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共享设备及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车载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07672发布日期:2018-09-21 23:2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屏共享设备及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车载智能设备。例如,车载导航设备,车载影音娱乐设备等。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车载智能设备一般设有显示屏幕,以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现有的车载智能设备,用户在使用一个屏幕进行视频播放,当切换屏幕后,需要再次打开视频进行播放,操作较为复杂,用户感受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屏幕切换的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屏共享系统,包括:多个显示屏幕、管理模块,其中:所述管理模块与多个显示屏幕均耦接;所述管理模块,适于在检测到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时,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

可选地,所述操作手势为:选择第二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

可选地,所述操作手势为:多点操作手势。

可选地,所述管理模块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与所述多个显示屏幕连接:有线方式,无线方式。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幕为以下至少一种:车载显示屏幕、移动终端显示屏幕、便携设备显示屏幕。

可选地,所述应用界面对应的应用为以下至少一种:文本编辑类应用、娱乐类应用、导航类应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为主显示屏幕或者副显示屏幕;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为主显示屏幕或者副显示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屏共享方法,包括:接收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基于所述操作手势,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

可选地,所述操作手势为:选择第二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

可选地,所述操作手势为:多点操作手势。

可选地,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接收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有线方式,无线方式。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幕为以下至少一种:车载显示屏幕、移动终端显示屏幕、便携设备显示屏幕。

可选地,所述应用界面对应的应用为以下至少一种:文本编辑类应用、娱乐类应用、导航类应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为主屏幕或者副屏幕;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为主屏幕或者副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多屏共享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与多个显示屏幕均耦接的管理模块,在检测到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时,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使得当用户进行显示屏幕切换时,不需要再次打开应用,故可以简化屏幕切换的操作,提高用户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共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屏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车载智能设备,用户在使用一个屏幕进行视频播放,当切换屏幕后,需要再次打开视频进行播放,操作较为复杂,用户感受较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与多个显示屏幕均耦接的管理模块,在接收到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时,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使得当用户进行显示屏幕切换时,不需要再次打开应用,故可以简化屏幕切换的操作,提高用户感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屏共享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显示屏幕11和管理模块12,其中:

所述管理模块11与多个显示屏幕12均耦接。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显示屏幕可以为车载显示屏幕,也可以为移动终端显示屏幕,还可以为便携设备显示屏幕。通过不同种类的显示屏幕,用户可以获得更加便捷的用户体验。

在具体实施中,显示屏幕的个数可以为n个,n≥2。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管理模块11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与所述多个显示屏幕12耦接:有线方式、无线方式。

所述管理模块11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即有线网络的通信方式与车载显示屏幕耦接。管理模块11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即无线网络的通信方式与移动终端显示屏幕耦接。

所述管理模块11,适于在检测到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时,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

在具体实施中,当有多个显示屏幕时,基于显示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主显示屏幕和副显示屏幕。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幕既可以为主显示屏幕,也可以为副显示屏幕,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既可以为主显示屏幕,也可以为副显示屏幕。即既可以将主显示屏幕的应用界面切换至副显示屏幕,也可以将副显示屏幕的应用界面切换至主显示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显示屏幕与第二显示屏幕为n个显示屏幕中的任意两个。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操作手势可以为选择第二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例如,用户通过预设的固定手势,选择第二显示屏幕。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操作手势可以为多点操作手势,例如所述操作手势为中指、无名指同时上滑至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标识所在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多点操作手势可以为两根以上的手指对应的操作手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为车载显示屏幕,显示的应用界面为导航app的界面。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如图2所示,当中指、无名指同时上滑时,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出现第二显示屏幕的备选项名称:rse、sp,其中rse为便携设备显示屏幕,sp为移动终端显示屏幕,此时手势在左侧(即rse)释放时,选择rse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手势在右侧(即sp)释放时,选择sp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屏幕。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操作手势还可以为其他的手势,例如,直接点击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标识所在的位置,此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应用界面对应的应用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文本编辑类应用、娱乐类应用、导航类应用,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应用,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管理模块12接收到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时,可以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此时,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可以用于其他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管理模块也可以被称为窗口管理系统、应用(application,app)显示管理系统等其他名称,只要实现功能相同,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多个显示屏幕11和所述管理模块12可以位于一个一个客户端,即位于包括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的多屏共享设备内部。在一个客户端内部,通过所述管理模块12,无缝切换不同app的显示屏幕。

应用上述设备,通过与多个显示屏幕均耦接的管理模块,在检测到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时,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使得当用户进行显示屏幕切换时,不需要再次打开应用,故可以简化屏幕切换的操作,提高用户感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多屏共享设备。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屏共享方法,如图3所示。

参见图3,所述多屏共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接收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操作手势可以为:选择第二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势为多点操作手势,例如所述操作手势为中指、无名指同时上滑至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标识所在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中,既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与显示屏幕耦接,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显示屏幕耦接,故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接收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有线方式,无线方式。

步骤s302,基于所述操作手势,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显示屏幕,即所述第一显示屏幕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为以下至少一种:车载显示屏幕、移动终端显示屏幕、便携设备显示屏幕。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应用界面对应的应用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文本编辑类应用、娱乐类应用、导航类应用,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应用,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幕既可以为主显示屏幕,也可以为副显示屏幕,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既可以为主显示屏幕,也可以为副显示屏幕。即既可以将主显示屏幕的应用界面切换至副显示屏幕,也可以将副显示屏幕的应用界面切换至主显示屏幕。

应用上述屏幕共享方法,在接收到用户对第一显示屏幕的操作手势时,控制第二显示屏幕显示第一显示屏幕对应的应用界面,使得当用户进行显示屏幕切换时,不需要再次打开应用,故可以简化屏幕切换的操作,提高用户感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方法对应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