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及其喷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64656发布日期:2018-11-16 23: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相互版及其喷涂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及其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下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其设计首先是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其次是为了行驶过程中防止由于凹凸不平的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撞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现有的汽车下护板其简单的结构仅能起到简单的防护作用,受到撞击时缓冲能力有限,可能导致汽车下护板传递震动损坏内部结构。因此需要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及其喷涂方法,

本技术:
通过拼接式的缓冲结构排列设计,避免大面积使用缓冲结构带来的支撑强度下降,也能在发生冲击时通过局部临时变形缓解冲击力,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所述护板呈凹状,所述护板中部设有若干上凸的缓冲脊,所述缓冲脊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缓冲脊从护板中部延伸至护板边缘,所述缓冲脊之间设有若干缓冲槽,相邻的缓冲槽之间垂直交错排列,即两同向的缓冲槽中部两侧或者两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垂直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为上凸且横截面呈“u”型,所述护板上部两端分别设有设备安装槽,所述设备安装槽设有若干通风孔及固定孔。所述缓冲脊可以为三条y型排布或者五条形状排布。缓冲脊在平行排布时,数量过多会导致整体机构中部受力向下凹陷,实际使用时由于下护板自身重量及下护板上承载的设备,平型排布的下护板会产生下陷。而垂直交错排列会使下护板在整体结构上中部各个力相互抵消,因此缓冲脊及缓冲槽采用垂直交错排列的形式即可解决该问题。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安装槽边缘设有上凸的缓冲边框,所述缓冲边框横截面呈“u”型。该设计可以有效保护下护板上安装的设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板中部设有透气格栅。该设计可以使下护板内保持通风。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格栅上方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向后倾斜。该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颗粒灰尘通过透气格栅进入导风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格栅设有防尘网。该设计可以进一步阻止颗粒灰尘通过透气格栅进入导风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网与透气格栅采用卡扣式连接。该设计可以拆卸防尘网,方便维护保养。

上述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防护板水平放置,且防护板内部向上,将防护板两端固定在可以上下转动的夹具上;

2)用弹性压具逐一向下按压缓冲脊及缓冲槽,使缓冲脊或缓冲槽的“u”型结构张开,将喷头伸入缓冲脊或缓冲槽的“u”型结构内进行喷涂;

3)用加热喷头对喷涂后的缓冲脊或缓冲槽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50℃-180℃。

该方法能有效喷涂u型结构凹槽内部,防止u型结构内部涂层不均匀导致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缓冲脊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缓冲脊;2、缓冲槽;3、设备安装槽;4、透气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具体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的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发明创造的各项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见图1-2,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所述护板呈凹状,所述护板中部设有三条上凸的缓冲脊1,所述缓冲脊1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缓冲脊1y型排列,所述缓冲脊1从护板中部延伸至护板边缘,所述缓冲脊1之间设有若干缓冲槽2,相邻的缓冲槽2之间垂直交错排列,所述缓冲槽2为上凸且横截面呈“u”型,所述护板上部两端分别设有设备安装槽3,所述设备安装槽3设有若干通风孔及固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安装槽3边缘设有上凸的缓冲边框,所述缓冲边框横截面呈“u”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板中部设有透气格栅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格栅4上方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向后倾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格栅4设有防尘网。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网与透气格栅4采用卡扣式连接。

实施例二、上述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防护板水平放置,且防护板内部向上,将防护板两端固定在可以上下转动的夹具上;

2)用弹性压具逐一向下按压缓冲脊1及缓冲槽2,使缓冲脊1或缓冲槽2的“u”型结构张开,将喷头伸入缓冲脊1或缓冲槽2的“u”型结构内进行喷涂;

3)用加热喷头对喷涂后的缓冲脊1或缓冲槽2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50℃-180℃。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冲击型汽车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所述护板呈凹状,所述护板中部设有若干上凸的缓冲脊,所述缓冲脊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缓冲脊从护板中部延伸至护板边缘,所述缓冲脊之间设有若干缓冲槽,相邻的缓冲槽之间垂直交错排列,所述缓冲槽为上凸且横截面呈“U”型,所述护板上部两端分别设有设备安装槽,所述设备安装槽设有若干通风孔及固定孔。通过拼接式的缓冲结构排列设计,避免大面积使用缓冲结构带来的支撑强度下降,也能在发生冲击时通过局部临时变形缓解冲击力,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严晓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仓市天丝利塑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4
技术公布日:2018.1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