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毂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4407发布日期:2019-09-24 21:5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后花毂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自行车用的后花毂,特别的是同时采用了直拉辐条与弯折辐条,以致花毂运转时与现有产品相较之下,具有提高扭转与横向刚性。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行进顺畅与否,轮组是占据相当大的关键因素。轮组之所以能顺利转动完全仰赖花毂与车架间的配合,特别的是轮组的转动,是依靠连接在轮圈与花毂之间的辐条来驱动。所以通过人力持续性踩踏大盘上的踏板,而大盘同步驱动链条,让链条拉动位于花毂一侧的飞轮,借以连动花毂持续转动,也因辐条拉动轮圈,所以花毂与辐条之间的配合则攸关于轮组的扭转刚性。优良的扭转刚性可以克服自行车其轮组在弯道与崎岖路面的受力变化。

目前常见的花毂编织辐条的型态大致上有辐射式或交叉式。所谓辐条采用辐射式排列方式是指辐条以花毂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连接轮圈,且辐条呈等角度间隔排列。辐条交叉式是指相邻的辐条交叉排列连接于轮圈与花毂,又交叉式排列的辐条又可因后轮驱动侧位置来排列不同交叉型态。现今已知一种新型态的自行车花毂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号第m517688号,其可以提供直头辐条、弯头辐条两种型式混合使用的自行车花毂。然而,此专利案除了在毂盘辐射排列多个条状的直头接合孔,更进一步在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设置多个长条状直头侧向孔沿着毂盘,此种设计严重破坏了毂盘的结构强度;再者,直头辐条与毂盘的组装时,必须先从毂盘外侧狭小内凹空间的环槽中寻找直头接合孔位置,才能让直头辐条的杆身部穿设直头接合孔,因此,此种型态在组装上相当麻烦与不便,换言之,此种花毂结构对于业者来说相当不利于大量生产的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后花毂组合,其具有提高扭转与横向刚性效果,避免现有技术开设条状接合孔、长条状的直头侧向孔有破坏花毂结构强度的缺陷,呈为一种新型态的后花毂组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花毂组合,其包括:一花毂,其具有一中间段以及该中间段的两端各设置一花盘,该花盘具有朝向中间段的一内表面,以及具有朝向花毂外侧的一外表面,且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呈相反方向;另于该内表面凸设有数个内凸块且等距辐射排列,并于该数个内凸块彼此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又该数个内凸块各具有一直拉孔,该直拉孔的两孔端皆朝向该间隔空间;该花盘具有环列的数个弯折孔并贯穿内表面与外表面,且该数个弯折孔其一孔端连通内表面并朝向该间隔空间;数个直拉辐条(pullingspokes),其各别穿设该数个内凸块的直拉孔,且该数个直拉辐条各别以头端固定于该数个内凸块的直拉孔,而该数个直拉辐条的杆身穿越该间隔空间而向外延伸;以及数个弯折辐条(staticspoke),其各别经该间隔空间朝该外表面穿设该数个弯折孔,且该数个弯折辐条的头端卡抵定位于该内表面,而该数个弯折辐条的杆身位于该花盘的外表面并向外侧延伸。

前述后花毂组合的细部特征,其中定义该花毂以中间段为轴心的正向转动方向为前进方向,又该内凸块朝向前进方向转动时,先由该直拉辐条的头端转为杆身朝向前进方向,而该弯折辐条则由杆身转为头端朝向前进方向。

前述后花毂组合的细部特征,其中该花盘设有贯穿内表面与外表面的数个辅助孔,又该数个辅助孔用以供该数个弯折辐条穿设,该数个辅助孔间隔环列于该花盘并位于该数个直拉孔与该数个内凸块排列之间。

前述后花毂组合的细部特征,其中该数个内凸块位于该内表面靠近周缘位置,且该数个内凸块与该中间段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空间,又该环形空间与该间隔空间相连通。

前述后花毂组合的细部特征,其中该直拉辐条为钢材质或碳纤维材质,而该弯折辐条为钢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提高扭转与横向刚性效果,避免现有技术开设条状接合孔、长条状的直头侧向孔有破坏花毂结构强度的缺陷,呈为一种新型态的后花毂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直拉辐条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安装弯折辐条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vv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vivi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花毂

11中间段

12花盘

121内表面

122外表面

123内凸块

124间隔空间

125直拉孔

126弯折孔

127环形空间

128辅助孔

13棘轮

2直拉辐条

3弯折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中揭示一种后花毂组合,其包括:一花毂1、数个直拉辐条2(pullingspokes)以及数个弯折辐条3(staticspoke)。

该花毂,其具有一中间段11以及该中间段11的两端各设置一花盘12,又其中一花盘12的外侧组装一棘轮13,该花盘12具有朝向中间段11的一内表面121,以及具有朝向花毂1外侧的一外表面122,且该内表面121与该外表面122呈相反方向。前述中间段11呈空心结构并提供轴心组(图中未揭示)穿设安装,又前述花盘12径向尺寸大于中间段11的径向尺寸,以及前述花盘12与中间段11呈一体式结构为例,亦可采纳相互组合的固定型式,另外该花盘12呈实心结构,亦可采纳花盘12为中空结构型态。

另于该内表面121凸设有数个内凸块123且等距辐射排列,并于该数个内凸块123彼此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124,又该数个内凸块123各具有一直拉孔125,该直拉孔125的两孔端皆朝向该间隔空间124。该花盘12具有环列的数个弯折孔126并贯穿内表面121与外表面122,且该数个弯折孔126其一孔端连通内表面121并朝向该间隔空间124。

该数个直拉辐条2,其各别穿设该数个内凸块123的直拉孔125,且该数个直拉辐条2各别以头端固定于该数个内凸块123的直拉孔125,而该数个直拉辐条2的杆身穿越该间隔空间124而向外延伸,并组接轮圈(附图中未揭示轮圈)。该直拉辐条2为钢材质或碳纤维材质。

该数个弯折辐条3,其各别经该间隔空间124朝该外表面122穿设该数个弯折孔126,且该数个弯折辐条3的头端卡抵定位于该内表面121,而该数个弯折辐条3的杆身位于该花盘12的外表面122并向外侧延伸组接轮圈(附图中未揭示轮圈)。该弯折辐条3为钢材质。

本发明采用在花盘12内表面121凸设的内凸块123,并以内凸块123的直拉孔125提供直拉辐条2穿设固定,如此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号第m517688号)其毂盘有剖设数个辐射排列的条状直头接合孔有破坏结构强度缺陷。而且在花盘12的内表面121凸设的内凸块123还具有提供直拉辐条2易于穿设固定的效用,不会受到花毂1其他部位的视线或安装时遮蔽、阻扰,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号第m517688号)须从毂盘外侧狭小内凹空间的环槽中寻找直头接合孔位置穿设直头辐条不便利之处。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花毂1提供直拉辐条2与弯折辐条3搭配安装下,直拉辐条2其固定花毂1的水平位置较弯折辐条3固定花毂1的水平位置更靠近花毂1的中间段11的中间位置,因此在花毂1转动时,直拉辐条2的y方向的分力大于x方向的分力,如此提升了直拉辐条2的张力,而借由弯折辐条3的x方向分力大于直拉辐条2的x方向分力,如此弯折辐条3提供了花毂1横向刚性,以达成本发明所称提高扭转与横向刚性效用。

除此之外,本发明可以通过调整中间段11的轴向尺寸、花盘12的厚度、内凸块123距离花盘12的尺寸等方式,改变直拉孔125与弯折孔126相对中间段11中心位置,借以调整后花毂的受力(扭转与横向刚性)。

特别的是,碟刹轮组采用直拉式辐条时会因刹车时,其反向作用力(staticspoke)会产生弯折(因为刹车力道远大于驱动力道)。但一般框刹没有此问题,因为框刹是针对轮框两侧进行刹车作用,所以框刹承受不到刹车反向作用力(staticspoke)之力,但碟刹轮组就会。因此本案后花毂组合其正向作用力(pullingspoke)采用直拉辐条2,反向作用力(staticspoke)采用弯折辐条3就可以避免应用于碟刹轮组刹车时所产生的辐条弯折现象。

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图中定义该花毂1以中间段11为轴心的正向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为前进方向,又该内凸块123朝向前进方向转动时,先由该直拉辐条2的头端转为杆身朝向前进方向,而该弯折辐条3则由杆身转为头端朝向前进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该数个内凸块123位于该内表面121靠近周缘位置,该数个内凸块123与该中间段11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空间127,又该环形空间127与该间隔空间124相连通。

本发明尚具有另一实施例,并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该花盘12设有贯穿内表面121与外表面122的数个辅助孔128,又该数个辅助孔128用以供数个弯折辐条3穿设,该数个辅助孔128间隔环列于该花盘12并位于该数个直拉孔125与该数个内凸块123排列之间。如此配合下直拉辐条2与弯折辐条3呈分等距排列于花盘1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