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型无内胎轮胎胎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6233发布日期:2019-01-02 22:4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承载型无内胎轮胎胎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型无内胎轮胎胎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钢丝子口与胎体帘布之间的填充组合方式,适用于全钢载重子午线承载型无内胎轮胎,属于轮胎胎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轮胎科技的发展,轮胎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在tbr轮胎设计中放在首位。而在tbr轮胎上,胎圈部位因为胎体帘布及钢丝子口包布外端部位受轮胎负荷及速度的影响,存在生热高、易损坏等特点,是事故多发部位,而载重型无内胎轮胎由于其负荷高、速度坏等特定的使用环境,胎圈部位此类问题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承载型无内胎轮胎胎圈结构,其将型胶填充在胎体帘布及钢丝子口之间,可有效防止钢丝子口与胎体顶端过于靠近,缓解胎体帘布及钢丝子口反包顶端因急剧的刚性变化而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共同生热过大等问题。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承载型无内胎轮胎胎圈结构,包括三角部、钢丝圈、胎体、过渡层、气密层和耐磨胶;所述三角部紧密贴合在钢丝圈上,钢丝圈底部设有胎体,胎体下方依次贴合过渡层、气密层和耐磨胶;

还包括胎体帘布、填充型胶和钢丝子口;所述三角部外侧设置胎体帘布,过渡层内部设置钢丝子口,胎体帘布和钢丝子口之间设有填充型胶。

所述填充型胶填充于胎体帘布和钢丝子口之间的空隙,填充区域位于胎体帘布反包末端至钢圈底部。

所述填充型胶具体为间甲白粘合体系。此胶为成熟的配方体系,与胎体帘线、钢丝子口压延胶相同或近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型胶,填充在胎体帘布及钢丝子口之间,填充区域位于胎体帘布反包末端至钢圈底部,可有效防止钢丝子口与胎体顶端过于靠近,缓解胎体帘布及钢丝子口反包顶端因急剧的刚性变化而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共同生热过大等问题,从而提高胎体帘布及子口包布反包端部的耐脱空性,提高轮胎安全性能。

本发明解决了胎圈部位易生热过大易裂口易脱空的现象,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了轮胎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三角部;2、钢丝圈;3、胎体;4、过渡层;5、气密层;6、耐磨胶;7、胎体帘布;8、填充型胶;9、钢丝子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承载型无内胎轮胎胎圈结构,包括三角部1、钢丝圈2、胎体3、过渡层4、气密层5和耐磨胶6;所述三角部1紧密贴合在钢丝圈2上,钢丝圈2底部设有胎体3,胎体3下方依次贴合过渡层4、气密层5和耐磨胶6;

还包括胎体帘布7、填充型胶8和钢丝子口9;所述三角部1外侧设置胎体帘布7,过渡层4内部设置钢丝子口9,胎体帘布7和钢丝子口9之间设有填充型胶8。

所述填充型胶8填充于胎体帘布7和钢丝子口9之间的空隙,填充区域位于胎体帘布7反包末端至钢圈底部。

所述填充型胶8具体为间甲白粘合体系。此胶为成熟的配方体系,与胎体帘线、钢丝子口压延胶相同或近似。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型无内胎轮胎胎圈结构,属于轮胎胎圏技术领域。其包括三角部、钢丝圈、胎体、过渡层、气密层和耐磨胶;所述三角部紧密贴合在钢丝圈上,钢丝圈底部设有胎体,胎体下方依次贴合过渡层、气密层和耐磨胶;还包括胎体帘布、填充型胶和钢丝子口;所述三角部外侧设置胎体帘布,过渡层内部设置钢丝子口,胎体帘布和钢丝子口之间设有填充型胶。本发明解决了胎圈部位易生热过大易裂口易脱空的现象,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了轮胎的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袁时超;陆炯;赵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5
技术公布日:2019.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