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9272发布日期:2019-07-03 04:5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涉及在外装面具有显示影像的显示部的汽车。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方案:将汽车不仅作为移动机构进行使用,而且作为广告机构进行利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汽车等交通工具外表面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侧面设置有液晶画面的广告塔兼用交通工具。根据该技术,广告能够移动,能够在较宽的范围进行宣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825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交通工具中,液晶画面的下端位于比车轮的顶部靠上方的位置,与车辆的尺寸相比,液晶画面的尺寸通常较小。若液晶画面等的显示部较小,则来自周围的关注度会相应地下降,宣传、引起注意的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宣传、引起注意的效果的汽车。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汽车的特征在于,具备:大致箱型的主体、配设于车辆的四角的车轮、以及配设于所述主体的侧部的外装面并显示影像的侧方显示部,所述侧方显示部在上下方向上扩展至比所述车轮的顶部靠下侧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扩展至比所述车轮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外侧的位置,所述侧方显示部的下端缘向上方弯曲或弯折,以使车辆前后方向端部避开所述车轮。

通过设为该结构,能够得到相对于汽车的尺寸稍大的侧方显示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宣传、引起注意的效果。

也可以是,所述车轮具有:一对第一前轮,所述一对第一前轮配设于所述车辆的前端附近且宽度方向两端;一对第二前轮,所述一对第二前轮相邻地配设于所述第一前轮的后方;一对第一后轮,所述一对第一后轮配设于所述车辆的后端附近且宽度方向两端;以及一对第二后轮,所述一对第二后轮相邻地配设于所述第一后轮的前方,所述侧方显示部在前后方向上扩展至比所述第一前轮以及所述第一后轮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外侧的位置。

通过将汽车设为八轮结构,从而能够减轻施加于一个车轮的载荷,因此,能够减小各车轮的直径。并且,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车厢空间以及侧方显示部的显示空间。另外,由于侧方显示部越过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的第一前轮以及第一后轮而扩展至外侧,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大相对于汽车的尺寸的侧方显示部的尺寸。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汽车通过将配设于前端的前端单元、配设于后端的后端单元、以及配设于所述前端单元与所述后端单元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中间单元在前后方向上机械连结且电连结而构成,所述前端单元、所述后端单元及所述中间单元分别具备设置在其侧部的外装面上的显示器,所述侧方显示部由多个所述显示器构成。

通过设为该结构,从而能够根据用途而自由地变更汽车的尺寸。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所述中间单元的侧部设置有遍及该中间单元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的上下车用开口、和对所述上下车用开口进行开闭的车门,构成所述侧方显示部的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车门的大致整个面上。

通过将设置于一个中间单元的上下车用开口设为遍及该中间单元的整个宽度的尺寸,从而能够在将这些中间单元组合而成的汽车上设置无立柱的较大的上下车用开口。另外,通过将车门的大致整个面设为显示器,从而能够得到较大的侧方显示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汽车具有三个以上的中间单元,所述车门是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车门,在车门敞开时,两个以上的滑动车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设于所述前端单元或所述后端单元的侧方。

通过设为该结构,能够防止在车门敞开时上下车用开口的一部分被车门覆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汽车在车辆前后方向两端具有一对车辆端部,各车辆端部具有作为车辆前部的功能和作为车辆后部的功能这双方,在使所述汽车的行进方向反转时,使所述车轮的旋转方向反转,并且对所述一对车辆端部的功能进行切换,以使反转前的车辆前部成为车辆后部,使反转前的车辆后部成为车辆前部。

通过设为该结构,不用使汽车u形转向,就能够使行进方向反转,因此,能够迅速且在较窄的空间使行进方向反转。

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汽车,能够得到相对于汽车的尺寸稍大的侧方显示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宣传、引起注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的立体图。

图2是汽车的侧视图。

图3是汽车的主视图。

图4是按每个单元划分一个汽车而得到的图。

图5是短型结构的汽车的图。

图6是长型结构的汽车的图。

图7是车门敞开时的汽车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车门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9a是示出车门的滑动的情形的图。

图9b是示出车门的滑动的情形的图。

图9c是示出车门的滑动的情形的图。

图9d是示出车门的滑动的情形的图。

图9e是示出车门的滑动的情形的图。

图10是示出车门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11a是说明车轮的反转动作的图。

图11b是说明车轮的反转动作的图。

图12a是示出使汽车回转的情形的图。

图12b是示出使汽车回转的情形的图。

图13是说明车轮与地板面板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汽车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汽车10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汽车10的侧视图,图3是汽车10的主视图。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汽车10主要作为能够移动的商务空间进行利用,通过自动驾驶而在公路上行驶。该汽车10的利用形态能够适当变更,例如,汽车10也可以作为陈列销售各种商品的小卖店、烹调并提供饮料和食物的饮食店等店铺而进行使用。另外,作为其他形态,汽车10也可以作为用于进行办公作业、与顾客的会面等的办公室而进行使用。另外,汽车10也可以作为输送顾客、货物的出租车、公交车、运送用车辆而进行使用。另外,汽车10的利用场景并不限于商务,例如,汽车10也可以作为个人的移动机构进行使用。

汽车10具备多个用于检测外部环境的传感器,基于由这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而自动地在公路上行驶。另外,在汽车10上还搭载有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搭载于其他汽车10的通信终端、顾客所持有的便携终端等)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作为该汽车10的运用形态,可以考虑各种形态,例如从汽车10经由通信设备向顾客通知该汽车10的位置信息、商务内容(店铺名称、售卖商品列表等)。从顾客经由通信设备向汽车10通知顾客的位置信息、顾客的要求(外卖服务的请求、店铺的移动请求等)。然后,接收到顾客的要求的汽车10的乘员执行与该要求相应的处理。

接着,对这样的汽车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汽车10具有前端面及后端面大致垂直地立起的大致箱型的主体,而不具有发动机罩、行李箱。在汽车10的四角各设置有两个车轮,合计设置有八个车轮。更具体而言,汽车10具有:配设于前端附近且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第一前轮12f1、相邻地配设于第一前轮12f1的后方的一对第二前轮12f2、配设于后端附近且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第一后轮12r1、以及相邻地配设于第一后轮12r1的前方的一对第二后轮12r2。此外,以下,在不区分第一、第二的情况下,省略字母f、r后的数字,称为“前轮12f”、“后轮12r”。另外,在不区分前轮以及后轮的情况下,统称为“车轮12”。

像这样,通过将汽车10设为八轮结构,从而与四轮结构相比,能够减轻施加于一个车轮12的载荷,能够减小各车轮12的直径。并且,由于车轮12成为小径,所以能够降低车厢的地板高度,能够较宽地确保车厢空间。另外,由于车轮12成为小径,所以能够较宽地确保后述的显示部16的显示面积,对于这点随后叙述。

在主体的前部、后部及侧部的外装面设置有显示影像的前方显示部16f、后方显示部16r、侧方显示部16s。此外,以下,在不区分前方、后方、侧方的情况下,省略附加字母,称为“显示部16”。在图1~图3中,施加了淡墨剖面线的部位示出了作为显示部16发挥功能的范围。在显示部16显示的影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显示商品、服务的广告、宣传用的影像。作为广告、宣传用的影像,例如有利用汽车10进行经营的店铺的名称、售卖商品的图像等。另外,显示部16也可以显示示出汽车10的驾驶状况的信息(例如示出行进方向、路线变更方向的信息等)、向周围的消息等。

各显示部16由一个以上的显示器构成。作为构成显示部16的显示器,例如能够列举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这些显示部16的显示器既可以是不使光透过的不透明显示器,也可以是在不显示影像的情况下使光透过的透明显示器。

在此,在将不透明显示器配设于主体的前部、后部及侧部的情况下,无法设置用于对外部环境进行视觉辨识的车窗。但是,如上述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汽车10通过自动驾驶进行行驶。因此,由于乘员不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视觉辨识,所以即使主体的外装面的大部分由不透明显示器覆盖,也不会有问题。但是,出于与驾驶不同的理由,也有可能存在想要对外部的环境进行视觉辨识这样的期望。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车厢内也配置显示器,在该车厢内显示器上显示由为了自动驾驶而安装的光学相机等拍摄到的车外的影像。

另外,作为其他形态,也可以使用透明显示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该透明显示器作为汽车10的车窗玻璃。即,预先在汽车10的主体形成作为车窗发挥功能的开口,并在该开口嵌入透明显示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整透明显示器的影像的显示范围、密度来调整车窗玻璃的透过度。换言之,透明显示器能够作为浓度可变的烟雾车窗(日文:スモークウィンドウ)进行利用。

另外,在本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显示部16的广告宣传效果、引起注意的效果,使显示部16的尺寸比汽车10的尺寸大。特别是,使容易从车外进行视觉辨识的侧方显示部16s为占据该汽车10的侧部的大部分的尺寸。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配设于汽车10的侧部的侧方显示部16s在上下方向上从主体的上端附近扩展至相比于车轮12的顶部位于下侧的位置。另外,侧方显示部16s在前后方向上扩展至比第一前轮12f1的后端及第一后轮12r1的前端(即车轮12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其结果是,侧方显示部16s的下端缘以使其前后方向端部避开车轮12的方式向上方弯曲或弯折。而且,换言之,侧方显示部16s成为虽然其下侧的两个角以避开车轮12的方式被切口但越过该车轮12地扩展那样的尺寸、形状。像这样,通过将侧方显示部16s设为一边避开车轮12一边越过该车轮12地扩展的尺寸、形状,从而能够相对于汽车10的尺寸得到大型的侧方显示部16s。作为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方显示部16s的宣传、引起注意的效果。

另外,在本例中,配设于汽车10的前部以及后部的前方显示部16f以及后方显示部16r也尽可能地大型。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前方显示部16f以及后方显示部16r的下端位于比车轮12的顶部靠下侧的位置。另外,汽车10的前部以及后部的上端朝向车顶倾斜,前方、后方显示部16f、16r延伸至该倾斜面。

这样的汽车10通过将多个单元14e、14i组合而构成。图4是按单元14e、14i划分一个汽车10而得到的图。本例的汽车10具有一对端部单元14e、和配设于该一对端部单元14e之间的多个中间单元14i。此外,以下,在不区分端部和中间的情况下,仅称为“单元14”。端部单元14e是作为汽车10的前部(前端单元)或后部(后端单元)发挥功能的单元。即,在本例的汽车10中,前部(前端单元)和后部(后端单元)为完全相同的结构。各端部单元14e具有作为后轮12r或前轮12f发挥功能的四个车轮12。另外,在端部单元14e的侧部配设有以避开该车轮12的方式配设的显示器18。端部单元14e的前后方向的一端被堵塞,并构成车辆前端面或后端面。另外,端部单元14e的前后方向的另一端较大地开口,并能够与中间单元14i的内部空间连通。此外,在本例中,将车辆的前部以及后部设为相同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它们设为彼此不同的结构。也可以使用结构彼此不同的前部单元以及后部单元来代替相同的结构的一对端部单元14e。

中间单元14i是其前后方向两端较大地开口的大致方筒状的单元14。该中间单元14i具有构成车厢的一部分的容器型上部、和配设于该容器型上部的下部(即车厢地板面板的下部)的地板下部电池。另外,在容器型上部的侧部设置有成为上下车口的上下车用开口24、和对该上下车用开口24进行开闭的车门22(参照图7)。构成上述侧方显示部16s的显示器18配设于车门22的外装面的大致整个面。另外,上下车用开口24遍及中间单元14i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因此,如图7所示,在将车门22打开的情况下,在汽车10的侧部没有立柱等,能够得到一个大的上下车用开口24。

此外,如图7所示,在将上下车用开口24设为无立柱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主体的强度,优选的是,该上下车用开口24仅设置于汽车10的一侧部,在相反侧的侧部不设置上下车用开口24。当然,若在上下车用开口24或车厢内设置立柱等框架,则上下车用开口24也可以设置于汽车10的两侧部。

中间单元14i能够与端部单元14e或其他中间单元14i机械连结且电连结。该连结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各单元14的端面设置能够与其他单元14的端面机械连结的连结机构。另外,作为其他形态,各单元14也可以使用与该单元14分开设置的连结构件(例如连结用车篷等)而机械地连结。另外,各单元14也可以使用各种连接器进行电连接。因此,构成侧方显示部16s的多个显示器18也以作为彼此联动的一个画面发挥功能的方式进行电连接。这样的各单元14的连结既可以在工厂等生产现场进行,也可以在汽车经销商、汽车10的所有者所拥有的场地内等进行。

配设于一个汽车10的中间单元14i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汽车10可以为在两个端部单元14e之间配设有两个中间单元14i的“中型”结构。另外,作为其他形态,汽车10既可以如图5所示为具有一个中间单元14i的“短型”结构,也可以如图6所示为具有四个中间单元14i的“长型”结构。另外,至此,仅将端部单元14e和形成无立柱的上下车用开口24的中间单元14i这两种进行组合,但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三种以上的单元14。例如,也可以除了此前说明的中间单元14i之外还将配设于一对端部单元14e的中间且具备车轮12的单元、在上下车用开口24设置有立柱的单元等组合,或者,将配设于一对端部单元14e的中间且具备车轮12的单元、在上下车用开口24设置有立柱的单元等组合来代替该中间单元14i。

如上所述,在中间单元14i的侧部设置有车门22,该车门22只要能够使上下车用开口24完全开口即可,其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因此,例如,设置于中间单元14i的车门22也可以是滑动车门。如图7所示,滑动移动后的车门22以覆盖端部单元14e的侧部的方式位于端部单元14e的侧方。而且,也可以在车门敞开时,使两个以上的滑动车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这样,通过使两个以上的滑动车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从而能够将全部的车门22配置在端部单元14e的侧方,能够较宽地打开上下车用开口24。

此外,在将车门22设为滑动车门的情况下,设置对该车门22的滑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的结构可以考虑各种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导轨30和滑动辊32来构成车门22的滑动机构。图8是示出滑动机构的一例的图,且是汽车10的下部周边的概略纵剖面。在图8中,纸面右侧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纸面上侧为车辆上侧。

在图8的例子中,在车门22的下部设置有滑动辊32。另外,在电池搭载面34设置有对滑动辊32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的导轨30。即,地板下部电池36设置于地板面板38的下部,但在该地板面板38与地板下部电池36的搭载面34之间存在有少许空间。导轨30设置于该空间。另外,同样的滑动辊32以及导轨30也设置于车门22的上部以及汽车10的上部。

图9a~图9e是从上表面观察载置于电池搭载面34的导轨30的图,且是示出车门22的滑动的情形的图。在图9中,纸面下侧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纸面左侧为前后方向端部侧。另外,图9所示的导轨30是用于使在前后方向上连续排列的两扇车门22沿一个方向滑动并使之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导轨30。以下,将两扇车门22中的靠前后方向端部的车门22称为“端部车门22e”,将剩余的车门22称为“中央车门22c”。

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导轨30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三列滑动轨道30a、和为了连结三列滑动轨道30a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变换轨道30b。另外,设置于车门的下部的滑动辊32沿着这些轨道30a、30b移动,并且还能够进行90度的回转。此外,该滑动辊32由电动机等驱动。

在使车门22敞开时,如图9所示,根据需要,使车门22一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换轨,一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若具体地说明,则在车门22关闭时,如图9a所示,端部车门22e以及中央车门22c的滑动辊32均位于最内侧的滑动轨道30a。在将车门22打开时,首先,如图9b所示,使各滑动辊32回转90度,以便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之后,沿着变换轨道30b使滑动辊32向外侧移动一列的量。然后,如图9c所示,使各滑动辊32再次回转,以便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之后,使各滑动辊32沿着正中央的滑动轨道30a向端部侧移动。之后,若端部车门22e到达端部单元14e的侧方,则如图9d所示,仅使中央车门22c的滑动辊32回转90度,之后,使其沿着变换轨道30b移动,由此,仅使中央车门22c向外侧移动一列的量。然后,如图9e所示,若使中央车门22c沿着最外侧的滑动轨道30a滑移到前后方向端部侧,则完成车门22的打开动作。

此外,在此说明的车门22的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将上下车用开口24较大地打开即可,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在上述说明中,使用轨道使车门22滑动,但例如也可以利用磁力来使车门22滑动。

另外,车门22不限于滑动车门,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车门。例如,如图10所示,车门22也可以是通过绕设置于其上端的铰链40转动而向上方弹起的弹起式车门。此时,为了降低弹起后的车门22的突出量,可以在车门22的高度方向中央设置使该车门22弯折为两个以上的追加的铰链42。另外,弹起后的车门22也可以收容于汽车10的车顶里侧。总之,通过设为在敞开时使车门22移动到不与上下车用开口24重叠的位置的结构,从而能够得到较大的开口。此外,设置于各车门22的外装面的显示器18既可以在该车门22成为打开状态的时间点将电源关闭,也可以保持电源接通的状态不变而持续显示影像。

在此,如由此前的说明明确可知的那样,本例的汽车10在车辆前后方向两端具有一对端部单元14e(车辆端部)。该两个端部单元14e具有作为车辆前部的功能和作为车辆后部的功能这双方。例如,通常,在车辆前部设置有前照灯,在车辆后部设置有车尾灯。如图3所示,在本例的端部单元14e设置有作为前照灯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车尾灯发挥功能的车灯20。该车灯20在端部单元14e作为车辆前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周边环境的亮度而以适合于前照灯的颜色(白色等)点亮,在端部单元14e作为车辆后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制动器的使用状况等而以适合于车尾灯的颜色(红色等)点亮或闪烁。

并且,在本例的汽车10中,在使该汽车10的行进方向反转时,使车轮12的旋转方向反转,而不使该汽车10进行u形转向。并且,与该汽车10的行进方向的反转联动地对两个端部单元14e的功能进行切换,以使在反转前作为车辆前部发挥功能的端部单元14e作为车辆后部发挥功能,使在反转前作为车辆后部发挥功能的端部单元14e作为车辆前部发挥功能。由此,不用使车辆u形转向就能够使行进方向反转。

此外,本例的汽车10为在各车轮12的内部配设有行驶用电动机的轮内电动机方式。并且,如图11a所示,在该车轮12的轴向外侧端面设置有轮罩44。在该轮罩44设置有向行驶用电动机(轮内电动机)送入冷却风的管道。在使汽车10的行进方向反转时,如图11b所示,使轮罩44旋转,以使该管道的进气口46的朝向旋转180度。由此,进气口46始终朝向行进方向前侧,能够将行驶风有效地取入到管道内。另外,在轮罩44附设有显示行进方向的标识48(例如箭头等),通过使轮罩44旋转,从而该标识48的朝向也反转180度。并且,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向周围通知汽车10的行进方向。此外,轮内电动机的结构由于能够采用周知的公知技术,所以省略在此的详细说明。

另外,如上所述,这样的车轮12在汽车10的四角各设置有两个,合计设置有八个。在本例中,在使汽车10较大地回转时,仅使该八个车轮12中的外侧四个车轮12(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转向。具体而言,首先,如图12a所示,首先仅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向下方下降,并使第二前轮12f2以及第二后轮12r2向空中浮起。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12b所示,仅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回转并进行行驶。在回转动作完成的情况下,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上升,再次以八轮进行行驶。

通过设为该结构,从而能够使汽车10当场回转,能够提高转小弯的性能。另外,由于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配置于车辆前后方向外侧,所以能够较大地回转,而不会与地板面板38发生干涉。参照图13对这点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第一前轮12f1、第二前轮12f2与地板面板38的位置关系的图。在该图13中,圆c1以及圆c2分别示出了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二前轮12f2的回转所需要的空间。

如图13所示,在本例中,第二前轮12f2位于比地板面板38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并且,第二前轮12f2的侧缘接近地板面板38的侧缘。因此,在想要使第二前轮12f2较大地回转时,会产生该第二前轮12f2与地板面板38的干涉。另一方面,第一前轮12f1的旋转中心且回转中心位于比地板面板38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而且,地板面板38的前端缘描绘出了向前方凸出的弧,随着靠近前方而宽度变窄。因此,即使第一前轮12f1较大地回转,也难以产生该第一前轮12f1与地板面板的干涉。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在接地的状态下回转,但也可以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在空中回转之后接地。即,在回转时,首先,使第二前轮12f2以及第二后轮12r2下降,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浮起,之后,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回转。并且,也可以是,之后,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下降,使第二前轮12f2以及第二后轮12r2上升,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接地。通过设为该结构,从而能够大幅地降低使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回转时的负荷。

另外,上述说明为较大地回转的情况下的动作,在回转量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二前轮12f2以及第二后轮12r2也进行回转。即,也可以保持使八个车轮12f1、12f2、12r1、12r2接地的状态不变,根据需要,使第二前轮12f2以及第二后轮12r2与第一前轮12f1以及第一后轮12r1一起回转。

另外,此前说明的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至少设置于汽车10的侧部的显示部16在上下方向上扩展至比车轮12的顶部靠下侧的位置且在前后方向上扩展至比车轮12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即可,也可以适当变更其他结构。例如,在此前的说明中,举例说明了以自动驾驶进行行驶的汽车10,但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不限于自动驾驶车辆,也可以应用于乘员进行驾驶操作的汽车。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显示部16不限于连结有多个单元14的汽车10,也可以设置于其他汽车10。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汽车10主要在公路上进行行驶,但汽车10也可以仅在特定的私有场地(例如游乐园、大规模设施的停车场、高尔夫球场等)进行行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