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吊臂的多功能冷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0836发布日期:2019-04-05 22:0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吊臂的多功能冷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运输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带吊臂的多功能冷藏运输车。



背景技术:

货车是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均可。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又称作卡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属于商用车辆类别。一般可依造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绝大部分货车都以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来源,但有部分轻型货车使用汽油、石油气或者天然气。

公告号为cn207450730u的一种冷链运输车,包括运输车的主体与冷藏货箱,冷藏货箱配合安装在主体上,冷藏货箱内底部靠近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竖向的螺杆,螺杆的上下两端均与冷藏货箱固定连接,每根螺杆上均设有数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两个横板、竖板、齿轮套、电机、主动齿轮、插杆,横板顶面均开设通孔,螺杆位于通孔内部,齿轮套设有内螺纹,齿轮套与对应的螺杆螺纹配合,两块横板分别位于齿轮套的上下两端,齿轮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横板轴承活动连接,竖板位于两块横板的一端,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横板的端部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安装在位于下部的横板上,电机的输出轴朝上。但是,在运输过程中,货物的装卸都需要叉车或者其他装卸工具来实现,不仅装卸成本高,而且还费时费力。不仅如此,在运输的过程中,常常可能因为其他车辆发生车祸而导致堵车的情况发生,如果救援车辆一时半会赶不到,会造成严重堵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带吊臂的多功能冷藏运输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自带吊臂的多功能冷藏运输车,包括拖头车、箱体和机械臂;所述拖头车和机械臂位于车箱前方;所述机械臂位于车箱与拖头车之间;所述车箱与拖头车尾端连接;所述机械臂安装在拖头车上;所述机械臂设有吊臂、平衡臂、塔帽、上下支撑座、塔身和基座;所述的吊臂上设有电机、绳索、滑轮和吸盘;所述吊臂与平衡臂通过塔帽相连,所述塔帽下方设有上下支撑座,所述上下支撑座与塔身连接,所述塔身下方安装基座,所述塔身与基座之间设有转动轴。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吸盘上设有密封胶圈、抽气机构和转动件;密封胶圈安装在吸盘与物体接触的一面;抽气机构安装在吸盘顶部;转动件位于抽气机构上方。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吸盘设为气压式。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箱体内设有储物架、制冷器、加热器和触发装置;储物架安装在触发装置上;触发装置安装在箱体内侧底部;制冷器和加热器安装在箱体侧壁上;储物架上设有固定挡板;固定挡板安装在储物架中部位置,且两端与箱体内壁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箱体四周由四块连接板首尾依次组合而成,顶部设有顶板;所述连接板包括车箱外层、加热层、隔热层和车箱内层;所述加热层和隔热层位于车箱外层和车箱内层之间;所述加热层的一侧与车厢外层连接,另一侧与隔热层连接;所述隔热层的另一侧与车箱内层连接。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顶板四个顶角处设有凸柱;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凹槽b;所述凸柱与凹槽b匹配连接;所述车箱外层内设有若干感温块。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述凸柱上设有弹簧b和球体;所述球体安装在弹簧b的两端;所述凹槽b侧面设有凹槽c;所述凹槽c的凹陷尺寸与球体尺寸相匹配。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底座、伸缩柱、弹簧、活动块、位置传感器和颜色传感器;所述底座内设有凹槽a;所述伸缩柱安装在凹槽a内;所述位置传感器和活动块分别安装在凹槽a的侧面,且两者不在同一侧。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凹槽a安装活动块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块通过弹簧安装在滑槽内;所述储物架侧面靠下端的位置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活动块位于同一侧。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凹槽c里设有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在冷藏运输车上加装机械臂,便于快速高效的装卸货物,不需要另请装卸的车辆和工人,减少装卸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增加运输车辆的使用功能,在遭遇其他车发生小型车祸的时候,还能够充当救援车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触发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凸柱连接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机械臂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连接板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图中:

1-制冷器、2-储物架、3-箱体、4-加热器、5-平衡臂、6-塔帽、7-拖头车、8-车轮、9-固定块、10-颜色传感器、11-活动块、12-弹簧a、13-伸缩柱、14-凹槽a、15-底座、16-位置传感器、17-顶板、18-凸柱、19-连接板、20-凹槽c、21-凹槽b、22-弹簧b、23-球体、24-吊臂、25-电机、26-滑轮、27-绳索、28-抽气机构、29-车箱外层、30-加热层、31-隔热层、32-车箱内层、33-压力传感器、34-转动件、35-密封胶圈、36-基座、37-转动轴、38-塔身、39-上下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6所示,一种自带吊臂的多功能冷藏运输车,包括拖头车7、箱体3和机械臂;所述拖头车7和机械臂位于车箱前方;所述机械臂位于车箱与拖头车7之间;所述车箱与拖头车7尾端连接;所述机械臂安装在拖头车7上;所述机械臂设有吊臂24、平衡臂5、塔帽6、上下支撑座39、塔身38和基座36;所述的吊臂24上设有电机25、绳索27、滑轮26和吸盘;所述吊臂24与平衡臂5通过塔帽6相连,所述塔帽6下方设有上下支撑座39,所述上下支撑座39与塔身38连接,所述塔身38下方安装基座36,所述塔身38与基座36之间设有转动轴37。所述吸盘上设有密封胶圈35、抽气机构28和转动件34;密封胶圈35安装在吸盘与物体接触的一面;抽气机构28安装在吸盘顶部;转动件34位于抽气机构28上方。所述的吸盘设为气压式。所述箱体3内设有储物架2、制冷器1、加热器4和触发装置;储物架2安装在触发装置上;触发装置安装在箱体3内侧底部;制冷器1和加热器4安装在箱体3侧壁上;储物架2上设有固定挡板;固定挡板安装在储物架2中部位置,且两端与箱体3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箱体3四周由四块连接板19首尾依次组合而成,顶部设有顶板17;所述连接板19包括车箱外层29、加热层30、隔热层31和车箱内层32;所述加热层30和隔热层31位于车箱外层29和车箱内层32之间;所述加热层30的一侧与车厢外层连接,另一侧与隔热层31连接;所述隔热层31的另一侧与车箱内层32连接。所述顶板17四个顶角处设有凸柱18;所述连接板19上设有凹槽b21;所述凸柱18与凹槽b21匹配连接;所述车箱外层29内设有若干感温块。所述凸柱18上设有弹簧b22和球体23;所述球体23安装在弹簧b22的两端;所述凹槽b21侧面设有凹槽c20;所述凹槽c20的凹陷尺寸与球体23尺寸相匹配。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底座15、伸缩柱13、弹簧、活动块11、位置传感器16和颜色传感器10;所述底座15内设有凹槽a14;所述伸缩柱13安装在凹槽a14内;所述位置传感器16和活动块11分别安装在凹槽a14的侧面,且两者不在同一侧。所述凹槽a14安装活动块11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块11通过弹簧安装在滑槽内;所述储物架2侧面靠下端的位置设有固定块9,且固定块9与活动块11位于同一侧。所述凹槽c20里设有压力传感器33。

箱体3顶部的顶板17与箱体3四周的连接板19的端面通过卡槽的方式相连,也是一个触发制冷器1的开关。在顶板17没有盖在车箱上或者利用吊车直接从车箱顶部卸货的时候,自动关闭制冷器1,减少冷气浪费。只有当顶板17盖在车箱的连接板19上时,才会触发制冷效果。在遇到车顶积雪的时候,利用车顶上的感温块监测车顶温度,以及压力传感器33的触发,可以判断车顶收到积雪或者杂物积压,通过控制除雪箱的喷枪对车顶进行喷射,同时,在加热器4的工作下,使顶板17和四块连接板19上的加热层30进行发热,可以对车箱外侧加热,促进积雪和霜冻快速融化成水,提高除雪除霜的效率。隔热层31能够避免加热的温度渗透到车箱内部,影响保鲜。

顶板17与车箱的四块连接板19之间通过卡槽的方式连接,便于连接和拆卸。

球体23的作用不仅可以紧固顶板17与连接板19的稳定连接,还能够通过挤压对应位置上的压力传感器33,触发制冷器1工作。

触发装置的作用是检测到储物架2随着装入物体的增加,重量也随着增加,通过重量的变化,利用储物架2上的固定块9挤压凹槽a14内的活动块11,从而触发制冷。

活动块11被固定块9挤压下降后,颜色传感器10无法正常检测到原活动块11上的预设颜色后,则反馈信号到处理器里。

先用机械臂吸住顶板17,打开车箱顶板17,再通过机械臂对储物架2进行吊运;吊臂24上的电机25与吸盘之间通过绳索27和滑轮26连接,绳索27经过电机25后穿过滑轮26垂直连接到吸盘上;气压式吸盘,其吸力通过内外产生大气压力差的方式即可实现吸附储物架2;平衡臂5足够支撑吊臂24负载的重量,上下支撑座39可在塔身38上下移动;吸盘采用抽气机构28产生内外大气压力差的方式吸附储物架2升降移动,且吸盘上方设有转动机构,可以使吸盘自由转动。机械臂通过吸盘吸附在储物架2顶部,在抽气机构28的作用下形成大气压力差,使吸盘紧紧吸附住储物架2顶部并且将其吊起;吊起的过程中绳索27穿过滑轮26与吸盘相连,由电机25反转收缩绳索27,在吊臂24、平衡臂5、转动轴37、转动件34和塔帽6的作用下将储物架2进行吊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