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413发布日期:2019-04-20 05:4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



背景技术:

汽车水杯托架是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通常设置在汽车副仪表盘上,以便于驾乘人员放置水杯,满足长时间驾驶时驾乘人员的饮水需要。而现有的水杯托架放置水杯时较为不便,因为不同驾驶员选用的水杯不同,当水杯高度较低时,会完全置于水杯托架内,不方便取出。当水杯高度较高时,其重心也偏高,伴随车辆的急刹等动作,有可能从水杯托架内飞出,发生碰撞而引起危险。而且水杯不能完全放置在水杯托内部时,中央扶手滑移过程中会与水杯干涉,造成扶手的滑移功能失效。因此,现有车辆上的水杯托架经常遭弃用,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以能够主动调整水杯托架的深度,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设置于车辆上,其包括:

基体,相对于车身固定,具有环形的侧壁;

筒体,经所述基体的底部嵌入;且所述筒体可沿所述基体的轴向滑动,并可在构造于所述基体轴向方向上的若干预设位置停留并保持;

复位组件,设于所述基体和所述筒体之间,且所述复位组件被构造为驱使所述筒体向顶部的所述预设位置滑动;

保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基体上的卡合组件,以及随动于所述筒体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因与所述卡合组件的卡接或卡接脱离而构成所述筒体的停留或复位

进一步的,于所述基体和所述筒体的外壁上沿径向向外分别延伸有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复位组件为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

进一步的,由所述基体的底部且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向上延伸设有外凸的第一滑槽,并于所述基体的侧壁上构造有平行于所述基体径向且与所述第一滑槽交叉的第二滑槽;所述定位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卡合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

卡合部,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以构成与所述定位组件的卡接或卡接脱离;

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卡合部连接,以驱使所述卡合部向与所述定位组件构成卡接的方向滑动;

牵引部,由所述卡合部的滑动驱动而可在牵引状态和非牵引状态之间转换,且处于所述牵引状态的所述牵引部,可牵引所述卡合部而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定位组件保持卡接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部包括:

牵引块,固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于所述牵引块上构造有沿所述基体径向布置的牵引槽;

摆杆,一端与所述卡合部铰接,另一端具有挡杆,且所述挡杆可因所述卡合部的滑动驱动而滑入或滑出所述牵引槽。

进一步的,于所述牵引块上还构造有与所述牵引槽一端连通的导向槽,以及与所述牵引槽和所述导向槽连通的回程槽。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定位部,间隔布置于筒体轴向方向上的若干,且各所述定位部包括与所述卡合部构成卡接配合的阻挡部,以及承受压力而推开所述卡合部的第一顶推单元;所述挡杆因所述第一顶推单元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卡合部的推动而在所述导向槽内往复运动。

解锁部,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上方,且所述解锁部具有推动所述卡合部而使所述挡杆由所述导向槽落入所述牵引槽的第二顶推单元,

还原部,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下方,且所述还原部具有推动所述卡合部而使所述挡杆由所述牵引槽经所述回程槽返回至所述导向槽的第三顶推单元。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为对称分置于所述定位组件的两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设置有相对于车辆固定的基体以及可沿基体轴向滑动的筒体,筒体可在基体轴向方向的若干位置停留并通过保持机构保持在该位置。通过调整筒体与基体的相对位置来调整水杯托架的深度,能满足不同高度水杯放置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通过在基体和筒体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来提供筒体向上移动的复位力,结构简单、有效。

(3)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设置便于卡合组件和定位组件的定位安装。

(4)由卡合部的滑动驱动牵引部在牵引状态和非牵引状态之间的转换,可使筒体的复位操作简单、方便。

(5)导向槽以及回程槽的设置可保证牵引部在牵引状态和非牵引状态之间的快速转换。

(6)两组定位组件的设置使水杯托架深度调整的过程平稳。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卡合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牵引块内各槽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盖板与第二滑槽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体,11-第一安装支架,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盖板,2-筒体,21-第二安装支架,3-复位组件,4-保持机构,41-卡合组件,411-卡合部,4111-本体,4112-延长杆,41121-第一斜面,41122-第一平面,412-第二弹性件,413-牵引部,4131-牵引块,41311-牵引槽,41312-导向槽,41313-回程槽,4132-摆杆,41321-挡杆,42-定位组件,421-定位部,4211-阻挡单元,4212-第一顶推单元,422-解锁部,4221-第二顶推单元,423-还原部,4231-第三顶推单元,424-第一连接处,425-第二连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设置于车辆上。如图1至图3所示,该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基体1,由基体1的底部嵌入并可沿基体1轴向方向滑动的筒体2,且筒体2可在基体1轴向方向的若干预设位置停留并保持。此外,该深度可调的水杯托架还包括设于基体1和筒体2之间,以驱使筒体2向顶部的预设位置滑动的复位组件3,以及使筒体2在各预设位置停留并保持的保持机构4。

本实施例中,基体1的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具有圆环形的侧壁;筒体2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有圆环形的侧壁和承载水杯的底壁。筒体2从基体1的底部嵌入,并可沿基体1的轴向滑动,显然的,当筒体2向上滑动时,由基体1与筒体2共同构成的水杯托架的深度变浅,当筒体2向下滑动时,水杯托架的深度变深。

复位组件3的设置能够自动驱使筒体向上方滑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在基体1和筒体2的侧壁上沿同一方向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安装支架11和第二安装支架21。复位组件3则为连接在第一安装支架11和第二安装支架2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11高于第二安装支架21设置,此时,该第一弹性件为拉簧。当然,也可以在基体1向下延伸并将第一安装支架11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21的下方,此时,该第一弹性件则为弹簧。为了提高筒体2运动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复位组件3为对称布置在基体1两侧的两个。

保持机构4能够使筒体2在构造于基体1轴向方向上的若干预设位置停留并保持,阻止复位组件3对筒体2向上的驱使,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水杯放置的需要。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保持机构4具体包括设于基体1上的卡合组件41,以及随动于筒体2的定位组件42。外部操作人员向下按压筒体2时,卡合组件41可选择性的与设于定位组件42上的、如下述的若干定位部421之一构成卡接配合,并可在按压消失后阻止复位组件3对筒体2的拉升,使筒体2可停留并保持在该位置上。

为了便于卡合组件41和定位组件42的定位安装,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由基体1的底部沿基体1的轴向方向且向上延伸设有外凸的第一滑槽12,并于基体1的侧壁上构造有平行于基体1轴向且与第一滑槽12交叉的第二滑槽13。定位组件42设置在第一滑槽12内,并可在第一滑槽12内导向滑动。卡合组件41设置在第二滑槽13内,并可在两滑槽的交叉处与定位组件42构成卡接配合。且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滑槽13上设置有卡扣槽,以在卡合组件41安装后,在第二滑槽13上扣合盖板14,以更加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卡合组件41具体包括在第二滑槽13内导向滑动、以构成与定位组件42卡接配合或卡接脱离的卡合部411,驱使卡合部411向靠近定位组件42方向滑动的第二弹性件412,以及由卡合部411的滑动驱动可在牵引状态和非牵引状态之间转转的牵引部413。当牵引部413处于牵引状态时,牵引部413构成对卡合部411的牵引,以阻止第二弹性件412对卡合部411的驱使,使卡合部411与定位组件保持卡接脱离。

卡合部411的结构如图6所示,其具有在第二滑槽13内导向滑动的本体4111,在本体4111的一端设置有向定位组件42延伸的延长杆4112,该延长杆4112可与定位组件42构成卡接配合。且在该延长杆4112的末端的上侧边设置有第一斜面41121,以便于定位组件42对延长杆4112也即卡合部411的推动,方便延长杆4112在各预设位置之间的转移,从而调整深度。

当筒体2受到外部操人员向下的推力时,下述的定位部421会推开延长杆4112。在该定位部421与延长杆4112脱离后,第二弹性件412会驱使延长杆4112向靠近定位组件42的方向移动,使延长杆4112与上层的定位部421卡接,直至完成水杯托架深度的调整。为便于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12为固定在本体4111背离延长杆4112一侧的弹簧。当然,也可为固定在本体4111与延长杆4112相同一侧的拉簧。

由于延长杆4112会在第二弹性件412的作用下自动与定位组件42卡接,因此,外部操作人员只能推动筒体2向下滑动,使水杯托架从一个预设位置下移到另一个预设位置,而不能直接使筒体2上升。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可阻止卡合部411与定位组件42卡接的牵引部413。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牵引部413具体包括设置在第二滑槽13内,且位于卡合部411背离定位组件42一侧的牵引块4131,并于牵引块4131上构造有沿基体1轴向布置的牵引槽41311。还包括一端与本体4111铰接的摆杆4132,且相对于与本体4111铰接的一端,在摆杆4132的另一端设有挡杆41321,该挡杆41321可由卡合部411的滑动驱动而滑入牵引槽41311内,或从牵引槽41311内滑出。当挡杆41321位于牵引槽41311内时,由于被牵引槽41311锁所阻挡,卡合部411不能被第二弹性件412驱动,以使卡合部411与定位组件42保持卡接脱离状态。

为使档杆能够在牵引槽41311内滑入或滑出。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42具体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定位部421,该定位部421即对应上述的预设位置。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定位部421具体包括与卡合部411构成卡接配合的阻挡单元4211,以及承受压力而推开卡合部411的第一顶推单元4212。第一顶推单元4212具体为设于各定位部421下方的第二斜面,当定位部421随着筒体2受到向下的推力时,第二斜面会形成对第一斜面41121沿着基体1径向方向上的分力,从而可推开卡合部411,以使卡合部411在各定位部421位置之间转换。而阻挡单元4211具体为设于定位部421上方的第二平面,该第二平面可与延长杆4112下方的第一平面41122搭接,在向下的推力消失后,阻止筒体2在复位组件3带动下的上升。

卡合部411在各定位部421之间转移时,由于第一顶推单元4212和第二弹性件412会带动卡合部411往复滑动,挡杆41321也会随之移动,而此时需要牵引部413处于非牵引状态。为使挡杆41321能够有序滑动,本实施例中在牵引块4131内还设有一端与牵引槽41311连通的导向槽41312,并在牵引块4131上设有分别与导向槽41312和牵引槽41311连通的回程槽41313。当卡合部411在各定位部421之间转移时,挡杆41321在该导向槽41312内往复运动。

当需要筒体2上升时,需要牵引部413处于牵引状态,以阻止卡合部411与各定位部421的卡接。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定位部421的上方还设置有解锁部422,该解锁部422具有对卡合部411的推程大于第一顶推单元4212的第二顶推单元4221。在受到向下的外力推动时,当第二顶推单元4221与卡合部411接触,并推动卡合部411移动,而由于其对卡合部411的推动距离较远,会使挡杆41321从导向槽41312内落入牵引槽41311。且为了方便挡杆41321落入,并便于对挡杆41321的牵引。本实施例中,牵引槽41311的上方和下方均倾斜设置,使牵引槽41311成倒“v”形。落入牵引槽41311内的挡杆41321由于受到阻挡,并由第二弹性的拉力下保持平衡,从而限制卡合部411的移动,此时卡合部411与定位部421保持卡接脱离。筒体2会在复位组件3的带动下上升。

为了使筒体2到达顶部位置后,挡杆41321能从牵引槽41311内滑出,以使水杯托架下次深度调整时卡合部411能够与定位部421卡接配合。本实施例中,在各定位部421的下方设置有还原部423。该还原部423具有对卡合部411的推程略大于第二顶推单元4221的第三顶推单元4231,以使挡杆41321从牵引槽41311落入回程槽41313。此时,筒体2在复位组件3的作用下保持在最高位置,挡杆41321处于回程槽41313左侧的位置。当筒体2再次受到向下的推动力时,挡杆41321会因第二弹性件412的对卡合部411的驱使而向右滑动。

为使挡杆41321能由回程槽41313返回到导向槽41312,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回程槽41313包括平行于基体1径向的水平段,以及与导向槽41312连接的大致呈倒“v”形的圆弧过渡段。在第二弹性件412的驱使下,挡杆41321会滑入圆弧过渡段内,并停留在“v”形的尖角处。然后在顶层的定位部421推动下,滑入导向槽41312。为了使挡杆41321能够滑入过渡段的尖角处,本实施例中,底层的定位部421与还原部423的第一连接处424深于各定位部421之间的第二连接处425。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顶推单元4231对卡合部411的推力需要由复位组件3提供,若复位组件3力度过大,还原部423与卡合部411的撞击会降低水杯托架的使用寿命。若复位组件3的力度过小,可能造成还原部423无法推开卡合部411,影响水杯托架的正常使用。为此,本实施例中,第三顶推单元4231为弧形设置,以在复位组件3对定位组件42相同作用力的情况下,使第三顶推单元4231能够提供较大的水平分力。

上述的卡合组件41和定位组件42为单个配合时,是可行的。但为了筒体2滑动的平稳性,如图4所示,定位组件42和卡合组件41均为对称布置的两组。

通过上述设置,驾乘人员通过向下按压水杯带动筒体2下降,即可使水杯托架的深度变深,且具有多种深度选择,以满足不同水杯高度的需要。而如果需要水杯托架深度变浅,驾乘人员只需按压水杯使筒体2到达底部,即可使筒体2在复位组件3的带动下回复到顶部,即水杯托架深度最浅的位置,直至下次深度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