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防雷座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945发布日期:2018-09-25 22:1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防雷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装甲车、装甲运兵车类的军用汽车,应用于环境复杂野外。因此,要求军用汽车越野性能强,且要保证乘坐者的舒适性。

由于野外环境复杂,军用汽车会有碰触地雷或遇到炸弹袭击的危险,在爆炸瞬间,强有力的冲击波会冲击军用汽车内部的地板,冲击波对乘坐者伤害很大,为实现防雷,防雷座椅常与车身侧围连接,以减小伤害。即军用汽车的座椅一般沿军用汽车车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排,座椅的椅背固定在军用汽车车体长度方向的内侧壁,同时要求在军用车上安装的座椅具有一定的防震防冲击的功能。

但是,由于座椅的固定在军用汽车车体的内侧壁,使军用汽车座椅的高度不能调节,无法提供给乘坐者舒适的乘车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防雷座椅及车辆,该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能为乘坐者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雷座椅,包括:座椅支架总成、座椅垫、座椅靠背和升降支架总成;

所述座椅支架总成具有支撑部、靠背部和第一连接部;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垫连接,所述座椅垫用于支撑乘坐者;

所述靠背部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所述座椅靠背用于供乘坐者背部倚靠;

所述升降支架总成包括升降器、支架和固定件;

所述支架具有第二连接部和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支架;

所述支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所述升降器连接,所述升降器能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座椅支架总成移动;

所述升降器和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在所述升降器沿所述支撑杆移动后,将所述升降器固定在当前的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所述固定件为吸能总成,所述吸能总成为用于缓冲冲击力的吸能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所述吸能器具有沿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连接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所述升降器包括升降滑块、拉杆固定块和连接组件;

所述升降滑块套在所述支撑杆上并能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升降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所述拉杆固定块与所述升降滑块连接,所述拉杆固定块具有可容所述第一拉杆的端部插入的第一插入孔;

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拉杆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孔内时,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拉杆固定块并与位于所述拉杆固定块内的所述连接孔连接,以将所述升降滑块固定在当前的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杆、所述升降滑块和所述第一拉杆均至少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于所述升降滑块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所述座椅支架总成上具有转角器,所述转角器用于分别调节所述座椅垫和所述座椅靠背绕所述转角器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所述座椅支架总成上还具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座椅垫的前后移动距离。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还包括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与所述座椅支架总成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所述安全带为四点式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车辆本体内的上述多功能防雷座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及车辆,通过设置升降支架总成和座椅支架总成,升降支架总成包括升降器和固定件,升降器带动座椅支架总成上下移动,通过座椅支架总成的移动带动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上下移动,从而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能为乘坐者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固定件用于通过升降器调整座椅的高度后,即使乘坐者坐到座椅上,座椅的高度也保持固定不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升降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吸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吸能器无外壳和内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吸能器中压块、吸能板、滑块和内壳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升降支架总成中下滑杠与下横梁连接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升降器去掉一侧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主视图;

图10为图8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升降器中八字板和定位槽板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座椅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左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座椅支架总成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座椅支架总成中转角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升降支架总成;

11-升降器;

111-升降滑块;112-拉杆固定块;113-第一插入孔;114-保护罩;115-手柄;116-第一转轴;117-锁止销轴;118-第一扇形齿轮;119-第二扇形齿轮;1110-第一齿条;1111-八字板;1112-定位槽板;1113-第二拉杆;1114-第二压簧;1115-滑槽;

12-支架;

121-第二连接部;122-支撑杆;123-上滑杠;124-下滑杠;125-上横梁;126-下横梁;127-轴承座;128-定位套;129-直角连接器;1210-第二插入孔;1211-下滑杠锁支架;1212-插入部;1213-定位凹槽;1214-耳座;1215-框架;1216-第一压簧;1217-锁销;1218-脚踏板;

13-固定件;

131-端头螺栓;132-端盖;133-弹簧预紧拉杆;134-吊簧件;135-固定管;136-弹簧;137-压块;138-吸能板;139-滑块;1310-第一拉杆;1311-外壳;1312-内壳;1313-连接孔;1314-第三连接部;

2-座椅支架总成;

21-支撑部;22-靠背部;23-第一连接部;24-椅背框架;25-转角器支撑板;26-转角器翻转板;27-座椅垫框架;28-翻转板手;29-插入轴;210-移动轴;211-插入通孔;212-第二转轴;213-转角器固定板;214-椅座翻转弹簧;215-第一支撑座;216-支撑框架;217-移动框架;218-滑动轴;219-第二支撑座;220-移动手柄;221-第二齿条;222-前后移动锁止板;223-前后移动扭转弹簧;224-锁止槽;

3-座椅靠背;

4-安全带;

5-座椅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雷座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升降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包括:座椅支架总成2、座椅垫5、座椅靠背3和升降支架总成1;

具体的,座椅支架总成2具有支撑部21、靠背部22和第一连接部23;

支撑部21与座椅垫5连接,座椅垫5用于支撑乘坐者;

靠背部22与座椅靠背3连接,座椅靠背3用于供乘坐者背部倚靠;

其中,升降支架总成1包括升降器11、支架12和固定件13;

支架12具有第二连接部121和支撑杆122,第二连接部121用于固定支架1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121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固定在墙上或者车辆的内部;

支撑杆122和第一连接部23均与升降器11连接,升降器11可沿支撑杆122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升降器11通过第一连接部23带动座椅支架总成2沿图1中的上下移动,由于座椅支架总成2上的支撑部21与座椅垫5连接,座椅支架总成2上的靠背部22与座椅靠背3连接,通过座椅支架总成2的移动带动座椅垫5和座椅靠背3上下移动,从而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能为乘坐者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升降器11和支撑杆122均与固定件13连接,固定件13用于在升降器11沿支撑杆122移动升降后,将降器11固定在当前的位置,保证升降器11移动后,位置固定,换而言之,通过升降器11调整座椅的高度后,即使乘坐者坐到座椅上,座椅的高度也保持固定不变。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通过设置升降支架总成和座椅支架总成,升降支架总成包括升降器和固定件,升降器带动座椅支架总成上下移动,通过座椅支架总成的移动带动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上下移动,从而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能为乘坐者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固定件用于通过升降器调整座椅的高度后,即使乘坐者坐到座椅上,座椅的高度也保持固定不变。

可选的,固定件13为吸能总成,其中,吸能总成为用于缓冲冲击力的吸能器。吸能器主要应用于具有动态要求的车辆、飞机座椅、高速列车座椅、游乐(娱乐速降)座椅及其他具有抗冲击要求的装置。吸能器的功能是当车辆碰撞或载体应急下坠或发生高速下落产生的过载超过人体生理耐限时,安装在车辆或座椅上的吸能器启动,通过吸能器吸收能量而使车辆或载体座椅上的乘坐者免受伤害。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13不仅能在升降器沿支撑杆移动升降后,将降器固定在当前的位置,还具有防雷功能,能在车辆遇雷时吸收冲击能量保护乘员安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吸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吸能器无外壳和内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吸能器中压块、吸能板、滑块和内壳的爆炸图。如图4-图6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吸能器具有沿支撑杆122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拉杆1310,第一拉杆13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连接孔1313。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器包括端头螺栓131、端盖132、弹簧预紧拉杆133、吊簧件134、固定管135、弹簧136、压块137、吸能板138、滑块139、外壳1311和内壳1312;

其中,端盖132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图5中左侧的端盖132为上端盖,右侧的端盖132为下端盖),外壳1311内套有内壳1312,内壳1312内套有固定管135,形成从内到外依次为固定管135、内壳1312和外壳1311的套管结构,上端盖的上方与端头螺栓131连接,上端盖的下方与外壳1311的上端连接,下端盖的上端与内壳1312的下端连接;

压块137、吸能板138、滑块139和第一拉杆1310依次连接且均位于固定管135的内壁,其中,吸能板138具有相对设置的插口,压块137和滑块139分别位于相对的插口内,第一拉杆1310部分伸出固定管135外,连接孔1313位于固定管135外;

吊簧件134位于固定管135的外壁,弹簧预紧拉杆133位于下端盖上,且弹簧预紧拉杆133位于固定管135与内壳1312之间,弹簧136套在固定管135的外壁,弹簧136的两端分别与弹簧预紧拉杆133和吊簧件134连接,弹簧预紧拉杆133位于内壳1312内;

下端盖上具有第三连接部1314,第三连接部1314与弹簧预紧拉杆133分别位于下端盖的两侧,下端盖的下端与第三连接部1314连接;

端头螺栓131与上端盖螺接,上端盖的下方与固定管135固接,吸能板138的两个外板与固定管135上端的内部连接,端头螺栓131的另一端具有轴承,端头螺栓13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杆122铰接。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器吸收能量而使车辆或载体座椅上的乘坐者免受伤害。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升降器11包括升降滑块111、拉杆固定块112和连接组件;

升降滑块111套在支撑杆122上并能沿支撑杆122的长度方向移动,升降滑块111与第一连接部23锁止连接;

拉杆固定块112与升降滑块111连接,拉杆固定块112具有可容第一拉杆1310的端部插入的第一插入孔113;

连接组件用于当第一拉杆1310插入第一插入孔113内时,连接组件穿过拉杆固定块112并与位于拉杆固定块112内的连接孔1313连接,以将升降滑块111固定在当前的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第二连接部121、支撑杆122、升降滑块111和第一拉杆1310均至少设置两个,支撑杆122与升降滑块111的数量相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升降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升降支架总成中下滑杠与下横梁连接的爆炸图。如图3和图7所示,升降支架总成2可以包括:升降器11、支架12和固定件13,其中固定件13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器。

支架12包括支撑杆122、第二连接部121、左右调节机构和能进行座椅高度调节的升降器11,其中支撑杆122竖直设置且数量为两个。

具体的左右调节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滑杠123、下滑杠124、上横梁125和下横梁126,上横梁125连接在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22的上端之间,下横梁126连接在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22的下端之间,换而言之,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22、上横梁125和下横梁126围成一个矩形框架,可选的,上横梁125和下横梁126均与支撑杆122均通过直角弯头可拆卸连接;上横梁125与上滑杠123连接形成支架12上端左右移动调节机构,下滑杠124与下横梁126连接形成支架12下端左右移动调节机构;

支架12上端的移动左右调节机构具体为:上横梁125与上滑杠123通过轴承座127连接,轴承座127沿上横梁125的长度方向和上滑杠123的长度方向同步移动,轴承座127内具有平行的两个直线轴承,两个直线轴承分别套在上横梁125和上滑杠123上;具体的,轴承座12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轴承座127上具有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用于将轴承座127固定在上横梁125上,以使上横梁125和上滑杠123之间的位置固定,可选的,第一定位件为螺钉,螺钉插入轴承座127内并与上横梁125相抵接;上横梁125上套设有定位套128,定位套128位于两个轴承座127之间,定位套128用于限制两个轴承座127沿上横梁125长度方向的移动位置;上滑杠123上连接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121,两个第二连接部121分别位于上滑杠123的两端,螺栓穿过上滑杠123上的第二连接部121将升降支架总成1与车体内侧壁连接,换而言之,上滑杠123与车体内侧壁固定,左右移动上横梁125,然后通过固定件将轴承座127固定在上横梁125上,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左右调节;可选的,也可以设置为图3中三个第二连接部121;

支架12下端的移动左右调节机构具体为:下滑杠124和下横梁126的连接方式可以与上述上横梁125和上滑杠123的连接方式相同,也可以为:下滑杠124通过直角连接器129和下滑杠锁支架1211与下横梁126连接;

下滑杠锁支架1211的数量和直角连接器12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直角连接器129还分别将下横梁126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杆122的下端连接,直角连接器129上具有第二插入孔1210,两个下滑杠锁支架1211均套在下滑杠124上,两个下滑杠锁支架1211内均具有直线轴承,两个直线轴承套在下滑杠124上;

两个下滑杠锁支架1211的外侧壁上均竖直设置与第二插入孔1210相匹配的插入部1212,两个插入部1212分别插在两个第二插入孔1210中,以使下滑杠124相对于下横梁126左右移动;

下滑杠124的两端均具有第二连接部121,螺栓穿过下滑杠124上的第二连接部121将升降支架总成1与车体内底部连接;

其中一个下滑杠锁支架1211上具有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用于将下滑杠锁支架1211固定在下滑杠124上,其中,下滑杠124上具有多个定位凹槽1213,第二定位件包括耳座1214、框架1215、第一压簧1216、锁销1217和脚踏板1218,耳座1214和框架1215均位于下滑杠锁支架1211的外侧壁,脚踏板1218与耳座1214铰接,耳座1214用于为脚踏板1218提供支撑点,脚踏板1218的一端伸入框架1215内,锁销1217上具有凸台,凸台一侧的锁销1217穿过框架1215的第一侧面伸出框架1215外,第一压簧1216套在框架1215内的锁销1217上,且第一压簧1216位于凸台和框架1215的第一侧面之间,第一压簧1216的外边缘与锁销1217之间的距离小于凸台的外边缘与锁销1217之间的距离,凸台另一侧的锁销1217依次穿过脚踏板1218和框架1215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并进入下滑杠锁支架1211的内侧壁,以使锁销1217插入一个定位凹槽1213;

使用时,脚踩脚踏板1218的另一端,脚踏板1218以耳座1214为支点并绕耳座1214转动,从而带动脚踏板1218的一端推动凸台以使第一压簧1216向框架1215的第一侧面压缩,锁销1217退出下滑杠124上的定位凹槽1213,此时抬脚并左右移动下滑杠124,利用下滑杠124的外侧壁继续压缩第一压簧1216,当锁销1217遇到下一个下滑杠124上的定位凹槽1213时,由于没有下滑杠124的外侧壁的压缩力,第一压簧1216伸长以使锁销1217插入定位凹槽1213内,从而将下滑杠锁支架1211固定在下滑杠124上,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左右调节。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升降器去掉一侧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主视图;图10为图8的俯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升降器中八字板和定位槽板的爆炸图。如图8-图11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升降器11的结构中的连接组件包括保护罩114和上下移动结构,上下移动结构位于保护罩114内;升降滑块111和拉杆固定块112均设置两个,两个升降滑块111通过保护罩114连接,每个升降滑块111的内侧具有一个拉杆固定块112;

上下移动结构包括手柄115、第一转轴116、锁止销轴117、第一扇形齿轮118、第二扇形齿轮119、第一齿条1110、八字板1111和定位槽板1112;

定位槽板1112与保护罩114内壁连接,定位槽板1112位于保护罩114的中部,定位槽板1112上具有滑槽1115;

八字板1111插入定位槽板1112的槽中,八字板1111上具有一对能形成八字形的连接槽,每个连接槽一个相对的侧壁均穿有第二拉杆1113,螺栓依次穿过滑槽1115、连接槽和第二拉杆1113的一端连接有螺母,螺栓上还套有滚针轴承,滚针轴承位于第二拉杆1113的一端和螺栓端头之间,第二拉杆1113穿过连接槽的侧壁后其另一端与锁止销轴117连接,锁止销轴117上具有轴肩,锁止销轴117上套有第二压簧1114,第二拉杆1113的另一端穿入拉杆固定块112内并与插入位于拉杆固定块112内第一拉杆1310的其中一个连接孔1313中;第一转轴116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扇形齿轮118,第一齿条1110与八字板1111连接,第一齿条1110与一个第一扇形齿轮118啮合,与第一齿条1110啮合的第一扇形齿轮118还与定位槽板1112连接,另一个第一扇形齿轮118与升降滑块111的侧壁连接,手柄115通过轴连接有与另一个第一扇形齿轮118啮合的第二扇形齿轮119,轴穿过升降滑块111的侧壁,手柄115位于升降滑块111的外侧壁,第二扇形齿轮119位于升降滑块111的内侧壁;

使用时,通过顺时针转动手柄115,手柄115通过轴带动第二扇形齿轮119顺时针转动,第二扇形齿轮119与另一个第一扇形齿轮118啮合,使另一个第一扇形齿轮118通过第一转轴116带动一个第一扇形齿轮118,从而使第一齿条1110上下移动,第一齿条1110上下移动带动八字板1111向上移动,使八字板1111中的八字形的连接槽向上移动,由于八字形的连接槽相对倾斜设置,从而通过滚针轴承拉伸第二拉杆1113的一端向滑槽1115的中部移动,通过第二拉杆1113、锁止销轴117、第二压簧1114使第二拉杆1113的另一端退出第一拉杆1310的连接孔1313,推动升降滑块111沿支撑杆122上下移动,调整好升降器的位置后,逆时针转动手柄115,通过第二扇形齿轮119、第一扇形齿轮118、第一转轴116和锁止销轴117,使第二拉杆1113的一端向滑槽1115的左端部(右端部)移动,使第二拉杆1113的另一端与此时第一拉杆1310的连接孔1313连接,从而完成本实施例中升降支架总成1的上下移动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八字板1111上具有一对能形成八字形的连接槽,每个连接槽一个相对的侧壁均穿有第二拉杆1113,通过手柄115、第二扇形齿轮119、第一扇形齿轮118、第一转轴116和锁止销轴117带动两个第二拉杆1113同时移动到滑槽1115的中部或者滑槽1115的端部,使两个第二拉杆1113的另一端与其相对的连接孔1313连接,从而完成本实施例中升降支架总成1的对称上下移动和固定。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座椅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左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座椅支架总成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中座椅支架总成中转角器的爆炸图。如图12-图16所示,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座椅支架总成2上具有转角器,转角器用于分别调节座椅垫5和座椅靠背3绕转角器转动的角度。

其中,座椅支架总成2可以包括:椅背框架24、座椅垫框架27和第一支撑座215;第一支撑座215与升降滑块111连接,椅背框架24和座椅垫框架2通过转角器连接,此时椅背框架24即为座椅支架总成2的靠背部22,座椅靠背3连接在椅背框架24上,座椅垫框架27即为座椅支架总成2的支撑部21,座椅垫5连接在座椅垫框架27上;

具体的,转角器设置两个,两个转角器分别位于座椅垫框架2的左右两侧,两个转角器的结构和原理相同;以左边的转角器为例,转角器可以包括:移动轴210、翻转板手28、转角器固定板213、转角器支撑板25和转角器翻转板26;转角器支撑板25连接在座椅垫框架27的左侧,转角器固定板213连接在椅背框架24的左侧,翻转板手28与移动轴210的一端连接,移动轴210的另一端穿过转角器支撑板25与转角器翻转板26连接,转角器翻转板26上具有多个插入轴29,多个插入轴29绕移动轴210一周间隔均匀设置,转角器固定板213上具有多个与插入轴29相匹配的插入通孔211,转角器翻转板26上还具有第二转轴212,第二转轴212穿过转角器固定板213后套有椅座翻转弹簧214,椅座翻转弹簧214的一端固定在座椅支架总成2的靠背部22,椅座翻转弹簧214的另一端位于座椅支架总成2的支撑部2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两个转角器转动的一致性,两个转角器的第二转轴212同轴连接,右侧的转角器可以不设置翻转板手28,仅通过左侧的翻转板手28调节椅背框架24和座椅垫框架27的旋转角度即可。

使用时,将转角器固定板213与座椅支架总成2的靠背部22的下部固定,转角器支撑板25与固定在座椅支架总成2的靠背部22连接,插入轴29插入到插入通孔211内,使靠背部22和支撑部21处于相互垂直状态,即座椅靠背3处于竖直状态,座椅垫5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拔出翻转板手28,通过移动轴210带动转角器翻转板26上的插入轴29移出插入通孔211;

调节座椅垫5旋转角度时,乘坐者背靠靠背部22,使靠背部22保持固定,此时,向上推动座椅垫5以使椅座翻转弹簧214绕第二转轴212向上转动,当座椅垫5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推入翻转板手28以使移动轴210带动转角器翻转板26上的插入轴29插入到插入通孔211中,从而固定座椅垫5当前的转动角度;

调节座椅靠背3的旋转角度时,乘坐者坐到支撑部21,使支撑部21保持固定,此时,向下推动调节座椅靠背3以使椅座翻转弹簧214绕第二转轴212向下转动,当座椅靠背3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推入翻转板手28以使移动轴210带动转角器翻转板26上的插入轴29插入到插入通孔211中,从而固定座椅靠背3当前的转动角度。

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需要说明的是,座椅靠背3保持不动时,调节座椅垫5的旋转角度,使座椅垫5与座椅靠背3保持平行,能以节省车辆内的空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座椅支架总成2上还具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用于调节座椅靠背3和座椅垫5前后的移动距离。

其中,移动机构可以包括:支撑框架216、移动框架217、滑动轴218和第二支撑座219,可选的,滑动轴218设置两个,两个滑动轴218沿支撑框架216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每个滑动轴218上至少套两个第二支撑座219,第二支撑座219可沿滑动轴218的长度方向移动,所有的第二支撑座219与移动框架217连接;

支撑框架216和移动框架217组成座椅支架总成2中的座椅垫框架27,支撑框架216与第一支撑座215连接,保持支撑框架216相对于移动框架217固定,移动框架217与靠背部22通过转角器连接,靠背部22和转角器跟随移动框架217的前后移动(即座椅靠背3跟随移动框架217的前后移动),滑动轴218为移动框架217的前后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具体的,座椅垫5连接在移动框架217上,支撑框架216与第一支撑座215连接并可绕第一支撑座215转动,以使连接在移动框架217上的座椅垫5绕第二转轴212向上转动时,支撑框架216可绕第一支撑座215跟随转动;可选的,支撑框架216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一支撑座215的两侧分别连接。

移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移动手柄220、第二齿条221、前后移动锁止板222,前后移动扭转弹簧223;

其中,第二齿条221连接在支撑框架216内,前后移动锁止板222具有与第二齿条221相匹配的锁止槽224,移动手柄220的一端位于移动框架217外,移动手柄22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移动框架217和前后移动锁止板222后固接前后移动扭转弹簧223,前后移动扭转弹簧223的一端与滑动轴218相抵接,前后移动扭转弹簧223的另一端与前后移动锁止板222相抵接,使第二齿条221上的齿位于锁止槽224内。

使用时,拉移动框架217,使移动框架217沿滑动轴218前后移动(即座椅垫5跟随移动框架217的前后移动),从而调整移动框架217前后位置,座椅靠背3跟随移动框架217的前后移动,转动移动手柄220,通过前后移动扭转弹簧223压紧前后移动锁止板222,从而固定移动框架217当前的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座椅靠背3和座椅垫5前后的移动,其中前后移动的方向是指乘坐者坐到座椅垫5上,背靠座椅靠背3后,乘坐者的视线的前方和后方。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还包括安全带4,安全带与座椅支架总成2连接;具体的,安全带4为四点式安全带,安全带4上端两个安装点位于椅背框架24的上端,安全带4下端两个安装点分别位于座椅垫框架27两侧的转角器支撑板25上。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可以均为可拆卸连接,以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快速拆装。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通过设置升降支架总成和座椅支架总成,升降支架总成包括升降器和固定件,升降器带动座椅支架总成上下移动,通过座椅支架总成的移动带动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上下移动,从而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能为乘坐者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固定件用于通过升降器调整座椅的高度后,即使乘坐者坐到座椅上,座椅的高度也保持固定不变。座椅靠背的高度和角度均可调节,座椅垫的角度可调节,使乘坐者乘坐舒适度高;且座椅靠背可前后移动,座椅整体可以前后移动,座椅靠背前移使乘员背后空间增大,且乘坐者又在四点式安全带束缚下,乘员会感到舒服;座椅的高度通过升降器调节并固定,调节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的三轴六项(前后、上下、左右)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坐者,能为乘坐者提供更加舒适、更便于操作的乘车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不仅能应用到装甲车、装甲运兵车类的军用汽车上也可以应用到高铁、地铁等车辆中,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车辆本体内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防雷座椅。

其中,多功能防雷座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多功能防雷座椅,座椅靠背的高度和角度均可调节,座椅垫的角度可调节,使乘坐者乘坐舒适度高;且座椅靠背可前后移动,座椅整体可以前后移动,座椅靠背前移使乘员背后空间增大,且乘坐者又在四点式安全带束缚下,乘员会感舒服;座椅的高度通过升降器调节并固定,调节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长度”、“下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