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2989发布日期:2019-03-27 12:1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性,目前大多数的车辆上皆采用了空调器,以对车辆内部空间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尤其是对于客车、城市公交汽车等空间较大的车辆,其空气调节的负荷较大,为了保证温度调节的能力,这类车辆大多采用顶置于车辆顶部的一体式空调器,且这种空调器大多凸出于车辆顶部较大距离,这就导致车辆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车顶的空调器的尺寸与公路、铁路等限界进行合理比较,防止侵界现象的发生;另外,现有的空调器皆采用传统的空调系统模式,也即采用压缩机作为整个循环系统的核心部件,而压缩机在运转时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振动、带来噪音,同时,由于其顶置式的布局导致其在夏季需要承受暴晒,冬季需要承受雨雪等恶劣天气,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运维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能够保证车辆在结构上更加紧凑,空气调节系统的运维成本低、可靠性更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布设有空气调节系统,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基于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控制原理实现对所述车体内的空气温度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进口端通过液体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出口端贯通,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出口端通过蒸汽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进口端贯通,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进口端选择性贯通。

优选地,所述液体管道上设置有过冷器。

优选地,所述液体管道还通过辅助泵与所述冷凝器可选择性贯通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液体管道上与所述第二出口端之间设置有隔离器。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和/或冷凝器为套管式换热器结构。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包括外壳、毛细芯,所述毛细芯套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毛细芯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形成所述液体管道,所述毛细芯外侧的所述外壳上构造有所述蒸汽管道。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有多组,多组所述蒸发器相互并联;和或,所述冷凝器有多组,多组所述冷凝器相互并联。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侧壁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将现有车辆中的空气调节系统改进为基于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控制原理的空气调节系统,具体的,无需传统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及提供循环动力,而使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尤其简化,最为重要的,由于不再采用压缩机,因此该技术方案中的车辆在结构上更加简单、紧凑,不再存在由于压缩机运转造成的振动及噪声,空气调节系统中的零部件简单,可靠性更高,系统的运维成本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蒸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蒸发器;11、外壳;12、毛细芯;13、中空腔;2、冷凝器;3、储液器;4、液体管道;41、过冷器;5、蒸汽管道;51、隔离器;6、辅助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例如客车等,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布设有空气调节系统,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基于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控制原理实现对所述车体内的空气温度的调节。该技术方案中,将现有车辆中的空气调节系统改进为基于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控制原理的空气调节系统,具体的,无需传统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及提供循环动力,而使所述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尤其简化,最为重要的,由于不再采用压缩机,因此该技术方案中的车辆在结构上更加简单、紧凑,不再存在由于压缩机运转造成的振动及噪声,空气调节系统中的零部件简单,可靠性更高,系统的运维成本显著降低。具体的,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蒸发器1、冷凝器2、储液器3,所述蒸发器1的第一进口端通过液体管道4与所述冷凝器2的第二出口端贯通,所述蒸发器1的第一出口端通过蒸汽管道5与所述冷凝器2的第二进口端贯通,所述储液器3与所述第一进口端选择性贯通,所述储液器3用于工质温度调控和蒸发器的启动,还可以在载有热负荷及反重力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压力充装及储存过量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管道4上设置有过冷器41,以提高工质的液化程度,以保证所述液相工质具备一定的过冷度,也即保证所述工质在流出所述冷凝器2后的液相成分的比例,优选地,在所述液体管道4上与所述第二出口端之间设置有隔离器51,以防止气相工质进入所述液体管道4中。

优选地,所述液体管道4还通过辅助泵6与所述冷凝器2可选择性贯通连接,当系统中毛细力推动力不足时,也即室外温度过高或者室内需求冷凉过大的时候,通过所设置的辅助泵6增大工质的流动性,从而能够保证冷量满足温度调节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1和/或冷凝器2为套管式换热器结构,从而使所述蒸发器或者冷凝器2更加适用于在车辆中的安装,另外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结构,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气相与液相),这有利于相变的顺利进行。具体的,所述蒸发器1包括外壳11、毛细芯12,所述毛细芯12套装于所述外壳11内,所述毛细芯12具有中空腔13,所述中空腔13形成所述液体管道4,所述毛细芯12外侧的所述外壳11上构造有所述蒸汽管道5,此种结构的蒸发器1由于液体管道4为所述毛细芯12包围形成,而毛细芯12的外侧周围则环抱有多个最终汇总的蒸汽管道5,从而使所述蒸发器1的结构尤其简单、紧凑,且毛细力作用更强。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1有多组,多组所述蒸发器1相互并联;和或,所述冷凝器2有多组,多组所述冷凝器2相互并联。更进一步的,所述相互并联的蒸发器1可以将若干个形成一组而设置在所述车体侧壁内,更为具体的,一部分设置在车体左侧的侧壁内,而另一部分则设置在车体右侧的侧壁内,从而能够实现对车体内温度的分区域控制,同样的道理,所述相互并联的冷凝器2可以将若干个形成一组而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内,更为具体的,一部分设置在车体左侧的顶部上,而另一部分则设置在车体右侧的顶部上,从而能够使多个所述冷凝器均布在车体的顶部,这样能够使所述冷凝器2在车体顶部的占用空间最小,一方面能够增大车体内部空间尺寸的设计,另一方面,也利于将所述冷凝器2隐藏于车体顶部,增加车辆的外观美感。

具体应用方面在启动所述空气调节系统之前,应首先保证所述蒸发器1、冷凝器2、液体管道4等部件为液相工质完全浸渍。前述的气相工质或者液相工质例如可以是氨或者乙醇等。

在启动时,所述蒸发器1从所述车体内吸收热量,热量通过蒸发器外壳11传给毛细芯12外表面及处于液体管道4内的液相工质,液相工质受热后蒸发汽化,形成气相工质后经所述蒸汽管道5进入所述冷凝器2,气相工质在所述冷凝器2放出热量而凝结形成液相工质,在所述毛细芯12的毛细力作用下,形成液相工质再次回到所述蒸发器1中,从而形成空调调节的循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