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支撑体及具有该轮胎支撑体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330发布日期:2019-03-20 01:2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轮胎支撑体及具有该轮胎支撑体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支撑体及具有该轮胎支撑体的车轮。



背景技术:

普通轮胎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若发生爆胎极易产生侧滑、掉头、翻车等失控现象,对用户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

现有的安全轮胎在轮辋上安装辅助支撑体,所述辅助支撑体在正常行驶过程中不影响车辆的操纵性能,在突然爆胎或者车轮被扎坏时可有效保护车辆的安全,在车轮处于无胎压状态时,仍可使车辆以稳定的速度继续行驶较长的距离。

但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无气压的情况下,辅助支撑体会与轮胎相接触,而辅助支撑体本身是尼龙或铝合金等刚性材料制成的,硬度较大,摩擦力较大,易导致辅助支撑体的使用时间减少。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轮胎支撑体及具有该轮胎支撑体的车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支撑体及具有该轮胎支撑体的车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支撑体,用以安装于轮辋上,所述轮胎支撑体包括用以安装至轮辋上的支撑体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撑体本体外周的弹性防护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防护件具有套设于所述支撑体本体外周的呈环状的防护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的防护主体的周缘的止挡边,所述止挡边自所述防护主体向所述防护主体的中心突伸形成;所述防护主体的内径与所述支撑体本体的外径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防护件的材质为丁苯橡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防护件的硬度低于70hrc。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轮胎支撑体还包括用以粘接所述支撑体本体与所述弹性防护件的胶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支撑体本体具有沿所述轮辋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分体,每一所述分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首端以及尾端,所述首端具有紧固孔和防松孔,所述尾端具有与所述紧固孔相配合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防松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轮胎支撑体还包括与所述紧固孔相配合的紧固件以及与所述防松孔相配合的防松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紧固孔呈楔形,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法兰螺栓、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相连接以与所述紧固孔相配合的楔形块;所述第一法兰螺栓包括第一法兰盘、第一螺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楔形块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上,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周向凹设有若干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垫片包括向外突伸的若干第一卡条,在所述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条与所述第一卡口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松件包括第二法兰螺栓、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相连接的止动垫片;所述第二法兰螺栓包括第二法兰盘、第二螺杆以及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止动垫片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上,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周向凹设有若干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垫片包括向外突伸的若干第二卡条,在所述防松件处于锁紧状态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卡条与所述第二卡口相对应;所述防松孔包括与所述止动垫片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止动垫片转动的凹槽以及位于所述凹槽内供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的长条形孔。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轮,包括轮辋以及轮胎,所述车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轮辋上的上述的轮胎支撑体,所述轮胎支撑体位于所述轮辋与所述轮胎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轮胎支撑体通过在支撑体本体的外周套设弹性防护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无气压的情况下,通过弹性防护件与轮胎相接触,减少摩擦力,从而能够延长所述轮胎支撑体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轮胎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轮胎支撑体中的弹性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轮胎支撑体中的支撑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支撑体本体中的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紧固防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紧固防松组件中的紧固件的分解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紧固防松组件中的防松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支撑体1及具有该轮胎支撑体的车轮。

所述车轮包括轮辋、安装于所述轮辋上的所述轮胎支撑体100以及轮胎,且所述轮胎支撑体100位于所述轮辋与所述轮胎之间,通过所述轮胎支撑体100在所述轮胎失压后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可维持车辆继续行驶较长的距离,有效减少因轮胎失压导致的安全事故。

所述轮胎支撑体100在安装至所述轮辋上后,与所述轮胎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所述轮胎支撑体100不接触轮胎,从而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进一步地,所述轮胎支撑体100包括用以安装至所述轮辋上的支撑体本体2、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撑体本体2外周的弹性防护件1,在轮胎无气压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防护件1与轮胎直接接触,因所述弹性防护件1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缓冲所述轮胎支撑体100与地面之间的硬接触,减少摩擦力,从而,增加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工作时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防护件1的硬度低于70hrc,以满足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使用需求,增加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工作时长。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防护件1的材质为丁苯橡胶,当然,并不以此为限,所述弹性防护件1的材质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弹性材质,只要能够满足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使用需求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轮胎支撑体100还包括用以粘接所述支撑体本体2与所述弹性防护件1的胶层,即在将所述弹性防护件1套设于所述支撑体本体2上之前,在所述支撑体本体2的外周或者所述弹性防护件1的内周涂满胶水,在所述弹性防护件1套设于所述支撑体本体2上之后,所述胶水凝固形成胶层,以粘接所述支撑体本体2与所述弹性防护件1,增强所述支撑体本体2与弹性防护件1之间的连接牢度,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述弹性防护件1自所述支撑体本体2上脱落。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防护件1包括具有套设于所述支撑体本体2外周的呈环状的防护主体11、以及连接于所述的防护主体11的周缘的止挡边12,所述止挡边12自所述防护主体11向所述防护主体11的中心突伸形成;且所述防护主体11的内径与所述支撑体本体2的外径相同,一方面,便于将所述弹性防护件1安装至所述支撑体本体2上,且增强所述防护主体11与支撑体本体2之间的贴合度;另一方面,所述止挡边12的内周缘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体本体2的外径,在所述弹性防护件1安装至所述支撑体本体2上后,所述止挡边12够防止所述弹性防护件1沿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轴向脱离所述支撑体本体2。

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护主体11的内径也可以略小于所述支撑体本体2的外径,只要能够将所述防护主体11套设于所述支撑体本体2的外周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本体2采用增强复合尼龙或铝合金等刚性材料制成,满足刚性的要求,且所述支撑体本体2不受枪击的影响,安全性较高,即使所述支撑体本体2上被子弹射击形成穿孔也不会影响轮胎支撑体100的正常使用。

请参图4-图5所示,所述支撑体本体2包括沿所述轮辋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分体21以及用以将至少两个所述分体21首尾相连的紧固防松组件3。

具体地,所述分体21的数量为3个。

每一所述分体21包括相对设置的首端22以及尾端23,在将至少两个分体21的首端与尾端相连时,其中一个所述分体21的首端22和与该分体21相邻的另一分体21的尾端23相配合,并通过所述紧固防松组件3实现所述分体21之间的连接,一方面,实现至少两个所述分体21之间的紧固连接,使所述支撑体本体2完全贴合于所述轮辋上而不损伤所述轮辋;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连接松动,增强了所述分体21之间的连接牢度,保证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支撑性能以及耐用性。

具体地,所述首端22具有紧固孔221和防松孔222,所述尾端23具有与所述紧固孔221相配合的第一通孔231以及与所述防松孔222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32,所述紧固防松组件3与所述紧固孔221以及第一通孔231相配合实现至少两个所述分体21的紧固连接,使所述轮胎支撑体100完全贴合于所述轮辋上而不损伤所述轮辋;所述紧固防松组件3与所述防松孔222以及第二通孔232相配合能够防止连接松动,增强了所述分体21之间的连接牢度。

进一步的,所述首端22凹设有收容所述尾端23的第一收容槽223,所述尾端23凹设有收容所述首端22的第二收容槽233,且所述第一收容槽223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33的凹陷方向相反,从而在将至少两个所述分体21首尾相连接后,所述首端22与所述尾端23的连接处与所述轮胎支撑体1的其他部位呈一体平整状,增强所述轮胎支撑体1的整体的平整度。

请参图1-图3所示,所述紧固防松组件3包括与所述紧固孔221以及第一通孔231相配合的紧固件31、与所述防松孔222以及第二通孔232相配合的防松件32。

所述紧固件31与所述紧固孔221相配合,使至少两个所述分体21之间紧固连接,从而使所述轮胎支撑体1完全贴合于所述轮辋上而不损伤所述轮辋。

具体地,所述紧固件31包括第一法兰螺栓311、第一垫片312、与所述第一垫片312相连接以与所述紧固孔221相配合的楔形块313。

所述第一法兰螺栓311包括第一螺栓头314、与所述第一螺栓头314固定连接的第一法兰盘315、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盘315背离所述第一螺栓头314的一端的第一螺杆316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杆316螺纹连接第一螺母317。

所述第一垫片312以及所述楔形块313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316上,即,所述第一垫片312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盘315。

所述第一法兰盘315的周向凹设有若干第一卡口3151,所述第一垫片312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316上的第一固定部312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3121的边缘向外突伸的若干第一卡条3122,在所述紧固件31处于锁紧状态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条3122与所述第一卡口3151相对应,以便于用户将第一卡条3122弯折使所述第一卡条3122卡入与该第一卡条3122对应的第一卡口3151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垫片312锁紧所述第一法兰螺栓311。

具体地,若干所述第一卡口3151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法兰盘315上。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口3151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一卡条3122的数量为4个,以保证在所述紧固件31处于锁紧状态时,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卡条3122与所述第一卡口3151相对应。

上述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条3122与所述第一卡口3151相对应可以是一个第一卡条3122与一个第一卡口3151相对应,也可以是多个第一卡条3122与多个第一卡口3151分别相对应。

所述第一固定部312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杆316穿过的第一穿孔3125,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垫片312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316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片31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12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卡片3123,两个所述第一卡片3123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2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地方向同向延伸,使所述第一卡片3123以及所述第一固定部3121围设形成卡接所述楔形块313的第一卡接部,通过将所述楔形块313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内,实现所述楔形块313与所述第一垫片312之间的连接。

上述的两个所述第一卡片3123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2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地方向同向延伸并不限于所述第一卡片3123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21之间的夹角为90°,也可以是小于90°,以能够卡紧所述楔形块313,实现所述楔形块313与所述第一垫片112之间的连接。

所述楔形块313上贯穿设有第三通孔3131,以使所述楔形块313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316上。

所述紧固孔221为与所述楔形块313相配合的楔形孔,在通过所述第一螺母317锁紧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楔形块313与所述紧固孔221之间的配合调节至少两个所述分体21形成的所述支撑体本体2的轮廓的大小,从而可根据所述轮辋的大小微调所述支撑体本体2的大小并在所述紧固件处于锁紧状态后,使所述支撑体本体2完全贴合于所述轮辋上而不损伤所述轮辋。

同时,在所述紧固件31处于锁紧状态后,至少部分突伸入所述紧固孔221内的楔形块313被所述紧固孔221限位,限制所述楔形块313转动,进一步限制与所述楔形块313通过第一垫片312间接连接的第一法兰螺栓311转动,以在所述轮胎支撑体100转动的过程中防止所述第一法兰螺栓311转动导致所述紧固件31松动,增强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支撑性能以及耐用性。

所述防松件32包括第二法兰螺栓321、第二垫片322、与所述第二垫片322相连接的止动垫片323。

所述第二法兰螺栓321包括第二螺栓头324、与所述第二螺栓头324相连接的第二法兰盘325、连接于所述第二法兰盘325背离所述第二螺栓头324的一侧的第二螺杆326以及与所述第二螺杆326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327。

所述第二垫片322与所述止动垫片323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326上,即,所述第二垫片322靠近所述第二法兰盘325。

所述第二法兰盘325的周向凹设有若干第二卡口3251,所述第二垫片322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326上的第二固定部322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的边缘向外突伸的若干第二卡条3222,在所述防松件32处于锁紧状态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卡条3222与所述第二卡口3251相对应,以便于用户将第二卡条3222弯折使所述第二卡条3222卡入与该第二卡条3222对应的第二卡口3251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二垫片322锁紧所述第二法兰螺栓321。

具体地,若干所述第二卡口3251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法兰盘325上。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口3251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二卡条3222的数量为4个,以保证在所述防松件32处于锁紧状态时,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卡条3222与所述第二卡口3251相对应,以便于用户弯折该第二卡条3222使该第二卡条3222卡入所述第二卡口3251内。

上述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卡条3222与所述第二卡口3251相对应可以是一个第二卡条3222与一个第二卡口3251相对应,也可以是多个第二卡条3222与多个第二卡口3251分别相对应。

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上设有供所述第二螺杆326穿过的第二穿孔3225,以实现将所述第二垫片322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326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垫片32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卡片3223,两个所述第二卡片3223沿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地方向同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卡片3223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围设形成卡接所述止动垫片323的第二卡接部,通过将所述止动垫片323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内,实现所述止动垫片323与所述第二垫片322之间的连接。

上述的两个所述第二卡片3223沿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地方向同向延伸并不限于所述第二卡片322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21之间的夹角为90°,也可以是小于90°,以能够卡紧所述止动垫片323,实现所述止动垫片323与所述第二垫片322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所述止动垫片323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卡片3223的卡槽3231,增强所述止动垫片323与所述第二垫片3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止动垫片323上还贯穿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二螺杆326穿过的第四通孔3232,以使所述止动垫片323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326上。

所述防松孔222包括与所述止动垫片323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止动垫片323转动的凹槽2221以及位于所述凹槽2221内供所述第二螺杆326穿过的长条形孔2222,所述长条形孔2222与所述第二通孔232相对应,以使在所述紧固件31处于锁紧状态后,所述第二通孔232与所述长条形孔2222依然对应,即处于相连通地状态,便于所述第二螺杆326同时穿过所述长条形孔2222以及所述第二通孔232,实现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垫片323呈h型,所述凹槽2221为与所述止动垫片323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形。

在所述防松件32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止动垫片323位于所述凹槽2221内,以通过所述凹槽2221限制所述止动垫片323转动,从而限制与所述止动垫片123通过第二垫片122间接连接的第二法兰螺栓121转动,在所述车轮转动带动所述轮胎支撑体10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所述第二法兰螺栓321转动导致所述轮胎支撑体100松动,增强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支撑性能以及耐用性,使安装有该轮胎支撑体100的车轮满足军用车辆以及民用车辆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轮胎支撑体100通过在支撑体本体2的外周套设弹性防护件1,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无气压的情况下,通过弹性防护件1与轮胎相接触,减少摩擦力,从而能够延长所述轮胎支撑体100的使用时间。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