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498发布日期:2019-01-16 06:4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是已知的。它们用于在机动车辆的车辆内部空间中引导气流并且形成为可调节的。通过调节,一方面可以设定气流的量且另一方面可以设定气流的流动方向。

为了根据需要来适配气流,这些通风设备具有带有孔板的通风通道,这些通风通道通常构造在机动车辆内部构件中。孔板部分彼此独立地围绕通风通道的纵轴线可旋转。孔板沿着纵轴线轴向地安排并且具有可流通的开口。这些开口可以借助于相邻的孔板而完全或部分关闭。

从公开文件de102015206621a1得出一种用于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该通风设备包括多个共轴安排的孔板。孔板的开口形成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如此倾斜,从而能够引入螺旋形的流动通道。

从公开文件de102013213277a1得知一种用于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该通风设备包括多个共轴安排的孔板,这些孔板被安排为借助于包括这些孔板的调节环可以相对彼此旋转。

公开文件de102012213513a1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多个共轴安排的孔板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这些孔板可以相对彼此旋转。旋转借助于致动器来进行,该致动器是盘状的并且安排在孔板之间,或者形成有可平移运动的驱动元件。

从公开文件de202011000453u1已知一种用于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该通风设备具有两个可旋转地安装的孔板,这些孔板相对彼此并且相对于固定的孔板是共轴安装的。这两个孔板相对于该固定的孔板是可旋转的,其中借助于孔板能够关闭这些孔板和该固定的孔板的可流通开口。

另外的具有至少两个相对彼此可旋转的孔板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可以从文献fr2792256b1、ep1332900b1、de102004003059b4和gb1436838a中得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是通过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实现的。本发明的具有便利且重要的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在下文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包括:可流通的壳体,该壳体具有主通道;以及在该壳体中围绕其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的至少一个流动引导元件。该壳体具有第一壳体段和第二壳体段,并且其中该第一壳体段形成为面向该通风设备的空调系统并且能够与该空调系统可流通地连接,并且其中该第二壳体段形成为面向该机动车辆的乘员室并且能够与该乘员室可流通地连接。根据本发明,该主通道在该第二壳体段中借助于安排在该流动引导元件下游的分隔壁划分成至少两个子通道,其中该分隔壁在其延伸方向上沿着该通风通道的纵轴线相对于该流动引导元件横向地形成。优点是借助于彼此横向形成的引导元件引起对流动的引导。尤其可以借助于流动引导元件尤其在流动速度方面影响流动的体积流并且借助于与之横向安排的分隔壁来针对性地影响体积流的方向。为了减小流动损失,分隔壁相对于流动引导元件优选尤其成90°角度地构造。

为了引起气流的方向的提高的可变性,在第二壳体段中将该主通道划分成四个子通道。这些子通道优选对称地构造,由此能够取决于流动引导元件而为每个子通道指派相同大小的体积流,从而在例如交替地打开和关闭子通道时可以实现对乘员室内部的改进的流入感受。

该流动引导元件有利地安排在该第一壳体段与该第二壳体段之间。壳体是可流通的,因而这两个壳体段同样是可流通的并且在其面向彼此形成的末端处分别具有可流通的段横截面。流动引导元件因而可以以简单方式被引入段横截面中。特别有利地,这些壳体段在其面向彼此形成的末端处具有凸缘,该凸缘用于轴向限制流动引导元件。于是可以实现成本低廉地制造通风通道,因为流动引导元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插入并安装在壳体段的一端。

为了进一步提升要在该内部空间中形成流动的可变性,在壳体中与该流动引导元件共轴地接纳另一个流动引导元件。借助于该另一个流动引导元件可以在流动引导元件的流通开口的大小方面对其进行改变,使得不仅在流动与子通道的指派方面,而且还在其流通方面形成提高的可变性,因为依据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的定位不同,流通开口可以变小或甚至关闭。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流动的可变性,这些流动元件是能彼此独立地运动的。

为了减小流动损失,该另一个流动引导元件定位为与该流动引导元件直接相邻。

该流动引导元件有利地具有多个流通开口,由此尤其通过形成不同大小的开口而产生了进一步提高流动设定的可变性的可能。

尤其是,只要流通开口对应于子通道的流动横截面,就存在降低(尤其由旋流导致的)流动损失的可能,从而能够引起有效的流入。

在另一个设计中,该流动引导元件能够借助于致动器而运动。致动器可以形成在壳体中或壳体之外。为了降低构造空间需求,优选将致动器实施为步进电机的形式,该步进电机与流动引导元件共轴地安排并且与之抗扭转地固定。

为了减少制造成本以及减少重量,该壳体和/或流动引导元件由塑料制造。

附图说明

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且借助于附图来获得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框架的情况下,以上在说明书中提及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文在附图说明中提及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按相应给出的组合使用,而且还可以按其他的组合来使用或单独使用。给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元件指派相同的附图标记。出于清晰性的原因,这些元件可能不是在所有附图中都标有其附图标记,但这不影响其关联性。附图示出:

图1以透视图示出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的通风通道,

图2以侧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通道,

图3以透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通道,其中视点在通风通道的出口上,

图4以透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通道,其中视点在通风通道的入口上,

图5以纵截面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通道,

图6以透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通道的流动引导元件,

图7以俯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通道,其中流动引导元件具有不同的定位a)至f),并且

图8以俯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通道,其中在从通风通道的左侧区域向通风通道的右侧区域改变气流时流动引导元件具有示例性的相对定位a)至c)。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透视图展示了用于未展示的机动车辆的通风设备2的本发明通风通道1。通风通道1具有壳体3,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段4和第二壳体段5。第一壳体段4形成为背向机动车辆的未详细示出的内部空间,也称为乘员室。因此,该第一壳体段安排为面向空调装置。也就是说,该第一壳体段用作例如安排在仪表板中的流入元件的汲取口(abgriff)。

第二壳体段5面向乘员室定位。换言之也就是,从第二壳体段5出来的空气质量流(也称为气流)在其质量流量和其方向方面受到调节。在第二壳体段5下游并且在内部空间上游优选设置未详细示出的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能够借助所谓康达效应(coanda-effekt)来调节空气质量流。

通风通道1包括主通道6,该主通道在第一壳体段4的下游在第二壳体段5中借助于四个分隔壁7细分成四个子通道8。换言之这意味着,气流可分成四个子流。气流或子流的流动方向借助于流动箭头9来展示。每个分隔壁7形成为相对于流动引导元件10;11成90°的角度γ。换言之也就是说,分隔壁7在其沿着通风通道1的纵轴线1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流动引导元件10;11横向地形成。再换言之也就是说,形成了呈流动引导元件10;11形式的竖直的流动引导设备和呈分隔壁7形式的水平的流动引导设备。

在图2中以侧视图展示了通风通道1。在图3和4中以来自内部空间方向或向内部空间方向上的俯视图展示了通风通道1。

本发明的通风通道1具有呈孔板形式的两个流动引导元件,即第一流动引导元件10和第二流动引导元件11,其中以围绕通风通道1的纵轴线12可旋转的方式,第一流动引导元件10被接纳在第一壳体段4中并且第二流动引导元件11被接纳在第二壳体段5中,如尤其在图5中所示。

为了引起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旋转,给每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指派致动器13;14,第一致动器13指派给第一流动引导元件10并且第二致动器14指派给第二流动引导元件11,其中致动器13、14在此实施例中以步进电机的形式形成。致动器13、14还可能以其他的对应适合的形式实施。

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安排为与通风通道1的纵轴线12直接相邻并共轴。这意味着,纵轴线12对应于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旋转轴。指派给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致动器13、14与流动引导元件的旋转轴共轴地安排。

流动引导元件10、11具有确定的孔图案。在图6中示例性展示了第一流动引导元件10。流动引导元件10、11形成为板状、具有多个流通开口15。在此实施例中展示的流动引导元件10、11是相同地实施的。要如此选择孔图案,使得在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相对旋转时能够引起第二壳体段5的任意的流通。

流通开口15具有不同的大小。换言之也就是说,其可流通的横截面积实施为不同大小。流动引导元件10、11具有几乎对应于子通道8的流动横截面积17的最大的流通开口16。优选该最大的流通开口16的可流通横截面积对应于子通道8的流动横截面17。

流通开口15以扇形的形式形成,这些扇形在其径向延伸中借助于在此实施例中圆形形成的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环状的盘框架18来限制。在周向上,流通开口15借助于接片19彼此分离,这些接片在盘框架18与盘毂20之间延伸。

已经证实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圆形的实施方式以及通风通道1的圆形的通道横截面是有利的,这是由于在圆形通道横截面中的流动的减小的流动损失和围绕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中点21引起的对称的旋转运动。

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孔图案并不一定受限于示例性示出的孔图案,而是可以形成为与之有差别。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同样也非必须强制性地具有相同的孔图案。这要取决于内部空间中的所要实现的流动行为来进行。

在图7a)至f)和8a)至c)中,以不同的位置示出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流动引导元件10、11能够在相反的方向上或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转。为了更好地进行后续说明,不同地标注这些子通道8。安排在左上的子通道8在下文中标注为第一象限q1,与之顺时针相邻地形成的子通道8标注为第二象限q2,与之顺时针相邻地形成的子通道8标注为第三象限q3,并且在第一象限q1和第三象限q3之间形成的子通道8标注为第四象限q4。

在图7a)中,展示了在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中性位置中的通风通道1。换言之这意味着,流动引导元件10、11相对彼此如此安排,使得释放了所产生的相同的可流通横截面积。从重合的位置出发,根据流动引导元件10、11的所展示的孔图案,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相对彼此旋转180°安排。所有四个子通道8或所有象限q1、q2、q3、q4几乎相同地流通。

图7b)展示了流动引导元件10、11相对彼此的旋转,其中主要是第一象限q1可流通。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从图7b)展示的位置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共同旋转产生了在图7c)中展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主要是第二象限q2可流通。

以不同的旋转速度调节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导致了在图7d)中展示的通风通道1的位置,其中实施为第一象限q1和第四象限q4是主要可流通的。

在图7e)中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借助于不同的旋转速度相对彼此如此定位,使得形成主要是第三象限q3可流通。从这个位置出发,在逆时针共同转动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时,实现了在图7f)中展示的通风通道1的位置。在此主要释放第二象限q2,其中第一象限q1和第三象限q3是部分可流通的。

在图8a)至c)中示例性展示了这两个流动引导元件10、11相对彼此通过中性位置的转动,如在图8b)中所示。从第一象限q1和第四象限q4的流通出发,通过中性位置如此实施旋转,使得在旋转结束之后流通第二象限q2和第三象限q3。

这意味着,在第二壳体段5的区域中并不必须使气流流通整个主通道6,而是存在如下可能:即,阻挡这四个子通道8中的至少三个或这四个象限q1至q4中的至少三个,从而对应地调节流过对应地释放的子通道8或象限q1;q2;q3;q4的气流。换言之也就是说,可以向流动引导元件10、11下游的主通道6的象限q1、q2、q3、q4中分配而不同地流通。

这在第二壳体段5下游设置的、未详细示出的流动引导设备(该流动引导设备引起所谓的康达效应)的情况下是尤其有用的。这种康达效应对应于根据流动的惯性来进一步引导流动。换言之也就是说,借助于流动引导设备在某一方向上影响流动,在该流动引导设备下游,该流动根据其惯性在无壁的空间中继续跟从该方向。

在其面向彼此形成的末端处,壳体段4、5分别具有凸缘21,该凸缘实施为可接纳流动引导元件10、11。优点是在安装过程中在轴向上限制流动引导元件10;11。另一个优点是,在凸缘21中如下地接纳盘框架18,使得能够在没有由盘框架18形成流动阻碍的情况下流通流动横截面17,从而可以引起旋流的减少。

本发明的通风通道1可以几何中性地形成为在空调装置的空气汲取口处的紧凑组件并且例如凸缘连接在该空气汲取口处。优选可以以由塑料制造的吹塑模制件的形式插入例如仪表板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