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车动力总成后悬置及其布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6303发布日期:2019-04-23 21:26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电动车动力总成后悬置及其布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领域,具体指一种纯电动车动力总成后悬置及其布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发展,特别是纯电动车。传统的汽车动力总成是燃油发动机和变速器,与此不同,电动车动力总成是电动机、减速器。由于电动机壳体并没有安装位,因此需要有效布置动力总成,并额外设计辅助安装总成。目前很多动力总成都是通过悬置支架与车身纵梁直接相连接,而电动机高度与悬置支架在z方向上高度差较大,故导致悬置支架的支臂较长,易发生支臂断裂,且动力总成相对位移过大,使动力总成使用可靠性大大降低,并且吸收冲击振动的效果差,很难满足整车的nvh要求,因此需要有效布置动力总成,并额外设计辅助安装总成。

技术术语解释:nvh指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声振粗糙度),以上三者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是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和最表面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电动车动力总成后悬置及其布置系统,采用动力总成三点式悬置于后副车架的布置形式,解决了动力总成悬置中隔振性差的问题,提高了动力总成的使用可靠性和汽车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纯电动车动力总成后悬置及其布置系统,包括电动机左前悬总成、左后悬总成、右悬总成、后副车架总成。所述电动机横置与所述减速器通过连接法兰盘螺栓连接,所述动力总成布置于所述后副车架内,所述后副车架总成与车轮转向节为三连杆式连接形式。

所述左前悬支架中心套筒(35)与所述后副车架左前支架(12)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机左前悬软垫(34)将所述软垫定位套圈(33)和所述左前支架中心套筒(35)硫化粘接成一体,所述左前悬支架(1)安装孔与所述减速器(8)前侧安装孔螺栓紧固连接。

所述左后悬支架中心套筒(38)与所述后副车架左后支架安装孔(40)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机左后悬软垫(34)将所述软垫定位套圈(33)和所述左后支架中心套筒(35)硫化粘接成一体,所述左后悬支架(2)安装孔与所述减速器(8)后侧安装孔螺栓连接。

所述右悬安装支架(4)与电动机(6)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右悬安装支架(5)与电动机(6)后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右悬安装支架(3)左右分别与右悬安装支架(5)、右悬安装支架(4)螺栓连接。所述右悬总成与所述右悬安装支架上侧安装孔(39)和安装孔(40)与后副车架右前支架安装孔(29)螺栓连接。

所述电动机(6)右侧与所述右悬安装支架(3)安装孔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机(6)左侧通过所述连接法兰盘(7)安装孔与所述减速器(8)连接。

所述减速器(8)右侧通过所述连接法兰盘(7)安装通孔与所述电动机(6)相连接,所述减速器(8)前侧与左前悬支架(1)安装孔螺栓连接、所述减速器(8)后侧与左后悬支架(2)安装孔螺栓连接,所述减速器(8)与所述左驱动轴(10)、所述右驱动轴(11)相连接。

所述电动机左前悬软垫(34)是一种v型橡胶体支承,所述橡胶体分两块硫化在金属骨架的v型面上,所述悬置软垫定位套圈(33)与所述左前支架中心套筒(35)硫化粘接成一体。

所述电动机左后悬软垫(38)是一种v型橡胶体支承,所述橡胶体分两块硫化在金属骨架的v型面上,所述悬置软垫定位套圈(36)与所述左后支架中心套筒(37)硫化粘接成一体。

所述后副车架左前支架(12)、所述后副车架右前支架(14)、所述后副车架右后支架(17)均有减重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沿车前进方向(以下均为此方向)动力总成悬置的总体布置系统俯视图。

图2为后副车架总成俯视图。

图3为后副车架总成倒视图。

图4位后副车架总成左视图。

图5为后副车架总成右视图。

图6为后副车架总成车身安装支座结构俯视图。

图7为动力总成俯视图。

图8为动力总成右视图。

图9为左前悬总成结构侧视图。

图10位左后悬总成结构侧视图。

图11为右悬总成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所诉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未作相反的说明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沿汽车前进方向的上、下左、右,且与附图中的上、下、左、右一致。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后悬置及其布置系统,包括电动机左前悬总成、左后悬总成、右悬总成、后副车架焊接总成。

所述电动机左前悬总成包括左前悬支架(1)、软垫定位套圈(33)、悬置软垫(34)、支架中心固定套筒(35),所述悬置软垫(34)将所述软垫定位套圈(33)和所述支架中心套筒(35)硫化粘接成一体,中间有中心螺栓进行辅助固定。

所述电动机左后悬总成包括左后悬支架(2)、软垫定位套圈(36)、悬置软垫(37)、支架中心固定套筒(38),所述悬置软垫(37)将软垫定位套圈(36)和所述支架中心固定套筒(38)硫化粘接成一体,中间有中心螺栓进行辅助固定。

所述右悬总成包括右悬安装支架(3)、右悬安装支架(4)、右悬安装支架(5);所述右悬安装支架(3)左右分别与右悬安装支架(4)、右悬安装支架(5)螺栓连接。

所述后副车架焊接总成包括后副车架左前支架(12)、后副车架右前支架(14)、后副车架左纵梁(25)、后副车架右纵梁(15)、后副车架左后支架(23)、后副车架右后支架(17)、后副车架前横梁(13)、后副车架后横梁(18)、后副车架左上臂支架(24),后副车架右上臂支架(16)。

所述动力总成包括所述电动机(6)、所述连接法兰盘(7)、所述减速器(8)、所述左驱动轴(10)、所述右驱动轴(11)。

具体地,所述左前悬支架安装孔与减速器前侧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前悬支架中心固定套筒(35)与后副车架左前支架(12)的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地,所述左后悬支架(2)安装孔与所述减速器(8)后侧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后悬支架中心固定套筒(38)与后副车架左后支架(23)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地,所述右悬安装支架(4)与所述电动机(6)前侧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右悬安装支架(5)与所述电动机(6)后侧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右悬安装支架(3)上侧与后副车架右前支架(14)安装孔螺栓连接。

所述后副车架左前支架(12)与后副车架左纵梁(25)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副车架左前支架(12)与后副车架前横梁(13)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后副车架左后支架(23)与后副车架左纵梁(25)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副车架左后支架(23)与后副车架后横梁(18)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后副车架右前支架(14)与后副车架右纵梁(15)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副车架右前支架(14)与后副车架前横梁(13)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后副车架右后支架(17)与后副车架右纵梁()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后副车架右后支架(17)与后副车架后横梁(18)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诉后副车架总成与车身通过所述后副车架车身安装支座(19)、后副车架安装托板(22)、橡胶衬套(20)、连接螺栓(21)与车身纵梁相连接,进一步增加减震性和隔振性。

需要说明的是,后副车架安装托板(22)与车身纵梁连接方式优先选为螺栓连接,目的为防止二者之间发生振动,如采用焊接固定连接,虽然二者之间不发生振动,但焊接对车身影响较大,易开裂、不易加工、不易维修更换、后期维修成本高。

本发明中,所述电动机(6)横置,动力总成通过左前悬总成、左后悬总成、右悬总成悬置在后副车架总成上,左前悬总成、左后悬总成可承担压缩和剪切两个方向的变形,刚性较大、隔离扭转振动的功能强,右悬总成主要限制动力总成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增强横向稳定性。

所述左驱动轴(10)右侧与所述减速器(8)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轴(10)左侧与左后车轮相连接,所述右驱动轴(11)左侧与减速器相连接,所述右驱动轴(11)右侧与右后车轮相连接。

所述后副车架左前支架(12)、所述后副车架右前支架(14)、所述后副车架右后支架(17)均有合理性的减重凹槽,在保证模态和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自身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