右异形板底部内侧贴合到横向牵引座右端下边外侧上,与横向牵引座连接到一起,右异形板底部侧边的前下部内侧与右连接板的侧边外侧贴合到一起;左异形板的后上部的内侧,和右异形板的后上部的内侧贴合到左右纵梁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牵引钩通过4条M16的组合螺栓安装到横向牵引座前边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左连接板的上边内侧与横向牵引座左端的上边外侧通过条M14螺栓连接到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右连接板的上边内侧与横向牵引座右端的上边外侧通过条M14螺栓连接到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左异形板底部内侧贴合到横向牵引座左端下边外侧上,对齐孔位,用8条M14螺栓将其与横向牵引座连接到一起,左异形板侧边的前下部内侧与左连接板的侧边外侧贴合到一起,用6条M14螺栓与左连接板连接到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右异形板底部侧边的前下部内侧与右连接板的侧边外侧贴合到一起,用6条M14螺栓将其与右连接板连接到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牵引钩带有四个Φ=17mm的安装孔,通过4条M16的组合螺栓安装到横向牵引座前边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横向牵引座由10mm厚的钢板折弯成U形,折弯后其上边和下边分别与前边垂直,U形的下边宽度大于上边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左连接板由10mm厚的钢板折弯成垂直状,侧边剪切成三角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中,左异形板采用12mm厚的钢板剪切出,将下部折弯成垂直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有足够强度,不与首横梁连接,不重新开发车架,直接连接在纵梁上,与纵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强纵梁和车架的整体强度,可以承受足够牵引力,能够满足一辆车头拉动另一辆牵引车头,然后再拉动货物的作业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爆炸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示意图;

图4所示为前置牵引装置与车架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爆炸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示意图,图4所示为前置牵引装置与车架的连接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包括:牵引钩1、右连接板2、右异形板3、左异形板4、左连接板5以及横向牵引座6。

如图2至图4所示,右异形板3与左异形板4结构上对称,牵引钩1通过4条M16的组合螺栓安装到横向牵引座6前边的中间位置;左连接板5的上边内测与横向牵引座6左端的上边外侧通过4条M14螺栓连接到一起;右连接板2的上边内测与横向牵引座6右端的上边外侧通过4条M14螺栓连接到一起;左异形板4底部内侧贴合到横向牵引座6左端下边外侧上,对齐孔位,用8条M14螺栓将其与横向牵引座6连接到一起,同时其侧边的前下部内侧与左连接板5的侧边外测贴合到一起,用6条M14螺栓将其与左连接板5连接到一起;右异形板3底部内侧贴合到横向牵引座6右端下边外侧上,对齐孔位,用8条M14螺栓将其与横向牵引座6连接到一起,同时其侧边的前下部内侧与右连接板2的侧边外测贴合到一起,用6条M14螺栓将其与右连接板2连接到一起。通过以上连接,构成了该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最后将该装置的左异形板4的后上部的内测,和右异形板3的后上部的内测贴合到左右纵梁的外侧,对齐空位,用22条M14螺栓将其与左右纵梁连接到一起。

如图2至图4所示,对于一实施例,牵引钩1本身带有四个Φ=17mm的安装孔,通过4条M16的组合螺栓安装到横向牵引座6前边的中间位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对于一实施例,横向牵引座6由10mm厚的钢板折弯成U形,折弯后其上边和下边分别与前边垂直,为保证其连接强度,U形的下边宽度大于上边的宽度,在横向牵引座6前边的中间部位,按牵引钩1的安装要求,开一个让位孔,让位孔的四周开四个Φ=17mm的安装孔,用来安装牵引钩1;在横向牵引座6左端的上边上按矩形阵列结构开4个Φ=15mm的安装孔,用来与左连接板5的上边内测连接,其下边按矩形阵列结构开8个Φ=15mm的安装孔,用来与左异形板4的下边内测连接;其右端上边和下边开孔结构与左端的上边和下边的开孔结构成对称布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对于一实施例,左连接板5由10mm厚的钢板折弯成垂直状,其侧边剪切成三角形;其上边开4个Φ=15mm的安装孔,孔的位置需保证其与横向牵引座6左端的上边上的孔能通过螺栓连接到一起,连接后其侧边与横向牵引座6的前边垂直;左连接板5的侧边按三角形阵列结构开6个Φ=15mm的安装孔,用来与左异形板4的侧边连接。

如图2至图4所示,对于一实施例,右连接板结构2与左连接板5结构对称。

如图2至图4所示,对于一实施例,左异形板4采用12mm厚的钢板剪切出其外形,其形状保证其与纵梁连接时,不干涉车辆其它部件的安装;再将下部折弯成垂直状。折弯后,其底部开8个Φ=15mm的安装孔,孔的位置需保证其与横向牵引座6左端的下边上的孔能通过螺栓连接到一起,连接后其侧边内侧与左连接板5的侧边外侧可贴合到一起;其侧边的前下部开按三角形阵列结构开6个Φ=15mm的安装孔,保证在装配环境下这6个孔的位置与左连接板5侧边的安装孔位置对齐;左异形板4的后上部按其与纵梁上装配时贴合面上的纵梁原有孔位进行开孔。

本实用新型牵引车前置牵引装置,左异形板和右异形板直接将整个前置牵引装置连接在车架纵梁上,无需重新开发车架,大量的节约了开发成本。自身有足够的强度并且不与首横梁连接,而是通过左异形板和右异形板与车架左右纵梁直接连接,避免了首横梁拉裂,首横梁与纵梁连接处拉断故障。左异形板和右异形板与车架左右纵梁的贴合面面积足够大,对车架强度起到了加强作用,避免了纵梁变形和车架变形、拉裂等故障的故障。

本实用新型前置牵引装置可承受足够的牵引力,能够满足中大件运输过程中一辆车头拉动另一辆牵引车头,然后再拉动货物的作业方式而不发生变形断裂;同时该前置牵引装置不直接与首横梁连接,避免了首横梁拉裂,首横梁与纵梁连接处拉断故障,而是通过调整异形板形状、大小及孔位,直接与现有牵引车平台车架连接到一起,在满足自身有足够强度的同时,左异形板和右异形板对车架也起到了加强作用,避免因牵引力过大造成纵梁变形和车架变形、拉裂等故障;同时因其可直接与现有牵引车平台车架连接,大量节约了开发新车架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