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车辆上的多点式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6073发布日期:2018-07-31 19:4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履带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履带车辆上的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履带式装甲车辆车内配备供氧装置的比例较小,以医疗为常备功能的供氧装置更少,常见的履带式装甲车辆供氧装置主要有以下缺点:第一、氧气源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仅配备制氧机,在制氧机损坏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吸氧功能。第二、由于制氧机的氧气量有限,无法满足多人同时吸氧。第三、履带车辆的振动较大,普通的制氧装置无法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第四、通常情况下,制氧机提供的吸氧终端较为集中,当乘员座位较分散时无法满足每位乘员的吸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履带车辆上的氧气装置,即一种履带车辆上的多点式供氧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供给车上乘员吸氧,并采用制氧机及氧气瓶两种氧气源同时供氧,增加了氧气总量。制氧机及氧气瓶布置在车辆中部,以节约乘员舱的宝贵空间,该装置通过管道将制氧机及氧气瓶连接在一起,并将吸氧口从乘员舱前部到后部均匀分布在车内乘员座位附近,满足多人同时吸氧的要求。其制氧机为成熟产品,增加的氧气瓶、连接管道均根据装甲车辆的内部布置结构进行设计,其连接管道沿水平甲板通过折弯工艺进行90度折弯后上沿至侧甲板,并在适合的高度水平走管,使吸氧口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左侧及右侧的管道布置走向一致。该装置的管道布置、减振措施满足履带车辆空间紧凑、振动较大的环境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履带装甲输送车、履带装甲救护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履带车辆上的多点式供氧装置,包括制氧机、氧气瓶、底部连接管、底部连接管护层、侧部连接管、废气排放管、氧气接口、管道连接件;制氧机通电后析出氧气;氧气瓶存储适量医用氧气;底部连接管为铜质管道,并从履带车辆的底甲板上左右通过,用于连接置于车辆内部左侧、右侧的氧气瓶;底部连接管外部套有底部连接管护层,底部连接管护层为胶管材质,并沿轴向切开一侧,包裹底部连接管后用卡箍卡紧;侧部连接管位于车辆的左侧甲板、右侧甲板内侧,用于连接制氧机、氧气瓶、氧气接口,将制氧机或氧气瓶中的氧气输送到吸氧终端以供乘员使用;废气排放管连接制氧机废气排放口和车外连接座,将制氧机制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出乘员舱外;氧气接口从乘员舱前部到后部分别均匀位于左侧甲板、右侧甲板内侧;用车电提供能源,制氧机通电后析出氧气,析出氧气后通过侧部连接管到氧气接口;车内底甲板上的氧气瓶,通过底部连接管、侧部连接管并入制氧机的供氧管道后连接到氧气接口;侧部连接管及底部连接管通过管道连接件进行连接。

优选地,氧气接口接口均分布在乘员座椅适配的位置。

优选地,氧气接口为8个。

优选地,车内底甲板上安装2件医用氧气瓶。

优选地,底部连接管护层采用宽温I类胶管材质。

优选地,医疗吸氧终端安装在氧气接口。

优选地,8件氧气接口布置在左、右两侧甲板内靠近乘员座椅位置,左侧、右侧各安装4件。

优选地,氧气瓶位于车辆底部甲板上,左侧、右侧各1件。

优选地,制氧机位于车辆右侧水平甲板靠近动力舱处。

优选地,两件氧气瓶通过底部连接管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制氧机(1)、氧气瓶(2)等两种氧气源,氧气源以制氧机(1)为主,氧气瓶(2)为辅,实现了冗余供氧机制,在制氧机(1)断电或者损坏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供氧功能;采用柔性较高的铜管连接并在必要的局部部位进行减振处理,既满足了在复杂履带车辆内部环境走管的工艺要求,还提高了在履带车辆低频振动环境下的管道连接可靠性;底部连接管(3)、侧部连接管(5)等管件根据履带车辆的空间特点进行优化布置,满足了在履带车辆上从氧气源到吸氧终端进行氧气传输要求。设置了8个氧气接口(7),满足了多点吸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两种氧气源同时供氧,氧气总量充足。该装置提供8个氧气接口,氧气吸氧点较多。连接氧气源和各氧气接口的管道根据车内空间布置,满足装甲车辆较紧凑的空间安装要求。底部连接管道采用了减振措施,满足了装甲车辆振动较大的环境使用要求。吸氧口分布在车内乘员座位附近,满足多人同时吸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履带装甲输送车的常备装置,在缺氧地区进行正常训练作战,亦可作为履带装甲救护车的标准配置,用于救护伤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履带式装甲车辆,是一种新型的多点式供氧装置,具有广泛的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履带车辆上的多点式供氧装置左视图。

图2、一种履带车辆上的多点式供氧装置俯视图。

图3、一种履带车辆上的多点式供氧装置右视图。

图4、底部连接管防护层包裹示意图,A-A剖面视图。

其中:制氧机1、氧气瓶2、底部连接管3、底部连接管护层4、侧部连接管5、废气排放管6、氧气接口7、管道连接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履带车辆上的多点式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氧机1、氧气瓶2、底部连接管3、底部连接管护层4、侧部连接管5、废气排放管6、氧气接口7、管道连接件8。其中,管道连接件8用于连接底部连接管3以及侧部连接管5。

制氧机1,其特征在于:通电后析出氧气供乘员吸氧。

氧气瓶2,其特征在于:存储适量医用氧气,以供乘员吸氧。

底部连接管3,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管为铜质医用管道,并从履带车辆的底甲板上左右通过,用于连接置于车辆内部左侧、右侧的氧气瓶2。

底部连接管护层4,其特征在于:该件为I类胶管材质,用于减少车辆的低频振动对底部连接管3的不良影响。

侧部连接管5,其特征在于:侧部连接管5位于车辆的左侧甲板、右侧甲板内侧,用于连接制氧机1、氧气瓶2、氧气接口7等,将制氧机1或氧气瓶2中的氧气输送到吸氧终端以供乘员使用。

废气排放管6,其特征在于:连接制氧机1废气排放口和车外连接座,将制氧机1制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出乘员舱外。

氧气接口7,其特征在于:8个氧气接口7分布范围较大,从乘员舱前部到后部分别均匀位于左侧甲板、右侧甲板内侧,8个氧气接口分别与之对应的乘员座椅相临近,方便乘员吸氧。采用侧部连接管5连接氧气接口7及制氧机1、氧气瓶2、医疗吸氧终端安装在氧气接口7,乘员通过医疗吸氧终端直接吸氧。

采用一种车载制氧机1作为供氧源,用车电提供能源,析出氧气后通过侧部连接管5到氧气接口7,供给乘员吸氧,车内底甲板上安装2件医用氧气瓶2,通过底部连接管3、侧部连接管5并入制氧机的供氧管道后连接到氧气接口7,供给乘员吸氧。底部连接管3采用底部连接管护层4进行减振防护,底部连接管护层4采用宽温I类胶管材质,并沿轴向切开一侧,包裹底部连接管3后用卡箍卡紧。侧部连接管5及底部连接管3通过管道连接件8进行连接。乘员通过氧气接口7的吸氧终端进行吸氧。氧气接口7接口均分布在乘员座椅适配的位置,可以供乘员便捷吸氧。

其中,制氧机1位于车辆右侧水平甲板靠近动力舱处,其废气排出口通过废气排放管6与动力舱上的接口座连接。其电源采用车载电源并将电源端接入配电盒。

其中,氧气瓶2位于车辆底部甲板上,左侧、右侧各1件。

其中,8件氧气接口7布置在左、右两侧甲板内靠近乘员座椅位置,左侧、右侧各安装4件。

制氧机1在工作过程中排出的废气通过废气排放管6排放到动力舱内,相当于排放到车外。制氧机1工作产生的氧气通过侧部连接管5传送到各个氧气接口7,供给乘员吸氧。

两件氧气瓶2通过底部连接管3互相连接在一起并采用管道连接件8并入侧部连接管5,2件氧气瓶2储存的氧气通过连接管道传送到各个氧气接口7,供给乘员吸氧。

为了减少车底甲板的低频振动对底部连接管3的不良影响,采用在其外表包裹底部连接管护层4的措施,其措施涉及一种宽温I类胶管,其具体实施方法为沿轴向切开一侧,包裹底部连接管3后用卡箍卡紧。

底部连接管3、侧部连接管5的布置均根据车内实际环境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