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4295发布日期:2018-06-08 20:4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充电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对城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充电桩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两种,交流桩输出单相或三相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转换成直流电给车载电池充电,功率一般较小,充电速度一般较慢,故一般安装在小区停车场等地。但现有的交流充电桩通常设置在地面上,充电线也散落在地面上,对人们的日常使用造成极大地困扰,且充电桩无人使用时也处于工作状态,耗费很多电量,不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充电桩主体固定安装在地下车库的墙壁上,充电桩主体的一侧通过轮架和扭簧安装第一线轮,充电桩主体的一侧设有T型轨,T型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墙壁上,T型轨的底面开口,T型轨内活动安装数个T型块,每相邻两个T型块之间的间距相等,T型块能够分别沿T型轨滑动,T型轨的下方设有第一齿条,T型块的底面分别同时固定连接第一齿条的顶面,每个T型块的竖直块一侧开设通孔,通孔均位于T型轨外,通孔的中心线均共线,充电线绕第一线轮缠绕数周后依次穿过通孔,充电线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充电枪,第一齿条的一侧通过轮架和扭簧安装第二线轮,第二线轮和第一线轮位于同一侧,第二线轮的外周固定连接线绳的一端,线绳绕第二线轮缠绕数周,充电桩主体的下方设有U型杆,U型杆的开口朝向墙壁,U型杆的两端和墙壁固定连接,U型杆的下方设有倒L型杆,倒L型杆通过固定架和扭簧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倒L型杆的水平杆长度大于其竖直杆长度,线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倒L型杆的竖直杆上端,U型杆的纵向杆内侧固定安装触点开关,触点开关与充电桩主体电路连接,倒L型杆的水平杆顶面能够与触点开关接触配合,第二线轮上的扭簧弹力大于倒L型杆上的扭簧弹力,每个车位的地面上开设条形槽,条形槽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与充电桩主体位于同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条的一端,第二齿条能够沿条形槽滑动,第二齿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杆的下端,支杆与第二齿条之间有夹角α,α=120-145°,支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滚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设有两个齿轮,齿轮分别通过轮架和轴承固定安装在墙壁上,上方的齿轮能够与第一齿条啮合,下方的齿轮能够与第二齿条啮合,每个齿轮的背面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带轮的前面,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所述的支杆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滚轮,支杆的前面上部开设轴孔,轴孔的背面与外界相通,轴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转轴的外周,两个滚轮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滚轮的中心线共线。

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所述的充电桩主体带有移动支付功能。

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所述的通孔的内壁均采用光滑设计,且每个通孔的两端均采用倒圆角设计。

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所述的 T型轨内活动安装至少三个T型块。

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者开车倒入充电车位内,车后轮能够与滚轮接触,车辆继续向充电桩主体行驶,从而能够带动第二齿条向充电桩主体运动,第二齿条与对应的齿轮啮合,从而带动下方的齿轮顺时针转动,齿轮分别通过连接轴与带轮固定连接,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如图所示,因此,两个齿轮和两个带轮同步转动,上方的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从而使得第一齿条背离充电桩主体运动,第一齿条与第二线轮同步运动,第二线轮通过线绳与倒L型杆固定连接,且第二线轮上的扭簧弹力大于倒L型杆上的扭簧弹力,因此第一齿条能够带动倒L型杆以其对应的扭簧为中心顺时针翻转,直至倒L型杆的水平杆顶面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与充电桩主体电路连接,能够唤醒充电桩主体进入工作状态,倒L型杆被U型杆阻挡不能继续翻转,此时第二线轮开始转动放松线绳,车辆停靠好后,车尾位于充电枪的下方,人们只需抬手取下充电枪轻轻拉动后插入车辆充电口内即可使用,充完电后,人们拔下充电枪,在第一线轮上的扭簧作用下,充电线沿通孔回缩,结算充电费用后驾车驶离即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二齿条沿条形槽向右侧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向左侧移动,倒L型杆脱离触点开关,充电桩主体解除工作状态。本发明通过第二线轮、线绳、倒L型杆、U型杆及触点开关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使得充电桩主体在无人使用时进入关机状态,能够极大地减少电量消耗,节省能源,且通过第二齿条、第一齿条、齿轮、带轮、传送带、T型轨和T型块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充电线的自动收放,停车后充电枪位于车辆充电口上方,人们不再需要大力拖动充电线来使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内,使用更加方便省力,充电桩主体为壁挂式,充电线也位于充电车位上方,第一线轮和通孔相配合能够避免充电线杂乱,人们不必再对充电线进行整理,且充电线的收放无需依靠动力装置,结构更加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通过车轮与滚轮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充电线收放,省去运行充电线收放的能源,从而能够节省运营商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C向视图的放大图;图5是图1的D向视图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如图所示,包括充电桩主体1,充电桩主体1固定安装在地下车库的墙壁上,充电桩主体1的一侧通过轮架和扭簧安装第一线轮2,充电桩主体1的一侧设有T型轨3,T型轨3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墙壁上,T型轨3的底面开口,T型轨3内活动安装数个T型块4,每相邻两个T型块4之间的间距相等,T型块4能够分别沿T型轨3滑动,T型轨3的下方设有第一齿条5,T型块4的底面分别同时固定连接第一齿条5的顶面,每个T型块4的竖直块一侧开设通孔6,通孔6均位于T型轨3外,通孔6的中心线均共线,充电线绕第一线轮2缠绕数周后依次穿过通孔6,充电线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充电枪,第一齿条5的一侧通过轮架和扭簧安装第二线轮7,第二线轮7和第一线轮2位于同一侧,第二线轮7的外周固定连接线绳20的一端,线绳20绕第二线轮7缠绕数周,充电桩主体1的下方设有U型杆8,U型杆8的开口朝向墙壁,U型杆8的两端和墙壁固定连接,U型杆8的下方设有倒L型杆9,倒L型杆9通过固定架和扭簧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倒L型杆9的水平杆长度大于其竖直杆长度,线绳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倒L型杆9的竖直杆上端,U型杆8的纵向杆内侧固定安装触点开关,触点开关与充电桩主体1电路连接,倒L型杆9的水平杆顶面能够与触点开关接触配合,第二线轮7上的扭簧弹力大于倒L型杆9上的扭簧弹力,每个车位的地面上开设条形槽10,条形槽10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11的一端,弹簧11与充电桩主体1位于同侧,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条12的一端,第二齿条12能够沿条形槽10滑动,第二齿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杆13的下端,支杆13与第二齿条12之间有夹角α,α=120-145°,支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滚轮14,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12之间设有两个齿轮15,齿轮15分别通过轮架和轴承固定安装在墙壁上,上方的齿轮15能够与第一齿条5啮合,下方的齿轮15能够与第二齿条12啮合,每个齿轮15的背面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带轮16的前面,两个带轮16之间通过传送带17连接。使用者开车倒入充电车位内,车后轮能够与滚轮14接触,车辆继续向充电桩主体1行驶,从而能够带动第二齿条12向充电桩主体1运动,第二齿条12与对应的齿轮15啮合,从而带动下方的齿轮15顺时针转动,齿轮15分别通过连接轴与带轮16固定连接,两个带轮16之间通过传送带17连接,如图5所示,因此,两个齿轮15和两个带轮16同步转动,上方的齿轮15与第一齿条5啮合,从而使得第一齿条5背离充电桩主体1运动,第一齿条5与第二线轮7同步运动,第二线轮7通过线绳20与倒L型杆9固定连接,且第二线轮7上的扭簧弹力大于倒L型杆9上的扭簧弹力,因此第一齿条5能够带动倒L型杆9以其对应的扭簧为中心顺时针翻转,直至倒L型杆9的水平杆顶面与触点开关接触,触点开关与充电桩主体1电路连接,能够唤醒充电桩主体1进入工作状态,倒L型杆9被U型杆8阻挡不能继续翻转,此时第二线轮7开始转动放松线绳20,车辆停靠好后,车尾位于充电枪的下方,人们只需抬手取下充电枪轻轻拉动后插入车辆充电口内即可使用,充完电后,人们拔下充电枪,在第一线轮2上的扭簧作用下,充电线沿通孔6回缩,结算充电费用后驾车驶离即可,在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第二齿条12沿条形槽10向右侧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齿条5向左侧移动,倒L型杆9脱离触点开关,充电桩主体1解除工作状态。本发明通过第二线轮7、线绳20、倒L型杆9、U型杆8及触点开关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使得充电桩主体1在无人使用时进入关机状态,能够极大地减少电量消耗,节省能源,且通过第二齿条12、第一齿条5、齿轮15、带轮16、传送带17、T型轨3和T型块4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充电线的自动收放,停车后充电枪位于车辆充电口上方,人们不再需要大力拖动充电线来使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内,使用更加方便省力,充电桩主体1为壁挂式,充电线也位于充电车位上方,第一线轮2和通孔6相配合能够避免充电线杂乱,人们不必再对充电线进行整理,且充电线的收放无需依靠动力装置,结构更加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通过车轮与滚轮14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充电线收放,省去运行充电线收放的能源,从而能够节省运营商的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杆1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滚轮14,支杆13的前面上部开设轴孔18,轴孔18的背面与外界相通,轴孔18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转轴19的外周,两个滚轮14之间通过转轴19固定连接,转轴19与滚轮14的中心线共线。该结构能够增加滚轮14与车轮之间的接触范围,从而更加便于电动汽车推动第二齿条12向充电桩主体1移动。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桩主体1带有移动支付功能。人们支付使用费用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通孔6的内壁均采用光滑设计,且每个通孔6的两端均采用倒圆角设计。该结构能够避免拖动充电线时,通孔6划伤充电线,光滑的通孔6与充电线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拉动充电线时更加省力。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 T型轨3内活动安装至少三个T型块4。至少三个T型块14能够保证第一齿条5的稳定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