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4261发布日期:2018-11-27 23:2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技术的日益成熟,续航里程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受此影响,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充电方式是在每个停车位上设置一个充电桩,将电动汽车停放到停车位上以后通过将充电桩上的充电枪插到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上完成充电。此种实现方式需要安装大量的充电桩,在充电需求不大时,每个充电桩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

充电装置,充电装置用于对外提供电能;

导轨,导轨跨越多个停车位设置;

电缆;

配合装置,配合装置安装在导轨上且能够沿导轨滑动,配合装置通过电缆与充电装置连接,配合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可拆卸地连接。

该充电系统仅使用一个充电装置,即可通过配合装置在导轨上的滑动对停放在多个停车位上的电动汽车依次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中设置多个充电桩的方案相比,其建造成本较低,充电利用率较高,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充电方式也非常灵活自由。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合装置包括:

充电枪,充电枪的第一端通过电缆与充电装置连接,充电枪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可拆卸地连接。

配合装置滑动到停放有电动汽车的停车位上,取下充电枪插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上即可完成充电,该充电方式简单快捷,灵活性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合装置包括:

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设置在导轨上且能够沿导轨滑动,第一配合部通过电缆与充电装置连接;

多个第二配合部,多个第二配合部中的每个第二配合部均固定设置在一个停车位上,第一配合部能够通过在导轨上滑动与每个第二配合部连接或断开连接;

多个充电枪,多个充电枪中的每个充电枪均设置在一个停车位上,每个充电枪的一端与固定设置在同一停车位上的第二配合部连接,每个充电枪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配合部滑动到停放有电动汽车的停车位上并与第二配合部连接,同时将充电枪插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上即可完成充电,该充电方式简单快捷,灵活性较高。此外,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不连接时,充电枪不带电,即使用户接触充电枪也不会造成安全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插头且第二配合部包括插座,或,第一配合部包括插座且第二配合部包括插头。

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能够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气连接,插座与插头是一种常见的配合方式,便于实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合装置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置在第一配合部和/或第二配合部上,定位装置用于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进行连接时辅助对准。

定位装置能够辅助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对准,便于其完成电气连接,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装置包括接近开关、光电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

上述设备均为常见的传感器设备,对准效果好,便于实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装置包括:

设置在第一配合部上的定位针以及设置在第二配合部上的定位孔,或,设置在第一配合部上的定位孔以及设置在第二配合部上的定位针。

定位孔与定位针是一种机械结构,定位针可以插入定位孔中,通过二者的相互配合,能够确保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的精确对准。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充电系统还包括伺服驱动装置,伺服驱动装置与充电装置连接,充电装置还用于控制伺服驱动装置,以使伺服驱动装置驱使配合装置沿导轨滑动。

通过使用伺服驱动装置对配合装置进行驱动,能够使其快速移动至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停放的停车位,省时省力,提高充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充电系统还包括:

多个车位标签,多个车位标签中的每个车位标签均设置在一个停车位上,每个车位标签均包括用于标识车位标签所在车位的车位信息;

充电装置还用于在接收到车位信息时,控制伺服驱动装置,以使伺服驱动装置驱使配合装置沿导轨滑动至与车位信息相对应的停车位处。

通过设置车位标签,使得充电装置在接收到车位信息时,能够自动判断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停放的停车位,从而对伺服驱动装置进行自动控制,使得整个充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缆安装在电缆拖链内。

电缆拖链能够保护电缆,避免其磨损,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两个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部署方式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充电系统;110-充电装置;120-电缆;130-配合装置;132-充电枪;134-第一配合部;136-第二配合部;140-导轨;20-停车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包括充电装置110、导轨140、电缆120以及配合装置130。

其中,充电装置110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充电。

导轨140跨越多个停车位20设置,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设置在停车位20的一侧,如图1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设置在停车位20的上方。在图1中,多个停车位20分别用#号加数字序号进行编号,便于区分,电动汽车可以停放在多个停车位20中的任意一个停车位20内。

配合装置130安装在导轨140上,并能够沿导轨140滑动。配合装置130通过电缆120与充电装置110连接。为保护电缆120,在第一实施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电缆120安装在电缆拖链内。同时,为延长电缆120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实施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选择耐弯折的电缆。同时,配合装置130还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使配合装置130滑动至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所停放的停车位20,并将配合装置130与电动汽车连接,此时充电装置110可以通过电缆120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断开配合装置130与电动汽车的连接即可结束充电,并可以将配合装置130滑动至其他停车位20对其他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如果同时有多辆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充电,可以按照一定的优先级,例如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移动配合装置130进行充电。

通常而言,电缆120内部包括供电线以及通信线。其中,供电线用于传输电能,供电线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采用高架导线受电、可活动连杆取电的实现方式。通信线用于实现电动汽车与充电装置110之间的通信连接,使得电动汽车与充电装置110在充电过程中能够进行信息交互,例如使得充电装置110在充电过程中能够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状况调节电压、电流等充电参数。通信线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的实现方式。

该充电方式简单快捷,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电动汽车甚至不需要准确地停放在停车位20内,只要使得电动汽车的充电结构的位置处于配合装置130可以触及的位置就能够完成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同时,该充电系统10仅仅使用一个充电设备就能够对多个停车位20上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在充电需求不大时,能够有效提高充电系统10的利用率,避免现有技术中因建造大量充电桩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继续参照图1,在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配合装置130可以包括充电枪132,充电枪132的第一端通过电缆120与充电装置110连接,充电枪132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充电枪132是目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常见设备,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通常也设计为与充电枪132匹配。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充电枪132可以使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具有普适性,同时充电枪132作为一种成熟的产品,容易制造和购买,也使得充电系统10更容易实施。在充电时,将充电枪132从导轨140上取下,连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即可完成充电,十分方便快捷。在充电结束后,将充电枪132放回导轨140,使其能够被移动至其他停车位20。

前面已经阐述,在对电动汽车充电前,首先应当使配合装置130滑动至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所停放的停车位20。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将配合装置130移动到停车位20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充电系统10还可以包括与充电装置110连接的伺服驱动装置(图未示出),伺服驱动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安装在配合装置130上也可以安装在导轨140上,伺服驱动装置与配合装置130之间通过机械结构连接。伺服电机驱动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伺服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其他的常见配件。充电装置110可以对伺服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以使伺服驱动装置驱使配合装置130沿导轨140滑动,直至滑动至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所停放的停车位20处。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10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10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配合装置130移动到位以完成充电,效率较高,同时也可以节省用户的体力。可以理解,在第一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伺服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液压驱动装置、气压驱动装置、普通的电机驱动装置以及启动具有驱动功能的设备替代。

下面具体阐述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可选的方案,伺服驱动装置上还可以安装编码器(目前的市面上的很多电机已经自带有编码器),编码器能够采集获得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参数,例如伺服电机的转速、转角等参数,并将获得的工作参数发送至充电装置110,充电装装置基于这些工作参数可以计算获得配合装置130在导轨140上的位置,从而便于充电装置110对伺服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得配合装置130能够精确地移动至某个预设的位置。控制电机对某个部件进行驱动定位属于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常见功能,这里不再详细阐述其过程。在某些替代方案中,也可以采用计数器来确定配合装置130的位置。

进一步的,为提高充电系统10的自动化程度,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可选的方案,停车位20上可以设置车位标签,车位标签包括能够对该停车位20进行标识的车位信息。例如,图1中的“#1”、“#2”就属于一种车位信息。车位标签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条形码、二维码等。车位标签在停车位20上的设置方式以及设置位置也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粘贴在停车位20的地面上、用涂料绘制在停车位20的地面上、粘贴在停车位20正对的导轨140上等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对车位标签进行识别,获得车位标签中的车位信息,并将车位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至充电装置110。充电装置110在接收到车位信息时,即可以根据车位信息所对应的停车位20,控制伺服驱动装置驱动配合装置130,使之移动至该停车位20处,便于用户将配合装置130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进行连接。

显然的,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发送至充电装置110的信息不限于车位信息,例如还可以包括充电需求信息等信息,充电装置110可以根据充电需求信息中的充电需求确定充电参数。同时,车位信息也不一定通过通信网络直接发送至充电装置110,还可以先发送至用于对充电系统10进行管理的数据平台进行存储或处理,然后再由数据平台将其转发至充电装置110。其中,数据平台可以是,但不限于云平台。

可见,通过设置车位标签,使得充电装置110在获知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所停放的停车位20时,能够自动控制伺服驱动装置,以驱动配合装置130移动至该停车位20处,其自动化程度较高。

可以理解,在第一实施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系统10的配合装置130可以为多个,对应的电缆120也可以为多个,多个配合装置130均可以安装在导轨140上,以便处理同时有多辆电动汽车需要充电的情况。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充电系统10包括两个配合装置130,支持同时对两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同时对多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部署多个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来实现。多个充电系统10可以独立部署,也可以结合在一起部署。图3示出了两个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的部署方式的示意图,参照图3,两个充电系统10的配合装置130均安装在同一个导轨140上。相较于仅部署一个充电系统10的情况,同时部署多个充电系统10,首先能满足多辆电动汽车同时进行充电的需求,其次每个充电系统10所负责充电的区域相对减小,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并且也不需要安装太长的电缆120,避免因电缆120过长引起的打结、弯折等问题,延长电缆120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具有可沿导轨140滑动的配合装置130,能够根据需求滑动至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所在的停车位20。从而多个停车位20上的电动汽车可以公用一个充电装置110进行充电,使得该充电系统10具有较高的充电利用率,同时只设置一个充电装置110也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此外,由于配合装置130可沿导轨140自由移动,因此实际上,电动汽车只要停放在导轨140附近都能够进行充电,该充电系统10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及便利性。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停车位20上设置车位标签,并通过设置伺服驱动装置驱动配合装置130进行移动,以实现充电过程的自动化。

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包括充电装置110、导轨140、电缆120以及配合装置130。

其中,充电装置110、导轨140以及电缆1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阐述。第二实施例中的配合装置130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具体包括第一配合部134、第二配合部136以及充电枪132。

其中,第一配合部134安装在导轨140上,并能够沿导轨140滑动。第一配合部134通过电缆120与充电装置110连接。第二配合部136为多个,每个第二配合部136固定设置在多个停车位20中的一个停车位20上,例如,第二配合部136可以安装在,但不限于导轨140附近的位置。第一配合部134能够通过在导轨140上滑动与每个第二配合部136连接或断开连接。充电枪132为多个,每个充电枪132均设置在一个安装有第二配合部136的停车位20上,充电枪132的一端与同一停车位20上的第二配合部136连接,充电枪132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可拆卸地连接。

需要对某个停车位20上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可以先将充电枪132插到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上。然后使第一配合部134滑动到导轨140的与该停车位20上的第二配合部136对应的位置,并通过第一配合部134以及第二配合部136上的配合结构完成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的之间的连接。连接完成后,充电装置110可以通过电缆120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断开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一配合部134之间的连接即可结束充电,并可以将第一配合部134滑动至其他停车位20对其他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当然,之后还需要手动断开充电枪132与电动汽车之间的连接。如果同时有多辆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充电,可以按照一定的优先级,例如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移动第一配合部134进行充电。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在充电过程中,充电装置110和电动汽车之间能够通过电缆120线内部的通信线进行信息交换,此处不再重复阐述。

该充电系统10仅仅使用一个充电设备就能够对多个停车位20上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在充电需求不大时,能够有效提高充电系统10的利用率,避免现有技术中因建造大量充电桩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根据上述充电过程可知,在充电开始之前以及充电结束之后,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之间处于连接断开状态,因此充电枪132不带电,此时用户接触充电枪132也不会产生触电风险,即该充电系统1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第一配合部134以及第二配合部136应当实现为可以相互配合,并在配合后构成电气连接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采用插座与插头的实现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34可以包括插头,此时第二配合部136可以包括插座,或者相反的,第一配合部134可以包括插座,此时第二配合部136可以包括插头。插座与插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配合方式,其制造方便,有利于实施。需要指出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34除了可以沿导轨140移动外,还可以在其他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行程,以使插头能够对准并嵌入到插座中。当然,上述仅为示例,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配合结构实现。

作为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配合部134和/或第二配合部136上还可安装锁紧结构,在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连接后自动锁紧,防止在充电过程中第一配合部134或第二配合部136因受到外界扰动而异常断开,提高充电系统10的可靠性。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一配合部134可以动过手动方式进行移动,也可以在伺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移动,其中,伺服驱动装置与充电装置110连接,由充电装置110进行控制,通过伺服驱动装置驱动的方式较为省时省力。同样地,伺服驱动装置上可以安装编码器或计数器,以使充电装置110能够精确获知第一配合部134在导轨140上的当前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一配合部134在导轨140上的精确定位。可以理解,在第二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伺服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液压驱动装置、气压驱动装置、普通的电机驱动装置以及启动具有驱动功能的设备替代。

在实际中,电机驱动的控制精度通常是有限的,难免会出现定位位置与预计位置存在偏差的情况。为提高第一配合部134的定位精度,以使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能够相互对准并成功连接,在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配合装置130还包括用于辅助对准的定位装置(图未示出),定位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配合部134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配合部136上,或者也可以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配合部134上,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配合部136上。

常见的定位装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感器。例如接近开关、光电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接近开关包括发射器与接收器,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配合部134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二配合部136上,当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接近时,接近开关产生开关信号,该开关信号被充电装置110所检测,从而可以基于此判断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是否对准,并在二者对准时控制二者相互连接。光电传感器与接近开关工作原理类似。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于第一配合部134或第二配合部136上,用于采集图像信号并发送至充电装置110,充电装置110通过分析图像内容,判断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是否对准,并在二者对准时控制二者相互连接。可以理解的,定位装置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传感器,每种传感器又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另一类定位装置是机械定位结构,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定位孔与定位针,其中定位针可以插入定位孔中,定位孔可以构造为开口较大,并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以引导定位针插入其中。具体而言,第一配合部134可以包括定位针,此时第二配合部136可以包括定位孔,或者相反的,第一配合部134可以包括定位孔,此时第二配合部136可以包括定位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机械定位结构或者传感器作为定位装置,或者也可以两种同时采用,获得较为精准的定位效果。由于充电系统10能够正常充电直接依赖于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能够正常连接,因此设置定位装置有利于提高充电系统10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在不包括伺服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定位装置实现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之间的定位辅助。

进一步的,在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停车位20上也可以设置车位标签。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车位标签进行识别,获得车位标签中的车位信息,并将车位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至充电装置110。充电装置110在接收到车位信息时,即可以根据车位信息所对应的停车位20控制伺服驱动装置,使之驱动第一配合部134移动至该停车位20处,并通过控制马达驱动装置、电磁驱动装置等驱动其与第二配合部136连接,以提高充电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并在充电完成后,控制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断开连接。同时,需要指出,在该实施方式中,充电完成后只需将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之间的连接断开,而无需断开充电枪132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之间的连接可以在马达驱动装置、电磁驱动装置等的驱动下断开,而充电枪132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之间的连接则需要之后手动断开。因此,在对一辆电动汽车充电完成后,伺服驱动装置可以立即驱动第一配合部134滑动到下一停车位20为其他电动汽车充电,或者复位到某个初始位置进行等待,其移动效率较高,更够快速地在多辆电动汽车之间进行切换充电,使得整个充电系统10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以及较高的执行效率。

对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充电系统10,其包括多个第一配合部134以及多个电缆120的情况,以及多个充电系统10同时部署的情况,和第一实施例类似,可以参照图2以及图3的中的结构,此处不再重复阐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0,其配合装置130包括第一配合部134、第二配合部136以及充电枪132,在第一配合部134与第二配合部136之间连接断开时,充电枪132不带电,此时即使用户接触充电枪132也不会产生触电风险,因此该充电系统1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第一配合部134并不与电动汽车直接连接,因此便于伺服驱动装置控制其进行移动,以使得在对一辆电动汽车充电完成后,第一配合部134能够在短时间内滑动至下一辆电动汽车处为其进行充电,因此该充电系统10充电效率较高,适于在充电需求较大的环境中使用。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其他相同的或类似之处,在第二实施例中若未提及,均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