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载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8883发布日期:2018-12-08 05:2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智能车载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车载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人们与车辆之间的交互也越来越频繁。

现有技术中,通过如下方法实现用户与车辆之间的交互:在用户想要使车辆实现某种功能时,用户通过按压该功能对应的开启按钮,开启该功能;当用户想要使车辆停止该功能时,则按压该功能对应的关闭按钮,关闭该功能。比如,用户想要开启车辆内的空调时,用户需要按压该空调对应的开启按钮,以开启该空调,在用户想要关闭该空调时,按压该空调对应的关闭按钮,关闭该空调。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在用户与车辆进行交互时,用户需要手动控制车辆内可供交互的按钮,完成交互,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安全。

公开号为cn205524135u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交互式电动汽车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控制系统、智能手机、车身设备、车身控制装置;所述车载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与车身设备连接,接收车身设备的实时信息;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包括gps地图定位模块、信息接收模块、信息发射模块,所述智能手机上安装有app应用程序,所述app应用程序包括gps地图定位模块、功能键模块,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车身设备的实时信息以及汽车的位置通过信息发射模块传输给app应用程序,所述app应用程序将功能键指令和手机的具体位置发送给车载控制系统,由信息接收模块接收信号;所述车载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与车身控制装置连接,将接收到的app应用程序功能键指令发送给车身控制装置;所述车身控制装置与车身设备连接,根据车载控制系统发送的指令控制车身设备。

公开号为cn207790466u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载控制系统,应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汽车的车顶上的接收天线,其中所述接收天线上安装有指示灯;供电控制电路,与所述指示灯连接;中控娱乐系统,通过第一线路与所述接收天线连接,通过第二线路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连接。

综上所述,现有的车载系统大部分是结构固定,按键或触控操作,不具备3d智能识别,智能对话,ar显示,动作识别操作等智能化交互功能,不够智能化,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智能车载交互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具有3d智能识别,智能对话,ar显示,动作识别操作等智能化的特点,解决了现有车载交互系统按键或触控操作,操作繁琐,不够智能化,影响驾驶员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包括:

显示系统,采用透明的显示模式,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进行界面显示沟通和实时视频显示,实现ar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

双目摄像头,通过算法来识别人脸及人的动作手势,实时监测在行驶过程中,人的面目表情变化,并可以反应人在行驶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并且通过双目摄像头远程实时视频通信;

语音系统,进行智能人机交流,下达语音指令,并且也可以语音控制交互系统。

优选的,所述双目摄像头进行3d人脸识别及动作行为识别,并将结果传给主板进行远程通信。

优选的,所述双目摄像头的输出端与主板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双目摄像头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主板,所述主板通过无线模块um401lp进行无线通信。

优选的,所述双目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且双目摄像头的人脸识别算法采用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和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中一种。

优选的,所述双目摄像头通过预先训练的手势动作行为,来控制交互系统关联声音,空调,座椅等其他功能。

优选的,所述语音系统通过麦克风进行语音智能交互,通过汽车内部自带的音响进行信息反馈,且语音系统安装在双目摄像头的一侧,所述语音系统的输出端与主板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系统通过透明显示器实现显示功能,并达到ar效果,所述显示系统的透明显示器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且透明显示器生产过程中把两片普能的钢化玻璃,印刷上线路(透明的ito材料),然后,把两片的四周涂上框胶,再把它们对位压合好,然后在两边玻璃的中间灌注液晶,封住液晶口,在玻璃上方和下方各贴上一层的偏光片即可。

优选的,所述主板通过电源进行供电,且电源通过主板为显示系统的透明显示器、双目摄像头和语音系统的麦克风等用电器供电。

优选的,所述电源采用铅蓄电池,且电源通过车载发电机进行供电,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主板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板由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组成。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车载交互系统,通过双目摄像头进行3d识别人脸,而且可以分析人的面目表情变化,并且可以识别人的动作达到动作手势控制,而且通过麦克风和车自身的音响,可以进行智能人机对话和远程通话,并且通过透明显示器可以实现显示功能,并且达到ar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实现3d人脸识别,面目表情跟踪,智能语音交互,动作手势交互及智能显示等功能,解决了现有车载交互系统按键或触控操作,操作繁琐,不够智能化,影响驾驶员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原理图。

图中:1显示系统、2双目摄像头、3语音系统、4主板、5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包括:

显示系统1,采用透明的显示模式,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进行界面显示沟通和实时视频显示,实现ar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

双目摄像头2,通过算法来识别人脸及人的动作手势,实时监测在行驶过程中,人的面目表情变化,并可以反应人在行驶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并且通过双目摄像头2远程实时视频通信;

语音系统3,进行智能人机交流,下达语音指令,并且也可以语音控制交互系统,双目摄像头2进行3d人脸识别及动作行为识别,并将结果传给主板4进行远程通信,双目摄像头2的输出端与主板4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双目摄像头2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主板4,主板4通过无线模块um401lp进行无线通信,双目摄像头2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且双目摄像头2的人脸识别算法采用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和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中一种,双目摄像头2通过预先训练的手势动作行为,来控制交互系统关联声音,空调,座椅等其他功能,语音系统3通过麦克风进行语音智能交互,通过汽车内部自带的音响进行信息反馈,且语音系统3安装在双目摄像头2的一侧,语音系统3的输出端与主板4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显示系统1通过透明显示器实现显示功能,并达到ar效果,显示系统1的透明显示器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且透明显示器生产过程中把两片普能的钢化玻璃,印刷上线路透明的ito材料,然后,把两片的四周涂上框胶,再把它们对位压合好,然后在两边玻璃的中间灌注液晶,封住液晶口,在玻璃上方和下方各贴上一层的偏光片即可,主板4通过电源5进行供电,且电源5通过主板4为显示系统1的透明显示器、双目摄像头2和语音系统3的麦克风等用电器供电,电源5采用铅蓄电池,且电源5通过车载发电机进行供电,电源5的输出端与主板4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主板4由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组成,通过双目摄像头2进行3d识别人脸,而且可以分析人的面目表情变化,并且可以识别人的动作达到动作手势控制,而且通过麦克风和车自身的音响,可以进行智能人机对话和远程通话,并且通过透明显示器可以实现显示功能,并且达到ar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实现3d人脸识别,面目表情跟踪,智能语音交互,动作手势交互及智能显示等功能,解决了现有车载交互系统按键或触控操作,操作繁琐,不够智能化,影响驾驶员安全的问题,本发明中,在车上连接双目摄像头2,通过算法,来识别人脸及人的动作手势,可以实时监测在行驶过程中,人的面目表情变化,并可以反应人在行驶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并且通过双目摄像头2可以远程实时视频通信,并且可以通过预先训练的手势动作行为,来控制交互系统关联的其他功能,如声音,空调,座椅等,同时双目摄像头2下面的语音系统3可以进行智能人机交流,可以下达语音指令,并且也可以语音控制交互系统,通过透明的显示系统1,可以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进行界面显示沟通和实时视频显示,可以实现ar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

本发明中,在车上连接双目摄像头2,通过算法,来识别人脸及人的动作手势,可以实时监测在行驶过程中,人的面目表情变化,并可以反应人在行驶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并且通过双目摄像头2可以远程实时视频通信,并且可以通过预先训练的手势动作行为,来控制交互系统关联的其他功能,如声音,空调,座椅等,同时双目摄像头2下面的语音系统3可以进行智能人机交流,可以下达语音指令,并且也可以语音控制交互系统,通过透明的显示系统1,可以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进行界面显示沟通和实时视频显示,可以实现ar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