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枪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268发布日期:2018-08-28 23:4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枪充电桩,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严重大背景下,在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的环境下,电动汽车便成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目前普及速度非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巨大,而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一般为一桩一充,究其原因,是因为充电桩内部的功率不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的充电模块由多个功率模块并联组成,一个功率模块大约为30kw,若实现一辆大车快充需要达到360kw左右的功率,需要十几个功率模块并联,造成充电桩体积过大,设备成本高昂。因此,若设置两个充电枪则需要接近三十个功率模块,从而更加难以实现。此外,电动车车型的不同,其所需的充电功率也不同,然而,由于充电模块由多个功率模块并联构成,其充电功率无法实现无级调控,对电动车的电池可能造成损害,影响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双枪充电桩,其极限充电功率较大且可以对充电功率进行无极调控,具备快充和慢充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枪充电桩,包括控制主机、触摸屏模块、充电系统、ic卡模块以及两个充电枪,所述触摸屏模块用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同时显示相关数据,所述ic卡模块用于读取和记录费用信息,所述触摸屏模块、ic卡模块和充电系统均与控制主机相连接,两个充电枪均与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口相连接,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模块、主控板、电源板和电子开关驱动器,所述充电模块、电源板和电子开关驱动器均与主控板相连接,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功率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电解电容组和电子开关,所述滤波模块包括薄膜电容组,所述电解电容组和薄膜电容组均与主控板相连接,所述电子开关与电子开关驱动器相连接,所述主控板对电子开关进行高频开关控制。

进一步地,上述双枪充电桩,其中: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电容c1-c6、电阻r1-r3、二极管d1-d3、电子开关q1-q3和电抗器l1-l3,充电系统的输入端正极与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的相连接,所述电容c1、电容c3以及电容c5相串联,所述电容c2、电容c4以及电容c6相串联,所述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r3相串联,电容c1、电容c2以及电阻r1相并联,所述电容c3、电容c4以及电阻r2相并联,所述电容c5、电容c6以及电阻r3相并联,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入端负极与电容c5、电容c6以及电阻r3相连接,电子开关q1-q3的集电极均与充电系统输入端正极相连接,电子开关q1-q3的栅极均通过电子开关驱动板于主控板相连接,电子开关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电抗器l1的一端相连接,电子开关q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电抗器l2的一端相连接、电子开关的q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电抗器l3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d3的阳极均与充电系统的输入、输出端负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1-l3的另一端与充电系统输出端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c6构成所述电解电容组。

进一步地,上述双枪充电桩,其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电阻r4、r5、电抗器l4-l6、电容c7-c16,其中电容c7-c14组成补偿电容组,电容c15和c16构成薄膜电容组,所述电抗器l1-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抗器l4-l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4-l6的另一端均与充电系统输出端正极相连接,电阻r4一端与充电系统输出端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充电系统输出端负极相连接,电容c7-c10依次并联于电阻r4的两端,电容c11-c14依次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容c15以及c16连接于充电系统输出端正极和负极之间,且电容c15和电容c16位于补偿电容组与充电系统输出端之间。

更进一步地,上述双枪充电桩,其中:所述双枪充电桩还包括电能表模块,所述电能表模块安装于充电模块和充电枪之间,且所述电能表模块与控制主机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双枪充电桩,其中:所述双枪充电桩还包括绝缘检测仪,所述绝缘检测仪安装于充电模块和充电枪之间,且所述绝缘检测仪均控制主机电连接。

再进一步地,上述双枪充电桩,其中:充电电源与充电模块之间设有断路器,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正负极分别与两个充电枪的正负极相连接,且充电模块与两个充电枪之间的连接线上均设有直流接触器,所述充电模块和两个充电枪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线上设有分流器。

本发明所述的充电桩通过对充电模块进行高频开关控制,可实现大功率充电,并且可对充电功率实现无级调控,通过控制主机内的bms电池管理程序和充电模块内主控板通讯,可实现自动充电以及恒压自动切换功能,功能更为稳定;此外,充电模块的主控板具备两个充电枪,针对不同车型的需要可实现快充和慢充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枪充电桩示意图;

图2是充电桩各模块通讯示意图;

图3是充电系统原理图;

图4是充电枪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双枪充电桩包括壳体1、控制主机11、触摸屏模块12、充电系统13、ic卡模块14以及两个充电枪17,所述触摸屏12和ic卡模块14设置于壳体1的外表面,触摸屏模块12用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同时显示相关数据,ic卡模块14用于读取和记录费用信息。控制主机11和充电系统13均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触摸屏模块12、ic卡模块14和充电系统13均通过通讯总线与控制主机11相连接,所述充电系统13包括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所述输入口接850v直流电,所述两个充电枪17均与所述输出口相连接。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模块、主控板u3、第一电子开关驱动板u6、第二电子开关驱动板u7、第三电子开关驱动板u8、第一电源板u1、第二电源板u2和风机,所述充电模块、第一电子开关驱动板u6、第二电子开关驱动板u7、第三电子开关驱动板u8、第一电源板u1、第二电源板u2和风机均与主控板u3相连接,充电模块包括功率模块和滤波模块,输入端与功率模块相连,功率模块与滤波模块相连,滤波模块与输出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双枪充电桩还包括电能表模块15和绝缘检测仪16,所述电能表模块15和绝缘检测仪16均安装于充电模块和充电枪17之间,且电能表模块15和绝缘检测仪15均与控制主机11电连接。

如图4所示,充电电源与充电模块之间设有断路器,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正负极分别与两个充电枪17的正负极相连接,且充电模块与两个充电枪17之间的连接线上均设有直流接触器20,且充电模块和两个充电枪17的负极连接线上设有分流器2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将分流器21设置于充电模块和两个充电枪17的正极连接线。

如图3所示,功率模块包括电容c1-c6、电阻r1-r3、电抗器l1-l3、电子开关q1-q3、二极管d1-d3,充电系统的输入端正极与电容c1、电容c2和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充电系统输入端负极及充电系统输入端负极相连接,即上述电容c1、c3、c5串联,电容c2、c4、c6串联,电阻r1、r2、r3串联,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相并联,电容c3、电容c4、电阻r2相并联,电容c5、电容c6、电阻r3相并联,电容c1-c6为组成电解电容组,电解电容组与主控板u3相连接,电阻r1-r3为均压电阻。电子开关q1-q3优选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电子开关q1的栅极与第一电子开关驱动板u6相连接,电子开关q2的栅极与第二电子开关驱动板u7相连接,电子开关q3的栅极与第三电子开关驱动板u8相连接,所述电子开关q1的集电极、电子开关q2的集电极、电子开关的q3的集电极均与充电系统输入端正极相连接,电子开关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电抗器l1的一端相连接,电子开关q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电抗器l2的一端相连接、电子开关的q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电抗器l3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1-d3的阳极均与充电系统输入端的负极和输出端负极相连接,电抗器l1-l3的另一端与输出端正极相连接。

优选地,在电子开关q1的发射极和电抗器l1之间、电子开关q2的发射极和电抗器l2之间、电子开关q3的发射极和电抗器l3之间均连接有电流互感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正负极均连接有熔断器,输入端正极连接有预充电回路,预充电回路包括充电二极管dt、充电电阻rt和继电器k1,继电器k1连接于输入端正极和电容c1之间,充电二极管dt和充电电阻rt串联,充电二极管dt和充电电阻rt串联所形成的支路并联于继电器k1的两端,继电器k1通过继电器扩展板u5与主控板u3相连接,充电系统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k2,且继电器k2通过继电器扩展板u5与主控板u3相连接,在充电系统发生异常时,主控板u3控制k2断开,即可停止充电。

第一电源板u1和第二电源板u2接220v交流电,经整流变压后,第一电源板u1用于给主控板u3供电,第二电源板u2与风机4相连接,用于给风机4供电,主控板3通过继电器扩展板u4与风机相连接,且主控板3连接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充电机内部温度,当温度过高时,控制风机4工作。

上述电子元件中,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子开关q1、二极管d1和电抗器l1构成第一buck电路,电容c3、电容c4、电阻r2、电子开关q2、二极管d2和电抗器l2构成第二buck电路,电容c5、电容c6、电阻r3、电子开关q3、二极管d3和电抗器l3构成第三buck电路,即相当于第一buck电路、第二buck电路、第三buck电路之间相互并联构成一个三相buck电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采用三相buck电路仅为优选方案,其数量不受限制,只要有至少一组buck电路即可,例如可选为两相buck电路并联或者四相buck电路并联,相应地,各电子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也可按照上述描述类推。

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电阻r4、r5、电抗器l4-l6、电容c7-c16,其中电容c7-c14组成补偿电容组,所述电抗器l1-l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铜排分别与电抗器l4-l6的一端相连接,充电系统输入端负极通过连接铜排与输出端负极相连接,所述电抗器l4-l6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充电系统输出端正极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充电系统输出端负极相连接,电容c7-c10依次并联于电阻r4两端,电容c11-c14依次并联于电阻r5两端,且电容c7和电容c11相连接,电容c8和电容c12相连接,电容c9和电容c13相连接,电容c10和电容c14相连接,电容c15以及c16连接于充电系统输出端正极和负极之间,且电容c15和电容c16位于补偿电容组与充电系统输出端之间,所述电容c15和c16构成薄膜电容组,所述薄膜电容组与主控板u3相连接。

本发明的控制主机11包括bms电池管理系统,具体使用时控制主机11通过rs485通讯方式与主控板u3通讯,传达所需的充电模式,主控板u3通过输出pwm波经电子开关驱动板u6-u8从而对电子开关q1-q3进行控制,并根据电解电容组和薄膜电容组的反馈予以调节,实现直流电高频开关,从而实现可以实现自动充电(与bms实时通讯,实现对锂电池的充电功能)、恒压、恒流自动切换功能。各充电桩的进线电压为直流850v,可通过电网交流电输入经过24脉变压器,然后三相不可控整流获得。直流的850v输入电压经过一个断路器进入到充电模块内部,经充电模块转变后可获得200v-750v可调直流电,接入到充电枪17的直流输出端,最终接入到电动车电池充电端子上。整个充电桩可以实现快充和慢充功能,输出的功率等级可实现无级别调控。将两个充电枪17都接入电动车电池即可实现快充模式,由于国标要求的充电枪17单枪的电流最大250a,在实现最大功率快充时,充电机输出500a电流时,两个充电枪17每个承受250a电流,在需要慢充时,只需将一个充电枪17接入电动车电池。

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